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教案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讨论,学会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2.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修改思路;3.通过练笔,逐步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练笔,逐步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写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
问:同学们,这两位名家创作巨著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明确:好作品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二、共同探究,思路引导1.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文章。
请问同学们,一篇好的文章具备哪些条件?明确:首先是没有基本的语法及标点错误,语句要连贯,布局应合理。
2.很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言”。
即指言辞和表达。
除此之外,好的文章还应有什么样的条件?同学们可以从书上获取相关信息。
明确:内容是否充实、观点是否牵强。
3.不错!这就是我们说的“意”,即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
接下来两堂课我们着重从“言”的部分谈谈如何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
三、结合实践,指导方法1.刚才同学们提到,修改文章的时候“言”的部分要注意基本语法、标点的使用,要注意语句的连贯性,布局的合理性,其实就是指不仅要改“对”,更好改“好”。
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
2.请大家一起看下这个语段,自己在书本上进行修改,五分钟之后我们进行交流。
现在开始。
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
寒风呼啸着拂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
再看他,手还浸泡在冰冷的水里。
他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裂口,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寒冷的反映。
很快地,他补好了车胎,并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车胎,然后就撤了气,把内胎安好,然后又拿起打气筒为车胎重新打气。
做好这一切后,他把车推到我面前,然后像开始那样对我憨憨地笑着。
明确: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不合理,“拔下”与轮胎这个动作的对象不符合,可以改为“卸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
写作修改润色-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作修改润色-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中的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和意义;2.掌握写作的标点、用词、语法等方面的常见问题以及修改润色的技巧;3.能够通过修改润色提高作文表达能力,得到较高的写作成绩。
二、教学内容1.修改润色的意义和重要性;2.常见写作问题及其修改润色的技巧;3.学生实际写作及修改润色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实际写作及修改过程,并针对其作文进行润色;2.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润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讲解修改润色的意义和方法;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相互修改作文以及互相评价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润色技巧。
五、教学过程1. 修改润色的意义和重要性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修改润色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PPT介绍修改润色的定义以及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强调修改润色可以提高作文的准确性、语言的精美程度、逻辑的流畅性,让作文的表达能力更为出色。
2. 常见写作问题及其修改润色的技巧通过PPT介绍常见的写作问题,如标点符号错误、词汇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以及其修改润色的技巧,例如通过多读多研究、结合同义词辞典等方法。
并鼓励学生只要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一定要进行润色。
3. 学生实际写作及修改过程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并严格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修改润色技巧进行修改。
鼓励学生进行互相修改及评价,让学生从别人的修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帮助自己提高表达能力。
六、作业1.翻译:翻译一篇英文新闻,并进行修改润色,提交给老师;2.作文:自由写一篇作文,进行润色,并在班级微信群中发表。
七、教学资源1.PPT教学课件;2.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PPT的方式介绍文章修改润色的意义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及润色实践。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修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写作 修改润色》教案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目标】1.掌握修改润色的方法,能够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学生的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在写作中多次修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并正确使用常用修改符号修改润色作文。
(2)通过比较、分析、实践等学习方法,掌握修改润色作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修改润色作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
修改是写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中如何“修改润色”。
教师板书课题:写作修改润色(出示课件2)二、整体感知,写作指导教师:同学们,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什么是“言”和“意”。
(出示课件4、5)(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预设: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要着重从“意”上作出修改。
一问扣题紧不紧;二问材料新不新;三问立意高不高;四问结构顺不顺;五问句子通不通;六问用词准不准。
教师讲解: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作出调整。
(出示课件6)预设: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出示课件6)改正观点。
观点有时不正确或有失偏颇,需要加以改正。
完善主题。
不正确、不深刻、不集中、影响全局的主题,应当加以修改。
增删材料。
材料不翔实,需要补充;材料过多,淹没观点,则需要删减。
文章的材料既要新颖独特,又要与主题、立意和谐统一。
教师讲解:(出示课件7)“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精品教案)

写作修改润色1.掌握修改润色的方法,能够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学生的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在写作中多次修改的良好习惯。
1课时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古代名人故事,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同时解释了教学目标,又有趣味,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唐代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作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因为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
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好还是“推”好。
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贾岛就把自己作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后来二人一同回家,议论作诗的方法,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师: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以求准确、妥帖地表达意思。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如何反复推敲来修改我们的文章。
【设计意图】修改文章的方法很多,先让学生通读课本内容,了解修改文章的相关文字,自己整理出修改的方法,再由教师引导,指出较为全面的修改方法,为实践做准备。
二、理论精析学生自由阅读教材P90写作“修改润色”的内容,了解本课学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预设“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修改润色》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修改润色》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修改润色的基本概念,明白修改润色的重要性;
(2)掌握修改润色中常用的语言表达,如替换、增删、改写等;
(3)掌握修改润色的基本方法,如检查文章结构、查漏补缺、润色修改等;
2.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修改润色的方法,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
(2)能够在实际的写作中运用修改润色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
掌握修改润色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语言表达及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修改润色的方法,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1)让学生们读一篇文章,提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2)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 概念讲授:
(1)讲解修改润色的基本概念;
(2)讲解修改润色中常用的语言表达;
(3)讲解修改润色的基本方法。
3. 练习训练:
(1)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一篇短文的修改润色;(2)让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一篇短文的修改润色。
4. 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优质教案文章修改润色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历代作家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修改润色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研究到修改润色的原则和常用方法,提高我们的修改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修改润色时,我们需要兼顾“言”和“意”。
具体来说,“言”指言辞和表达,需要注意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需要注意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问题。
我们可以用“六问”来总结这些问题:“一问扣题紧不紧,二问材料新不新,三问立意高不高,四问结构顺不顺,五问句子通不通,六问用词准不准。
”在修改文章时,我们需要先着眼于全篇,检查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然后再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具体包括订正观点、完善主题、增删材料等。
在修改“言”方面,我们需要改“对”,即改正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进一步推敲用词和句子,使之准确恰当、通畅连贯。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段落安排是否合理、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问题。
最终目的是改“好”,即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常用的修改方法包括增删、替换、移动、合并、拆分等。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修改。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同侪评审、教师指导等方式来提高修改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要认识到修改润色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修改的原则和常用方法技巧,反复训练并提升自己的修改能力,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惯。
工具性: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掌握了润色的基本技巧,能够对文章进行格式化处理,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人文性: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深入了解了五四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对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5岁时,我还是一张白纸,对世界一无所知。
但是,我的妈妈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她教我背诵了很多古诗和儿歌,打开了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修改润色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修改润色》教案设计篇1知识与技能1.知晓修改文章兼顾“言”与“意”。
2.把握修改“言”的基本要求和修改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文章的要求和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修改润色、精益求精的审美素养。
重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方法。
难点让学生通过修改示例文稿中的错误,提高让作文出彩的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写过很多作文。
你们可能觉得写是你们的事,而修改是我们老师的事情。
其实不然。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再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写作“修改润色”。
二、写作精讲1.学生自由阅读写作“修改润色”的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下列问题,教师点拨。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2)“言”修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基本要求是改“对”,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
(3)修改润色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学生答:可以改错别字、病句,语言是否简明。
还可以改结构、构思。
可以改材料与中心是否一致。
可以改重点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有新意。
师总结:很好,大家讲得真不错。
修改作文的确像刚才说的那样,主要从语言、构思、中心三方面加以修改。
下面我们结合示例来看一下。
(4)怎样才能把文章的“言”修改得“更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例如,记叙文可以补充细节描写;写景,注意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着笔,动态和静态之景结合,注意炼字、炼句、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歌赋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修改润色》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修改润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明确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修改自己和他人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修改检查能力和文章修改效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修改润色的意义和重要性;2.修改润色的技巧和方法;3.自我和互相合作修改的练习。
2.2 教学步骤2.2.1 引入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讨论修改润色的好处和目的。
举例说明好的修改润色可以提高文章质量,提高交际效果。
2.2.2 知识讲授(20分钟)1.讲授修改润色的技巧和方法,包括错误辨别、错别字改正、表达式优化、修辞手法运用等。
2.讲授修改润色的注意事项,包括保持原著作者意思不变、让文章更流畅、切勿不断添加内容等。
2.2.3 练习贯彻(25分钟)1.自我修改:每位学生用五分钟时间,修改自己的文章,注意修改的数量和质量。
2.互相修改: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互相交换文章并进行修改。
2.2.4 小结讲解(5分钟)老师对学生进行小结讲解,强调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并全面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领会知识、学以致用。
三、教学评价1.参与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讨论,尝试自我和他人修改,并对同学和自己的修改效果进行评价。
2.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包括修改效率、质量、文笔、思维等。
3.输出评价:对于学生在课后完成的作业和修改润色文章进行评价,包括文章是否修辞优美、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精炼等。
四、教学拓展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拓展到以下几个方面:1.告诉学生大量阅读可以培养好的语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告诉学生自己写作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需要多次修改润色;3.告诉学生使用网络工具可以帮助修改润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
——让作文语言“美”起来
一、激趣导入,看故事:
1、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
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没看见他似的走开了。
有一天,一位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
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
”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
大家想想:诗人到底写了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会改写为什么?
出示答案“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她”后请同学们谈谈在语言上有什么的特点。
2、讲解同学们的作文在叙述方面的问题:
无话可说、辞不达意,语言平淡。
这三点几乎是通病,一篇作文,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凑够了字数,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黯然失色。
好作品既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
那么作为学生来讲,在作文时如何修改润色才能让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美”起来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让作文的语言“美”起来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改写句子或文章片断,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三、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一句对景物的描写更贴切更传神?
A.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青雾升起在荷塘里。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A.每个晚上,山下亮起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灯光。
B.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思考:B句用什么方法使语言富于表现力
明确:精心选用词语,使用修饰语
原句:傍晚,我打着伞走在路上,突然一位同学跑来说:“咱俩挤挤吧。
”(只有简单的主干,不具体,如何加以扩大,使语句生动起来?)改句(加上修饰成分后):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一个人打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身后窜上来一位同学,一下子用手搭住我的肩膀说:‘雨真大,咱俩挤挤吧。
’”(这样风雨交加的景象和借伞者的恳切诙谐情态跃然纸上)
板书方法一:妙用词语、添加修饰语
在绘景状物写人叙事时,精心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字眼做修饰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
我也试试:
1、有个小珠子落在地上。
有个小珠子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2、描写起得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天哪,要迟到了!我马上起床,穿好衣服,洗了脸就去学校了。
3、天呀,要迟到了,我开被子,下床来,过衣服,上鞋子,几步进洗手间,出牙刷,上牙膏,在口中胡乱了几下,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几把,起外套,出宿舍。
天呀,要迟到了。
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衣服,穿上鞋子,几步跑进洗手间,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下,穿上外套,跑出宿舍。
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急急忙忙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
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地钻出宿舍,往教室跑去。
再品读美句,看出美在哪里?
1、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猾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枝出来玩耍,走到半路上,风儿偷偷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2 、溪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迷路的小红叶,推推挤挤地送到一个旋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逃走了。
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思考:以上语句启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描写生动形象?
明确:运用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
板书方法二:巧用修辞添魅力
比较一下:同一意思,两种表达,哪个的语言更“美”?
1. A.她长得很瘦。
B.她瘦得如秋天的田野上一颗孤零零的高梁。
2. A.天黑了。
B.白日害羞地依偎进山的怀抱。
3. A.妈妈给了我一切
B.如果我是一艘小船,妈妈就是温馨的港湾,让我幸福停靠;如果我是一粒种子,妈妈就是那一方热土,让我茁壮成长;如果我是一片白云,妈妈就是那蔚蓝的天空,让我驰骋翱翔。
我也试试
1、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来了。
或:太阳公公在地平线上露出了笑脸。
2、这眼神,让我感到温暖。
改为:这眼神,犹如冬日里送来的一缕阳光,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
比较句子:
1、原文: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
改文:我们只有抱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
2、原文:我喜欢静谧的感觉,更向往悠闲的意境。
改文:我喜欢“人迹板桥霜”的静谧,更向往“采菊东篱下”的悠闲。
思考:改文比原文好在哪里?
明确:引用诗句
板书方法三:巧用诗句增文彩
我们也试试:
1、原文: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改文:“”,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改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2、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庐山瀑布,泰山绝顶,还有那长江三峡,以及那秀丽江南。
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的庐山瀑布,我爱那“”的泰山绝顶,还有那“”的长江三峡,以及那“”的秀丽江南。
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还有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长江三峡,以及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巧用佳句(引用诗句)的注意事项:
首先,引用的佳句语意要符合自己的表达需要;
其次,必须要将佳句和自己的语言自然、规范的衔接在一起,组合后的语句要通顺、流畅。
四、小结:
使作文语言美起来的方法:
1.妙用词语、添加修饰语(形容词、动词、拟声词、新词、仿词)。
2、巧用修辞添魅力(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3.巧用诗句增文彩。
精彩文段欣赏
“老班”教物理,一进门就吐出五个字:“这节课考试!”哎,好难的题!我又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地步。
这“牛顿”和“焦耳”急得我顿脚抓耳…只见同学们无不“伸颈”,“侧目”望着巡逻的老班。
我们既要警惕,又要合作,这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啊!
终于挨到铃声响,告别牛顿,我们这群“鸥鹭”终于飞出了教室。
此时,叹息声,责怪声一时齐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中间还夹杂着自己改编的歌谣:“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多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我们班谦谦君子 27人,姣姣淑女26人。
在这“ 27”和“ 26 ”之间,有一条无形的“三八线”。
要是哪个男生擅闯禁区,准会被男同胞挤眉弄眼,甚至眨眼间就会炒出一则“爆炸新闻”,给你侃上一段比函数还复杂的关系来。
我们学过的文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五、练习:
下面请大家欣赏风景画,尝试用所学技法的任意一个,用一句最美的语言描绘你所看到画面。
展示三幅图片
六、作业:
《那一刻,我很难忘》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