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及构成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7篇)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7篇)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7篇)对于员工的薪酬发放,每一个公司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模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编制内员工。

第二条薪酬支付要素公司薪酬支付的要素是:职位价值、员工绩效、员工能力素质、同地区同行业市场薪酬水平。

第三条管理层级及职系公司的各级员工分为四个管理层级:1、高层员工:公司副总经理职位起。

2、中层员工:职能部室、业务部门正副部长职位。

3、基层员工:公司各部门一般管理职位和业务部门业务员。

4、初级员工:操作工、见习工等。

公司的各级员工分为二个职系:1、职能部室:包括行政人事部、财务部、物流中心、采购部的员工。

2、业务部门:包括市场营销部的员工。

第二章薪酬元素第一条公司薪酬结构从整体上包含下列薪酬元素:(一)基本薪酬:包括固定岗位薪酬和定档工资。

(二)绩效薪酬:包括月度奖金、年终奖金、效益奖金。

(三)福利及补助。

(四)其他薪酬:包括特殊奖励等。

第二条固定薪酬及岗位补贴固定岗位薪酬和级别工资通过采取职位分级、级内分档、一岗多薪的方式体现职位和个人技能的差异: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成本的承受能力、外部市场薪资水平和岗位评价结果测算得出。

第三条月度奖金月度奖金是根据对非经营部门员工月度绩效的评定,以月度绩效工资的方式发放。

第四条年终奖金年终奖是员工通过努力而取得的薪资单元,由个人的绩效、单位绩效共同决定。

第五条效益奖金指经营部门完成计划任务后对其部门的奖金,可以月为周期,也可以项目为周期。

第六条福利主要指补充商业保险等。

第七条补助一般补助:包括餐补、通讯补助等。

培训补助:公司激励绩效优异、能力素质突出的员工,对于参加外委、外派等方面培训学习的员工,根据管理层级和绩效对其培训进行补助;第八条特殊奖金特殊奖金的目的在于对员工个人的优秀表现予以正强化,以激励员工自觉地关心公司的发展。

事业单位酬薪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酬薪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保障单位正常运营和工作人员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包括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及临时聘用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章薪酬构成第四条事业单位薪酬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和加班工资等构成。

第五条基本工资:根据国家规定和地方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

第六条岗位工资:根据岗位责任、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绩效工资:根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确定。

第八条津贴补贴:包括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住房补贴等,根据国家规定和单位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加班工资:按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根据加班时长和工作性质确定。

第三章薪酬分配第十条薪酬分配应坚持以下原则:1. 按劳分配原则:根据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2. 业绩导向原则:根据工作业绩和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确定薪酬水平。

3. 稳定与激励并重原则:既要保证薪酬的稳定性,又要体现对优秀人才的激励作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薪酬分配程序:1. 单位制定薪酬分配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

2. 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单位公布薪酬分配方案。

3. 工作人员对薪酬分配有异议的,可向单位提出申诉。

第四章薪酬调整第十二条薪酬调整分为定期调整和特殊调整。

第十三条定期调整:根据国家政策、物价上涨、单位经济效益等因素,定期对薪酬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特殊调整:因个人工作表现突出、岗位变动、职称晋升等原因,可进行特殊调整。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五条单位设立薪酬管理监督小组,负责监督薪酬管理的执行情况。

第十六条薪酬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薪酬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十七条工作人员对薪酬分配有异议的,可向单位提出申诉,单位应在接到申诉后一个月内给予答复。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

4、人事部门只下达升级指标,具体由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到人。这里要重复一下,事业单位的3%越级晋升与机关公务员三年优秀晋升工资有制度上的不同。
四、机关工作人员增加工龄工资
机关工作人员的工龄工资逐年增加,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从每年的元月1日增加1元,直到离退休为止。
五、定期调整工资标准
2、工作人员提升职务(含聘用专业技术职务)后,原职务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工资标准最低档,原职务工资高于新任职务最低档的,就近就高靠入新任职务工资标准。提升(聘用)职务时所增加的职务工资在新任职务工资标准一个档次以内的,不重新计算考核年限,提升(聘用)职务时所增加的职务工资超过新任职务工资标准一个档差以上的,重新计算考核年限,从晋升职务满24个月(两年)的下月起正常晋升职务工资。
2、技师的岗位职务津贴、山区津贴等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标准执行

第三节 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一、从各类学校毕业分配或录用到机关的工作人员,均实行见习期,见习期为一年,其中,中专以下毕业生见习期间执行见习工资446、425),大专以上毕业生见习期间执行定级工资(见习期间不发放岗位津贴)。
第二节 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为了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有计划地增长,保证新工资制度的正常运转,新的工资制度建立起了六种正常增长工资的办法:
一、正常晋升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1、根据国发[1993]79号文件及人薪发[1995]150号文,对工作人员在现任职务的任期内连续两年考核为优秀或称职的,可在本职务工资标准(专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内提高一个工资档次,并从连续两年考核称职以后之10月起执行,截止目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已经于1995、1997、1999、2001、2003年分别五次进行了正常晋升。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构成及标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构成及标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构成及标准
1、岗位工资:表达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表达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上海中公
主要表达工作人员的实绩和奉献。

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展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

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标准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上海中公
1、艰辛遥远地区津贴:
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开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辛遥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

重庆市现经国务院批准的艰辛地区是:一类地区有黔江县、武隆县、巫山县、云阳县;二类地区有城口县、巫溪县、奉节县、石柱县、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

对艰辛遥远地区根据开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工程、标准和实施范围。

(尚未制定)。

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制度

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制度

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制度1. 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属于我国公共部门的一种,通常包括政府机关、公立医院、公立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等。

与企业不同的是,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为公众供给各种公共服务。

2. 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制度的基本情况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稳定和生活水平,国家对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制度做出了一系列规定。

2.1 工资的构成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等构成。

•基本工资:依据事业单位员工的职位、级别和工作年限等因素来确定,是员工的最基本工资。

•津贴补贴:包括生活补贴、岗位津贴、通讯补贴等,是基本工资以外的一些福利待遇。

•奖金:包括绩效奖金、年终奖金等,是依据员工的绩效和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来确定的。

2.2 工资的发放时间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时间由国家规定,通常为每月的底薪日,即每月25日或26日。

当月工资一般会在底薪日之前的2-3天上账。

2.3 津贴补贴的发放方式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发放方式也是由国家规定的。

例如,生活补贴和岗位津贴通常由事业单位直接发放给员工,而通讯费用则需要通过报销的形式来领取。

2.4 工资的调整事业单位的工资调整需要依据国家规定,一般是每1-2年进行一次。

假如员工的工作表现特别突出,也可以在年度绩效考核的时候获得肯定的工资调整。

3. 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制度的变革虽然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制度已经有了肯定的保障和规定,但随着时代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置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3.1 工资待遇更加优厚随着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也渐渐提高。

比如一些高校老师和一些紧要科研机构的专家,其工资待遇已经渐渐接近或者甚至高于企业一线员工的工资水平。

3.2 工资调配更加公开透亮现在的事业单位工资调配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封闭和不透亮。

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向公众披露工资管理、工资调配等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情况。

3.3 全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推广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开始推广全员绩效考核制度,让员工的工资不再仅仅倚靠于职称、职位、等级等因素,同时也要考核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模版(五篇)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模版(五篇)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建立健全工资制度,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工资的构成和支付第二条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补贴等构成。

第三条基本工资是根据岗位性质、工作难度、技能要求以及市场行情来确定的,包括岗位工资和职称工资。

第四条绩效工资是根据职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来确定的,根据年度绩效评定结果进行发放。

第五条津贴是根据职工的特殊岗位、工作环境等情况来确定的。

第六条补贴是根据职工工作中的特殊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包括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工龄补贴等。

第七条职工工资每月按时支付,发放日期为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与最后一个工作日之间的工作日。

第三章工资调整和涨薪第八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情况,对职工工资进行定期调整。

第九条工资调整应当根据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职工工作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第十条职工工资调整应当经过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或员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按照相关程序报国家相关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职工工资涨薪应当根据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职工的工作表现等因素进行评定,通过评定结果决定涨薪幅度。

第十二条工资调整和涨薪应当公开、公平、透明,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四章工资保障和福利待遇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资保障机制,确保职工工资的支付和发放。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应当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年终奖金、带薪休假等。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职工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确保职工的权益和福利。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鼓励职工进修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章工资管理和监督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资管理制度,规范工资发放和使用,防止工资泄漏和滥发现象。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工资发放程序和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工资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事业单位工资管理,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工资构成1. 基本工资:根据员工岗位、职级确定的固定工资标准。

2. 绩效工资:根据员工个人和团队的绩效考核结果给予奖金。

3. 岗位津贴:根据员工所在岗位的特殊性给予的津贴。

4. 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加班工作给予相应工资。

5. 职业年金:根据员工工龄和职级确定的年金待遇。

三、工资核算1. 工资核算周期:工资按月核算,于每月25日前支付上一月工资。

2. 工资核算标准:按照国家规定和企业内部规定执行,不得违法违规。

3. 工资核算流程:由财务部门负责具体工资核算流程,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相应数据。

4. 工资核算审批:由财务部门审核工资核算结果,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支付。

四、工资支付1. 工资支付方式:通过银行代发工资方式支付,不得以现金形式支付。

2. 工资支付时间:按照规定的发放时间进行支付,不得延迟。

3. 工资支付保密:保障员工工资信息的保密,不得泄露给他人。

五、绩效考核1. 绩效考核标准:根据员工岗位及职责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

2. 绩效考核周期: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定绩效考核周期,一般为半年或一年一次。

3. 绩效考核流程: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实施绩效考核流程,主管领导进行评定并进行奖金分配。

六、特殊情况处理1. 离职工资结算: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离职员工工资结算,包括加班工资及未休年假等。

2. 病假工资支付:根据事业单位相关规定进行病假工资支付。

3. 暂停工资支付:根据事业单位相关规定,暂停工资支付的情况必须合法合规。

七、工资管理监督1. 财务部门对工资核算进行监督。

2. 人力资源部门对绩效考核进行监督。

3. 监督机构对工资支付进行监督。

4. 员工代表对工资管理进行监督。

八、违纪处理1. 对参与工资核算的人员违规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 对不按规定支付工资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一、执行时间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额度和离退休人员新增生活补贴,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每年执行12个月。

二、执行范围在编人员、享受在编人员同等待遇的人员及离(退)休职工。

三、绩效工资总额的组成年终一次性奖金。

节假日补贴。

现行的生活补贴。

2023年1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

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新增生活补贴。

四、发放办法: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现行生活补贴发放渠道不变,即由单位自筹;离退休人员新增生活补贴由财政全额发放;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的50%由财政补助,其余部分自筹解决。

标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标准单位:元/月职级标准:管理岗位:副局585、正处550、副处430、正科355、副科265、科员255、办事员235、试用期150 专业技术岗位:教授600、副教授430、讲师265、助教255、技术员235 工人:高级技师355、技师265、高级工255、中级工235、初级工195、普工195、学徒期150绩效工资的实施条件(1)工资范围足够大,各档次之间拉开距离;(2)业绩标准要制订的科学、客观;业绩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结果应与工资结构挂钩;(3)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支持业绩评估系统的实施和运作,使之起到奖励先进、约束落后的目的;(4)将业绩评估过程与组织目标实施过程相结合,将工资体系运作纳入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运作系统之中。

绩效工资的规定第一步:从2023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从2023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从2023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会议明确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基本原则: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严肃分配纪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及构成
事业单位是公有制经济组织,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指事业单位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为从事公益性服务的人员支付报酬的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构成。

一、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事业单位在工资制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职工工资的核心部分。

它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结合事业单位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单位经济实力等因素而决定的。

基本工资的一般分配比例为工资总额的50%左右。

基本工资的核定与调整一般由事业单位内部的工资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国家的工资政策、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职工的工作表现等因素进行核定和调整。

二、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根据职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考核结果来确定的,是一种根据职工能力、工作量、工作质量等因素进行考核后给予的报酬。

事业单位一般将绩效工资的比例控制在基本工资的20%至30%之间。

绩效工资的核定和发放一般由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通过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式对职工进行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绩效工资的数额。

三、津贴、补贴和奖金
津贴、补贴和奖金是制度性的、临时性的或个人特殊情况下给予职工的一种额外报酬。

它们的数额和发放标准由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事业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来确定。

津贴一般包括岗位津贴、住房补贴、交通补贴、
高温补贴等;补贴一般包括午餐补贴、独生子女津贴、养老金补贴等;奖金一般包括年终奖金、岗位激励奖金、节假日奖金等。

四、福利待遇
除了工资外,事业单位还会向职工提供一系列的福利待遇。

这些福利待遇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住房补贴或提供住房;提供伙食等。

事业单位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并提供适当的福利待遇。

总结: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以及福利待遇等构成。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事业单位通过相应的评价机制和工资管理制度,对职工的工资进行核定和分配。

通过这样的制度,可以激励职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绩效,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