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七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标准】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学习重点】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情况。
【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自主学习指导】本节课学习重点要掌握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要依据农业、手工业、商业分类掌握。
【自主学习】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__________”。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__,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3.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
4.清朝形成了__________(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5.大城市的数量增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6.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__________。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__________,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__。
7.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__________,使得植被和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大,影响__________。
【合作学习与探究】材料一:清朝前期耕地面积概况表;材料二:清代纺织图;材料三:(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
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问题一:根据材料一,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问题二:根据材料二,清朝前期,手工业出现了新的比较成熟的生产形式是什么?该手工生产模式相比于家庭手工业有什么特点?问题三:根据材料三,指出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中的“山西票号商”主要经营的活动是什么?【强化训练】1.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A. B. C. D.2.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 发展海外贸易B. 推行垦荒政策C. 发展手工业D. 改进生产工具3. 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含答案)

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
2、了解清朝人口发展的史实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弊端。
自读文本,预习评价1、找出清初重视农业生产的皇帝,找出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找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3、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表现有哪些?4、人口的快速增长有什么弊端?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一:清朝前期经济能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二: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我的问题与疑惑:课堂小结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重视农业生产前期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商业网、工商业市镇、商业都市、商帮会经济人口的增长------带来许多问题,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发展课堂检测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检测题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2、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A.纺织业 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3、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 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4、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清朝前期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主要有()①晋商②徽商③闽商④浙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清朝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是在()A、康熙时B、雍正时C、乾隆时D、咸丰时7、《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回答问题:(1)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2)这种现象首先在什么行业出现?(3)清朝时期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哪些?学案答案:探究一: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调整统治政策;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清朝前期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比较稳定;清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
2019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精品教育.doc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说出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知道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识读《盛世滋生图》等,获取历史有效信息。
3.通过小组讨论,概括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
4.通过探究学习认识人口增长的影响。
学习重点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学习难点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过程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自主阅读教材第96-97页,概括下列问题:1.清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原因。
2.清朝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3.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自主阅读教材第97-99页,概括下列问题:1.清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2.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三)人口的增长自主阅读教材第99-100页,概括下列问题:1.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清朝人口增长的概况。
3.清朝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合作探究: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课堂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你生活在清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①玉米②甘薯③双季稻④马铃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清朝前期,发展兴盛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①丝织②棉织③印染④制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3.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的重视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C.重视农业生产D.推行垦荒政策4.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胡雪岩》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剧中主人公分别是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的代表,他们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繁荣(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外贸业5.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二、材料解析题6.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快速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稳定,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
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
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手工业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商业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知道人口增长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和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的相关史实。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朝人口的增长问题的了解,认识人口的增长给整体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帮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状况。
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清乾隆年间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图片、《姑苏繁华图》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这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自主探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导入二】清军入关后,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战争延续了20多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民无遗类,地尽抛荒”的残酷景象。
清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保证封建剥削的顺利进行,逐步调整了统治政策。
在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下,农业、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那么发展的具体情况怎样呢?●新课讲解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总结农业恢复和发展的概况,分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40%以上。
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间,人口迅速增长到3.6亿。
材料二政府提倡各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种植方法,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高产作物甘薯的种植,由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经济作物桑、茶、棉花、甘蔗、烟草,种植面积扩大了,当时已成为商品。
材料三乾隆年间,原来不种棉花的河北一些地区,栽培棉花的占十分之八九。
清朝前期,甘蔗种植遍及东南沿海各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答案:(1)耕地面积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口增长速度。粮食危机。(2)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3)推行垦荒政策。大量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2)人口增长的表现: A.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B.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C.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带来的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一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明代初期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鼎盛时期达到1亿多,清代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材料二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材料三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材料四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老百姓最有裨益。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宣,自垦自报。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早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
D.推广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4、清朝前期,王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有【B】
①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②有利于扩大经济作物的产区③直接导致资本主义前芽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A.浙商 B.闽商 C.冀商 D.晋商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后练案
6.(2019·滨州)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文景之治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堂导案
4.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 长之间的关系。 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就快。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堂导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堂导案
【精例】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D.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 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后练案
材料二:根据嘉庆《清会典》,嘉庆十七年(1812), 全国总产粮约为3 013亿市斤,约为1.5亿吨。清朝康 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 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配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主要集中在( A )
A.纺织业 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后练案
4.清朝前期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主要有( A )
①晋商 ②徽商 ③ 闽商 ④浙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pdf新人教版

怎样看待手工业工场 ? 清朝 前 期 在 我 国 南 方 地 区 出现了 一 些 规 模 很 大 的 手 工 工 场, 主要 集 中 在 棉 纺 织 行 业 , 这 些手工 工 场 出 现 了 资 本 主 义 性 质的 雇 佣 关 系 , 产生了中国早期 的资 本 主 义 萌 芽 , 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萌 芽 的 出 现 并 不 意 味 着 我 国进 入 了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 这种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
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3.认识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消极影响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____________。
2.(1)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2)对、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
(4)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
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4.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____。
5.(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
(2)一些农村地区地区发展为。
(3)在北京、江宁、、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____,比如:晋商和徽商。
6.由于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
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你知道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吗?
三、练习巩固
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大力()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垦田
D.改进生产工具
2.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
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
A.北京
B.江宁
C.长安
D.洛阳
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
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4.“走西口”所描绘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
A.浙商
B.闽商
C.冀商
D.晋商
5.清朝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是在()
A.康熙时
B.雍正时
C.乾隆时
D.咸丰时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1)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这种现象首先在什么行业出现?
(3)清朝时期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哪些?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农业生产 2.(1)耕地面积(2)黄河(3)高产作物(4)经济作物 3.稳定和繁荣商
品经济 4.手工业工场 5.(1)商业网(2)工商业市镇(3)扬州工商业(4)商帮 6.
人地矛盾持续发展
二、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调整农业政策;清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人民群众的辛
勤劳动。
三、1.B 2.B 3.B 4.D 5.A
6.(1)商品经济的发展。
(2)纺织行业。
(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