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十大重点题型及解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十大重点题型及解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十大重点题型及解析

重点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句。

(1)正数都比负数大。(2)海拔50米和海拔-100米相差50米。

(3)-1比-2小。(4)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思路点睛】

(1)所有的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当然都比负数大。对的。

(2)50米和-100米应该相差50+100=150(米)。错的。

(3)在数轴上,越往右数越大,看下面的数轴,-1在-2的右边,因此-1比-2大。错的。

(4)对的。所以,有两句是对的。

重点题2

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面积();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面积()。【思路点睛】

(1)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会变大。(2)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变小,但面积不变。

同学们在碰到这类题觉得混淆时,可以画出草图,看一看、比一比就明白了。

重点题3

一块不规则的土地,形状如图。(单位:米)

(1)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在这块地上种植果树,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2平方米,这块地能种多少棵果树?

【思路点睛】

(1)这是一个组合图形,我们需要细心计算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1200×900+1200×800÷2=1560000(平方米),1560000平方米=156公顷;(2)1560000÷12=130000(棵)。

重点题4

如图1所示,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各阴影部分的面积和。

图1 图2

【思路点睛】

我们通过三角形的等积变换,将左边的三角形转变成蓝色的三角形,中间的三角形转变成红色的三角形,如图2所示。这样,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转变成求大三角形的面积,即8×5÷2=20(平方厘米)。

重点题5

如图所示,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6厘米,分别求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图1 图2 图3

【思路点睛】

图1:用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8×8+6×6-8×8÷2-(8+6)×6÷2=26(平方厘米)

图2:阴影部分其实就是一个底是6厘米,高是6厘米的三角形。

6×6÷2=18(平方厘米)

图3:先求出所有的面积,再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8×8+6×6+6×(8-6)÷2=106(平方厘米)

106-8×8÷2-(8+6)×6÷2=32(平方厘米)

重点题6

在数轴上标出下面各数的位置。

0.03 0.17 0.245 0.385

【思路点睛】

在数轴上写数本身不难,但现在给的几个数都是小数,因此在标示时要格外细心。数轴上的每一大格表示0.1,每一小格表示0.01,所以,0.03在0的右边第三格,0.17在0.1右边的第七格,0.245在0.24和0.25的中间,0.385在0.38和0.39的中间,如下图所示。

重点题7

用0、0、1、2四个数字和小数点分别写出符合要求的数。

(1)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

数:。

(2)读出两个零的三位小

数:。

(3)读出两个零的一位小

数:。

(4)一个零都不读的一位小

数:。

【思路点睛】

(1)小数部分的零一定会被读出来,因此,我们只要写成小数部分有一个零的两位小数就可以了。如:20.01;20.10;10.02;10.20。

(2)可以写成把两个0都放在小数部分的三位小数。如:1.002;2.001。

(3)可以写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读出一个零。如:102.0;201.0。

(4)可以写成把两个零都放在整数部分的一位小数。如:100.2;200.1。

重点题8

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0.01是3.06,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思路点睛】

要使这个三位小数最大,要考虑“四舍”的情况,千分位最大取“4”,即3.064;反过来,最小要考虑“五入”的情况,百分位取“5”,千分位取“5”,即3.055。

重点题9

海门市总人口约为1009800人,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 )万人,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万人。全市去年实现生产总值约是59915780000元,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亿元,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亿元。【思路点睛】

首先,从个位开始,数出四位,点上小数点,即1009800=100.98万,然后要保留一位小数,需要看百分位的“8”,往前进1,也就是101.0万(因为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因此十分位的0千万不能去掉)。

先将599157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即59915780000=599.1578亿,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十分位的“1”,舍去,也就是599亿;如果是精确到百分位,那就要看千分位的“7”,五入,即599.16亿。

重点题10

小林在计算2.34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了,结果得到3.1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思路点睛】

我们可以先求出小林加的数是多少,也就是3.16-2.34=0.82,实际上加的应该是8.2,所以,正确的结果是2.34+8.2=10.54。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1)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2)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3)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4)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因数末尾对齐。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在根据需要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常用) ;⑵进一法;⑶去尾法。后两种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求近似数中。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运算定律和性质: 方法1、看(观察算式)2、想(思考能否简便计算)3、做(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a+b)×c=a×c+b×c或(a-b)×c=a×c-b×c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a-b-c=a-(b+c) a-b-c=a-c-b 除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数两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 置。a÷b÷c=a÷(b×c) a÷b÷c=a÷c÷b 去括号:加减(乘除)混合时,括号前是加号(乘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法)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a (b÷c)=ab÷c a÷(b÷c)=a÷b×c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一般由两个数组成。作用: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应用题大全 1、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2、做一个长1.2米,宽0.8米,高0.6米的长方体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一个长方体食品盒,长10厘米,宽6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4米。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面积25.4平方米,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红星小学的学生在公园里铺草坪,五年级学生铺了164平方米,比四年级铺的3倍多8平方米。四年级铺草坪多少平方米? 6、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7、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8、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体积。 9、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10、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有剩余的人。这个班至少有多少学生? 12、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10米,宽4米,深1.5米,这个水池最多能容水多少立方米?如果在它的底面和四周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3、五二班有24个男生,平均身高140.5厘米,有18个女生,平均身高142.5厘米,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14、一件工作,甲每小时完成41,乙每小时完成51,甲乙合作一小时完成几分之几?甲每小时比乙多完成几分之几? 20、一个长方体的水桶,底面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是1米,高4分米。这样的一对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15、一块长方体石料长2米,横截面是周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每立方米石料重 2.75吨,这块石料重多少吨? 16、有一个铁皮焊成的正方体形状的烤箱,棱长是6分米,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电镀上一层防锈膜(铁皮厚度忽略不计),电镀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7、夏洼村修一条水渠,第一天修 103千米,第二天修52千米,还剩107千米没修,这条水渠全长多少千米? 18、市一高中食堂第一季度用煤12吨,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少用了4 1吨,第三季度比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面对小学,各位学生一定要放松心情。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给各位学生带来帮助。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精选150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精选150道 1.粮店运来两车面粉,每车装80袋,每袋25千克。这个粮店运来多少千克面粉? 2.三年级同学到菜园收白菜,分成4组,每组11人,平均每人收45千克。一共收白菜多少千克? 3.化肥厂计划生产7200吨化肥,已经生产了4个月,平均每月生产化肥1200吨,余下的每月生产800吨,还要生产多少个月才能完成? 4. 塑料厂计划生产1300件塑料模件,6天生产了780件。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生产多少天才能完成? 5.李师傅上午4小时生产了252个零件,照这样的速度下午又工作3小时。李师傅这一天共生产零件多少件?

6. 水泥厂计划生产水泥3600吨,用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20吨,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7.一堆煤3.6吨,计划可以烧10天,改进炉灶后,每天比原计划节约0.06吨,这堆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 8. 5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15千克,照这样计算,5吨油菜籽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9.小明家离学校1.5千米,小南家离学校1千米60米,谁家离学校近近多少。 10.一只非洲鸵鸟中约150千克500克,一头猪中约123.06千克,一只鸵鸟比一头猪重多少千克再把结果写成复名数。 11.一种播种机的播种宽度是3米,播种机每小时行5千米,照这样计算,2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顷。 12.修路队第一天修了1.078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0.456千米,修路队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4,希望小学的同学修理桌椅节约了40.25元,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装订图书节约了多少元。

13.小亮爸爸给他买了一套电脑桌椅,一张椅子的价钱是45元,比一张桌子便宜12.5元.一张桌子多少元。 14.运动会跳远比赛,小红的成绩是2.85米,小明比小红多跳1.25米,小红比小菊多跳0.23米.这次跳远比赛谁得第一呢为什么。 15.小虎早上从家到学校上学,要走1.3千米,他走了0.3千米后发现没有带数学作业本,又回家去取.这样他比平时上学多走了多少千米 16.张大妈装了一篮菜去农贸市场卖,篮和菜原来称得质量7.4千克,卖出一些菜后,她回家称得篮和菜质量3.6千克.她卖出了多少千克菜。 17.甲,乙两地相距220米,小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当小华走了85.2米,小红走了70.5米时,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 “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4)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商的近似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练习题 一、填空。(15分) 1、13.5×0.5表示( )。 2、13.5÷0.5表示( )。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4、计算0.756÷0.18,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变成()÷()再计算。 5、在○里填上>、<或=。 19.7×2.6○19.7 36×0.5○36÷2 35.6○35.6÷0.25 6、1200平方米=()公顷 5.2吨=()吨()千克 1.05米=()厘米 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为1.2分米,面积是()。 8、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安阳开往郑州,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经过1.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列出综合算式是(),也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的后边()里打“√”,错误说法后边的()里打“×”。(4分)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2.5×4.4可以这样简单的计算:2.5×4×0.4。() 3、5.32727…….可写作5.327。() 4、两个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添在()里。(3分) 1、3.14×102的正确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①3.41×100×2 ②3.14×100+2 ③3.14×100+3.14×2 2、食堂运来10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正确的列式为:()。 ①10÷(10÷40-5) ②10000÷(10000 ÷40-5)③1000÷(40-5)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5倍,高扩大5倍,面积()。 ①扩大5倍②不变③扩大25倍 四、计算。(48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1.5×4= 0.12×3= 0.49÷0.7= 6.4×0.2+3.6×0.2=42÷0.6= 7 2.8÷0.8= 1.5÷30= 3×0.2×0.5= 2、用简便方法计算。(8分) 99×2.45 5.6÷1.6 1.25×32+215×9.76×0 9.85× 2.3-8.85×2.3 3、求未知数x。(6分)(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完整)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必备)

组合图形的面积专项训练 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内容讲解: 知识点一、分割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例题:求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 变式练习: 求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

知识点二、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题:如图:下面各组图形都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请你分别计算出各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我的想法:

变式练习: 计算下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 【巩固练习】 1、填空题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 (2)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之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3)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有一堆圆木堆成的梯形,最上面一层是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共有()根。 2、如图所示,并排放着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求△BEF 的面积是多少? 3、如图中,小正方形边长为1分米,大正方形边长为2分米,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能力提升】 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0cm2,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ABCD与AEFG均为正方形,三角形ABH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多少?

1.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高, 2.平行四边形ABCD其中AB=10厘米,BC=8厘 米,以BC为底的高是9厘米,平行四边形 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以CD为底的高厘米? 3.在如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做出下图中三角形的三条高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先按整数乘法来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2.小数乘小数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积的末尾与因数的末尾对齐) 乘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把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四舍五入”(大于等于5向前一位进1,小于5舍去)。(2)进一法(3)去尾法 计算钱数时,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4.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1)小数连乘,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 - b×c 除法: 除法性质:a÷b÷c=a÷(b×c) a÷b÷c= a÷c÷b 第二单元《位置》 1.竖排为列,横排为行。 2.列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行数,一般从前往后数。 数列数和行数时,数的起始点和方向不要弄错。 3.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列在前,行在后,两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列数,行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后补0继续除。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随着扩大或缩小。(同大同小)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或扩大,商反而扩大或缩小。(大小相反) 除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2.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3.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推荐).doc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再把小数部分末尾的0去掉。 3.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a×大1=大a)。如:3×1.2>3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a×小1=小a)。如:3×0.8<3。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3.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则商>1; 被除数<除数,则商<1。 ?一个除法算式中,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a÷大1=小a)。如:3÷1.2<3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a÷小1=大a)。如:3÷0.8>3。 ?商的变化规律: 1.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几。 3.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0零、1壹、2贰、3叁、4肆、5伍、6陆、7柒、8捌、9玖、10拾、100佰、仟、万、亿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 除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 连减a-b-c=a-(b+c) 连除a÷b÷c=a÷(b×c) ?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面积用S表示,周长用C表示,则: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S= a ×a = a2C= a ×4 =4 a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面积用S表示,周长用C表示,则: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S= C=(a +b)×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 “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位置 (1)用数对表示,先表示出几列,再表示出几行。如(3,5)表示3列5行。 (2)平移时数对中后面的数字不变。上下移动时数对中前面的数字不变。 三、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4)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商的近似数。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像5.3333…和7.14545…都是循环小数。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5.3333…的循环节是3。 简便记法5.3333…可以记做--- 7.14545…可以记做---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0.9375是一个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0.2142854142857…就是一个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6)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用(去尾法,进一法) 例如:装水或装油等用进一法,做衣服,包装礼盒用去尾法。 (7)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⑵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如:把400千克粮食装进麻袋,如果每条麻袋只能装75千克,至少需要几条麻袋?因为400÷75=5.33……就是说,400千克粮食装5条麻袋还余25千克,这25千克还需要用一条麻袋来装,所以一共需要6条麻袋。即:400÷75=5.33……≈6(条)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 《小数乘法》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6×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或者3.6的5倍是多少。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2.6×0.4就是求2.6的十分之四是多少。8.5×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也就是末位要对齐),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6.小数点向右移: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 《数对》知识点 张亮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表示张亮的座位是在第2列第3行。(2,4)表示他后面一位。 赵强的位置可以用(3,2)来表示他的座位是第3列第2行。 用数对确定位置书写格式是要用扩号中间用逗号隔开。前后两个数字不能随便交换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 右数 《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 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根据18×64=1152,可知1.8×0.64=(),11.52÷6.4=()。 2、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结果是()。 3、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取得近似值是3,这个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4、34.864864 …用简便方法表示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5、不计算,在○里填“>”“<”或“=”。 0.5÷0.9 ○0.5 0.55×0.9 ○0.55 36÷0.01○3.6×100 7.3÷0.3○73÷3 6、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岁。 7、一本字典25.5元,孙老师拿150元钱,最多能买()本。 8、 0.62公顷=()平方米 2时45分=()时 2.03公顷=()公顷()平方米 0.6分=()秒 9、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厘米。 10、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种结果,摸出()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 11、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卡号,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974011表示1997年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1999年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卡号是() 二、判断题(8分) 1、a2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 2、3.675675675是循环小数。() 3、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相同。() 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6、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7、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8、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王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个这样的瓶子。 A、10 B、11 C、12 2、下面两个式子相等的是( ) A、 a+a和2a B、 a×2和a2 C、 a+a和a2 3、下列算式中与99÷0.03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9.9÷0.003 B、990÷0.003 C、9900÷30 4、一个积木块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这个积木块有()个。 A、4 B、6 C、不一定 5、右图中,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中,画了甲、乙两个三角形(用阴影表示),它们的面积相比() A、甲的面积大 B、乙的面积大 C、相等 6、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边长不变),它的面积()。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与原来一样大 四、计算题(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5分) 3.5×0.2= 10÷0.5= 6×0.25= 0.63÷0.9= 1.8×0.4= 0.99÷0.01= 1.2×4= 3.9×0.01= 2.33×1.2= 1.25×0.8=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带△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2分) 3.06× 4.5= * 40.8÷0.34 0.38×3.2 △16.65÷3.3 3、解方程。(9分)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及典型题例(精选.)

五年级(上)知识点及典型题例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知识体系图: 小数乘整数:理解意义,掌握方法。 一个数乘小数:理解意义,掌握方法。 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运用“四舍五入”法。 乘加、乘减混算、简算。 二、知识点及典型题例: 第一小节: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方法 一、知识点: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方法: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典型题例: 1.判断:36×9表示9个 2.36是多少,也表示2.36的9倍是多 少。() 2.4.5+ 4.5+4.5+4.5+4.5=()×() 3.0.37×6可以转化成37×6,计算后把所得的积缩小到它的()。 第二小节: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一、知识点: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一个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然后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典型题例: 1.根据12×35=42直接在括号里填数。 12×350=() 0.12×3.5=() 1.2×0.35=() 120×350=() 12×3.5=() 1.2×3.5=() 2.不用计算,说出各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2.45×0.3() 6.32×0.51() 0.37×0.15() 3.在○里填上“〉”“〈”或“=”。 25.4×5 ○ 25.4 4.05×0.6 ○4.05 2.8×5○140 6.4× 7.9 ○ 7.9×6.4 0.12×35○ 1.2×0.35 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是 5.8,这个数比原数()了()倍,与原数 相差()。 5.两个非零因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80倍,则积()。 第三小节:积的近似值 一、知识点: 积的近似值: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四舍或五入。 二、典型题例: 1.4.9095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2.0.57×2.05的积里有()位小数,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 2.4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 第四小节:乘加、乘减混算、简算 一、知识点: 乘加、乘减混算、简算: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简算也相同。 二、典型题例: 1.计算4.8 ×9.9的简便算法正确的是()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 )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 ),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 3.4.09×0.05的积有( )位小数,5.2×4.76的积有( )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 ) 0.13×0.28=( ) 13×2.8=( ) 0.013×28=( ) 0.13×2.8=( ) 1.3×0.028=( )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3. 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则积( )。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中,得数小于0.85的是( )。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 0.58×5.5○5.5×2 0.23×1○0.23 0.23×1.1○2.3×0.11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 3×0.9= 2.5×0.4= 3.6×0.4= 12.5×8= 50×0.04= 80×0.3= 1.1×9= 2.列竖式计算。 1.45×0.12= 3.08×0.28= 13.5×26.7= 3.15×0.35=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0.4×2.5×8 9.5×101

小学五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w 认识自然数、倍数和因数。在自然数(0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p2 w 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 w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p4-6 w 知道质数、合数。熟记20以内质数,了解50因质数。p12 w 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问题:探索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规律。P14-P15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用数格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p17、p19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p24、p26、p28

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整理复习一p32 第三单元分数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p35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p37、38,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p40、p42 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p44 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p48、p50 、p52、p54 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与交通 1、通过已知条件确定大致的相遇地点。p56

2、用算数和方程解决相遇问题问题,以及具有这个特征的其它问题。p57 3、旅游费用。用列表的方式解决问题。P60 4、看图找关系。p62 整理复习二p64-65 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计算结果要约分。p66 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p69 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p72 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p76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预习精编 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 ⑵进一法; 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观察物体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每枝铅笔的价格是ɑ元,小明有x元钱,买了4枝铅笔,还剩() 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2、把0.30?7?,0.3,0.3?07?,0.307?,0.37,0.307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是()。 3、根据28×76=2128,可知2.8×0.76=(),21.28÷7.6=()。 4、10÷11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表示是(),保留三位小数约等 于()。 5、等腰梯形的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腰是 ()厘米。 6、一个高是4厘米的三角形与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相等,三角形的底是 ()。 7、某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大8.1,某数是()。 8、3.07千米=()千米()米 15分钟=()小时 9、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0.75×0.99○0.75 2.6÷1.4○2.6×1.4 0.42○0.4×2 5.7×100○57÷0.01 10、广场上的大钟6点敲6下,15秒敲完。12点敲12下,()秒敲完。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一个数除以0.2,商小于这个数。() 3、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数对(1,4)表示的位置是第4行,第1列。() 5、求商的近似数时,如果要保留一位小数,要除到商的百分位。() 三、选择(填序号)(每题2分,共10分) 1、如果甲÷1.2=乙×1.2(甲、乙≠0),那么()

五年级上册数学十大重点题型及解析

重点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句。 (1)正数都比负数大。(2)海拔50米和海拔-100米相差50米。 (3)-1比-2小。(4)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思路点睛】 (1)所有的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当然都比负数大。对的。 (2)50米和-100米应该相差50+100=150(米)。错的。 (3)在数轴上,越往右数越大,看下面的数轴,-1在-2的右边,因此-1比-2大。错的。 (4)对的。所以,有两句是对的。 重点题2 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面积();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面积()。【思路点睛】 (1)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会变大。(2)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变小,但面积不变。 同学们在碰到这类题觉得混淆时,可以画出草图,看一看、比一比就明白了。 重点题3 一块不规则的土地,形状如图。(单位:米) (1)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在这块地上种植果树,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2平方米,这块地能种多少棵果树? 【思路点睛】 (1)这是一个组合图形,我们需要细心计算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1200×900+1200×800÷2=1560000(平方米),1560000平方米=156公顷;(2)1560000÷12=130000(棵)。 重点题4 如图1所示,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各阴影部分的面积和。

图1 图2 【思路点睛】 我们通过三角形的等积变换,将左边的三角形转变成蓝色的三角形,中间的三角形转变成红色的三角形,如图2所示。这样,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转变成求大三角形的面积,即8×5÷2=20(平方厘米)。 重点题5 如图所示,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6厘米,分别求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图1 图2 图3 【思路点睛】 图1:用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8×8+6×6-8×8÷2-(8+6)×6÷2=26(平方厘米) 图2:阴影部分其实就是一个底是6厘米,高是6厘米的三角形。 6×6÷2=18(平方厘米) 图3:先求出所有的面积,再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8×8+6×6+6×(8-6)÷2=106(平方厘米) 106-8×8÷2-(8+6)×6÷2=32(平方厘米) 重点题6 在数轴上标出下面各数的位置。 0.03 0.17 0.245 0.385 【思路点睛】 在数轴上写数本身不难,但现在给的几个数都是小数,因此在标示时要格外细心。数轴上的每一大格表示0.1,每一小格表示0.01,所以,0.03在0的右边第三格,0.17在0.1右边的第七格,0.245在0.24和0.25的中间,0.385在0.38和0.39的中间,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