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自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温度最高的是?()A.地壳B.地慢C.地核2.山地地形特点是()。
A.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B.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C.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3.在地壳运动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4.绝大部分地震形成的原因是()。
A.火山爆发B.岩层断裂C.山洪暴发5.以下地表景观的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的是()。
A.溶洞B.岩石女王头像C.海蚀拱桥6.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
”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太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请你判断泰山的地形名称和主要特点是()。
A.山地—地势高,起伏很大B.高原—地势高,起伏小C.山地—地势高,起伏不大D.高原—地势高,起伏大7.用镊子夹住一小薄片页岩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迅速浸入冷水中接着再加热,再浸入冷水中。
反复几次后发现页岩薄片表面出现裂缝这表明()会对岩石产生影响。
A.水B.温度C.风8.汶川地震纪念日是每年的()。
A.5月8日B.5月12日C.5月22日9.在地形地球仪上,白色表示()。
A.海洋B.森林C.沙漠D.冰川10.一些科学家认为,地核和地幔会进行()。
A.水平运动B.上下运动C.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二、填空题11.温度、风、水都能改变地表的。
12.地球的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和等。
13.在做“模拟温差变化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中,反复加热和冷却石块后,我们可以发现石块表面会出现,甚至。
14.地壳主要由、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三、判断题15.海底的地形非常平坦。
( )16.人类钻孔的深度已经达到了地幔。
( )17.地球内部越接近地核,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苏教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检测卷(含答案)

苏教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检测A卷一、填空题1.地球绕着太阳逆时针转动,就是地球的__________。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_______。
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绕着__________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__________。
2.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深部的___________在压力的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4.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____________,压力越____________。
5.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_______差异,叫做恒星周年视差,它证明了地球在围绕________不停地转动。
6.天空中星星围绕_________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________,是地球________产生的现象。
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_________的。
7.地球的公转就是地球围绕_______运动,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围绕________运动;昼夜交替是由地球_________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_________引起的。
8.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______)。
9.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______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_______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______。
二、选择题10.地震发生时,在无法逃出室外的情况时,应该()。
A.躲到墙角B.躲到阳台C.跳楼逃生D.坐电梯下楼11.地表常见的陆地地形包括()。
A.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B.省、市、县、区等C.海洋、河流、湖泊等1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飞船准确驶入太空,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A.“阿波罗”11号B.嫦娥号C.“神舟”五号13.古人对地球就非常好奇,总想探个究竟,葡萄牙的麦哲伦和他的队员经历了3年的航行,发现地球是()。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1一、填空题。
1、______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地球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3、受水、空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______。
4、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微粒是______(小石子),其直径大于2毫米。
其次是______,接着是______,______的微粒最小,甚至无法用肉眼看清楚。
5、土壤中有______和______,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之间的______造成了山,如喜马拉雅山;而大洋和裂谷的形成则是板块之间的______引起。
7、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8、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______,土地会被______;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______,会发生______。
二、判断题。
9、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少,海洋多。
()10、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
()11、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12、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13、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等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4、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5、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水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6、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17、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18、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三、选择题。
19、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
A. 东高西低B. 西高东低C. 中间高,东西面低20、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的表面》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4、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A.珠穆朗玛峰 B.青藏高原 C.喜马拉雅山脉5、地形地球仪上,长江中下游的颜色主要是( )。 A.绿色 B.棕色 C.蓝色(六)、综合分析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 球仪有哪些异同?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1、海洋 2、岩石 土壤3、平原(二)、判断题1、× 2、√ 3、√ 4、× 5、× 6、√ (三)、选择题1、C 2、C 3、B 4、C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地球表面常见地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少比较几种 地形的典型特征,也很难视察到几种地形的全貌,需要教师提供图片、 视频等资料。制作地形立体图形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也需要 小组成员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要求:包含两个地形,可以是模拟南京等真实的地形,也可以自己想象 的地形。
材料:纸板、废纸、塑形布、海绵、泡沫板、丙烯材料等
(出示两个地形立体模型视频)这是两种常见的制作立体地形模型的方 法——堆叠法与覆盖法,同学们可以参考使用。
3.设计:同学们可以先商定你们想要制作的地形、选用的材料和选定的 方法,完成设计稿后,经小组成员一致同意后再进行制作。由于课堂时间有 限,请同学们课后设计立体地形模型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合作制作立体地形 模型,并在下一节课中向大家展示,我们会在科学室举行地表模型展,请同 学们完成制作后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地和森林。( )5、海底的地形比较平坦。( )6、使用旧衣服做地形的立体模型
可以降低成本,勤俭资源。( )
(三)、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 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我国的地势是“东高西 低”2、(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散布。 A.平原 B.高原 C.山地3、右图反应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A.西部多 高山,东部多平原 B.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C.以平原为主4、地球上的海 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A.21% B.50% C.71%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地球的表面》知识点1、地球仪有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两种。
2、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3、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是陆地的五种基本形态。
4、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山地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
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
丘陵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盆地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与澡盆相似。
高原地势高,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5、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有盆地、平原、丘陵、海沟等地形,并不像游泳池底部那样平整。
6、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7、中国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8、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9、中国有三大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10、我国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天山、阿尔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11、中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地球的表面》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地球表面包括()和()。
2、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
3、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等。
4、地形地球仪上,()色表示水,()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色表示山地、沙漠,()色表示冰川。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海洋、草原是常见的地形之一。
()2、地球仪摸上去都很光滑。
()3、地球仪上相邻两个国家的颜色不同。
()4、高原的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
()5、盆地一般被山地或丘陵包围。
()6、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地形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平原用( )表示 A.黄色 B.蓝色 C.绿色2、下图所示的图形是()A.山地B.峡谷C.海沟 3、下列地形示意图,最适合表示丘陵的是()4、地势低平而宽广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盆地5、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主要地形是()A.高原 B.山地 C.平原6、山地地形特点是()A.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B.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C.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四、连线题将相应的地形、特点及其图形连线五、综合题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我国幅原辽阔,有各种各样的地形,比如内蒙古是,新疆是。
2.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高峰海拔米。
3.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和岛屿、、、、。
4.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和。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引起的。
6.当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巨大的时,岩层会发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这个过程中,无法想象的就会快速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绝大多数就是这样形成的。
7.在长期的、、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8.通过探究发现,雨水对土地具有作用。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10小题)9.()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A.喜马拉雅山脉B.青藏高原C.泰山10.小玉和小丽在同一张地图上,数格子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结果却大不相同,主要是因为()A.未提前约定数格标准B.格子大小不一C.不会数数11.火山喷发喷出的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做()。
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12.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下面也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垃圾污染B.潮汐C.干旱13.不属于地球内部构造的是()A.地表B.地幔C.地核14.公元79年8月,意大利庞贝古城毁于()火山大爆发。
A.圣海伦斯B.维苏威C.埃特纳15.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B.火山喷发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C.火山地热是一种会污染环境的能源16.雨水对土地是有侵蚀作用的,下面最容易被水流带走的是()A.植被B.大石块C.黏土和细沙17.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的岩石是()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18.某小组研究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块有覆盖物的土地上,先下“小雨”,再下“大雨”进行比较B.在两块都有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另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C.在两块都无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另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三.判断题(共8小题)19.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及答案【基础训练】一.填空题(共8小题)1.风的力量会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组成的。
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自然资源。
3.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和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4.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填“地核”“地壳”或“地幔”)。
5.地震发生会给地表带来改变,如地面出现、,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
6.我们地球表面地形非常复杂,我们知道的地形主要包括、、、、等五大地形。
我们地球内部也是很复杂,那么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
另外组成地壳的岩石也很复杂,那么地壳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
7.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
8.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最高峰是,海拔为8844.43米。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8小题)9.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雅丹地貌主要是风的作用B.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地震引起的C.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D.地形地貌的形成有时很迅猛,有时很缓慢10.能吸收紫外线,防止地球上的生物遭受紫外线辐射,这是大气中的()的作用。
A.氮气B.氧气C.臭氧D.二氧化碳11.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相当于岩浆。
A.酒精灯B.土豆泥C.番茄酱D.三角架12.地震时,如果你在屋子外面,应该()A.马上跑到屋子里B.跑到空旷的地方C.跑到建筑物下面D.哪儿人多就去哪儿13.下列四种岩石中,含有化石或具有层状构造是()A.沉积岩B.大理岩C.变质岩D.岩浆岩14.云南石林怪石嶙峋,巍然耸立,主要是()作用的结果。
A.人B.气温C.水D.植物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岩石风化作用的是()A.开山放炮,使岩石破裂B.日晒雨淋,使岩石破裂C.冬天,石缝中水结冰,使岩石破裂D.风力侵蚀,使岩石破裂16.下列()组岩石中可能含有古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
A.页岩砂岩石灰岩B.大理岩板岩片岩C.花岗岩辉绿岩玄武岩D.砾岩碳质板岩石英岩三.判断题(共8小题)17.山地地势高,起伏不大,坡度陡,沟谷幽深。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3.3《地球内部》练习题(含答案)

3.3《地球的内部》练习一、填空题1、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为三个圈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______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的运动。
3、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______,或彼此_______,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4、在地球圈层结构中,______是岩浆的发源地。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在地球的圈层中,地幔的厚度最大。
()2、地球的内部结构像个鸡蛋。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4、地幔和地核会进行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
()5、一般情况下,地壳的运动很难察觉到。
()6、喜马拉雅山过去式一片王洋的大海。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地球内部有不同圈层,地表薄薄一层称为( )。
这是根据地震波在软硬不同岩石中传播速度快慢作出的猜测。
A.地壳B.地幔C.地核2、地球内部的圈层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可以分成( )三部分。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壳、地幔、地核C.地壳、地核、地幔3、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
A.地壳B.地幔C.地核4、由地球板块运动直接引起的自然现象是()A.地震B.潮汐C.海啸5、海陆变迁是因为大陆板块()造成的。
A.碰撞B.分离C.交错6、地核的厚度约为()千米。
A、17 B.2900 C.3400四、连线题实验材料与其模拟物进行连线。
酒精灯地球板块淀粉糊岩浆泡沫块地球内部的热量五、填图题在图中填写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名称。
①②③六、综合题看图回答1、指出板块运动方式:(1)板块碰撞:_____________________(2)板块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3)板块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示意图,解释:海岸山脉或岛弧是怎么形成的?3、两亿年前,地球大陆板块是连接在一起的,现在则是相互分离开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自测试题
一、填空题【11分】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高原、盆地等。
2、地球内部运动有时能让地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和()。
如图所示的现象可能是由()引起的。
3、导致岩石变化的原因有()的变化、()的作用、()的作用等。
4、沙漠地区经常出现石蘑菇,石蘑菇的形成主要是()作用的结果。
【选填“太阳能”“水力”或“风力”】
5、如图所示,屋檐下面凹陷的坑是由()冲击的作用形成的。
二、判断题【10分】
1、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2、越往地球内部,压力越大,温度却越低。
()
3、地球表面主要是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
4、地震发生时静悄悄没有响声。
()
5、山上的岩石会慢慢碎裂,这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
6、气温变化也会对地表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
7、喷发过的火山就不会再喷发了。
()
8、风可以使石头越变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去。
()
9、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丘陵。
()
10、地震的危害性非常大,能在几秒到十几秒内使城市变成废墟。
()
三、选择题【24分】
1、如图,地震经常发生在()处。
A.甲B.乙 C.丙
2、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3、小宇同学的家乡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4、()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
A.岩石的风化作用 B.火山喷发和地震 C.河流的沉积作用
5、在我国东部,地形以()为主。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6、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形成的。
A.板块分离 B.大陆板块碰撞 C.火山爆发
7、地震时,()最有可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A.躲在卫生间 B.站在空旷处 C.躲在桌子下
8、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9、河水的侵蚀作用会使()。
A.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浅 B.河道越来越窄,越来越深
C.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10、下列不属于科学家收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途径的是()。
A.研究火山和地震 B.研究地热和温泉 C.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
11、在通常的地形图或地球仪上,蓝色表示()。
A.海洋 B.陆地 C.盆地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B.地球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六大洲
C.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四、实验题【26分】
1、如图所示,小辉想探究不同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做了下面的模拟实验。
【14分】
图1 图2
(1)小辉先观察了实验中用到的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进行打磨(如图1所示)。
打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细小的()和(),这说明大风卷起的沙子能使大块岩石表面破碎,形成()和()。
(2)如图2所示,小辉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这是在模拟()对岩石的影响。
(3)除了以上因素之外,()的变化也会使岩石发生破碎。
2、实验小组做模拟地震发生的实验:在纸箱上面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和都用小木块垒起来。
请一名同学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木块倒塌。
【12分】
(1)纸箱模拟的是(),木块模拟的是()。
【4分】
(2)在纸箱底部敲击模拟的是()。
【2分】
(3)实验中,如何判断地震的强弱?【6分】
五、探究题【29分】
1、下面是一条河长期变化的记录图。
A、B、C、D、E、F、G、H是图中河道两岸的不同地点。
【10分】
(1)河道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侵蚀造成的。
(2)在C和D中,河岸泥沙不断堆积的是();河岸不断被侵蚀的是()。
(3)在A、B、E、F、G、H中,变化与C相似的是();变化与D相似的是()。
2、下面是几种岩石与岩浆的关系。
【19分】
(1)()中充满了炽热的岩浆,岩浆不停地涌动会造成()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岩石,有的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形成岩石,这些岩石被统称为()。
【6分】
(2)岩浆岩在哪些外力作用下最终变成了沉积岩?【4分】
(3)沉积岩在()作用下会变成变质岩,如页岩会变成(),石灰岩会变成()。
【6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可以重熔再生变成岩浆
B.岩浆岩需在外力作用下变成沉积岩,才有可能变成变质岩
C.岩浆岩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平原)、(山地)、(丘陵)。
2、(地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
3、(温度)、(风)、(水)。
4、(风力)。
5、(水)。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三、选择题【24分】
1、(A)。
2、(A)。
3、(C)。
4、(B)。
5、(A)。
6、(B)。
7、(B)。
8、(A)。
9、(C)。
10、(C)。
11、(A)。
12、(C)。
四、实验题【26分】
1、(1)(沙)和(土),(沙)和(土)。
(2)(瓶底出现岩石碎屑)。
(流水)。
(3)(温度)。
2、(1)(地球),(楼房)。
(2)(发生地震)。
(3)答:根据楼房(小木块)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强弱。
五、探究题【29分】
1、(1)(流水)。
(2)(C);D)。
(3)(B、F、G);(A、E、H)。
2、(1)(地幔),(地震)(岩浆岩)。
(2)答:温度的变化、风和水的作用。
(3)(变质),(板岩),(大理岩)。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