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游记
国家博物馆游记

国家博物馆游记那一天,我们寻着8000年前贾湖骨笛的笛声,抚摸了甲骨上诉说的峥嵘岁月,从震惊天下的广汉三星堆面前经过,欣赏了微型秦始皇帝陵,陶醉于敦煌莫高窟的绝美壁画,徜徉在紫禁城内国宝背后的精彩故事里。
你一定很好奇,一天之内竟能领略如此历史文化盛宴吗?那就来听听我的博物馆之旅吧!周五,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踏上了参观国家博物馆之旅。
我们乘坐地铁到达国博,讲解老师带我们直达展厅。
展厅中全是大大小小的玻璃柜,玻璃柜中展览着各种各样的文物。
讲解老师给我们仔细地讲了一些重要的文物:后母戊鼎、鹰形陶鼎、红山玉龙、四羊方尊、贾湖骨笛、甲骨、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复制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妇好”青铜鸮尊,它是在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里发现的,己经3000多岁了!“妇好”其实是一个人的名字,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不仅是母仪天下的王后,还是一位女将军。
武丁和妇好的感情极好,青铜鸮尊就是武丁送给妇好的。
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的贾湖骨笛也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它被称为“中华第一笛”,至今已有8000多岁了,考古学家推测它是在新石器时期制作而成。
原来每件国宝背后都有这么精彩的故事啊!在博物馆内的小卖部里,我们发现了造型各异的雪糕,就想一人买一根。
我们在冰柜前挑来挑去。
忽然,萌萌看见了草莓味的红山玉龙雪糕,说:“这可不就是红山玉龙么!你们看,它有猪的鼻子,马的鬃毛,蛇的身体……”大家一看还真是!做得真是太形象了!冰柜里不仅有“红山玉龙”,还有可爱的“妇好”青铜鸮尊造型的抹茶雪糕、巨大的后母鼎造型的巧克力雪糕、抹茶味的四羊方尊雪糕……对我来说,“妇好”青铜鸮尊就该是抹茶味的,因为它是用青铜做的。
我买下“妇好”青铜鸮尊,舔一舔,冰冰凉凉,还微微透着历史的幽香。
吃完雪糕后,我们来到兵力强盛的“秦朝”时期,参观了迷你版的兵马俑。
小兵马俑们的造型各不相同,虽然有的缺胳膊少腿,但是他们依然威风凛凛、生机勃勃。
这次国家博物馆之旅让我领略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还让我为当中国人感到骄傲!回到家后,我不禁期待能在梦中与这些文物重逢。
国家博物馆游记_优秀作文

国家博物馆游记国家博物馆熊俊尧今天是北京夏令营的第四天,我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从讲解员的介绍中,我知道了国家博物馆里有很多很多的文物收藏品,总共大约有十万件,而且大都是原件,其他地方展出的都是这些原件的复制品。
在这些艺术珍品当中,有部分是非常稀有罕见的,比如古乐谱《渔舟唱晚》,九州大鼎……它们向世人展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
讲解员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这些收藏品和艺术珍品的历史故事,令人心驰神往。
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展品区,我看到了一具从河北石家庄市出土的一具远古尸骨,它被一层薄薄的沙土掩盖着,尸骨周围有一个由很多大小不同贝壳拼成的鱼形图案。
由此可以推测,要么这个地区周围的土地里有很多贝壳,要么是他本人喜爱吃贝壳。
但问题是贝壳从哪里来的?如果是爱吃贝壳,那从海边运输到石家庄,在远古时代只能依靠步行在陆地运输,而且无法保鲜,贝壳容易腐烂变质,这种可能性很小。
所以就有了另外几种可能性:一是石家庄一带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二是远古时代的海啸曾经淹没过此地;三是古人已经开始利用马、驴等牲口作为工具快速运输商品了。
在夏、商、周时代的展品陈列区,我发现这里金属文物都是用青铜铸造而成,而且颜色各异,有绿色、黑色。
经过讲解,我知道了青铜是一种由铁与铜混合而成的金属,金属元素含量不同,颜色就有差异,含铜量越高,颜色就越绿,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黑。
在秦汉魏晋时代的展品区,我观察到大多数秦代时期的人物塑像都不是笑脸,而汉代、魏晋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人物塑像表露的都是笑脸。
原来是秦代时期的老百姓受战乱影响,生活异常艰苦,汉代、魏晋时期的老百姓生活较为稳定,幸福指数要高很多,所以人物的笑脸较多。
从晋代开始,佛教逐渐传入中国,出现了佛像的人物造型。
在唐代展区,一幅《送文成公主入藏》的图画很生动形象,画中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文成公主和唐太宗的敬爱之情。
整个画面绘制十分逼真,使用唐三彩的釉质作为画框,并镶上金银作为装饰。
国博之旅观后感

国博之旅观后感朋友们!我最近去了趟国家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棒的体验,就像穿越了一条历史的长河,而且还是那种超级豪华、信息量巨大的穿越。
刚走进国博的大门,我就被那宏伟的建筑给镇住了。
那大厅又高又大,感觉自己瞬间变得特别渺小,就像一只小蚂蚁闯进了巨人的宫殿。
不过小蚂蚁也有大志向,我可是带着探索宝藏的心情来的呢!我从古代中国展厅开始逛起。
哇塞,一进去就像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宝盒。
那些古老的陶器、青铜器,一个个就像在默默地诉说着几千年前的故事。
你看那陶器上简单又古朴的花纹,虽然没有现在的图案那么复杂华丽,但却有一种原始的美感,就像是人类童年时期在泥巴上随手画出的梦想。
而那些青铜器就更厉害了,什么鼎啊、尊啊,每一件都有着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气息。
上面的铭文就像古老的密码,我虽然看不太懂,但也能感觉到那是古人在向后世传递着什么重要的信息,也许是他们部落的荣耀,或者是当时发生的大事件。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那些精美的瓷器。
中国的瓷器可真是闻名世界啊!有个瓷瓶,那颜色就像雨过天晴后的蓝天,蓝得特别纯净,上面的白色花纹像是云朵在飘动,我站在那儿看了半天,都舍不得走。
我就在想,以前的工匠们得多有耐心啊,才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东西。
这要是我,估计捏个泥巴都捏不圆呢!再看看那些古代的书画作品,简直就是艺术的盛宴。
有一幅山水画,画里的山山水水就像是活的一样。
那笔触,或浓或淡,就像画家拿着魔法笔在纸上一挥,一座雄伟的大山就立起来了,旁边还有潺潺的流水,感觉都能听到流水的声音。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我能钻进画里去,在那山水之间盖个小房子住下,每天看看风景,那可太惬意了。
不过旁边的工作人员可能会觉得我是个疯子,哈哈。
除了这些古代的宝贝,国博还有很多近现代的展览。
看到那些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展品,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从那些破旧的武器和生活用品中,能感受到以前的人们过得多么不容易。
但是再看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成果展示,又充满了自豪。
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繁荣富强,咱们国家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狂飙啊!逛了一整天,我的腿都快累断了,但心里却特别满足。
北京国家博物馆游记

北京国家博物馆游记在这个温暖的夏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国博。
它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高殿堂,也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
一进入博物馆,我就被其宏伟的外观所吸引。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完美地诠释了国家博物馆的庄重与威严。
在导览的指引下,我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
首先,我来到了“古代中国”展厅。
这个展厅以时间为脉络,展示了从远古时代到清末民初的数千件文物。
我被一件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深深吸引。
这件文物以它独特的人面鱼纹设计和流畅的线条,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它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认知,我被它的美感和历史价值所深深吸引。
接下来,我走进“复兴之路”展厅。
这个展厅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地再现了中华民族1840年以来的奋斗历程。
我驻足在那些熟悉的文物面前,如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等,心中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敬仰和感激。
在“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展厅中,我亲眼见到了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关键发展指标,如贫困人口数量、农村贫困发生率等具体数据的变化,深感中国这十年来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许多其他精彩的展览,如“中国古代钱币展”、“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等。
其中,“中国古代钱币展”中的各式钱币令我印象深刻,从贝币、布币、刀币到圆形方孔的秦半两,这些钱币形态各异,反映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则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种玉器,精美的工艺和温润的玉质让我感叹不已。
这次参观让我深感中国的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每个展厅都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让我沉浸在其中,感受那些遥远的历史事件和先人的智慧。
同时,我也为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这片热土上,我们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也有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游国博作文

游国博作文早就听闻国家博物馆的大名,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瞧瞧。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踏上了这期待已久的国博之旅。
刚到国博门口,那磅礴的气势就把我镇住了。
巨大的建筑矗立在眼前,庄严而又神秘。
排队的人那叫一个多呀,弯弯曲曲的队伍像一条长龙。
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兴致,反而让我更加期待里面的精彩。
经过一番等待,终于走进了国博的大门。
一进去,我就被宽敞明亮的大厅震撼到了。
高高的天花板,光滑的大理石地面,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
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参观之旅。
首先来到的是古代中国展厅,这里展示了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代的各种珍贵文物。
一进展厅,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那骨骼高大又完整,仿佛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我站在它面前,想象着亿万年前恐龙称霸地球的场景,心里满是惊叹。
再往里走,各种精美的青铜器映入眼帘。
有造型奇特的鼎,有雕刻精美的尊,还有小巧玲珑的爵。
其中有一个叫“四羊方尊”的青铜器,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四只羊的造型栩栩如生,羊头上的角弯曲有致,羊身的线条流畅自然,就连羊腿上的肌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我忍不住凑近了仔细观看,心里想着古代的工匠们是多么厉害,能打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刺绣。
那细密的针脚,鲜艳的色彩,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手工绣出来的。
画面上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花瓣层层叠叠,娇艳欲滴。
我仿佛能闻到那花香,感受到微风拂过花瓣的轻柔。
在陶瓷展区,那些精美的瓷器让我流连忘返。
有一个青花瓷瓶,瓶身上的图案美轮美奂。
蓝色的花纹如同在瓶身上跳舞,优美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
我不禁想,当年制作这个瓷瓶的工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喜爱和期待呢?逛着逛着,我有点累了,就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休息。
这时候,我注意到旁边有一对老夫妻。
他们头发花白,但是眼神里却充满了对文物的好奇和热爱。
老爷爷戴着一副老花镜,认真地看着展品的介绍,还不时地给老奶奶讲解。
老奶奶听得入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参观国家博物馆作文

参观国家博物馆作文参观国家博物馆作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国家博物馆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8月9日,我来到期盼已久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它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有近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收藏了140万余件藏品,拥有近6000件国家一级文物。
中华文明的血脉在这里绵延,中华文明的魅力在这里传播。
排队进入博物馆,只见博物馆内庄严伟岸,壮丽无比,南北共48个展厅里面都是文物精品。
大厅里人山人海,他们都是从祖国和世界各地前来一睹国博风采的人们,其中很多是成群结队的中小学生,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被这些历史瑰宝所吸引,都想来领略文物背后的大国气象。
《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是国博规模最大的两个基本陈列。
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雕琢精美的中华第一龙、萌萌哒的陶鹰鼎、世界上最早的冰箱曾侯乙青铜冰鉴、《美术》书上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神秘的三星堆青铜人面、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昭陵六骏,还有宋元明清历代精美的瓷器、书画、古籍,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的退位诏书、新中国第一面国旗、第一套人民币、中国获得的第一块夏季奥运会金牌、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真可谓是藏品丰富、类型多样、精彩绝伦啊!有几件文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商代的后母戊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腹部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这是商王母亲的庙号,鼎由此得名。
后母戊鼎重832。
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形巨大,铸造工艺复杂,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青铜文明的超高艺术水平。
二是东汉的击鼓说唱俑。
这件击鼓说唱俑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个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面部表情非常传神,是一件有着浓厚民间气息的优秀雕塑作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游记

以下是一篇中国国家博物馆游记:
中国国家博物馆之行
我最近有幸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文化之旅。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藏品。
进入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露天广场和宏伟的建筑。
大厅内氛围庄重而肃穆,彰显着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整个博物馆分为多个展厅,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
我首先参观了历史展厅。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书法、绘画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展示中国古代玉器的区域。
那些精致、细腻的玉器雕刻着古人的智慧和技艺,给人一种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感觉。
接下来,我来到了艺术展厅。
这里展示了中国古代以及现代的绘画、雕塑和工艺品。
我特别喜欢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
那些细腻的笔触和形象的表达方式令人惊叹。
除了展品,博物馆还提供了丰富的解说和互动体验。
在每个展区,
都设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和多媒体展示,为参观者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机会。
此外,还有一些互动展示,例如书法、绘画和剪纸等手工艺活动,让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整个游览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了这个古老而独特的国家的瑰宝,让我对中国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仅可以欣赏到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我强烈推荐每个人都来这里一睹中国的千年风采,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参观国博游记作文八年级

参观国博游记作文八年级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级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那个经历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啊!我们一大早就集合好了,老师带头,我们一路上聊着聊着就到了,进去的时候还有点小兴奋呢。
一进馆里就被眼前的展览给震撼到了。
大家都像小燕子似的,不知道先看哪个好,一会儿往这跑,一会儿又往那边走。
我看见有个古代的青铜器展览,好多器物都铸得很精美,真不愧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然后我们又去了文物展厅,里面展出了好多历史上的名人字画,我跟小明一边看一边讨论,他说:“嘿,这字怎么写得跟我家老爸的字似的!”我笑着说:“那你以后也得写得跟这样啊!”我们俩笑成一团,差点被老师赶出去。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碰见了一个老爷爷,他正在给一群小学生讲解唐代的历史。
他说话声音洪亮,讲得条理清晰,我跟小芳听得可入迷了。
后来老爷爷看我们也围过来了,他还问我们问题,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差点没变成个小考试呢!
国家博物馆里还有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就是互动展览区。
你可以穿上古装拍照,还可以模拟考古挖掘,小刘挖了个“文物”出来,结果是块石头,我们全笑喷了。
不过挖宝这事儿,真得动点脑筋,感觉挺像真的!
参观完后,大家都收获满满,张张嘴巴都没停过。
老师还在回程的路上组织大家分享感想,小王说:“我觉得历史好神奇,以前的人也太能干了吧!”我心想,确实,这些古人真的很不简单,他们留下的东西现在还能让我们这么震撼。
总的来说,那次参观国家博物馆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拉近了同学们的关系。
在那里,我们笑过、学过、探索过,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去,多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博物馆游记
来北京读书一年了,还未去过国家博物馆,于是利用“十一”假期,和五位室友相约去参观。
早晨七点起床,阳光明媚,一切就绪,带着喜悦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国博之行,由于正值国庆,赶到时,门口已排起了一条长龙,我不禁踮起脚尖看队伍的前头,工作人员清亮嗓门,“带包的游客请排这队......”,热情的指引游客,维持着现场秩序,我们六人既激动又焦急的等待着,大概20分钟以后,终于,进了。
走进国家博物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
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
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
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我想之所以放在这,一,向现代人们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二,愚公精神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代传承,时刻启迪、教育着当今社会的我们,三,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天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北区三层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瓷器艺术展,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毕、重新开馆之际举办的重要专题展览之一,旨在通过国博所藏的一批古代青铜器展示我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轮美奂。
展品主要是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
展厅中陈列的最醒目的三件青铜器是国博三大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子龙鼎和大盂鼎。
“后母戊鼎”被誉为“中华第一鼎”,是迄今发现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庄严肃穆。
2006年回归的“子龙鼎”是已知商代最大的青铜圆鼎,浑厚凝重,铸工精湛。
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为晚清所出四大青铜器之一,器内壁铸铭长达291字,文中精辟指出商周易代的原因,总结了所谓“殷鉴”,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且铭文书风凝重,气韵生动,字字珠玑。
此三尊大鼎高度均超过100厘米,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的历程中昂扬矗立,泰山北斗。
这三件镇馆之宝都没有用玻璃罩起来,完全展示在参观者之前。
我被这三件大器深深的震撼了,真是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仅在这三个鼎之间,就徘徊了半个多小时。
另一个征服我的展览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也在第三层。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颜色釉瓷艺术、釉下彩瓷艺术和釉上彩瓷艺术。
非常开心的是,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志愿讲解老师,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对各个时期、各个工艺的瓷器一一进行了欣赏和品位。
其中两件瓷器给我印象最深,一件是南北朝青釉莲花尊,侈口,长颈,溜肩,橄榄形腹,外撇高足,颈部装饰分三段:上端对称贴附两个飞天,中部刻饰三圈弦纹,下部贴附对称的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各三组。
颈肩相接处有六个侨兴复系,上腹和中腹为三层印模的覆莲以及一轮贴花菩提,下腹为一组单瓣仰莲,满施青釉泛黄,光亮晶莹。
该尊将刻划、雕塑、印模、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为一体,制作精美,气魄宏伟,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另一件是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红釉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1200 ℃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的颜色釉瓷器。
由于红釉对窑炉的气氛与温度要求甚高,成品色泽鲜艳者极少,所以历来为瓷中珍品。
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件郎窑红釉还有一个特点,其釉的流动性很大,尤其是此尊那样大型器皿,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流淌,其底部垂流的部分更是色浓釉厚,而且恰好中止在底足
周围,整齐如削,决不流过,老师介绍说郎窑红釉俗称“脱口垂足郎不流”。
由于这种红釉烧制极为困难,因此后世极难仿制,遂成为千古珍品。
如果说前面两专题成列是古代文化中最吸引我的,那么基本成列中的《复兴之路》,则是国博中近代展览最令我叹服的!
陈列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
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中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新之历程”,“复兴之路”的内容包括“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
展览内容按时间顺序,通过大量历史图片资料,辅以影视资料播放,实物模型展出等多种形式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谱写了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壮丽史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今天终于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一天的参观,虽然很累,但收获颇丰,领略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仿佛饱食一顿规模盛大、“食物”丰富可口的文化大餐!作为炎黄子孙,自豪感涌上心头。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一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边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