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_感受共和国巨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二)能力: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三)知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教学内容分析该项目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感受、体验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该项目既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又能为学习第二项目“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奠定情感基础。
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百姓生活大变迁”。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共和国取得的最明显的成就。
引导该项目学生感受这些变化,享受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成果,更能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和对祖国的认同感。
教材先从百姓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选取了穿衣、吃饭、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的新旧照片进行对比,由此引导学生从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两方面感受生活质量的提高,接着又选取了几项最能反映百姓生活状况的指标,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百姓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然后从理论上概括出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层次“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综合国力的大小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也从根本上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以综合国力为轴线,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家乡正在走向繁荣富强,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对经济、科技、国防、外交方面的成就,教材给出了大量的事实材料、照片、数据,自然引出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结论。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陈豪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学设计课题: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学内容: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第三课《腾飞的东方巨龙》第一项目《感受共和国的巨变》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三4.1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2、能力: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3、知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材分析“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是第三课的教学重点。
该项目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变化,意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祖国认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教学难点:对小康水平的理解和对综合国力的认识。
课前准备(1)搜集百姓生活十大变迁的数据。
(2)搜集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成就的资料,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3)搜集改革开放以来,反映我国在国防、外交等方面巨大成就的资料。
整理搜集的材料,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百姓生活大变迁课前展示课件:播放歌曲《好日子》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
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展示课题)教师板书:感受共和国的巨变环节二:教授新课教师:同学们,课前你听到的那首歌曲是什么?(学生答:《好日子》)这首歌反映出了老百姓生活变迁、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心情。
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身边的新变化。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观察照片,感受变化。
展示课件:衣食住行看变化照片是生活的历史记录,请同学们观察照片,谈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教案设计

3、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增强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百姓生活大变迁”,主要介绍百姓衣食住行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第二部分“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主要说明了我国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外交力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尽管内容不多,但却紧紧围绕变化或成就激发了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实现了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教育和教学的灵魂。每一课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们应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爱国情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并树立起为之奋发学习的决心,将爱国之情不断转化为爱国的行动。
本课例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或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背景,紧密结合百姓身边生活的实际,通过大量的学生耳熟能详时政材料,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正确领导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政治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了解变化或成就
二、完成预习学案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或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1、、从大量的图片、数据、访谈中认识百姓生活的变迁过程,感受国家的巨大变化;
(4)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点拨)认识到::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媒体打出,学生记在课本上并齐读)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学设计-图文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学设计-图文第2单元第3课第一框《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能力: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三)知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感受、体验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既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又能为学习第二框“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奠定情感基础。
该项目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百姓生活大变迁”。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共和国取得的最明显的成就。
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变化,享受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成果,更能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和对祖国的认同感。
第二层次“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以综合国力为轴线,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家乡正在走向繁荣富强,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对于初三新生,刚接触社会主义的国情教育,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无疑是很陌生的,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有哪些、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视野毕竟是很狭隘的,必须通过亲身感受、实际调查,交流讨论等方式,在新旧对比中找变化,前后比较中明发展。
教师再借助一定的活动形式,挖掘必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引导,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共和国的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综合国力各要素的内涵,见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表现。
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
更加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情感的升华。
教学重点:共和国的巨变教学难点: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教学活动(一)点燃激情,切入话题多媒体展示歌曲《红旗飘飘》。
教学设计:感受共和国的巨变.doc

教学设计:感受共和国的巨变一、教材内容: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第三课《腾飞的东方巨龙》第一框题《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二、课程标准要求: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教材内容分析:通过本框题的讲述让学生在情感上感受、体验改革开放给老百姓、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教学难点:对小康水平的理解和对综合国力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宋祖英的歌曲《好日子》。
教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板书:感受共和国的巨变(二)师生合作,自主探究.1、百姓生活大变迁。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好日子》反映出了老百姓生活变迁、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心情。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34-35页的照片,说一说我们身边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学生谈变化。
教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有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面对这些变化和发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刚才同学们主要是从物质方面谈的,其实我们不光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比如:上网、读书、看报、运动……人们开始更多的追求健康。
教师谈自己的感受:我小的时候吃吃过窝窝头,没有奶粉;上学要步行去,没有摩托车、电动车;家里没有彩色电视机,更没有电脑;看的书只是小人书,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故事书..........教师补充恩格尔系数的资料恩格尔系数:19世纪,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发现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少,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九年级政治教案感受共和国巨变

作者VX:免费范文
九年级政治感受共和国巨变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课堂学习模板
课题:感受共和国的巨变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目标定向】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2、能力: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3、知识:了解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了解我国综合国力的现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的巨大变化。
【学生先学】
1、“感受共和国的巨变”中的“巨变”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2、百姓生活大变迁的历程是:
3、综合国力主要表现在方面
4、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5、在本课学习中我们应该掌握: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重要原因有
6、能够自己说出共和国巨变的具体表现
(请在你学会的问题后面做出标记△,有疑惑的,小组间进行讨论)
【点拨拓展】
1、六十年代看天上(太阳),七十年代在墙上(挂钟),八十年代在腕上(手表),九十年代在腰上(手机)”上述内容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的方式的生动写照.
该真实写照反映了怎样的事实:
写出变迁过程:
导致变迁的原因有:
作者VX:免费范文。
1_1_1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案

“1_1_1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自豪共和国成就的情感。
1.2 教学重点: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主要发展变化。
1.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1.4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1.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历史时刻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Step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共和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Step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共和国成就,互相交流感受。
Step 4:总结发言请学生代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总结共和国的巨变。
Step 5: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共和国的巨变对自己家庭的影响。
第二章:共和国的经济巨变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感受共和国的经济巨变。
2.2 教学重点: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2.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共和国的经济巨变。
2.4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历史时刻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Step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共和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变化。
Step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共和国经济成就,互相交流感受。
Step 4:总结发言请学生代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总结共和国的经济巨变。
Step 5: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共和国的经济巨变对自己家庭的影第三章:共和国的科技巨变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变化,感受共和国的科技巨变。
3.2 教学重点: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变化。
1_1_1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案

1_1_1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节点。
2. 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3.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节点,我国在各领域的巨大成就。
2. 教学难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国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2. 新课导入: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节点。
3. 案例分析:展示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1. 活动建议: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或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2.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我国历史发展的书籍和文章,加深学生对共和国巨变的理解。
3.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采访身边的老人,了解他们见证的共和国巨变,并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字。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展示了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取得的成就。
2. 反思方法:通过学生反馈、同行评价、自我评估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4.1感受身边的变化,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了解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
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一、国强民富,生活变迁
1.交流分享课前搜集到的生活中反映人民家庭生活改善的事例。
类别
改革开放前
现在
物
质
生
活
方
面
的
变
化
衣着
饮食
住房
交通
工具
家用
电器
精神文化
方面的变化:
2.看到这些变化,有同学认为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你赞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请用一句话总结老百姓生活的变化:
4.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生活大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
环节
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自主
感悟
环节二
活动
探究
环节三
学以
致用
环节四
走进
生活
回顾历史:1937年的7月7日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我想对你说:“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今天,日益强大的中国早已告别了任人欺凌的时代;今天,中国正以全新的面貌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同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吧!”
如果课前准备充分,那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展示。若课前准备不充分,也可现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积极性,从感性上认识百姓生活的变迁。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加以展示图片资料对比和归纳。
表格形式可以更清晰的了解百姓生活的变迁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变化,并让学生填写,形成了结论,防止水过地皮湿的现象。
积极思考
四人一组交流
总结完善导学案
观点辨析
总结
主动思考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
学生
回答齐读
踊跃发言
交流感悟
同样是7月,引导学生回想1937年的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这个历史事件,接着引出“中日甲午海战”和“钓鱼岛事件”引起情感的共鸣。
再通过“我想对你说”环节来提示学生,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心存感恩,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情分析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学生在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学过,在第十四课“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中也学到了相关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交往范围的扩大、视野的逐步开阔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开始对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产生一定的兴趣,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关注国家的命运。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其认识到这种变化的原因,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国力增强,巨龙腾飞
今天的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世博梦、飞天梦、……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和平发展谱写新的篇章。世界因中国而精彩,明天的中国因我们而自豪!
1.“梦”字被“汉语盘点2012”评为中国年度汉字。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什么?
2.某校九年级二班举办了“巨龙腾飞,共和国巨变”的展板比赛,请你猜一猜下列四个展板分别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哪个方面?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方面的表现。
(一)经济:
(二)科技:
(三)国防和军事:
(四)外交:
3.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青少年要敢于做梦、勇于追梦,以“青春梦”托起“中国梦”。让我们展开梦想的翅膀,用文字或图画,描绘美好的未来。
知识目标
了解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了解我国综合国力的现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百姓生活大变迁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教学难点: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教学设计
整体思路
本课依据新课标,以育人为目的,把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设计丰富的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探究。通过“回顾历史”导入,确立整节课的基调“感恩的心,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共设计了四个环节“一、国强民富,生活变迁”、“二、国力增强,巨龙腾飞”、“三、谁不说俺家乡美”、“四、收获大舞台”。
教学过程
※课前延伸案※
1.调查或搜集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生活的改善,广大人民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友情提示:自主选择调查方式,可以查阅报刊、书籍,可以上网,也可以采访长辈、寻找家庭的新老照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2.了解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国防、文教、外交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课堂探究案※
情感的升华和今后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诺言。既是尾声又是开始。
※课后拓展案※
1、利用假期时间,请同学们结合“中国梦”这个主题,拍摄你认为有意义的照片或视频文件。希望你能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2、学唱一首爱国歌曲,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
我的梦想:
勉励自己实现梦想的话:
三、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说一说:你的家乡是哪里?美在哪里?
2.想一想:为了使祖国更富强,家乡更美好,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四、收获大舞台
作为中华大家庭当中的一员,相信你肯定有诸多的幸福感受!现在,就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教师寄语:抚今追昔,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壮志凌云。听!一句千古的豪迈誓言在回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通过观点辨析,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知道什么是“总体小康”。为下一题“用一句话的总结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提供支持。
从理论上进行概括
饮水思源,探究百姓生活大变迁的原因,既联系了初二所学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内容,也为学习下面第二框“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做好铺垫。
以“梦”为线,导入“世博梦”的故事,再引入中华民族好梦连连,引导学生思考,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什么?从而得出“综合国力”这个结论。
通过展板的形式让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并通过猜一猜是综合国力的哪方面,调动积极性和加深了解。
看到祖国日益强大,引导青少年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并与祖国联系起来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学生说完后,教师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梦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走进生活,美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家乡的变化。
为了使祖国更富强,家乡更美好,在这里汇总,落实到青少年身上,应怎样做。
通过大量的图片、事例及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展示、模仿秀、我的梦想等各种方式式使教学内容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境活动化、活动系列化。在活
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分析认识共和国巨变的原因以及青少年怎样做,从而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力求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堂,在课堂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的。
潍坊市“育人为本”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纸
学校:北海学校教师姓名:刘芳祥课型:新授课2014年9月
课题
第三课腾飞的东方巨龙
第一框《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计划
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框题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感受、体验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该项目既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又能为学习第二框“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奠定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