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牙克石市中小学幼儿园治安防范管理制度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 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页脚内容1。
医院放射科介入治疗室管理制度

医院放射科介入治疗室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DSA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必须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3.技术操作参数,如造影程序、对比剂的总量、每秒的流量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由技师记录。
4,DSA机器未经操作人员许可,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5.DSA机器每周保养1次,做到干净。
清洁、卫生。
6.介入室的工作人员,均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7.进入介入室见习,参观的人员,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在房间内不得随意游走和出入。
8.进入介入室所有人员均需要戴口罩、帽子,穿洗手衣裤。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本(2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本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人治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年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____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DSA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介入科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制定兼职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受孕后8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惊醒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戴个人剂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9、放射工作人员按国家规定实行轮休、疗养等。
dsa手术室工作制度

DSA手术室工作制度一、总则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室是进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重要场所,为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DSA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二、工作准备1. 环境准备:保持手术室清洁、安静、舒适,温度控制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40%-60%。
2. 设备准备:确保DSA设备、心血管介入手术相关设备及器械功能正常,备用抢救药品和器械。
3. 人员准备: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知识,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4. 患者准备: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做好术前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三、工作规程1. 手术安排: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求,合理安排手术顺序和时间。
2. 术前讨论: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讨论手术方案、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3. 术中操作:(1)医生:严格执行手术步骤,注意操作技巧,确保患者安全。
(2)护士: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护理工作。
(3)技术人员:操作DSA设备,确保图像质量,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4. 术后处理:(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2)做好术后器械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3)填写手术记录,及时上报手术情况。
四、工作纪律1.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3.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互相支持。
4. 保守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保密制度。
5. 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五、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 加强防火、防盗、防爆、防意外事故的安全措施。
3. 确保医疗设备、器械安全使用,定期检查、维护。
4.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质控管理1. 严格执行手术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手术安全。
2. 定期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介入工作人员防护制度范本

介入工作人员防护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介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护,降低因放射线等原因造成的健康风险,提高介入诊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介入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介入放射学、介入心脏病学、介入神经学、介入肿瘤学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三、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介入工作人员应根据放射线剂量和作业环境,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铅围裙、铅颈套、铅眼镜、铅手套、防护服等。
个人防护装备应定期检查、更换,确保其防护效果。
2. 严格操作规程介入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介入诊疗技术,遵循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缩短患者暴露时间,提高操作准确性。
3. 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介入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工作人员应对放射防护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技巧。
4. 环境防护医院应加强介入诊疗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建设,确保介入诊疗工作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辐射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健康监测医院应定期对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放射线暴露的监测。
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其健康。
6. 辐射防护用品管理医院应建立辐射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明确辐射防护用品的采购、分发、使用、更换和报废等环节的管理规定。
确保辐射防护用品的质量,保障工作人员的防护需求。
四、违规处理1. 对未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或佩戴放射防护用品的工作人员,医院应给予警告并督促其改正。
2. 对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患者和工作人员受到辐射伤害的工作人员,医院应严肃处理,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3. 对不配合健康监测,提供虚假个人信息的工作人员,医院应停止其相关工作,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通过以上措施,旨在为介入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确保他们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自身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7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人治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手术室D S 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