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并发症

合集下载

麻疹健康教育

麻疹健康教育

麻疹健康教育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它会引起发热、皮疹、咳嗽、流涕等症状,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和死亡。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麻疹的侵害,了解麻疹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一、麻疹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

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其他人。

麻疹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或眼部分泌物传播。

感染麻疹病毒的人通常在发病前4天至发病后4天是最具传染性的。

二、麻疹的症状和并发症1. 症状:- 发热:麻疹患者会出现高热,通常持续4-7天。

- 皮疹:在发热的第三到七天,患者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开始出现在面部,然后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四肢等部位。

- 咳嗽、流涕、结膜炎: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这些症状。

2. 并发症:- 肺炎:麻疹可以引起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脑炎:麻疹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死亡或永久性残疾。

三、麻疹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 疫苗接种:- 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婴儿应在9-12个月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18-24个月时接种第二剂。

- 成年人如果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或者没有患过麻疹,应考虑接种麻疹疫苗。

2. 避免接触患者:- 如果您身边有人患有麻疹,尽量避免与其接触,特别是在其发热和出疹期间。

- 麻疹患者应戴上口罩,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患者或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后。

- 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咳嗽和打喷嚏,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 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

四、麻疹的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麻疹。

治疗主要是通过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来进行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休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身体恢复。

- 控制发热: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传染早识别)

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传染早识别)

02典型表现非典型表现常见并发症02潜伏期前驱期恢复期03出疹期1.典型表现u时间:一般6-18d,平均10d u症状:低热、全身不适从发热至出疹约3、4天症状临床表现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一上呼吸道感染流涕、咳嗽、喷嚏、咽部充血等结膜炎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麻疹黏膜斑(Kopiik斑)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直径约为0·5~mm的细砂样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并迅速增多,互相融合非特异症状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呕吐、腹泻等。

偶见皮肤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u时间:一般为3-5天,多在发热3-4天后出皮疹u皮疹ü顺序:耳后、发际 额、面、颈部 躯干、 四肢 手掌与足底ü特点:红色斑丘疹 暗红色,融合成片,疹间皮肤正常,伴痒感u全身中毒症状加重,高热,咳嗽加剧,伴嗜睡或烦躁不安,重者有谵妄、抽搐。

此期肺部可闻少量干、湿性哕音u时间:一般为3-5天u若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皮疹消退,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全身症状改善u疹退后皮肤有棕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一般7、天痊愈43212.非典型表现轻型麻疹:麻疹黏膜斑不典型或不出现,无并发症 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疹出不透或皮疹骤 退循 环衰竭,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

异型麻疹:持续高热、乏力、肌、头痛或伴四肢水肿 皮疹不典型,易发生肺炎。

无皮疹型麻疹:无皮疹,无麻疹黏膜斑,呼吸道症状可有可无02喉炎麻疹脑炎03心肌炎3.常见并发症肺炎3.常见并发症—肺炎u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呼吸困难,白细胞可增多u间质性肺炎: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u继发性肺炎:多为细菌性,易并发发脓胸和脓气胸3.常见并发症—喉炎u轻者:声音嘶哑、吠犬样咳嗽、 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u重者:喉梗阻、窒息死亡3.常见并发症—心肌炎u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u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3.常见并发症—麻疹脑炎u出疹后的2-6天u临床表现:惊厥、发热、易怒、头痛、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展至深昏迷u罕见但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

麻疹的诊断及治疗

麻疹的诊断及治疗

麻疹的诊断及治疗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已知的最具有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如果接触了麻疹病毒几乎所有未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病后大多数可获得终生免疫。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死亡原因是由于肺炎等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的全球免疫活动已使最近5年间麻疹的死亡率减少了50%,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消灭了麻疹。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

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

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流行特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

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

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发病原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机制麻疹病毒侵入人上呼吸道和眼结合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初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出疹。

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①麻疹病毒侵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②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认为麻疹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性麻疹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麻疹的病理变化特征是当病毒侵袭任何组织时均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即形成多核巨细胞,称为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s细胞。

麻疹(全)

麻疹(全)

传播途径
• 病毒随飞沫排出,主要经呼吸道直接传播。 病毒进入易感者鼻部而感染,经眼结膜也 可能侵入。麻疹病人住过的房间,病人迁 出后,经开窗通风半小时后即无传染性。 麻疹间接传播机会极少,但如被病人污染 的手巾、衣物等,在几分钟内接触易感者 (特别是进入鼻腔)仍可被传染。与麻疹 病人接触过的双手可能携带病毒,在短期 内仍可传染易感者。
典型麻疹
• 其他 可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呕 吐、腹泻等症状。此外,胸背部可见 到类似风疹、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的皮 疹,数小时即消退的前驱疹。前驱疹 可能是一种病毒血症的表现。但有无 前驱疹,与出疹期的临床表现的轻重 和预后无明显关系。
典型麻疹
极期(出疹期) 从出疹到退疹一般3~5日。主要表现为 出现特殊皮疹,体温增高,全身症状 加重。
非典型麻疹
异型麻疹(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 异型麻疹,是出疹型麻疹的一种非典型麻疹,它不同于轻型和重型麻 疹,但又具有轻型和重型麻疹的部分表现及某些特殊表现。异型麻疹 潜伏期基本同一般麻疹(7~14日):临床主要特点有:①前驱期卡他 症状轻或无,发病突然和全身症状(全身乏力、肌痛、头痛、腹痛) 明显,预后良好;②无麻疹粘膜斑;③出疹期皮疹不典型,如皮疹出 现的顺序与正常相反,常为多形性皮疹(斑疹、丘疹、斑丘疹、疱疹、 瘀点或瘀斑,偶见荨麻疹)伴四肢水肿;④肺部受损较常见,肺炎症 状轻重不一,肺部X线检查可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和/或胸腔积液, 双肺可见到小叶性、大叶性或节段性浸润等改变,病变可持续数日或 数周,甚至更长时间;⑤出疹期常有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沉增高,偶可 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现象;⑥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抗 体明显增高可确诊,异型麻疹一般抗体达1:1000以上,而典型麻疹抗 体一般在1:160。 • 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再感染自然麻 疹。接种疫苗到发病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6年,曾有报告相隔长达16 年者。

麻疹出疹顺序

麻疹出疹顺序

麻疹出疹顺序文章目录*一、麻疹出疹顺序1. 麻疹出疹的顺序2. 麻疹有哪些症状3. 麻疹如何确诊*二、麻疹易发哪些并发症*三、麻疹如何护理麻疹出疹顺序1、麻疹出疹的顺序麻疹出疹期:发病3-4日,先从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2~5日布及全身。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

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部可有罗音。

嗜睡或烦躁不安。

咳嗽加重,结膜红肿、畏光。

查体:浅表淋巴结肿大、肝及脾大。

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

2、麻疹有哪些症状麻疹自潜伏期到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发热、流涕、头痛、流泪、怕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皮肤疹状等。

麻疹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症状比较相似,患者会有发热的情况,体温在38℃-39℃,伴有咳嗽、流涕、鼻塞、头痛等,有些患者还会眼睛结膜发炎、流泪、畏光、眼睑水肿等。

在发热3天后,患者的口腔首先出现灰白色的小斑点,叫做麻疹黏膜斑或科氏斑,这是最早出现的麻疹症状,也是比较可靠的症状,主要分布在牙龈黏膜和下唇内侧,多数在出疹后1~2日自行消退。

如果麻疹病毒进入到胃肠道,就会影响消化系统,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佳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

3、麻疹如何确诊 3.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好。

若白细胞数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加,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3.2、血清学检查抗体检测:elisa测定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但igm的阳性率与取血时间有关,有研究认为,在患者出皮疹后3天至4周内取血,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阳性率达97%,而在出皮疹后3天内取血其阳性率只有77%或更低。

抗原检测: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鼻咽部脱落细胞内的麻疹病毒抗原是一种早期快速的诊断方法。

有人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患者血和鼻咽分泌物并本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扩增麻疹病毒的n、h基因来检测麻疹病毒。

天花是什么?

天花是什么?

天花是什么?天花,又称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高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和皮疹等。

虽然天花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已得到控制和预防,但了解天花的知识仍然非常重要,以确保公众不会对这种疾病掉以轻心。

一、天花的病因天花的病因是麻疹病毒感染。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呼出的飞沫进入空气中,然后被其他人吸入体内。

此外,天花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或有病毒的物体传播。

一旦感染了麻疹病毒,人体会患上天花,而对于未感染病毒的人来说,没有免疫抗体的防御措施,他们也易受感染。

二、天花的症状感染麻疹病毒后,人体会在感染后的10-12天内出现天花的明显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1. 高热:患者体温会急剧升高,达到39℃以上。

2. 咳嗽和流涕: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咳嗽和流涕症状,经常伴随着喉咙痛和喉咙发炎。

3. 结膜炎:患者的眼睛会发红、肿胀,分泌物增多,并伴有疼痛和视力模糊。

4. 皮疹:这是天花最为典型的症状,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对病毒产生反应,导致全身性的皮疹。

起初,皮疹主要出现在头部和颈部,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

三、天花的并发症天花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有效的防控手段,但它仍然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包括:1. 肺炎:在感染了麻疹病毒的情况下,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容易引发细菌感染,从而导致肺炎。

2. 中耳炎:麻疹病毒也会引起耳部的感染,导致中耳炎的发生,这可能会导致中耳听力障碍。

3. 脑炎:在某些情况下,麻疹病毒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炎,导致头痛、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四、如何预防天花为了预防天花的传播,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种疫苗:麻疹疫苗是预防天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国家计划,一般在1岁和6岁时进行2次麻疹疫苗接种。

2.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避免与患者过于亲密接触等。

3. 确诊和隔离患者:如发现有感染麻疹病毒的人员,应及时确诊,并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播给他人。

麻疹试题含答案

麻疹试题含答案

麻疹试题科室: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计50分;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肺炎B.肾炎C.脑炎D.肠炎2、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A.少去公共场所B.隔离检疫C.注射麻疹预防计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呼吸道飞沫传播B.垂直传播C.血液传播D.蚊虫叮咬4、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5、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A.麻疹B.风疹C.幼儿急疹D.猩红热6、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A.发热B.呼吸道卡他症状C.呕吐与腹泻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7、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A.麻疹B.风疹C.幼儿急疹D.猩红热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5天内B.7天内C.10天内D.12天内E.14天内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A.应用免疫球蛋白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C.应用胎盘球蛋白D.应用成人血浆E.应用维生素A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A.出疹后3天B.出疹后5天C.出疹后7天D.出疹后10天E.出疹后14天二、判断题:每小题10分,共5题,计50分;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麻疹试题含答案科室: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计50分;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A.肺炎B.肾炎C.脑炎D.肠炎2、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CA.少去公共场所B.隔离检疫C.注射麻疹预防计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A.呼吸道飞沫传播B.垂直传播C.血液传播D.蚊虫叮咬4、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5、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CA.麻疹B.风疹C.幼儿急疹D.猩红热6、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DA.发热B.呼吸道卡他症状C.呕吐与腹泻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7、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BA.麻疹B.风疹C.幼儿急疹D.猩红热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A.5天内B.7天内C.10天内D.12天内E.14天内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BA.应用免疫球蛋白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C.应用胎盘球蛋白D.应用成人血浆E.应用维生素A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BA.出疹后3天B.出疹后5天C.出疹后7天D.出疹后10天E.出疹后14天二、判断题:每小题10分,共5题,计50分;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麻疹健康教育

麻疹健康教育

麻疹健康教育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感染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它会引起高热、皮疹、咳嗽、流涕和眼结膜炎等症状。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麻疹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和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麻疹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麻疹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建议:1. 了解麻疹的传播方式:- 麻疹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通过飞沫进入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麻疹。

- 麻疹病毒可以在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后的空气中存活两个小时。

- 麻疹病毒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口腔、鼻腔或眼睛传播。

2. 接种疫苗:- 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般情况下,婴儿在出生后的12-15个月龄时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然后在4-6岁时接种第二剂。

- 成年人中可能存在麻疹疫苗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建议他们进行补种疫苗。

3. 避免接触感染者:- 如果您知道有人感染了麻疹,尽量避免与其接触。

- 麻疹潜伏期为7-21天,感染者在潜伏期内可能已经传染了他人,即使他们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

4. 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患者或潜在感染者后。

-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以减少飞沫传播。

-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杯子或毛巾。

5. 密切关注症状:- 如果您或您的孩子出现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和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在就医前,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以免传播病毒。

6. 麻疹的并发症:- 麻疹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和脑炎。

这些并发症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特别是对婴儿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 如果您或您的孩子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剧烈头痛、抽搐或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7. 麻疹的治疗:- 麻疹目前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如控制发热、补充水分、休息等。

- 严重的麻疹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监测并处理并发症。

总结:麻疹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来减少传播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并发症
(一)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1.原发性肺炎由麻疹病毒侵犯肺部引起。

多发生在前驱期及出疹期。

患者可有轻度气促,肺部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部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点片状浸润。

疹退后上述症状也渐消失。

细胞免疫缺陷者,可形成麻疹巨细胞性肺炎(Hecht’s giant-cell pneumonia),死亡率较高。

2.继发性肺炎易发生于营养不良,体弱儿童,病原菌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多见,也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肠道病毒引起。

常为皮疹出齐后体温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复升,咳嗽加剧,呼吸急促紫绀,肺部罗音增多。

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心力衰竭或循环衰竭。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易致脓胸、脓气胸、肺脓肿、心包炎,病死率较高。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喉炎易发生于1~2岁的儿童,病程各期均可发生,可为麻疹病毒所致,也可继发细菌感染时发生,表现声嘶、喘咳、失音、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发绀,烦躁不安,甚至窒息死亡。

(三)心血管功能不全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常发生在出疹后5~14天内。

由于毒血症、高热、代射紊乱、肺炎缺氧、心肌炎,心肌营养不良等原因所致。

临床特点为患儿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急发绀、心率增速,心音低钝,四肢厥冷,脉细速,肝进行肿大,皮疹隐退,心电图可见低电压,T波低平,传导异常。

(四)脑炎发生率为0.01~0.5%。

系麻疹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对麻疹病毒抗原超敏反应。

多发生于出疹期,也偶见于前驱期和恢复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昏迷,少数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及肢体瘫痪。

脑膜剌激征和病理反射阳性。

脑脊液与一般病毒脑炎相似,少数也可完全正常;多数经1--5周痊愈,约30%左右患者留有智力障碍、瘫痪等后遗症,15%患者在一周内死亡。

麻疹脑炎多见于2岁以下幼儿。

(五)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incephalitis SSPE)本病少见。

大多在2岁前有麻疹病史;少数有麻疹活疫苗接种史,但这些儿童先前有无亚临床麻疹感染尚不清楚。

本病系慢性神经退形性变。

发病原理可能是麻疹急性期病毒未被彻底清除,潜在某些细胞呈抑制状态,以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病毒在急性期潜伏于脑部,呈慢性感染状态。

目前研究认为,与患者脑细胞不能合成M蛋白,造成缺损麻疹病毒持续感染有关。

从麻疹到本病的潜伏期为2~17年,发病初期学习下降,性格异常,数周或数月后出现智力障碍,嗜睡、言语不清,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运动不协调及癫痫样发作,最后痴呆失明、昏迷、去大脑强直。

血液及脑脊液麻疹抗体明显升高,但缺乏抗-M蛋白抗体。

脑电图出现慢波节律,每秒2~3次,多数病人发病数月至数年后死亡,也偶有自行缓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