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_秦军

合集下载

专题演讲主题及发言嘉宾-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专题演讲主题及发言嘉宾-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附件专题会议演讲主题及发言嘉宾一、7月18日下午专题会议专题一:“互联网+”BIM1.《全球BIM标准发展状况》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魏来2.《建企BIM平台化战略的探索与思考》上海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于晓明3.《“云大物移智”技术架构下的集团信息化大数据应用体系》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信息中心总经理邹健4.《企业级BIM应用实践》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BIM中心主任孟关宏5.《建设单位全线工程BIM应用探索与实践》四川绵九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处副处长裴非飞6.《BIM技术集成互操作性实现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广斌7.嘉宾与代表现场交流特邀嘉宾: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郭登林专题二:“互联网+”企业管理1.《建企信息化之经济业务管理创新与实践》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中心总经理彭活亮2.《企业精细化管理与信息化落地》巨匠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刚3.《业财税一体化融合实践》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樊忠飞4.《新形势下建企税务风险管理创新及实践——全税种管理》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越东5.《信息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运营总监李宁6.发言嘉宾与代表现场交流专题三:“互联网+”智能建造1.《智慧建造: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化》BSI亚太区产品认证事业部总监毛振宇2.《工程建造的数字化》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张铭3.《科技+金融平安拥抱数字建造》平安城科施工方事业部运营副总经理李忠4.《BIM在数字建造中的作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部副总经理姚守俨5.《AI技术点燃数字建造》平安城科标准平台研发团队总经理李山亭6.发言嘉宾与代表现场交流专题四:“互联网+”智慧工地与安全1.《应急管理与安全信息化发展的未来》中安传媒·国家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平台主任刘克娜2.《2019智慧工地与安全政策形势解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梁浩3.《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中华建设机械商会安全研究会理事长李钢强4.《用大数据与物联网升级企业的智慧安全管理体系》南京青铜建服科技有限公司CEO 邓欢5.《企业智慧安全信息化改造的难点与对策》南宁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健宁6.嘉宾与代表现场交流特邀嘉宾:(1)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谭群钊(2)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总监钟友信(3)南京青铜建服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安全官赵金贵(4)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公路建设分公司安全总监何志东(5)人工智能专家、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张先轶专题五:“互联网+”装配式建筑1.《装配式建筑工程REMPC总承包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栋2.《装配式建筑信息平台建设概论》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钟易3.《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的实践与体会》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程秋明4.《宝业装配式建筑EPC一体化、信息化的底层逻辑及实践》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公司总经理夏锋5.《装配式项目BIM应用探索》上海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BIM实施总监施林烽6.发言嘉宾与代表现场交流二、7月19日上午专题会议专题六:“互联网+”项目管理1.《由项目策划开启项目管理之旅》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慧鹏2.《工程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变革与创新》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蒋巨峰3.《企业级劳务实名制管理实践》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道盛4.《构建工地大脑助力企业级项目管理》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产品管理部经理徐宏5.《施工企业综合项目管理大数据集成应用创新及实践》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荆武6.《AIOT赋能智慧建造新变革》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建筑业务部总经理胡明辉7.发言嘉宾与代表现场交流专题七:“互联网+”数字建筑融合创新1.《建筑企业数字化发展现状与解决方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少山2.《华为面向建筑行业的“平台+AI+生态”战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建筑事业部部长邵湖3.《中国联通智慧工地应用实践》中国联通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刘胜友4.《智慧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楼宇解决方案总监杨阳5.《智能传感器——未来建筑工程的基石》北京联睿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丰6.《智能感知、智能分析、高速宽带见证建筑工地到智慧建造的蜕变》合肥嘉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刚7.发言嘉宾与代表现场交流专题八:“互联网+”大型建企数字化转型1.《数字建企:大型企业混合云之路》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解彦辉2.《中建五局信息化十年:互联网新思维新架构》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文章英3.《三位一体:水电五局PRP实践》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高见4.《“中台热”的“冷思考”企业数字化中台如何落地》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罗小江5.《管理和业务信息化双轮驱动构建科技武勘全域中台》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CIO 汪福来6.发言嘉宾与代表现场交流专题九:“互联网+”数字建造1.《基于Forge/BIM360的工程数据互联应用及管理平台开发》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工程建设及传媒娱乐业技术总监谌冰2.《基于BIM的工程数字化交付系统》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浩3.《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中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建装配式建筑设计院董事长樊则森4.《仿唐古建筑的数字化实践》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国建5.《沈阳市东塔跨浑河桥工程BIM技术应用》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管理研究院技术总监宋林6.《“一模多样”——BIM数据平台的搭建》北京东晨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友松7.《BIM数据与智能安全头盔的互联应用》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孙屹8.嘉宾与代表现场交流发言嘉宾:(1)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浩(2)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国建特邀嘉宾:(1)中建八局数字建造部主任陈滨津(2)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军(3)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蒋瑾瑜专题十:“互联网+”集中采购1.《建数字根基筑行业未来》阿里巴巴企业采购资深运营专家张玮2.《如何建设企业的集采聚合平台》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仲强3.《浙江交工的互联网采购之路》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料管理中心主任孔万义4.《数字化助力广西路桥的新采购》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物资采购中心部长王起坤5.发言嘉宾与代表现场交流。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 宋双双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 宋双双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宋双双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工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设计周期长、效率低、质量差等缺点。

它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业发展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行业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BIM技术。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设计效率,有效地保证设计质量,更好地指导施工,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 企业需注重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设计出先进科学、经济合理的建筑方案, 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阶段;应用1 BIM技术概述BIM技术是一种可以集成建筑物的技术。

BIM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将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行集中到三维模型数据库中,直至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结束。

这项技术将聚集建筑的不同需求,增加建筑工作的相关性和相互作用,提高建筑工作的协调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助于建筑工程企业的现代化改造。

在理论探索上, 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3D建筑模型与施工进度等时间尺度相结合, 提出了4D模型, 并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动态模拟。

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利用网络和M技术, 成功实现了建筑设计模型与结构分析软件之间的设计互动。

在2002年, BIM技术被Autodesk公司明确提出, 并操作于实践, 美国数字艺术中心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使用BIM技术, 不仅提前完成项目建设, 而且通过BIM技术节省近300万美元。

在国内,BIM技术正处于热议阶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增强。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包括建筑业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张丹磊发布时间:2021-12-13T01:03:53.990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0月下30期作者:张丹磊[导读] BIM技术是一种建筑信息化的模型工具,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可以通过应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来进行辅助设计。

张丹磊 321181198701****11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0摘要:BIM技术是一种建筑信息化的模型工具,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可以通过应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来进行辅助设计。

利用BIM技术,可以构建建筑各个专业的模型数据,通过BIM构建整个建筑完整的信息模型。

BIM技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整体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量管理统计、工程造价管理预算等方面,在建筑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完善建筑的整体设计数据库和信息管理起到数据管理保障作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应用 1BIM技术概述1.1概念BIM,中文名为建筑信息化模型,主要融入了建筑、工程学、几何等核心技术。

通过长期的优化和改进,此项技术日益成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此项技术在运用中主要涉及技术三维模型、建筑结构三维几何模型。

在此类信息数据库中需要提升几何稳定性,还要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建筑结构的属性进行判定。

运用此类专业模式后,相关设计人员的各项设计更可靠、更安全,可全面提升建筑项目信息集成度,建立更多便捷化、专业化的应用平台。

1.2应用优势1.2.1实现建筑设计中三维可视化及有效的协同作业BIM技术不同于传统CAD的二维平面绘图模式,而是通过三维可视化视图模式,对建筑不同构件及组成要素进行信息化设计,从而进行建筑整体模型化的构建。

传统绘制图面时协同作业困难,各专业绘制各自的图纸,无法进行实时的修改跟进,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各专业间的图纸校对和审核。

使用BIM技术可有效地协同作业,可通过建设局域服务器,制作中心文件及工作集,通过释放权限等措施,实现各专业间的协同作业。

基于Revit与Civil3D的桥轨一体化BIM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Revit与Civil3D的桥轨一体化BIM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Revit与Civil3D的桥轨一体化BIM建模方法研究李泽宇;韩峰【摘要】为了更好将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运用在线路空间结构物的全生命周期中,运用Autodesk Revit软件平台,建立框架桥包括框架身、翼墙、基础、泄床及顶部附属工程等主要组成部分的参数化"族"模型.利用AutoCAD Civil3D二次开发功能创建轨道模型并导入Revit中.根据各部分的控制参数、几何约束条件及关联关系装配整体框架桥BIM参数化模型,并将所创建的模型导入Lumion软件中实现模型的三维动态漫游展示,为该类桥梁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理念.【期刊名称】《铁路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18(027)005【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BIM);框架桥;轨道结构;参数化族模型;渲染漫游【作者】李泽宇;韩峰【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42.5:U243.312:TP39伴随着铁路建设的空前发展,提高铁路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相关专业的生产效率刻不容缓,特别是急需提升铁路线路规划设计阶段的生产效率 [1]。

近年来,BIM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被誉为建筑业变革的革命性力量。

为了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BIM技术受到国内外土木行业的大力推广,特别是在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应用日趋成熟。

将BIM技术运用到线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中实现工程项目的动态可视化管理、工程信息共享,从而大幅提高了工程的集成化程度,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逐步在设计、施工、管理等过程发挥了良好效益[2-3]。

如上海在建设迪士尼城堡时,在设计初期就用Revit建立模型改变了CAD的传统出图方式,能够实现施工图纸的自动生成并在后期可进行碰撞检测和管线综合[4-5]。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9-18T21:44:22.1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张春博[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辽宁苏中建设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随着现代BIM技术的创新发展,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加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从BIM信息技术在建筑设及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优势着手,进一步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并深入探究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有效应用,望对未来BIM技术在未来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应用分析 BI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在计算机中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

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例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

借助这个富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大大提高,不仅可以用于建筑设计,还可以用于结构设计、设备管理、工程量统计、成本计算、物业管理等,可以在整个建筑业中发挥作用,管理建筑生命周期的全部信息。

1 BIM信息技术在建筑设及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优势就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优势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可视化效果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BIM信息技术可以借助于三维形式进行具体建筑工程项目内容的有机呈现,如此也就能够确保具体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较为有序,避免了因为设计人员无法了解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内容而导致其设计出现偏差缺陷,并且在以往二维设计模式运用中,很多复杂环节都无法得到理想呈现,最终也就很容易表现出一些呈现缺陷,其形成的威胁也是比较突出的。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何起军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何起军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何起军发布时间:2023-07-28T04:39:00.63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9期作者:何起军[导读] 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存在密切的关系,实际进行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引入BIM技术,可以对工程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达成。

文章对BIM技术特点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中BIM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BIM技术的实际运用,以期增强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持续发展。

广东国晟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511466摘要: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存在密切的关系,实际进行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引入BIM技术,可以对工程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达成。

文章对BIM技术特点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中BIM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BIM技术的实际运用,以期增强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持续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管理;可视化特点引言:伴随建筑行业的进步,促使建筑工程规模及数量越来越大,同时还提高了对工程管理的要求。

引入BIM技术可以科学处理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工程管理质量,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建设。

由此,对工程管理工作中BIM技术的运用开展分析,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1.BIM技术特点(1)可视化特点。

建筑工程管理中,利用BIM技术能够直观地展示项目的所有信息,同时通过计算机利用图形及图像方式呈现工程数据信息,促进工程项目有效管理,为其奠定数据基础。

同二维管理方式进行比较,BIM技术能够减小工程管理难度,并且直观地展示数据信息,确保数据信息真实性和时效性,极大地增强了工程管理水平。

特别是在大规模项目管理中,BIM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

(2)模拟性特点。

借助BIM技术可以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模拟,利用碰撞检查事先找出施工中极易产生的问题,接着通过科学的措施来预防,有利于保证项目施工顺利开展,切实增强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陈超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陈超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陈超摘要: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建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IM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代表,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必须把握BIM技术的内涵,发挥BIM技术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结构;设计;应用;1BIM的特点1)可视化。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仅仅凭靠施工图纸了解到的各个构建以及具体施工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相关人员也只能够通过想象真正的结构形式,这样不仅仅给实际操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和不精确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不现实的。

BIM的可视化,能够有效实现整个过程的可视化,确保了建筑项目在设计、建造、运营的各个环节中的工作能够以可视化的形态进行。

2)协调性。

BIM的协调性功能能够对整个建筑施工的前期因为设计方案工作人员之间不同构思、不同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帮助生成相关的协调数据,比方说,在给水排水工程的管道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导致排水管道和供水管道发生交叉占道等等线路的碰撞问题,在这里BIM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对这种情况进行协调,保证了设计的科学性。

3)模拟性。

BIM能够有效根据设计中的需求进行对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的模拟,还能够对不能再真实世界中进行相关操作的事物进行模拟,比方说可以对节能模拟、热传导和光照模拟等等。

不但可以帮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还可以加强对.施工成本的控制。

4)优化性。

BIM技术在优化性上面的主要表现在两补方面:其一,能够将项目的设计信息与投资、回报分析数据进行有机结合,帮助计算分析出在建筑工程设计发生变化的时候对投资回报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实现对一般项目方案的优化;其二,能够对裙楼、屋顶等施工存在难度的异型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优化,有助于实现对工期的缩短和减少工程的造价。

5)可出图性。

传统的设计图纸,仅仅是对建筑物的设计以及一些构建的加工而BIM能够根据其可视化性、模拟性和优化性,设计出包含有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以及碰撞检查报告和完善方案等方面的图纸。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周秦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周秦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周秦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BIM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水平也不断成熟,尤其体现在对建筑结构设计环节的优化改造,对于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具有关键作用。

对BIM技术和建筑结构设计的结合进行研究,是当前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本文在研究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时,将重点放在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功能体现以及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要点,最后分析了BIM 技术在未来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趋势。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引言:建筑行业是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结构设计技术。

再加上当前信息技术社会特征明显,BIM技术的出现更为建筑结构设计行为注入了诸多活力,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当前建筑行业在发展时,更加重视设计工作,也更加重视提高设计行为的效率,因此,将BIM技术和建筑结构设计高效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

1 建筑结构设计中BIM 技术的功能要点1.1 图纸自动修改功能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设计图纸和设计参数,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将相关的数据和图纸上传到电脑中以妥善保存。

电脑作为一种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其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效益,电脑本身就具备数据识别和处理功能,但是BIM技术的应用更加强化了电脑的自动处理功能。

当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中的局部细节出现变更时,电脑可以自动的对数据进行更改和保存。

BIM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对设计图纸进行自动化的修改与调整,电脑的数据自动计算功能以及BIM技术的图纸自动修改功能为设计人员提供较大的工作便利。

1.2 信息化的数据处理功能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在收集和处理数据时主要靠人工进操作,缺乏对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功能,BIM技术和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相比能够更加智能化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起建筑结构设计的大数据,并实现数据信息化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撰文 秦军 北京北纬华元软件科技有限公司1 BIM几大概念及相互关系1.1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不是一个软件,它是一个概念(或理念),是一个可以提升工程建设行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的系统工程。

BIM的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意思为“建筑信息模型化”(扩展为“工程项目信息模型化”),是在建筑(或工程项目)从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直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内生产和管理工程数据的过程,如图1所示。

BIM的载体: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该模型可以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协调的、内部保持一致的、并可进行运算分析的信息。

该模型及其集成的信息是随着项目的进程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与项目相关各方可以从该模型中提取其需要的信息。

这个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即为模型化(Modeling)。

1.2 3D参数化设计BIM是一个全产业链的概念,对应到建筑设计阶段,准确的称呼应该为“3D参数化设计”。

3D参数化设计是BIM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日常工作中简称或泛称为BIM。

3D参数化设计是有别于传统AutoCAD等二维设计方法的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可以使用各种工程参数来创建、驱动三维建筑模型,并可以利用三维建筑模型进行建筑性能等各种分析与模拟的设计方法。

它是实现BIM、提升项目设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

3D参数化设计的特点为:全新的专业化三维设计工具、实时的三维可视化、更先进的协同设计模式、由模型自动创建施工详图底图及明细表、一处修改处处更新、配套的分析及模拟设计工具等。

3D参数化设计的重点在于建筑设计,而传统的三维效果图与动画仅是3D参数化设计中用于可视化设计(项目展示)的一个很小的附属环节。

摘 要关键词从BIM服务商的角度,结合多年从事技术支持的经验,从BIM概念、BIM现状与发展、BIM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协同设计与协同作业、服务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BIM在设计院的推广和发展前景。

BIM 3D参数化设计 协同设计 协同作业 服务商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BIM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 Design1.3 协同设计与协同作业讲BIM一定要讲到“协同”,它是BIM实现提升工程建设行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终极目标的重要保障工具和手段。

协同分为协同设计和协同作业。

协同设计是针对设计院专业内、专业间进行数据和文件交互、沟通交流等的协同工作。

协同作业是针对项目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商、运营商等与项目相关各方,进行文件交互、沟通交流等的协同工作,见图1。

设计师常说的协同更多地是指协同设计(详见第4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建筑设计阶段的BIM是“狭义的BIM”(3D参数化设计),而广义的BIM是涵盖建筑(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事关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的顾问咨询服务。

2 BIM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3D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影响并决定着大众的生活:影视传媒、移动通讯、互联网、物联网⋯⋯。

对工程建设行业和建筑设计而言,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则是BIM。

从2003年3D参数化建筑设计技术进入中国至今已有8年。

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成熟,其最终也被行业所接受。

在过去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BIM的发展轨迹如下:少数技术发烧友的热衷 → 企业决策层从企业发展角度逐步认同 → 行业逐步认同并开始建立相关标准 → 开始进入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

2.1 行业现状(1)业主: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业主(外资投资方、工厂及公用建筑类业主)提出明确的BIM要求,甚至明确提出需要的3D文件格式。

项目准入门槛提高。

(2)设计方:具有总包资质的工业设计院、大型民建设计院因为市场竞争等需要,先后在3D设计方面进行了局部成功应用(特别是2008年奥运项目的应用),促进了整个设计领域的技术图1进步。

BIM将成为继上世纪90年代“甩图板”工程以来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由此设计行业将从过去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进入真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恰恰是“CAD”的真正含义)时代。

(3)施工方:国内几大建设集团公司都开始或已经创建自己的BIM团队,在土建、机电安装等方面尝试3D深化设计、施工模拟,协助施工管理。

下游企业的技术进步将给设计方带来更多的技术进步压力。

(4)运营方:目前暂时无明确需求。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内唯一一个做到运营层面的BIM项目1。

(5)国家BIM标准初具雏形,但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目前有实力的行业各方都在自行摸索,已经形成局部BIM成果。

各方均已经意识到BIM对整个产业链、整个行业的价值。

变革就意味着利益、游戏规则的重组,意味着商机!2.2 软硬件技术现状从技术角度来讲,支撑BIM实施的软件、硬件技术都已基本到位。

如Autodesk公司已经形成了从设计、分析到模拟全套的BIM系列工具软件:Revit Architecture、Revit Structure、Revit MEP、AutoCAD Civil 3D、AutoCAD Plant 3D、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Ecotect Analysis、Navisworks等。

在此基础上,辅以设计师常用的SketchUp、Rhino,以及高端的Grasshopper、Catia、Digital Project等设计工具和算法编辑器,以及IES(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Solutions)分析工具,将满足现代各种建筑创意的设计需求。

同时64位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则给上述设计工具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硬件保障。

2.3 影响BIM在设计阶段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上有业主的需求,下有施工方的技术进步,后有软硬件的支持,加上设计企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能力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已经势在必行。

但在实际实施中,BIM的推广应用还存在很多阻碍因素需要各位主管领导认识清楚:(1)外部变革动力与压力不够:业主需求不多,国家标准不完善等。

(2)企业发展成本与风险:设计工具、协同模式的变更所带来的软硬件成本、培训成本、新技术积累与现有设计成果的转化成本、变革的风险等。

(3)现有业务压力:现有业务多、时间紧、压力大,导致设计企业高层领导积极、中层领导反对、设计师没有学习新技术的时间和精力。

(4)个人变革动力与压力不够:3D参数化设计对设计习惯、协同设计模式等的改变,新工具的学习时间成本、变革的风险,单位技术进步的激励措施能否到位等,都将影响BIM的进一步推广。

(5)技术不完善:BIM工具的专业设计功能不够完善、本地化程度不够,以及BIM技术服务商的技术支持能力参差不齐等。

3 BIM在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BIM在建筑项目设计中究竟能做什么,有哪些价值?哪些项目适合使用BIM?BIM应该在建筑项目设计的哪个阶段介入?如何实施BIM?这是在过去几年中笔者被反复问到的几个问题。

下面的内容可能会解答上述问题,或者作为参考观点帮助读者思考。

3.1 BIM在设计阶段的价值在建筑项目设计中实施BIM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项目设计质量和效率,从而减少后续施工期间的洽商和返工,保障施工周期,节约项目资金。

其在建筑设计阶段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可视化(Visualization):BIM将专业、抽象的二维建筑描述通俗化、三维直观化,使得专业设计师和业主等非专业人员对项目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判断更为明确、高效,决策更为准确。

(2)协调(Coordination):BIM将专业内多成员间、多专业、多系统间原本各自独立的设计成果(包括中间结果与过程),置于统一、直观的三维协同设计环境中,避免因误解或沟通不及时造成不必要的设计错误,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3)模拟(Simulation):BIM将原本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实现的建造过程与结果,在数字虚拟世界中预先实现,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未来真实世界的遗憾。

(4)优化(Optimization):由于有了前面的三大特征,使得设计优化成为可能,进一步保障真实世界的完美。

这点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复杂造型建筑设计尤其重要。

(5)出图(Documentation):基于BIM成果的工程施工图及统计表将最大限度保障工程设计企业最终产品的准确、高质量、富于创新。

3.2 BIM项目类型及介入点哪些项目适合使用BIM?BIM应该在建筑项目设计的哪个阶段介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说BIM只适合于复杂造型设计项目,在前期的概念和方案阶段就要介入,常规住宅项目是杀鸡用牛刀;有的说只有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住宅项目才能充分体现参数化设计的价值,提高出图效率,应该在施工图阶段介入;还有的说复杂的BIM只适合做方案设计,施工图还是使用AutoCAD灵活、效率高;⋯⋯。

这些观点其实都没错。

心理学讲“需求是决定一切行为的根本”,BIM也是同理。

不同的人、不同的项目、不同目的,将决定BIM的实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时候介入、做到什么深度、得到什么成果,以及实施的费用成本。

3.2.1 实施BIM的不同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实施BIM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所有设计师将其应用到设计全程。

但在目前尚不具备全程应用条件的情况下,局部项目、局部专业、局部过程的应用将成为未来过渡期内的一种常态。

因此,根据具体项目设计需求、BIM团队情况、设计周期等条件,可以选择在以下不同的设计阶段中实施BIM。

(1)概念设计阶段:在前期概念设计中使用BIM,在完美表161现设计创意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面积分析、体形系数分析、商业地产收益分析、可视度分析、日照轨迹分析等。

(2)方案设计阶段:此阶段使用BIM,特别是对复杂造型设计项目将起到重要的设计优化、方案对比(例如曲面有理化设计)和方案可行性分析作用。

同时建筑性能分析、能耗分析、采光分析、日照分析、疏散分析等都将对建筑设计起到重要的设计优化作用。

(3)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复杂造型设计等用二维设计手段施工图无法表达的项目,BIM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当然在目前BIM 人才紧缺、施工图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妨采用BIM + AutoCAD的模式,前提是基于BIM 成果用AutoCAD深化设计,以尽可能保证设计质量。

(4)专业管线综合:对大型工厂设计、机场与地铁等交通枢纽、医疗体育剧院等公共项目的复杂专业管线设计,BIM是彻底、高效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

(5)可视化设计:效果图、动画、实时漫游、虚拟现实系统等项目展示手段也是BIM应用的一部分。

3.2.2 项目类型和介入点结合北纬华元和东经天元公司承接或配合设计院完成的多个不同类型的BIM项目经验做简要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