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修辞
高考复习专题-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④复句排比。
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
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 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 “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武器 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 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 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 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 样的美丽和宽广。
③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 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 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1、概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 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例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 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 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 现,只出现喻体。
4、理解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 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化平淡为生动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化深奥为浅显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 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使形多象少更绿生荷动相饱倚满恨,,意境更荷灵花动入,暮富犹有愁画热面,感。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我们在不知如何描述某件时间的时候,我们都会换另外一种说法,来让别人听得更明白。
语文课中我们也经常会学到一些修辞手法。
那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呢?该怎么正确使用并且举例子?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好几种,来看看你知道的有哪些?修辞手法一般都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借代等。
1.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向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正确使用修辞-高考语文总复习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例: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食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好像”“似”“若”“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那雪,犹如白玉,铺满了大地。
(明喻)“犹如”是比喻词;“雪”和“白玉”不同类,且都是白色。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中间不用比喻词。
常用“是”“就是”“成了”“变成”“成为”“等于”等连接。
例: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暗喻)“乌云”是本体,“水墨山水”是喻体,“成了”是连接词。
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狂风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碎末。
本体是“海水海浪”(没有出现),喻体是“翡翠”。
他们属性不同,但有相似处构成比喻。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来说明或描绘同义本体的比喻。
例: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本体是“少女”,喻体是“红蝴蝶,绿鹦鹉,蓝孔雀”。
(4)比喻的作用:一化平淡为生动,二化深奥为浅显,三化抽象为具体,四化冗长与简洁。
二、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做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甲事物被称作本体,乙事物被称作拟体。
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
(2)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②拟物(把人当物来写和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生命、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想和感情。
例:无数大而笨的石头,懒懒散散地睡着了。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对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对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一、对比修辞手法1.对比修辞手法的定义:对比是一种通过把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的修辞手法。
2.对比修辞手法的目的:通过对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本质。
3.对比修辞手法的类型:a.人物对比: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行为、外貌等方面的差异,来突出它们的特点。
b.事物对比: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性质、特点、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来突出它们的特点。
c.概念对比:通过对比不同概念的含义、范围、本质等方面的差异,来突出它们的特点。
4.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a.选择合适的对比对象:对比对象应该是具有相对立或相反特点的事物。
b.明确对比的目的: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c.注意对比的平衡:对比的两个对象在句子或段落中应该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
d.使用恰当的对比连接词:如“而不是”、“而不是”、“不是……而是”等。
二、对仗修辞手法1.对仗修辞手法的定义:对仗是一种通过把两个意义相对应、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语进行呼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2.对仗修辞手法的目的:通过对仗,可以使语言更加优美、和谐,增强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对仗修辞手法的类型:a.句子对仗:两个句子的结构相似,意义相对应。
b.词语对仗:两个词语的意义相对应,结构相似。
c.短语对仗:两个短语的结构相似,意义相对应。
4.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a.选择合适的对仗对象:对仗的对象应该是意义相对应、结构相似的句子、词语或短语。
b.明确对仗的目的:对仗的目的是为了使语言更加优美、和谐,增强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c.注意对仗的平衡:对仗的两个对象在句子或段落中应该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
d.使用恰当的对仗连接词:如“与”、“和”、“而是”等。
三、正确运用对比和对仗手法的注意事项1.符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对比和对仗手法应该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相符合,不能脱离文章的主旨。
如何在普通话考试中正确使用表达和修辞手法

如何在普通话考试中正确使用表达和修辞手法在普通话考试中,正确地使用表达和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恰当的表达和修辞手法,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普通话考试中正确使用表达和修辞手法的方法。
1. 夸张手法夸张手法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吸引考官的注意力。
例如,在叙述一件事情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来突出某个细节或者加强某种感觉。
比如,我们可以说“他跑得像闪电一样快”,以此来形容某人非常快的速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夸张手法要把握好度,不要过分夸张,否则会显得不真实。
2. 对比手法对比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语言更加生动。
在普通话考试中,我们可以使用对比手法来进行论证或者描述。
比如,我们可以说“黑夜与白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表达黑夜与白天的差异。
此外,对比手法也可以用来进行比喻,例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3. 比喻手法比喻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事物,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在普通话考试中,可以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说“知识如同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来形容知识的重要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比喻手法要恰到好处,避免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
4. 排比手法排比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有力,有节奏感。
在普通话考试中,可以使用排比手法来进行分类、列举或者强调。
例如,“早上醒来,阳光明媚;出门时,鸟儿欢叫;走在路上,花香扑鼻”,通过使用排比手法,可以更好地描述一个美好的早晨。
5. 反问手法反问手法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者观点,使语言更加有力。
在普通话考试中,可以使用反问手法来引起考官的共鸣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我们难道不应该保护我们的环境吗?”通过使用反问手法,可以更好地提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普通话考试中,正确使用表达和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30语言文字运用之正确使用修辞(PPT)课件29张

五、随堂演练(一) 【答案】(1)以“东风”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万紫 千红的春天”喻创意丰富、制作考究的精品。(2)①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说得形象可感,增 强了文章说服力。②以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表现对美好未 来的期待,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分析构成”,2分。表达效果,3分;答出1点得2分, 答出2点得3分)
语言文字运用
考点30 正确使用修辞
一、考点解读
高考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考 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即辨析材料或句子中使用的修辞 手法及表达效果,所给材料与所设情境,多来自现实生活, 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二是与其他考点结合起来 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如与“仿用句式”“语言表达连 贯”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
二、知识储备—— 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 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收到一种均 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 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 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6.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 子成串地排列。主要有成分排比、分句排比段落排比等。作用:节 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增强感情。
四、典题导引 例2. 2021年全国甲卷第2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
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适宜棉花的种植 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 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近年来,新疆棉品质 不断提升,同时③,但仍然供不应求。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夸张和引用等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夸张和引用等修辞手法一、修辞夸张1.1 夸张的定义: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点,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1.2 夸张的类型:1.2.1 普通夸张:对事物的程度、数量、性质等方面进行夸大。
1.2.2 特殊夸张:通过对时间、空间、顺序等方面的改变进行夸张。
1.3 夸张的作用:1.3.1 突出事物的某种特点,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印象。
1.3.2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提高表达效果。
1.3.3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1.4 夸张的正确运用:1.4.1 夸张要合情合理,不能过分夸大或缩小,以免失去真实感。
1.4.2 夸张要与文章的主题相一致,有助于表达作者的观点。
1.4.3 夸张要富有创意,避免陈词滥调。
2.1 引用的定义:引用是指在文章中直接引用名人名言、诗句、典故、文献等来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的修辞手法。
2.2 引用的类型:2.2.1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原文,不变更原意。
2.2.2 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原文,稍作改动。
2.2.3 自由引用:不严格遵循原文,根据需要进行改写。
2.3 引用的作用:2.3.1 增强说服力,提高文章的权威性。
2.3.2 丰富文章内容,展示作者的博学多才。
2.3.3 激发读者的思考,提高阅读兴趣。
2.4 引用的正确运用:2.4.1 确保引用的内容真实可靠,避免虚假引用。
2.4.2 引用的内容要与文章主题相关,有助于表达作者的观点。
2.4.3 注意引用的格式,遵循学术规范。
2.4.4 避免过度引用,以免影响文章的流畅性。
三、正确运用修辞夸张和引用等修辞手法的注意事项3.1 遵循写作规范,确保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通顺。
3.2 适度运用修辞手法,避免过度修饰,以免影响文章的真实性。
3.3 注重修辞手法的创新,避免陈词滥调,提高文章的阅读价值。
3.4 保持文章的逻辑性,确保修辞手法与文章主题紧密相连。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希望能对您正确运用修辞夸张和引用等修辞手法有所帮助。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揭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揭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一、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1.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对语言进行修饰和加工的方法。
2.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理解程度。
二、揭示修辞手法的类型和运用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2.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3.象征: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抽象的概念,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内涵。
4.反问:用疑问的方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5.设问:用问答的方式引出话题或结论,以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三、对比修辞手法的类型和运用1.对立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反或相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2.类比对比:通过对两个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
3.对照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关系和变化。
4.对比强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强调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或重要性。
四、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原则1.符合文章主题:选择和运用修辞手法时,要紧密围绕文章的主题和意图,使其与文章内容相符合。
2.适度运用:修辞手法应适度使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文章的效果。
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和读者的接受程度来掌握使用的程度。
3.自然贴切:运用修辞手法时,要使其与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相自然贴切,不要生硬牵强。
4.创新独特:尽量运用新颖独特的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吸引力。
五、修辞手法的练习和提高1.学习经典例句:通过学习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
2.创作练习:通过自己进行创作练习,尝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并不断修改和完善。
3.阅读和分析: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交流和反馈:与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获取对自己作品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了解9种辞格的概念和不同类型。 如,比喻、比拟、夸张的种类等等;
(2)弄清某些相近修辞方法容易混淆 的原因,能将他们正确地区分开来;
如,借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设问和 反问的区别。
(3)了解9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4)结合文章阅读、诗词鉴赏、仿写 句子等进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训练。
.
2、借代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 的说,慢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例1:"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
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这句话里用"万里长城"代繁重的徭役给劳动人民 带来的灾难。
.
F、比喻的注意点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 ②比喻要贴切 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
㈡比拟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 式。比拟可分为两类。
1.拟人: 即把物当作人来写。
例1:“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例2: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2.拟物
即把人当作物来写。
例1: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
三、相关系统知识:
.
㈠比 喻
A、概念: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 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2、本体:是被比方的事物; 3、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 4、喻词:是联系二者的词语。(但有时是不出现 的)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本体 喻词 喻体
B、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 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 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
例2: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
比拟的作用:61页
比拟与比喻的不同点: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 事物。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 事物。比喻中喻体都要出现, 比拟中拟体是不出现的。
.
㈢ 借代:
1、概念: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 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借代的运用,其目的在于突出 本体事物,使它由于换了一个动听 的名称而形象显得具体鲜明,因此, 借代是语言上的艺术换名。
正确运用常见的 修辞方法
——高考知识点专项复习
.
一、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运用常见 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 、 排比、 反问、设问、反复。
.
1、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比喻)
2、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拟人)
3、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夸张)
4、泰山不辞杯土才能就其高,
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大。
(对偶)
5、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 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 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 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排比)
.
二、考点透析:
1、考查重点是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能 力,根据语境运用、理解、判断修辞方法。
(1)能否准确理解修辞方法在特定的语 境中表达的内容;
(2)能判别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运 用是否恰当,是否收到最佳表达效果;
(3)能否结合具体语境正确使用修辞 手法。
.
2、考查形式和注意的问题:
(1)一方面考查基础知识,一方 面考查综合性语言表达能力,通常与 其它考查形式(句式仿写、扩写、续 写、句式变换等)结合在一起。
例2: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3、专名代泛称 例1:“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句 话里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例2: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例: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 个是马褂, 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例1:"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 腊……。"这句话是用"希腊"代一切外国的东西。
例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3、借代的作用:
《名师领航》61页
.
4、借喻与借代的不同点:
1、借代: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 借喻: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
例: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账。 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
2、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 如:“红领巾”只指少先队员;借喻的本体喻
体关系灵活。如:太阳可以比喻共产党、新中 国,青年。 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4、处于主语位置的往往是借代,作用重在代替。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⑤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
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比喻不当,脚步“踩在
棉花上”应当是松软无力的感. 觉,无法与“轻快”作比。)
D、比喻的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 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 乙。 2、例暗如喻:叶本子体出、水喻很体高都,出像现亭,亭中的间舞用女喻的词裙“。是、成了、 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 甲是乙。
.
课堂巩固练习
.
1、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
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 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
例如: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 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 规模。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 式为:甲代乙。
例如: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 .
E、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C、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① 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同类相比
②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③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 少年时代。
④ 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表出示许想多象 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表示举例的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