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文化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中印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总结

中印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总结

中印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总结中印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总结2023年,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依然存在,这是由于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了两国人民在思想、价值观、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探讨中印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一、中印文化差异1.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印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些历史和文化在两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习俗传统、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文化、道教信仰等都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而印度的佛教、耆那教、吠陀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文化,也深刻影响了印度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2.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印两国不仅有明显的气候差异,也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如中国的高山、高原、草原、沙漠等,而印度则是多山、沙漠、平原、海岸等地理环境。

这些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引发了两国人民在饮食、生存方式、节日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3.宗教信仰的差异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佛教、儒教与道教,而印度则拥有多种宗教信仰,其中最主要的是印度教和佛教。

4.文化语言差异中印两国的语言也不同,中国的主要语言是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而印度的主要语言则是印地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马拉雅拉姆语等。

5.社会习俗的差异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强调孝顺、忠诚、正义、诚信等价值观念,而印度社会重视婚姻家庭、尊重长辈和宗教信仰。

二、应对策略尽管中印文化存在差异,但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已逐渐增多。

为了促进中印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以下为一些应对策略:1.了解对方文化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信仰、价值观念、习俗以及社会习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2.提升语言能力中印两国文化差异突出,语言不通是造成语言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印人民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3.开展文化交流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应该加强,通过旅游、互访、教育等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友谊。

4.平等尊重在交流中,中印两国的人民应该平等相待,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并尽可能地避免产生冲突。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比较研究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虽然这两个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在一些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增进人们对两国文化的理解。

一、宗教信仰中国和印度都拥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佛教。

佛教源自印度,并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不仅影响了中华文化,而且在整个亚洲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为中印两国的人民提供了一种信仰和价值体系,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求安慰和指导。

此外,印度还有许多其他的宗教信仰,如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等;而中国则主要有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二、文学艺术中国和印度的文学艺术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

在文学方面,中国有“四大名著”和“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

印度的文学史悠久,包括吠陀经、摩诃婆罗多和拉马耶那等作品,体现了印度文化的瑰丽和优美。

在艺术方面,中国和印度都有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等。

中国的艺术作品以山水画和工笔画为代表,而印度则以洛克塔帕姆、雅各兰吠陀和塔吉·马哈尔等建筑为代表。

三、传统节日中国和印度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并且在这些节日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一般都有宗教或历史渊源。

印度的传统节日也有很多,如独立日、共和日、丰收节等,这些节日是庆祝国家发展和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此外,印度和中国也有一些相同的节日,如冬至、母亲节和父亲节等,这些节日是两国人民共同庆祝的文化活动。

四、饮食文化中国和印度的饮食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菜肴和烹饪技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菜的特点是注重色、香、味、形和器皿的精心搭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印度的饮食文化则受到印度教和古代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大米、咖喱和香料为主要原料,口味较为辛辣,具有浓厚的印度特色。

中印文化差异

中印文化差异

历史印度:印度在历史上多数时间是被别的民族统治,多次亡国。

中国:中国大部分时间是大一统。

人口印度:印度年轻人的比重在上升中国:两国人口都很多。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宗教印度:印度信教,南部印度多信印度教,北部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并存。

中国:基本不信教政治印度: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印度实行普选制度,印度贿选很严重中国: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实行一党专政文化1.印度人几乎都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抓饭,忌讳使用左手。

握手时也要用右手,左手是用来擦屁股的,如果他们用左手和你握手,那就表示对你的不友好了。

2.印度忌讳左手上菜和在同一盘中取食;3.“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印度教规定:牛为神,称为“圣牛”。

因此,印度教徒不吃牛肉。

印度教的上层人物为素食主义者,不食肉类和仿生素食。

4.在印度,不分男女老幼、身分贵贱,都会在前额中央点上一个红点,称作Bindi(吉祥痣),是用朱砂、糯米与玫瑰花瓣等原料捣碎成糊,用无名指沾取颜料点在眉心,在额头有开光、第三只眼之意5.在印度不能摸小孩子的头,印度人认为头部是神圣的,陌生人不容侵犯。

6.印度大部分地区是没有门牌地址的,当地人习惯以地标、寺庙、桥梁、市集作为辨识。

7.在保守传统的印度,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依然很浓厚,男性游客面对印度女人不可行握手礼。

8.印度人在表示赞同的时候会晃头,左倾一下脑袋。

9.印度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

10.印度教徒进行施舍时,喜欢用奇数,例如101卢比,1001卢比;印度穆斯林结婚登记后,新郎向在场的宾客和观众一连敬礼几次,或三次,或五次,或七次,一定是奇数,以表示吉祥。

禁忌数字是13/中国人送礼都会使用双数,认为好事成双。

禁忌数字是4。

11.印度厕所都没有卫生纸,人们也不习惯自带卫生纸,全部是在马桶旁备有一个水槽,是伸手可及的。

大便过后,便用左手手指去擦屁股,然后马桶边水槽里的水冲洗左手。

12.印度同欧洲国家一样是小费国家,在接受餐厅服务的时候都需要支付消费价格的5%做为小费,总消费不足300卢比付10%消费;也有不按比例给小费的,一般付10-20卢比;出租车无需付小费。

中印文化比较

中印文化比较

• 印度教 印度教(Hinduism):印度教于公元8 :印度教于公元 世纪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罗门教。 世纪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罗门教。它 综合了多种信仰,没有单一的信条, 综合了多种信仰,没有单一的信条, 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 神论。 神论。印度教还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 式。它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印 它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 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 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印度教 有种姓制度。根据这一制度, 有种姓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人被分 为四个等级,且生来就决定。 为四个等级,且生来就决定。四个种 姓是婆罗门、刹帝利、 姓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三、中印价值观差异(1)
• 印度 • 中国
• 印度人相信宗教,并幻化 • 中国人只相信今生今世。 了诸多神灵以供敬仰。敬 在他们看来,眼前的日子 神是出于畏惧,或想得到 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生活 的目的所在。 切实的好处(发财、升官、 得子)。 • 由于在他们眼中只有“今 • 印度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和 世”,中国人愿意尽力过 金钱来取悦神灵,并创造 好每一天,让自己过得平 和、舒适和富足。他们更 出天堂和地狱概念及作孽 和积德等观念 愿意面对现实,做实用主 义者。
一、印度简介
• 印度是最悠久的文明之一, 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 文化遗产。独立后的53年以 来,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 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 印度已经是全球第10位的工 业化国家,并且是第6个进入 外太空的民族。它的幅员广 达3,287,261平方公里,从白 雪覆盖的喜马拉雅高原一直 延伸到南方的热带雨林。作 为世界上第7个最大的国家, 印度突出于亚洲的其余部分, 它以高山和海洋作为疆界, 在地理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实 体。
谢谢观看
中印文化经济比较

印度与中国的企业文化差异

印度与中国的企业文化差异

印度与中国的企业文化差异近年来,印度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的目光。

然而,在这两个国家运营企业并取得成功并非易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印度与中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企业文化差异。

本文将探讨印度与中国的企业文化差异,并深入剖析这些差异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影响。

一、价值观与信任在印度企业文化中,家庭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被视为核心价值观。

家庭被认为是一个人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石,因此印度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家族所有制或家族式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家族成员通常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决策由家族成员来制定。

此外,在印度的商业交往中,建立信任关系非常重要,人们更注重个人关系和信任度,商业谈判常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建立稳固的关系。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文化更注重不断创新和市场竞争。

在中国,企业家精神被高度推崇,鼓励员工敢于冒险和探索新的商机。

中国的企业管理倾向于平等和专业化,决策和权力集中于公司的管理层,而非家族成员。

此外,中国商务活动更加着重于效率和结果,商业谈判通常更加迅速和直接。

二、沟通与决策方式印度企业文化中非常注重语言和沟通的艺术。

由于印度有多种语言和文化,沟通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在印度企业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直接沟通的方式,强调面对面的交流,并注重语言中的细节和姿态。

此外,决策过程通常较为缓慢,需要多方面的讨论和共识。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更注重高效和明确的沟通方式。

汉语在中国广泛使用,语言交流相对简单。

中国企业文化中,更倾向于以书面形式进行沟通,强调条理和逻辑。

此外,决策过程常常由少数高层管理人员来做出,执行效率较高。

三、管理风格与领导力在印度,企业的管理风格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宽松和民主的。

领导者倾向于鼓励员工的参与和自主创新,管理层与下层员工之间关系较为平等。

此外,印度的企业文化中,领导者通常会介入细节并提供指导。

中国企业文化则更加强调对员工的严格管理和执行力。

高层领导者通常对企业决策具有决策权,并负责为员工指定明确的职责和目标。

中印文化差异PPT课件

中印文化差异PPT课件
梵文字母
拼音文字,表音为主,字形简单 ,由0-9个字母组成。梵文字母是 一种音节文字,每个字母代表一 个基本音素。
语音、语调及发音规则对比
汉语语音
声调语言,有四声之分,声调改变词 义。汉语中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丰富, 发音时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
印度语音
语调语言,重音和语调的变化表达不 同含义。印度语言中辅音和元音的组 合相对较少,发音时注重音节的连贯 和流畅。
CHAPTER
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介绍
书法
绘画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 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 (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 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 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 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创 造的具有悠久历史与鲜明民族特 色的绘画。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 的主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 使线、墨、色交相辉映,达到"气 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瑜伽与冥想
印度的瑜伽和冥想传统对身心健康和 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对世界的影响
印度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如 佛教传播到亚洲许多国家,印度舞蹈、 音乐和艺术也备受推崇。
中印文化交流历史
01
02
03
04
古代交流
中印两国在古代就有文化交流 ,如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和佛
教的传播。
近代交流
近代以来,中印两国在文学、 艺术、哲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
07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中印文化差异对两国关系影响
文化差异导致认知障碍
中印两国文化差异使得双方在认知上存在障碍,对彼此的文化、 价值观、社会习俗等缺乏深入了解,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
文化冲突影响双边关系

古代中国和印度文化的比较研究

古代中国和印度文化的比较研究

古代中国和印度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亚洲大国,两国文化的深刻影响甚至超越了世界。

虽然两国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有许多令人惊异的巨大差异。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和印度文化的比较研究。

一、宗教的差异宗教是两国文化差异最为显著的方面。

尽管中国和印度都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但二者宗教性质和气质却迥异。

中国尊崇儒教、道教、佛教、天主教等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并不占据很大比重。

相比之下,南亚印度次大陆则是宗教多元化的天堂。

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宗教交织,层出不穷。

印度的宗教处地位极高,在印度的日常生活中,宗教习俗是不可或缺的。

印度的宗教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宗教庙宇中,各种阶层的人都可以进入祭拜,而中国的庙宇则一般限制祭拜者的阶层。

二、文化思想的不同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思想方面也有很明显的差异。

中国注重“礼”和“义”,讲究“和为贵”,崇尚“中庸之道”,在道德品质方面,中国的人文主义风格也处于主导地位。

在文化思想方面,中国认为自己处于“中心地位”,习惯以视角的中心和标准来看待世界。

印度则向内求,注重心灵、艺术、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的发展。

印度的人文主义则注重“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精神”,追求自我超越的自由和平衡。

同时,印度文化也注重“瑜伽”的运行,这也是一种在中国并不常见的文化现象。

三、家庭观念的异同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和印度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尤其强调家庭中长辈的尊重和敬重。

同时,“儒家格物致知”的思想使得中国的家庭中,一般会灌输科学知识和尊重知识和智慧的思想。

在印度,家庭观念同样重要,但印度的信仰、宗教和文化,更倾向于强化“家族”概念的重要性。

在印度文化中,单个人的家庭价值不如家族的价值来的高。

四、艺术的对比艺术在两国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的书法、绘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声誉。

印度的辅佐性艺术中,卡玛·若尔——印度舞的创始人——和尊·乌达勒托均为世界顶尖的芭蕾舞和尼地舞表演者。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差异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文化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宗教、语言、饮食等方面,还深深地影响了两个国家的价值观、社会习俗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宗教与价值观宗教在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主要信仰儒教、道教、佛教和一些民间信仰,而印度则以印度教和卡巴拉信仰为主。

这些宗教的不同给两个国家的人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中国的儒教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并形成了儒家价值观,如孝顺、忠诚、尊敬长辈等。

儒家思想强调家族和社会的和谐,注重个人义务和责任感。

相比之下,印度教强调的是轮回转世的观念,人们相信个人的命运在不同的生命循环中会发生改变,因此更注重个人的解脱和灵性层面的追求。

二、社会习俗与生活方式中国和印度在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的社会习俗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将家庭观念放在首位。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国民众的传统美德。

同时,中国人讲究“节俭”和“适度”,注重积累财富和稳定的生活。

而在印度,社会习俗和家庭观念更加宗教化。

印度传统上是一个以家族为单位组织的国家,家族的地位和传统承载着极高的荣誉。

印度人也非常尊重长辈,但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更加注重社交礼仪和传统礼节。

此外,由于印度教的影响,印度有许多繁琐的宗教仪式和节日,比如印度的哈里吉祭和庙会等。

三、人际关系与交往方式中国和印度在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隐私,在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

在交往方式上,中国人更加注重礼貌和正式,以示尊重。

中国人倾向于通过直接和坦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注重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与之相反,印度人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温暖和亲切。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交流,通常以非正式和友好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印度人善于表达情感,他们在交流中会使用丰富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印文化演变以及特征—印度
雅利安人的文化较之前有了发展,随之出现的是种 姓制度。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代 替了信奉自然神灵的吠陀信仰。之后便是列国时期,因 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佛陀时期。人们的精神 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和宗教流派,影响最为 久远的就是佛教和耆那脚。
中印文化演变以及特征—印度
中印文化演变以及特征—印度
印度国代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流域,同 属农业文明。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 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 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 化”。哈拉巴文化在时间上大致与古埃及 文化一致,由不明原因消失。取代哈拉巴 文化的是由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古 典印度文化。
中印的伦理以及宗教—印度
用王树英的评价 ,在印度宗教几乎就是一切, “教 义与训诫成了一种强化形态的宗教道德,约束我们思想 行为的准则和规 范,所以宗教是一种道德;宗教力图以神 的观念解释世界,解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 关系,宗教又是一种宗教哲学;宗教的礼仪繁多,不同宗 教在不同阶段其礼仪也有所区别 ,不尽相同但都对人们 的日常生活或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繁多的规定,宗教又是 一种礼仪;宗教为政治起鼓吹作用 ,政治为宗教起推动和 支持作用,宗教又是一种政治团体。
研究中印文化差异的具体方面
一、中印文化演变以及特征 二、中印的伦理以及宗教 三、中印文化的宽容性
中印文化演变以及特征—中国
中国的古代文明,一般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 文明。距今7000年前,中国出现了原始观念文化,主要 表现为原始宗教崇拜和图腾崇拜。西周时期建立了宗教 制度,制理作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隋唐时 期,中国文化进入了鼎盛时代。两宋时期,理学完整建 构、市民文化勃兴、教育和科技成绩斐然。明清时期,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中国文 化进入沉睡期。
中印文化的宽容性—印度
依照达德威的说法,印度“像海洋一样有无限的吸 收能力 ”,这“无限的吸收能力 ”正是印度文化无限 的包容力。尼赫鲁对此无比自豪,他说:“使印度维持着 生命力,使她经历这样久远的年代的,不是什么秘密的教 义,或者密传的知识;而是一种仁慈的人道主义和她多 样性的宽宏大度的文化。”
中印的伦理以及宗教—印度
印度宗教信徒的最高目的就是舍离此世,追求 “精 神解脱 ”,达到 “梵我同一 ”。这种重精神轻物质以 及对于来世的追求使印度人忽视了现世的责任 ,也影响 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中印文化的宽容性
文化的包容性, 简言之就是允许世界上各民族都能 展现其文化特色,其本质在于承认,尊重并且欣赏文化 的多元性。世界文化的崇高理想自古以来一直使文化有 可能超越边界和国界。世界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加速文 化一体化进程, 文化的许多领域, 如科学、哲学、道德、 文学和艺术教育等都不仅包括阶级的内容,而且包含全 人类的共同和包容的原则。这些原则促成各国人民的相 互接受,相互包容,同时丰富全人类的文明, 世界各民族 的文化都各有特色都有自己的不可重复性。
演讲度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文化方 面自成体系,各具特色。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 明体系,又同为东方国家,处在相同的地理环境,具有 相似的社会结构,但两国的文化却不尽相同。美籍华裔 学者许烺光指出:“印度的生活方式,无论从家庭结构、 政治发展、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或者种姓制度去观察, 它同东方的差别和同西方一样大。”
中印文化的宽容性—印度
印度文化中的“宽容 ”,意味着能容忍别人的观点, 甚至容忍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宽容 ”取决于对他人的 了解,只要了解了对方的生活和思想,就可以产生对对 方行为的理解、同情和尊重;“宽容 ”是一种心理状态, 只要具备这种宽容心理就可以消除一切思想障碍。印度 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经表明:对于印度来说,“宽容是 最重要的。它是文明的印记 ,是对抗非正义和寻衅者的 壁垒。它打开了在有分歧的人们中间合作的可能。可以 预测在社会中有许多差别存在,但宽容阻止了混乱和冲 突的发生 ,它提供了一个和谐、幸福的环境。
中印的伦理以及宗教—中国
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非宗教倾向。中国著名东方学 专家季羡林指出,中印两国宗教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梁 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也指出:“文化都是以宗教 开端,中国亦无例外。但是在周孔教化之后,中国文化 的中心便转移到非宗教的周孔教化上,而祭天祀祖只构 成周孔教化的条件之一而已。”
中印文化的宽容性—印度
宽容和包容在印度社会显得出非常重要。《宽容的 文化 》一书中写道: “从文字无法企及的时代开始 ,印 度就接受了外族人民。它像一块充满魔力的土地 ,激起 各种各样人丰富的想象,流浪者、殖民者、抢劫者、生意 人、征服者不断涌入这个国家 ,他们带来了新的种族、 文化、习俗、宗教和语言 ”。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 ,都 给印度文明带来新的成分。它们与印度文化融为一体 , 使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同时,有着不同的传统和生活 态度的不同种族人的存在,使印度社会状况更加复杂。
中印文化演变以及特征—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最富个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崇尚伦理 道德的人际关系、重视政务的价值取向、推尊入世的的 处世哲学、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和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 他建立在农耕的基础上,以宗法家族为社会结构支撑。 这种文化模式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沉淀,表现为注重人 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统一和谐。
中印文化的宽容性—中国
中国文化有具有单一性和 凝聚性的特点,在对待外来的、 异质的文化上 ,更倾向于“同 化 ”而不是 “并存 ”的态度。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遭受过多 次外来的文化冲击 ,但这些异 质的文化最后大都被同化了。 在对待不同的思想流派、组织 以及地方文化上 ,中国文化也 趋于 “同一化 ”。
中印的伦理以及宗教—中国
儒家道家都是非宗教性的、强调入世的。中国佛教 以禅宗影响为巨,它提倡的“顿悟成佛”以及修养可以 不出家,不打坐也肯定了人的现世。中国人不把幸福放 在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追求的是现实世界的快乐他们 不喜欢那些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折磨。
中印的伦理以及宗教—印度
在“人以宗教化群,物以宗教定性” 的印度社会中,宗教色彩极其浓厚,印 度文化就是所谓的“宗教的文化”。姊 崎正治在《印度宗教史》中指出:“所 以最重教权的印度人,在宗教方面反而 有无穷之变化。他们一方面有最极端之 禁欲苦行,一方面又有肉欲之放纵。最 尊重师生的他们又有奖励唯我独尊的思 想。”
中印文化的宽容性—印度
这种宽容和包容,使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印度教、伊 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耆那教、佛教、袄教、犹太 教,在印度的土地上相互尊重 ,相互丰富,愉快地共存。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同样是印度教,其中既有主张神 创一切的,又有主张无神论的;既有主张一神论的,又有主 张多神论的;既有粗俗的偶像崇拜 ,以满足一般人的宗 教情绪 ,又有精致的哲学形态 ,以满足知识分子的深奥 思维。
中印文化的宽容性—中国
中国有50多个民族 ,但汉 族占90%以上 ,汉语和汉字通 用于全国。就是在汉民族和少 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中国 也比印度小得多。中国人倾向 于认为对立、分裂和分离是一 种反常,只有调和、统一和凝 聚才是正常的。
中印文化的宽容性—印度
印度民族具有一种倾向,他们承认和理解现实世界中 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世界观、哲学和宗教。尼赫鲁在 《印 度的发现 》中指出: “从文明的黎明期起 ,印度的心中 就有一种一致性的梦想。这不是当作外力强加进来要使 外表甚至于信仰都变标准化的一致性 ,而是更深远的东 西。在它的范围里 ,对于信仰和习俗都采取了最宽容的 态度 ,而且各式各样的信仰和习俗都受到承认和鼓励。” 印度文化非常活跃 ,它不时地根据需要而吸收进外来文 化 ,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因 此 , 自古以来它就有一种极大的宽容精神和包容精神。
演讲完毕,谢谢!
印度传统文化的基本的特征是具有高度的精神化和 宗教化,主张人与万物的自然和谐统一,宗教文化在印 度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作用。
中印的伦理以及宗教
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虽然都是以精神追求为主的 文化体系,但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中国文化是以 道德为本位的伦理型文化,而印度文化是以信仰为本位 的宗教型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