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分类鉴赏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诗文里的常见意象在诗词中,诗人们经常借物抒情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意象,每一种意象都代表不同的情绪和情思了解了它们,对赏析古诗很有帮助。
1.杜鹃,是一种鸟,又名子规、杜宇等,在杜鹃叫声很像“不如归去”,于是古诗词中的杜鹃就成为抒发凄凉、哀伤情感的意象。
例如:①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②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蝉,.蝉的寿命很短,基本上只活在夏天,到了秋天就会死去,死前的叫声听上去非常凄惨,所以诗人会用秋蝉或寒蝉来象征悲伤和凄惨的情绪例如:①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骆宾王《在狱咏蝉》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3.乌鸦,乌鸦出没的时间,多是秋冬季节的黄昏,再加上自身的外貌与习性,因而成为体现凄凉的意象,古人除了将乌鸦与破败景象相联系之外,还会用来象征“小人”,总之乌鸦在古诗中往往象征着不好的人或事例如: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
范成大《欲雪》4.落花,暮春时节花朵纷纷凋落,缤纷的落花是,古诗词伤春主题里最常见的意象,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例如:残月晓窗迥,落花幽院深。
元稹《春病》5.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用来烘托思乡之情,鸿雁还是书信的象征,古代就有雁足传书的典故。
例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6.红豆又叫相思子,相爱的人会用红豆来寄托相思,王维有著名诗作《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一直以来都被当做爱情的象征。
7.帆船,帆、船、舟,都是水上漂浮之物,行驶在茫茫的水面上,诗人往往将自己人生情感,以及在行舟中的感受融入帆船中,比如漂泊他乡或者“逆水行舟”的积极进取等等例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8.松柏,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松柏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一、月。
月在古诗中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
特点就是它常常代表着思念之情。
你想啊,晚上月亮一出来,那柔和的光洒在大地上,离家在外的人就容易触景生情。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这么简单地一抬头一低头,对故乡的思念就全在里头了。
月亮不管是在天涯海角,大家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所以它就像是一条思念的纽带,连接着远方的亲人和故乡。
二、柳。
柳的特点是和离别有关。
因为“柳”和“留”谐音嘛。
古人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就经常折柳相赠。
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青青的柳色就在眼前,可朋友马上就要走了,这柳就像是挽留朋友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三、雁。
雁是一种候鸟,它的特点是常常象征着游子的思乡之情或者传递书信。
大雁每年都会按时迁徙,它们在天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列,飞向远方。
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大雁,就会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像大雁一样回到家乡呢。
而且传说大雁能传书,像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盼着大雁能带来远方的消息,那种盼望中又有着思念和孤独的感觉。
四、菊。
菊的特点是高洁、隐逸。
菊花在秋天开放,当别的花都凋谢的时候,它却傲然挺立。
所以古代那些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们就特别喜欢菊花。
陶渊明那可是菊的头号粉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着菊花,看着远处的南山,那是一种多么闲适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啊。
五、梅。
梅的特点是坚韧、耐寒,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冬天那么冷,梅花却能在冰天雪地里盛开,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梅花独自在墙角开放,不畏严寒,而且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就像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坚守自己的操守。
六、松。
松象征着长寿、坚韧不拔。
松树四季常青,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它都屹立不倒。
在古诗里,那些想要表达坚定的意志或者对长寿的祝福的时候,就会用到松这个意象。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展开全文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然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内涵。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收藏下来慢慢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惯,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2...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红豆: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4...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6...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7...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写梅花的纯净洁白,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10....借以表达爱情。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1....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春草(芳草):以芳草喻离恨,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13....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14....的情思。
黍离:后世于是把对故国的悲叹、忆念称为“黍离”之悲。
它是15....体现中华民族眷恋故国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意象。
芭蕉:孤独与忧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双鲤:代指书信。
杜鹃: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蝉品行高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整理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1. 杨柳原因、含义:源于《诗经 ·小雅·采薇》“昔我亡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恩,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神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恩。
例句:《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 长亭原因、含义: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代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例句:《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 南浦原因、含义: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例句: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 酒原因、含义: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例句: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 芳草原因、含义:喻离恨、离愁。
例句:汉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恩远道。
6. 鹧鸪原因、含义: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句: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江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 吹笛、吹箫、吹笙原因、含义: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例句: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思乡类1. 月亮原因、含义: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句: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鸿雁原因、含义: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分类鉴赏

• 后庭花 —— 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 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杜牧《泊秦淮》)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 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
•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 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 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 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 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 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 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 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 《从军北征》)
意象类别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 依然。” 李白:“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 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 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
四、自然类
白云、明月、水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五、送别场所
南浦、灞陵、长亭 (借代)
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 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 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 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子:
•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 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 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 恋人的怀念。
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去,满天风雨下西楼。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
以上诗句中均提及西楼(楼),请说说它们的寓意或 诗人寄托的情愫。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
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 却有多种不同的意味。
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 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里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 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 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 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 、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 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 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 赏心悦目。
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
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景物形象考查方式详析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 ,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 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 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 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 直接的作用。
•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 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 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 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 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 《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 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 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 合。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梧桐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 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胡笳的作用相同,李陵《答苏武书》 有“胡笳动,牧马悲鸣”句。张孝祥 《六州歌头》:“笳鼓动,遣人惊。” 陆游描写边塞诗常用胡笳声塑造悲壮 氛围,表现豪迈气概。《汉宫春·初自 南郑来成都作》:“羽箭雕弓,忆呼 鹰故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 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舞, 飞落蛮笺。”Biblioteka •有关音乐曲调意象类别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 依然。”
李白:“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 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 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
五、送别场所
南浦、灞陵、长亭 (借代)
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 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 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 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堪摘。
桃花象征 美女的容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 歌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
牡丹象征 高贵、富贵
杨花象征 飘零、离散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 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黍离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 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 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 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古城》:“禾黍离离半野 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 山势北来宫殿高。鸦噪暮云归古堞,雁 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緱岭登仙子,犹自 吹笙醉碧桃。”
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 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 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 非晚。”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注意粗知简炼的 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
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 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 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
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 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 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 寒 , 横 笛 遍 吹 《 行 路 难 》” ( 李 益 《从军北征》)
四、自然类 白云、明月、水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形象,二者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
者是伤感愁苦的。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内在形象
情感也就截然不同。
感知画面是基础,把握情感是关键,考生鉴赏
诗歌形象时,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环节。
小节:鉴赏诗歌意象,应从意象的特点入手
第一步:看物象的性质,看是乐景还是哀景;
第二步: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基调是乐情还是 哀情,对事物是褒还是贬,抒发了什么感情, 为什么。
(二)、“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 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
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 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
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 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 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 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 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 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 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 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 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 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 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 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 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 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 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此诗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
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
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内
与外是统一的。这种形象化的表情达意手法,要比
直言好得多,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
之态。
在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
•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 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杜牧《泊秦淮》)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 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
•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 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 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 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 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 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析: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 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谈谈意境
•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
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 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第三步:体会形象对读者的感染作用,是轻 松愉快、心旷神怡还是热血沸腾、慷慨悲歌、 勇气倍增等。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分析诗中画眉鸟的意象
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 拘无束的形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 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的飞翔、无拘无束歌 唱的特点。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 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己的形象写照。
•
二、动物类:
三、器乐类:
羌笛(羌管、笛)、 胡笳、琵琶、戍角
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 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 戍边思归。 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