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学科命题趋势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题型变化分析

2023年中考语文题型变化分析

2022年北京市初中毕业生升 学文化课考试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学校组织大家到那里开展研学活动,活动结束后,你完成
了一篇研学日志。老师建议你从书写、语言、结构三个方面检查和修改。 引用语创设情境
1.楷字书写“国家植物园研学日志”九个字作为标题。
我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明白了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的道理。
第四部分 结语
国家植物园的标志,主体由两种植物的叶片图案构成,这两种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银杏和水杉。这一
标志让我感受到植物的美丽、优雅和不朽。植物就像朋友一样与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________
6. 你查到国家植物园的标志还包含着植物保护理念。依据这一理念,你在研学日志的结尾处补充一句话,用
2022年浙江杭州卷
一、积累·运用(22分) 班级举行“我是中国人”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览活动序盲】1:生字词 【读先哲经典】2:文学常识、古诗词默写 【颂中国脊梁】3:补充句子 【明自身责任】4:排序
河北卷: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端,这里的百万亩林海堪称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阻挡着南侵的风沙,是护卫京津的生态屏障。这里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 世界、林的海洋”。春天,群山抹绿,雪映杜鹃;夏天,百花烂漫,林海滴翠;秋 天,赤橙黄绿,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___________。三代育林人的青春与汗水 抹去了(huāng mò)与森林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塞罕坝是一座书写人力奇迹的丰 碑,镌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huāng mò)_________②逾越_________ (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l分)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命题趋势分析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命题趋势分析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命题趋势分析1. 引言1.1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的重要性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口语交际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的设置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口语交际试题,考生能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进行口头交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应用和实际交际技巧。

而且口语交际试题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试题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这一环节的考核,不仅可以全面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1.2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的命题趋势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的命题趋势一直是备考学生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中考评价体系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口语交际试题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命题者在设计口语交际试题时也要符合一定的趋势和规律。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的命题趋势呈现出内容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语言交际的需求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试题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问答或情景小品,而是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启发性,如校园生活、社会热点话题等。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传统的口头表达和角色扮演外,还可能出现图表分析、情景模拟等更加复杂的形式。

这样一来,考生需要在口头表达的还要具备分析、思考和综合能力,考验其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也越来越凸显。

考题可能涉及当下社会问题、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要求考生能够把握时代脉搏、表达个人见解,展现出思想的成熟和时代的责任感。

语文中考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语文中考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年 份 2008黑龙江 2007黑龙江 2006黑龙江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图表概括 漫 画 图表概括 简 答 简 答 简 答 序号 一、4 一、4 一、4 分值 比 重 2 2 3 1.7% 1.7% 2.5%
2008黑龙江省课改中考题
4.观察下面图表,将提取的信息写在图表右面。(2分) 2003——2007年我国各类教育招生人数 提取信息:
07年牡丹江市中考题
2.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心与心相通,在田字格内规范的写 出两个含心字的成语。(2分)
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1、所选词语、成语多出自课文或与社会生 活、校园生活密切相关。 2、命题有向语段发展的趋势,并注重情境 的创设。
考点三 病句修改
年 份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序号 语段 语段 一、1. (3) 一、5 分值 2 2 比重 1.7% 1.7%
07年牡丹江市中考题
6.名著阅读(3分) 《名人传》美在它对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美,《 》 美在 ;鲁智深美在他的疾恶如仇,有勇有谋 的性格,孙悟空美在 。 答案示例: 《红楼梦》美在它对人情世故和人心计谋的描写; 孙悟空美在他精灵古怪、忠心耿耿的内涵。
例题: 在阅读课外名著时,你会遇到一些为之高兴, 为之落泪,为之倾心,为之惋惜的人物和情节。 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写出一个曾激起你情感 波澜的人物和情节,并写出你的体验或感悟。 名著:《格列佛游记》 《水浒传》 《西游记》 让你动情的人物和情节: 。 你的体验或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
08年牡丹江市中考题
6.走近名著。(4分) 某校园文学社在自己的网页上,开展了“走近名著”活动。注册时 需要用名著中的人物作为用户名。你最想以名著《 》中的 人物 作为自己的用户名。你为该人物设计的形象宣传语 是 。 示例:《水浒传》 武松 疾恶如仇,荡尽天下不平事。 答案示例:《西游记》 孙悟空 用勇敢与执着谱写正义之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与命运抗争,与信念相伴。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一、基础知识考察在中考语文命题中,基础知识考察一直是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

考察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

二、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中考语文命题中的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理解问题的要求和答案。

阅读理解文章的类型包括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三、写作表达能力写作表达能力是中考语文命题中的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写作题目形式多样,包括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

四、古诗词鉴赏能力古诗词鉴赏能力是中考语文命题中的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古诗词鉴赏题目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五、阅读理解题型多样化为了更好地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中考语文命题中阅读理解题型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外,还出现了简答题、阅读写作题等新题型。

这些新题型要求考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作文命题注重实际应用与人文素养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中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实际应用与人文素养。

作文题目更加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考察考生对生活、社会、文化的思考和认识。

同时,作文题目也越来越注重对人文素养的考察,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素养。

总之,中考语文命题趋势是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古诗词鉴赏能力等多方面的考察。

考生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中考挑战。

2024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整体分析

2024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整体分析

2024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整体分析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整体分析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注重基础、强调阅读理解、关注实际应用的特点。

本文将从试卷难度、命题形式、知识点覆盖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重点剖析试卷中的难点与亮点,同时结合个人感悟,对本次考试进行全面解读。

一、整体难度总体来说,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难度适中,没有出现过分偏、难的题目。

试卷命题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也有一定的拓展延伸。

对于阅读理解部分,试卷选材广泛,涵盖了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多种文体,考察了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而在实际应用部分,试卷则突出了对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如作文、口语表达等。

二、命题形式在命题形式上,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采用了多种形式,如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题、写作题等。

这些题型既充分覆盖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又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填空题则关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阅读理解题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领悟能力,写作题则考验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实际运用能力。

三、重点难点本次试卷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

阅读理解题目涉及的素材多样,既有记叙文,也有议论文和散文,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写作部分,除了对作文主题的理解和素材组织外,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亮点与思考本次试卷的亮点在于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比如在古诗文阅读题中,试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还通过设置与古诗文相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这使得语文考试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更贴近现实生活。

此外,本次试卷还在写作部分进行了创新尝试。

比如在作文题目中引入了时下热议的话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导他们在写作中结合社会现实,提高了作文的实用性和思想性。

五、个人感悟通过本次试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考语文命题趋势正逐步从注重知识考察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走向素养立意的中考语文命题

走向素养立意的中考语文命题

走向素养立意的中考语文命题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语文命题逐渐走向素养立意。

素养立意的命题方式强调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全面考察,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语文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命题趋势、分析素养立意在中考语文命题中的体现和实施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探讨走向素养立意的中考语文命题。

二、背景介绍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这一目标要求中考语文命题从单纯的知识立意转变为素养立意。

知识立意主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素养立意则更关注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综合素养。

因此,中考语文命题走向素养立意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然趋势。

三、命题趋势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逐渐呈现出从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转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语文应用能力的考察。

在阅读理解、写作等题型中,命题者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2.强化思维能力的考察。

中考语文命题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

3.增加审美能力的考察。

中考语文命题中的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等题型,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关注文化素养的考察。

中考语文命题更加注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四、分析素养立意在中考语文命题中的体现1.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的重要题型之一,它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素养立意的命题中,阅读理解题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记忆文本内容。

例如,在阅读一篇小说时,学生需要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而命题者会通过考察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总结等来评价其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题写作是考察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

2023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2023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2023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2023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可能会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知识考查: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辨析、成语使用、病句修改等,这些知识点仍将是中考语文命题的重要部分。

命题者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尤其是对常见易错字的考查。

阅读理解:中考语文命题将更加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文章主旨、段落大意、作者观点、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提取能力。

写作能力:写作表达也将是中考语文命题的重要部分。

在写作中,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综合能力:中考语文命题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语法词汇等多个方面。

命题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文化:中考语文命题还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包括古代诗词、经典名著、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2023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综合能力和传统文化的考查。

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生活实际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中考语文跨学科整合命题趋势及其思考

中考语文跨学科整合命题趋势及其思考

中考语文跨学科整合命题趋势及其思考
中考语文跨学科整合命题趋势是指在中考语文考题中,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的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提高,跨学科整合命题在语文考试中越来越常见。

一方面,跨学科整合命题可以考察学生对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阅读理解题中,可能会涉及到历史、文学、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

这样的命题形式不仅能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跨学科整合命题也能促进各学科间的融合和交流。

通过跨学科命题,可以促使不同学科的教师和教学相互合作,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同时,也能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借鉴,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

然而,跨学科整合命题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够设计和评价这样的命题。

其次,跨学科整合命题有可能使学习内容过于繁杂和复杂,对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

因此,在进行跨学科整合命题时需要注意平衡各学科的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

总的来说,中考语文跨学科整合命题是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趋势,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命题形式,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

然而,在设计和评价这样的命题时,需要教师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确保命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科学规范
8.兼顾均衡
9.体现时代精神 10.坚持教育原则
11.突显人文色彩 12.强化学科思维
谢谢大家!
2008·11
逐步调整 稳定规范
——2008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 业考试语文学科命题趋势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薛翰铭
2008年11月
一、08年重点研究的问题 回顾:需要研究的问题 1.教学层面 ①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基本能力下降的问题 ②读懂文章内涵与个性化解读关系的问题 ③写作中刻意追求形式化言之无物的问题 ④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忽视教材问题 ⑤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形式化表面化问题 ⑥中国古典诗歌教学被淡化被边缘化问题 ⑦义务段语文教学忽略议论文教学的问题 ⑧义务段教学与高中教学顺利衔接的问题 ⑨提升思维品质与鼓励探究创新关系问题
客观题所占比例: 23分——26分
32.9%——37.1% (除去写作50分)
⑩如何在试卷中有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问题
6.请你参加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有关的综合 性学习系列活动。(9分)
(3)【宣传】请为你所在地区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 艺术写一条宣传语。要求:突出该民间艺术的特 点,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分)
二、08年已解决的问题
①如何提高识字与写字考查效度和信度问题
第一、直接大量介入字形字音考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狂澜 弥漫 酣然入梦 迟疑不绝 B.祈祷 烦燥 万籁俱寂 千山万壑 C.箫索 惘然 中流砥柱 一视同仁 D.窥视 琐屑 神色张皇 根深蒂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遵海而南
南:南面。
B.纵水而不反谓之连 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 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供养。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 是( )(2分) A.①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②小大之狱 B.①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②吾与徐公孰美? C.①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②欲报之于陛下也? D.①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阅读
现代文 古诗文
约40 %
写作
50分 约40 %
整卷难度保持在0.65左右;其中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 和难题四种难度试题的分值比约为3:3:3:1
(二)题量、题数(08年指标)
全卷共22小题,满分为120分。 (1)积累和运用部分共5小题,计15分。约
占12.5%。 (2)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3个子问题,
2.评价方面 ①如何提高识字与写字考查效度和信度问题 ②优秀古典诗文记诵考查质与量的把握问题 ③现代文优秀篇目章节记诵考查可行性问题 ④名著阅读考查目的与考查的效度信度问题 ⑤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语言运用融合问题 ⑥如何处理好文言文课内外有效衔接的问题 ⑦古典诗歌鉴赏选材能力要求难度把握问题 ⑧如何解决作文自我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⑨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关系问题 ⑩如何在试卷中有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问题 ⑾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科考查区分度问题
19.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 核心,完成表格。(3分)
人物(作者)
篇目
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 欧阳修 范仲淹
《景公出游》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体恤民情 与民同乐 忧国忧民
曹刿
《曹刿论战》
取信于民
⑧如何解决作文自我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题型已撤销)
⑨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关系问题
A.胆怯(qiè) 琴弦(xuán) 锐不可当(dāng) 鞠躬尽瘁(cuì)
B.诘责(jié) 阔绰(chuò) 功亏一篑(kuì) 锲而不舍(qì)
C.攒动(cuán) 颓唐(tuí) 叱咤风云(zhà) 相形见绌(chù)
D.慰藉(jiè) 鸟瞰(kàn) 蓦然回首(mù) 广袤无垠(mào)
⑤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语言运用融合问题
6.请你参加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有关的综合 性学习系列活动。(9分)
(2)【讨论】针对下面言论中的一个要点,表明自 己的态度并谈出理由。(3分) 陕西民间艺术宜纳入原有的音乐、美术、劳技等 课程之中,不增加学时,不设为考试科目。
⑥如何处理好文言文课内外有效衔接的问题
第二、通过作文评分标准加以强化 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设上限。
②优秀古典诗文记诵考查质与量的把握问题
3.古诗文默写(任选六题,如果多做,以所做前六题为准)。 (6分)
① 结庐在人境,
。( 陶渊明《饮酒》)
② 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③ 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
④ 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名著阅读考查目的与考查的效度信度问题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谁? 他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30字以内)(2 分)
参考答案:保尔。面对病痛的折磨,保尔用 坚强的意志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计9分。约占7.5%。 (3)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计46分。
约占38.3% (4)写作部分共1小题,计50分。约占
41.7%。
(三)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所 占比例
(四)选做题和开放性试题所占比例
(五)试卷的总体要求
1.导向正确
2.重视基础
3.强调能力
4.全面考查ຫໍສະໝຸດ 5.注重应用6.适当综合三、尚在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③现代文优秀篇目章节记诵考查可行性问题 ⑦古典诗歌鉴赏选材能力要求难度把握问题 ⑾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科考查区分度问题
四、09年重点调整的内容
五、稳定规范的一些指标
(一)试卷结构、分值及难度
试卷 模块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全卷
积累和 综合性
运用
学习
120分
100 % 约13 % 约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