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孩子 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解放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解放是为了更好的成长作者:陆文霞来源:《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年第11期陶行知先生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
他在大量创造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到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实行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和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息息相关的。
陶先生“六大解放”的主张是: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儿童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受陶先生“六大解放”思想的启迪,我把陶先生的“六大解放”作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来遵循,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根据学科和自身教学特点,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
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题的桥梁。
”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名言。
学生的智力发展、应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动手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应该是数学教材的创作者,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景、操作情景等,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
三、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郑毓信教授提出要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解放儿童天性心得体会

解放儿童天性心得体会解放儿童天性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让孩子们享受自由、快乐的童年,开发他们的天性。
通过解放儿童天性,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自主选择学习和发展的方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在我与孩子们共同探索解放儿童天性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体会。
首先,解放儿童天性让孩子们体验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孩子们常常需要遵循成人的规则和要求,忍受大量的功课和考试的压力。
而通过解放儿童天性,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节奏来学习。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玩具和书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天赋和才能,这带给他们无尽快乐和满足感。
其次,解放儿童天性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孩子们天生具有好奇心,乐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而解放儿童天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有一次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关于世界文化的任务,然而他们却自己组织起了一个科学实验的小组,并对物质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思维火花。
通过这样的经历,我看到了解放儿童天性对于培养孩子们创造力的重要性。
最后,解放儿童天性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在传统的教育中,孩子们常常被动的接受知识和观念,很少有机会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解放儿童天性让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考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我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挑战,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看到孩子们逐渐变得更加自信,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通过与孩子们共同体验解放儿童天性的过程,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让孩子们享受自由、快乐的童年,并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和发展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这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解放孩子的潜能读后感

解放孩子的潜能读后感《解放孩子的潜能》读后感。
《解放孩子的潜能》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鲍姆博格所著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为自信、独立、有创造力的个体。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不禁感慨万千。
首先,书中强调了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不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成长。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引导者。
其次,书中提到了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作者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能,而这些潜能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和发展。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适当的环境中自由发展。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快乐和自信。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对于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这一观点让我深有共鸣,也让我更加重视孩子的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培养,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出色。
总的来说,读完《解放孩子的潜能》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出色。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爱与成长的启示录。
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的主要内容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巾必须撕下来。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特别要有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
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直面儿童 解放儿童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直面儿童解放儿童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儿童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从儿童的发展出发,建立在我们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之上。
基于以上考虑,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面向儿童这一角度,谈谈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
一、尊重儿童、科学引导,让儿童想学裴斯泰诺齐说:“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热情。
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问题也就会随之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亲近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有情感的师生关系。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我们必须相信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实施高效、扎实的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1.相信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
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让学生感到亲切,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进行纠正、补充或者提出不同的见解。
如在教学《0的认识以及有关加减法》时,师生共同学习了0的写法和“3-3=0”后,课本第29页下面的那幅青蛙图(左边的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的荷叶上没有青蛙,图下是算式4+0=4,我只出示图,隐去算式)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
经过认真观察后,一个学生说:“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一只也没有,合起来是4只,4+0=4。
”另一个说:“老师,我觉得应该是4-4=0,因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有4只跳到水里,所以一只也没有了,是4-4=0。
”“老师,我这样想,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一只也没有,左边的不动,右边的小青蛙跳走了0只,所以还有4-0=4只。
”同学们大胆发表观点,构建一个“0”的多彩世界,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发展,课堂充满朝气。
2.关爱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特别是后进生。
由于在学习上的弱势,后进生往往不被别人关注,缺乏自信心,更缺乏优秀学生身上的诸多光环,因而他们更需要教师多一点的“偏爱”。
解放儿童,让儿童成为儿童

解放儿童,让儿童成为儿童作者:张瑞华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7期刘晓东的《解放儿童》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问题的学术文集,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可作为儿童教育的大众读本,又可作为学术研究的专业文萃。
本书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介绍了儿童神秘梦幻的精神世界:爱梦想,爱游戏,爱儿歌,爱童话,爱神话,爱乡下的沃土等,但是儿童也有胆怯和害怕的一面。
儿童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血有肉,不只有欢乐,他们也有悲伤。
在此基础上,作者呼吁要尊崇儿童的天性,要走出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创造性培养等幼儿教育的误区,从而使儿童接受“使儿童幸福的教育”。
广袤的中国大地,生活着超过1亿的3~6岁儿童。
其中,两千多万儿童接受着学前教育,但是山村抑或农村的儿童由于各种原因仍然不能接受学前教育。
受教育权是儿童发展的核心,不仅包括受教育的机会,还包括受教育的质量。
想一想,有多少孩子没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再想一想,有多少孩子没有享受优质的教育。
这么一想,我们的孩子,有多少真真正正地享有受教育权?刘晓东老师提出的“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儿童幸福”,是需要前提条件的,也是必要的。
前提就是我们的孩子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没有因受教育而幸福。
只有当儿童享有受教育权时,教育使孩子幸福才成为可能。
自古以来,就有天性之争。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就是要使这种善性发扬光大,避免儿童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教育上的反映就是要引导呵护儿童成长;法家认为,人性本恶,教育就是要将人性之恶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采取的是一种惩罚式的教育,现今仍有“棍棒出孝子”的说法;墨家的“素丝”说,认为人生来就像未上色的素丝,染什么色它便是什么色,教育就是传递,就是灌输。
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观。
当今社会,且不管儿童性恶或性善,儿童在家庭,社会,国家的地位都得到高度认可,很多学者认为“21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但是,儿童的地位的提升,并不代表现代化的儿童观的确立,传统儿童观的影子仍萦绕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
解放孩子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解放孩子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夏天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文摘版)》
【年(卷),期】2013(000)005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夏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心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解放孩子促进孩子快乐学习与成长 [J], 蔡金宇
2.儿童剧:让孩子获得成长的力量 [J], 沈荣
3.解放孩子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J], 夏天;
4.跟随“儿童视角”,唤醒孩子成长的力量 [J], 本刊编辑部
5.《教育,一切从孩子出发》:给孩子快乐成长的力量 [J], 程振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践行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

践行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苏安幼儿园邮编:215000【摘要】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教师请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解放儿童,让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地观察和发现、探索和创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字】大自然探索六大解放思想快乐成长《指南》中提出“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此,教师应如何让孩子与自然亲密接触,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健康、自由、快乐地成长。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解放幼儿的头脑和双手,师幼共同创设自然角环境。
幼儿园里每个班级都开辟一块地方创建自然角,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自然物、饲养小动物、种植秧苗等。
是幼儿认识自然界和自然界亲密接触的一个途径。
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了认知、习得了技能,发展了孩子的美好情感,因此师幼共同创设自然角环境是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班级的自然角环境创设分为四个区:1.观赏区观赏区有植物区和坚果种子区,这两个区里的东西是请班级里每一位幼儿和他们的家长一起收集带来幼儿园的,植物的品种有:含羞草、茉莉花、吊兰、绿萝、多肉植物、金枝玉叶、长寿花、红掌、碧玉、红星、发财树、富贵竹、虎皮兰等。
坚果种子有:开心果、核桃、花生、瓜子、还有各种豆子。
观赏区的植物和坚果种子都请幼儿有序的摆放在花架上,无论从品种、颜色、空间的结构都让人感受舒适、美观,带人走进清新自然的世界。
2.种植区教师将种植区分为水培区和土培区,水培区的器皿用了生活中的一些透明玻璃瓶,土培区用的是盆栽。
教师和幼儿们一起收集了一些蔬菜,如:土豆、山芋、红薯、萝卜、大蒜、洋葱等,分别将这些蔬菜种植在水培区中和土培区中,幼儿观察比较蔬菜种植在这两个区的生长状况并做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孩子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编者按:“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然而中国儿童的创造力历来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所束缚。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发现这一问题后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
这一理论历久弥新,对幼儿园科学保教、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培养创造力,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自由。
解放头脑使孩子思考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多数人的创造力。
他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
我们知道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教师要为孩子创建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在指导孩子活动时,老师只需要抛出问题,然后提供各种材料给孩子们操作,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使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能力。
在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吹泡泡”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哪些工具可用来吹泡泡?用方形、棱形、星星形等不规则形状的材料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老师没给答案,只是提供各种材料让孩子们操作。
通过尝试与探索,孩子们知道原来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他们还发现了多种吹泡泡的方法、调制吹泡泡的液体、使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的秘诀,孩子们探索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直接告诉答案印象更深刻。
解放双手使孩子有力量
陶行知先生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他主张放手让幼儿去“做”去“想”,“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接触,“想”了就获得了直接经验。
教师在教学与游戏活动中,应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幼儿手脑并用,这是培养创造力必要的途径。
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抓住陶老先生这一“做”一“想”的原则。
例如,秋天组织孩子采集不同的树叶,在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树叶后,与他们一同查找资料,对树叶的名称、叶脉、颜色等做记录并制作成精美的树叶标本与大家分享,使同伴们了解到更多的树叶知识。
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乐趣多多,收获多多。
解放眼睛使孩子会发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
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有责任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会看、会观察,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
我们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与环境积极互动。
经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和探索,让幼儿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认识多种事物,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小草长出的新芽”、“小蚂蚁的窝”、“鸽子妈妈与小宝宝”……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很浓,纷纷为自己的发现而欢呼雀跃,他们看不够、问不停,这种学习效果是室内活动达不到的。
在孩子们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有关植物生长、动物生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及对大自然的兴趣与热爱。
解放嘴巴使孩子自由发问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嘴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
教师应当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
在科学探索活动“认识光和影子”中,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能发光的东西,了解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光亮,探索光的传播,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师生一起玩“踩影子”、“皮影戏”的游戏。
在活动中,教师做小实验让孩子发现问题,太阳光为什么能折射到墙上?镜子为什么能聚光?孩子们一经激发就会很惊奇,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教师应在其中分享幼儿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在倾听中了解幼儿实验的所思所想,在鼓励中营造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追问中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动力,在“意犹未尽”中构想下次实验与探索的计划。
解放空间使孩子回归自然
陶行知先生主张:“把笼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使孩子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
”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
教师应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而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秋天到田地里,孩子们的兴奋与喜悦无以言表,他们用工具挖、小手抓,个个大丰收。
看到许许多多的植物都结出了种子,回到幼儿园后“种子的秘密”一课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在哪能寻找到种子,孩子们纷纷想办法,有的在幼儿园草地上、花园里找;有的和爸爸妈妈在超市里找到了豆子、花生的种子;最有趣的是,小朋友把吃过的葡萄、苹果、梨等水果里面的种子带来,这是多好的种子呀!收集来的种子,怎么处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大班教师“要引导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将种子按大小、颜色、生长环境等分类,大家还在旁边用图画、老师用文字辅助做了介绍。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得以展示。
解放时间发挥孩子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了无意创造的倾向。
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
的创造力了。
”
我们的课很多都是随机的,孩子们在饭后漱口和擦嘴巴时,偶尔发现手绢不会湿,就产生了我们的“不会湿的手绢”的探索课。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玩起来,虽然午睡时间稍稍推迟,但有什么关系呢?一日生活皆课程,一件小事可能产生一个伟大的发明,一节课可能点燃一个未来发明家的梦想。
在“会跑的小鸡”的游戏中,让幼儿用回形针和磁铁在纸板上玩游戏,孩子们边操作边讲自编的故事,兴致很高。
活动结束时间已经到了,可孩子们的科学探索还在继续,我们没有打扰孩子,让他们尽情地“玩”,在“玩”中培养和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对今天的幼儿教育有着启示、指导作用。
我们应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给幼儿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大胆地观察、尽可能地去想象、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