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概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章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定义。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概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
第二章是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选题的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项目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是教育文献的检索。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的类型与主要分布。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第四章是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概况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调查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调查实施程序。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调查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问卷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访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调查。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有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是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SPSS在教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一课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PPT

第十一课 教育实验法 第十二课 教育个案研究法 第十三课 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十四课 教育比较研究法 第十六课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
第十五课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学时
第一节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裴娣娜教授: 教育科学研究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 教育科学研究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 地认识教育现象和构建教育理论的过程, 地认识教育现象和构建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 对象,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 对象,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 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为目标的过程 的过程。 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为目标的过程。 研 究 谁(对象):教育问题 为什么研究(目的):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发展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研 究 什 么(内容):教育理论问题和教育实践问题 怎 样 研 究(方法):遵循教育研究程序 运用科学研究方法 活 动 特 点: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活动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教育科研的实质是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科学研究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客观性: 为教育科学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客观性:对象、资料、过程、结论 教育性: 教育性: 创造性: 创造性: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思维 研究对象的差异性、易变性 应用性: 应用性: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服务 继承性: 继承性:借鉴他人理论、方法、思路、资料 群众性: 群众性:依靠教育专业理论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学管理一线人员 社会科学研究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系统性: 系统性:内容、方法、程序 复杂性: 复杂性:研究对象是人,易受复杂背景因素影响 控制性: 控制性:设计研究方案、明确操作定义、控制干扰因素、严格实施方案、 研究者经验、修养、专业观点倾向性 迟效性: 迟效性:成果的显现以及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需要有一个过程。 反映客观事实、进行科学论证、保证信度效度 社会现象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独特性
1.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23
第四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演变
这一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四、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一)直觉观察时期 (二)分析为主时期 (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四)研究方法变革时期
(三)“层次”结构说
有不同的层次分法,哲学层次,一级学科层次,具体学科层次。 还有学者分为四个层次,不同学者理解角度不同。
15
四、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
研究方法是一个有着不同层次和方面的综 合体系。通常这一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或 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方法 及技术。 (一)方法论 主要存在二种基本的、同时也是相互对立 的方法论倾向: 1. 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研究是典型 2. 人文主义方法论——定性研究是典型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本章主要讲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界说 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演变 第五节 教育研究的原则
2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这一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教育研究的内涵 二、教育研究的类型 三、教育研究的过程 四、教育研究的意义
27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 专门研究领域。 (2)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 植而来的。 (3)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进一步分道扬镳,各 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4)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在研究方法的 探讨中,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5)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 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 (6)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心理学及 心理研究方法的进展,影响着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一课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ppt课件

参考资料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俞爱宗等《教育科学研究概论》(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 (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华国栋《教育科研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7)陶保平等《教育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张建《研究报告撰写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9)丁念金《研究方法的新进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0)陈伙平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1)梁永平等《教育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2)各相关学科的学术期刊以及电子资料。
为什么学习?——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反思实践者、行动研究者
懂得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会研究
基本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
.
课程内容
课序
理论内容及学时
实训内容及学时
第一课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
思考题
不同理论的产生,相应地形成了种种 不同的教育学流派及其教育研究方法。
.
三、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与体系
1.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方法论基础 借鉴一般科学方法论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 体现教育科研自身特点
2.教育科研方法论体系
哲学认识论 系统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为了解决教育问题或者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而采用的一系列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解释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的导论,即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应用以及研究过程等进行介绍和概述。
本文将从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以及研究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
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研究中,为了获取、分析和解释教育问题或者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而采用的一系列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解释方法。
它是教育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是教育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其次,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大类。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的描述和解释;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的描述和分析。
在实际的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再次,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
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改革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发展研究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一般包括确定研究目的、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数据、得出研究结论等多个环节。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以及研究过程等方面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教育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运用教育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xg)

我们为什么编不出一套好的小学语文教材
建国60多年来,偌大的中国竟然编不出一套像模像样的小学语文教材…… 有那么多现成的中外名著可以选编,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参与教材编写,可 为什么就是编不出一套好的语文教材,到底是什么原因? 根本原因就在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也许很多人有所不知,编写者并 不能完全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识文断字的需要编选教材,而是要 按照教材编审委员会预先框定的宗旨、范围来确定课文,凡是入选的课文都 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党和国家某个特定时期的政策策略及 政治方向保持高度一致…… 比较一下两种教材,我1966年入学开蒙的第一课学的是“万岁”课文, 70年前的孩子在《开明国语读本》第一册第八课的“新国文”中学到的是 “天地日月”四个字,你说,哪种教材更受学生欢迎? ……就以人教版的 教材来说,12册共计46篇,平均每册4篇涉及意识形态的内容。 并不是说语文教材不能涉及“思想性”和“政治性”,而是要看选择 什么样的思想和政治内容。美国的教课书也是注重“思想性”和“政治性” 的,只不过其“思想性”关乎好的公共生活。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
(一)、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 中国古代: 古代西方:方法是从沿着、道路演化而来的,指沿着正确的道 路活动、运动。
量度方形的手段称方法。量度圆形的手段称圆法。后合称方法。
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问题的一般程 序和准则。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过黑格尔《逻辑学》里的一段话: “在探索的认知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 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
研究方法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适用于某一科学领域研究的特殊方法
第二层次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的研究方法 (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PPT

06
教育研究评价与论文撰写
教育研究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01
目的明确
评价教育研究的目标是否明确,研 究问题是否清晰。
逻辑严谨
评价研究的逻辑是否严密,数据和 结论是否相互支持。
03
02
方法适当
评价研究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 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
创新性
评价研究是否有创新点,是否对已 有研究有所贡献。
VS
缺点
实验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伦理 和法律等方面的限制,例如涉及人类被试 的实验需要遵循伦理原则;此外,实验研 究法也可能存在外部效度问题,即实验结 果难以推广到其他情境或群体中。
04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系统性
客观性
目的性科Biblioteka 性调查研究法是一种通过 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有关 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 以达到对教育现象本质 和规律的认识的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 教育研究概述 •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 • 实验研究法 • 调查研究法 • 个案研究法 • 教育研究评价与论文撰写
01
教育研究概述
教育研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教育研究是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 揭示教育规律、推动教育发展的科学活动。
特点
目的性、系统性、实证性、创新性。
研究类型
评审流程
了解期刊或学术出版社的论文评审流程,以便更好地 准备论文。
修改完善
根据评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论文质 量。
投稿规范
遵循学术期刊或出版社的投稿规范,准备相关材料, 提高论文被录用的概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实施个案研究法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接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收集与个案相关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 等。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和归纳 ,以揭示个案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 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第一课教育研究方法概述PPT课件

2学时
教育文献法
2学时
教育统计法
2学时
教育研究设计
2学时
教育研究设计
2学时
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
2学时
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
2学时
教育调查法—访谈调查
2学时
教育观察法
2学时
教育实验法
2学时
教育个案研究法
2学时
教育行动研究法
2学时
教育比较研究法
2学时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学时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2Fra bibliotek时实训内容及学时 选题 文献综述
5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科研的地位
1.教育科研与教育科学发展
2.教育科研与教育发展
u教育科研是教育第一上产力
教育发展有赖于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理论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科研。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的高度决定视野的广度,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 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越来越 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第一生产力。
学会研究
l基本内容
u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u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u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
2
l课程内容
课序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 第十六课
理论内容及学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2学时
教育研究选题的确立
研 究 谁(对象):教育问题 为什么研究(目的):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发展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研 究 什 么(内容):教育理论问题和教育实践问题 怎 样 研 究(方法):遵循教育研究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类型
本科以上教师数 占教师总数的比例
完全中学 初级中学 职业中学 小学 合计
1056 1582
862 1578 5078
87% 62% 75% 34% 53%
按学校类型统计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人数占全体教师的比例。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表7-2 全国毕业生升学率(%)
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的种类
二、变量 • 变量:指研究对象的个体之间在性质和数量上
可以变化并可以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 变量类型:
①定类变量 ②定序变量 ③定距变量 ④定比变量
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的种类
二、变量 1.定类变量 • 定义:是用数字表示个体在属性上的特征或类
别上的不同的变量,也称类别变量。 • 特征:没有绝对零点,没有测量单位,四则运
算无意义
例如: 性别(男,编号为“1”;女,编号为“0”)
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的种类
二、变量 2.定序变量 • 定义:用数字表示个体在某个有序状态中所处
的位置(层次、水平)的变量,也称等 级变量。 • 特征:没有绝对零点,没有测量单位;可比较 次序,四则运算无意义
例如,学生品德(Y) Y=1(优秀)Y=2(良好)Y=3(一般) Y=4(差)
82 80 78 76 74 72 70 68 66
男 平均值
女 平均值
总计平均值
年龄 语文 数学 英语
图1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二、统计图 2.饼图:用圆形中扇形面积来表示事物的百分
比构成的一种统计图,又叫圆形图,如图3
年龄
27% 33%
40%
图2
15 计数 16 计数 17 计数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二、统计图 3. 次数直方图:一种特殊的条形图,用于表示
定义:将变量值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样品数是 奇数,位于正中的那个称为中位数,如果样品 数是偶数,位于正中的两个取值的平均值为中 位数。
例:
① 2,3,4,5,6 中位数是4
② 2,3,4,5
中位数是(3+4)/2=3.5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三、样本的数字特征
3.众数(mode)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温忠麟 主编
目录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第二章 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 第三章 文献检索与综述 第四章 教育经验总结 第五章 教育研究方法 第六章 个案研究 第七章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验 第八章 教育实验研究 第九章 教育叙事研究 第十章 教育行动研究 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
第七章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验
最常用的数字特征是均值和方差。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三、样本的数字特征
1.平均值(简称均值,average)
定义:设变量X的观测值为X1 , X2 , … Xn ,则X
的样本平均值为:
X
1 n
n i 1
Xi
n
其中 X i =X1+X2+ … +Xn
i 1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三、样本的数字特征
2.中位数(median)
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的种类
二、变量 3.定距变量 • 定义:取值具有“距离”(间距)特征的变量,
也称间距变量。 • 特征:有测量单位,无绝对零点;可比较大
小,进行加、减运算,但乘、除无意 义
例如:考试成绩,温度
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的种类 二、变量 4.定比变量 • 定义:既有测量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变量。 • 特征:有测量单位和绝对零点;可比较大小,
或一段数值内数据出现的次数。用于了解该 组数据பைடு நூலகம்分布情况。 次数分布表绘制的步骤:
①求全距; ②确定组距和组数; ③决定组限; ④分组登记次数。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一、统计表 4.编制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①内容简明,重点突出; ②分项和标目安排要恰当; ③数据准确,书写清楚; ④对表中不能自明的地方,应当用表注说
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种类 第二节 描述统计 第三节 推断统计 第四节 分数的转换与解释 第五节 测验信度 第六节 测验效度 第七节 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的种类
一、总体与样本 • 总体--统计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可以分为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 个体--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 • 样品--被抽到的个体 • 样本--样品的全体 • 样本容量--样本个数,通常用n(或N)表示
小学升初中 初中升高级中学 高中升高等教育
79.7
43.6
34.9
81.8
44.1
43.3
86.6
47.8
46.7
90.8
50.3
49.9
92.6
49.8
51.0
93.7
51.5
48.6
上表是按年份和升学类型两个变量进行分类的一个统计表。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一、统计表 3.次数分布表:用来描述一组数据中每一数值
能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例如:人数、身高、速度
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种类
• 定比变量的级别最高,定类变量的级别最低; • 定类变量属于定性型;定距和定比变量属于定
量型;定序变量可以看成是定性型,也可以看 成是定量型。
第二节 描述统计
• 描述统计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用统计图或表呈 现结果,或者计算变量的数字特征,以反映研 究对象的规模、水平、比例、集中趋势或离散 程度等。
在某个范围内连续取值的变量在各组中的次数 分布 ,如图3 。
图3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二、统计图 4.次数多边图 :取各长方形上边中点用折线连
起来,并抹去原来的直方图,如图4。
图4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三、样本的数字特征 集中量数:反映了变量取值的集中趋势,主要
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
差异量数:反映了变量取值的离散程度,主要 包括方差、标准差。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一、统计表 特点:用表格形式呈现数据;简明清晰、条理
清楚、便于比较。 几种常见的统计表
①单项表 ②多项表 ③次数分布表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一、统计表 1.单项表:只根据一个变量进行分类的统计
表。如表7-1 2.多项表: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进行分
类的统计表。如表7-2
表7-1 某区中小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统计表
明。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二、统计图 • 特点: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的描绘而制成的
描述数据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情况;直观形象、 易于理解;不够精确。 •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
①条形图 ②饼图 ③次数直方图 ④次数多边图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二、统计图
1.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直条(长方形)的长 度(高度)来表示事物的数量或百分比的大小 的一种统计图(如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