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餐桌礼仪

合集下载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座顺序:在西方,主人会通过座位安排来显示人们的社会地位。

通常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中央位置,而客人则坐在主人两侧或者对面的位置上。

而在中国,主人往往坐在最东方的位置,象征着东方的“吉庆”。

而其他人的座位则根据客人的尊卑和长幼排定。

2. 用餐工具的使用:在西方,用餐时使用刀、叉和勺子作为餐具。

刀和叉用来切剥食品,勺子用来托物。

而在中国,主要使用筷子作为餐具。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取食物,传统认为筷子与两手都缺一不可,象征着夫妻的和睦和家庭的和谐。

3. 吃饭姿势:在西方,用餐时通常坐在餐椅上,双手放在桌子上。

而在中国,通常是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餐桌以下。

另外,在西方,交叉双腿也是被接受的。

而在中国,交叉双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4. 餐桌礼仪: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会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切割成小块。

在品尝菜肴时,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夹起来,然后送入嘴里。

而在中国,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是常见的做法。

而夹取食物时应该使用筷尖,而不是筷子的其他部分。

5. 餐前礼仪:在西方,餐前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用于交流和饮酒。

主人会为客人倒酒,而客人则会向主人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主人会以热水或茶的方式招待客人,并提供一些开胃小菜。

在中国,主人也会向客人倒酒,客人通常会表示感谢。

6. 餐后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用餐结束后用纸巾擦拭嘴巴和手,并把纸巾放在餐盘上。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使用餐巾擦拭嘴巴和手,然后将餐巾折叠放在餐盘旁。

在西方,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不会再食用,而是留下来作为下一顿的食材。

而在中国,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认为是主人的问题,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提前离开。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就座顺序、用餐工具的使用、吃饭姿势、餐桌礼仪、餐前礼仪和餐后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西方餐桌礼仪

中西方餐桌礼仪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餐巾
中方 传统的中餐并没有餐巾。只是在用餐完毕时才用温热的湿毛巾来擦洗一下便完了。
餐巾
西方 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2
In China
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地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话;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中西方餐桌礼仪
单击添加副标题
制作单位:二班全体男神
3 离席时的礼仪
1 入座的礼仪
2 进餐时的礼仪
餐桌礼仪归结为以下几点:
01
04
02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社交场合中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餐桌礼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习惯”各不相同。

下面就来具体对比。

一、餐桌礼仪行为规范中西餐桌礼仪在行为规范上的差异比较显著。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食物主要是以碗和筷子进行摆放和取食,而西方文化通常使用刀叉等器具,因此,在使用餐器时,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就有所不同。

其中表现出的最大差异在于取食方式。

1、舀饭。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舀饭时要掂起碗和吃筷,一个筷子固定住饭碗,另一个筷子舀出饭来,而在西餐中很少这么做。

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刀叉来切割食物,然后从盘子中翻起食物,送到口中。

2、使用器具。

在中国文化中,筷子的使用是有一定技巧的。

例如说,泡馍要用手搓成小坨,夹起来时要用两只筷子“夹住”它。

而在西餐中,人们会使用刀叉、勺子等更为常用的餐馆工具,以帮助他们获取食物。

二、餐桌礼仪礼节习惯除了行为规范的差异之外,中西餐桌礼仪在礼节习惯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1、用餐时间。

在中国的文化中,最为常见的用餐时间是晚上。

晚餐往往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在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由于工作关系,中午也可能会参加商务宴会。

而在西方文化中,午餐和晚餐的时间都相对固定。

在工作日的中午,人们快餐或者简单解决饮食问题,而在晚餐时则会享受美食与美酒的盛宴。

2、口味趣味。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讲究自然、养生健康,饮食有着多种养生之道和口味选择。

例如说,中国人很重视养生和保健之道,经常将不同的膳食组合作为养生,如养生汤、保健粥等。

而在西餐中,口味以酸、辣、咸、甜四种感官味道为主要体验,许多喜欢吃各种辣椒、葡萄酒、海鲜食品。

总之,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体现在行为规范和礼节习惯上,也是由于各自的文化本质差异性的影响所导致。

无论是中式餐桌礼仪还是西式餐桌礼仪,都是要讲求文明、规范的。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了解和尊重不同的餐桌礼仪习俗,也是促进各种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

中西方餐桌礼仪

• (一)饮食观念不同 • (二)烹饪方式上不同 • (三)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同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体现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和价值观。
1、西方人视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手段 中国民以食为天
•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吃,素来崇尚‚民以食为 天‛。 • 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 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 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 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对此进行了最为 生动的描述:‚如前述把人称为‘口’,把职业称 为‘饭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咀嚼’,体验 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 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 碟’……‛
• 在食物的品种方面,中国人几乎无所不吃,且 不在意吃的麻烦。 • 而西方人吃东西一切从简,食物大有局限性。 • 西方人有六不吃:不吃动物内脏,不吃动物头 和脚,不吃宠物,不能吃珍稀动物,不吃淡水 鱼,不吃无鳞无鳍的鱼。
• 中国以热食和熟食为主,以热食、熟食为主是 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 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 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则膻 。‛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 氏春秋•本味》)。 •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精致 而闻名于世。 • 西方多以冷食为主。Leabharlann 1、中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 中餐最重要的餐具是筷子 。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地 放在饭碗的右侧,餐后一 定要整齐地并列放在饭碗 的正中。
• 中餐使用筷子用餐取菜时,需 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 (1)筷子是用来夹取食物的 ,用来挠痒、剔牙或用来夹取 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 (2)与人交谈时,要暂时放 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 像指挥棒似地舞筷子。 • (3)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食 物,千万不要去舔。 • (4)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 物的上面。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餐桌礼仪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规范和习惯,而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餐桌礼仪也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从餐桌礼仪中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用餐时间和顺序: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间相对较早且时间较短,午餐和晚餐之间有较大的时间间隔。

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会更加重视用餐的时间,餐桌上食物的进出也与西方文化不同。

在中国,通常会一道一道地上菜,而在西方国家,通常会所有的菜品一次性上齐。

2.刀叉的使用: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用来辅助进食的工具,刀用于切割食物,叉用于将食物送入口中。

刀和叉都是右手使用的,左手放在餐桌上。

而在东方文化中,餐桌上通常只有叉子和勺子,刀在做菜时使用,用餐时通常不会使用刀。

3.嘴部和手部的使用: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在用餐时,通常会直接用嘴来吃食物,用手拿食物是不礼貌的。

而在东方文化中,用手拿食物是被接受的,尤其是中国人常常会使用筷子来进食。

4.饮品的选择和顺序: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会在用餐之前享用一杯酒或清酒,而东方文化中,酒水的选择和饮用方式就不太一样了。

在中国,白酒是一种重要的饮品,人们通常在用餐时会互相劝酒,喝酒时要举杯敬酒,表达亲近和敬意。

5.面部表情和社交礼仪: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可以面带微笑,交流时也更加直接。

在东方文化中,用餐时通常保持比较庄重的面部表情,交谈时更加注重礼节。

6.残羹剩饭和桌上礼仪:在西方文化中,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通常不会把剩下的食物带回家,而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中国文化中,把剩下的食物带回家是被接受的,甚至被视为节约和珍惜食物的表现。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在餐桌礼仪上有许多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效率和个人的空间,因此用餐时间相对较短,嘴部和手部的使用也更加注重卫生。

而东方文化注重社会关系和礼节,因此用餐时间相对较长,人们用手拿食物是被接受的,交流时也更加注重礼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惯的差异,也丰富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中西方餐饮礼仪

中西方餐饮礼仪

中西方餐饮礼仪中西方餐饮礼仪有很多不同之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1. 座位安排: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年长者或地位较高的人通常坐在主位上,而西方则更注重平等和尊重,所有人都可以轮流坐在主位上。

2. 用餐方式:中式餐饮通常采用圆桌,大家围坐在一起享用食物。

而在西方的餐饮中,用餐者通常使用餐叉和刀子来切割食物,并且通常使用餐巾来保持整洁。

3. 食物品尝:中式餐饮注重品尝各种不同口味和风味的食物,而西方餐饮则更注重对食物的营养和健康的考虑。

4. 饮酒文化: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酒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西方,饮酒并不是必需的,甚至有些人并不喜欢喝酒。

5. 用餐礼仪:在中国,当主人敬酒或给客人夹菜时,接受者应该表示感谢并接受。

而在西方,客人通常会感谢主人但不必接受主人的敬酒或夹菜。

6. 餐具使用:在中式餐饮中,筷子是主要的餐具,而汤匙则用于喝汤。

在西方的餐饮中,餐叉和刀子是主要的餐具,汤匙则用于舀汤。

7. 餐桌气氛:中式餐饮的气氛通常较为热闹和欢快,而西方的餐桌气氛则更注重安静和优雅。

8. 餐前准备:在中式餐饮中,餐前准备通常包括摆放餐具、准备食材和调料等。

而在西方的餐饮中,餐前准备通常包括摆放餐具、餐巾和鲜花等,同时也会为每个人准备一杯水。

9. 用餐节奏:中式餐饮通常比较快节奏,讲究效率和速度。

而西方的用餐节奏则更加缓慢,注重品味和享受。

10. 敬酒文化: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当主人敬酒时,接受者应该先以茶或饮料回敬,以示尊重和谦虚。

而在西方,客人通常不必回敬主人的敬酒。

11. 餐后礼仪:在中国,用餐结束后,客人应该向主人表示感谢并告辞。

而在西方,客人通常会感谢主人并提供一些反馈和建议。

12. 饮食文化:中西方饮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菜系种类繁多,口味各异,而西方则更注重食材的营养和健康。

总的来说,中西方餐饮礼仪存在很多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餐饮礼仪并尊重对方的习俗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方餐桌礼仪禁忌

中西方餐桌礼仪禁忌

中西方餐桌礼仪禁忌中西方许多的东西都是不同的,那么你们知道中西方的餐桌礼仪禁忌是什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西方餐桌礼仪禁忌,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方餐桌礼仪禁忌用餐的时候,不要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

劝别人多吃一些,或是建议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作主,主动为别人夹菜、添饭。

这样做不仅不卫生,而且还会让对方勉为其难。

取菜的时候,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近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夹起来又放回去,会显得缺乏教养。

一桌用餐,取菜要留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取用适量。

不要好吃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吃到没有。

距离自己较远的菜,可以请人关心,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时要由尊者或尊者先动碗筷。

在用餐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加食物,如有长辈,要尽可能主动给长辈添饭。

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要道谢。

要端起碗,应当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

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是特别不雅观的。

进餐时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

不能在夹起饭菜时,伸长脖子,张开大嘴,伸着舌头用嘴去接菜。

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进口,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欲的印象。

吐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不能直接吐到桌面或地面上。

假如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

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

宴会没有结束,但自己已用好餐,不要随便离席,要等仆人和主宾餐毕先起身离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离席。

需要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住“ 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礼仪规章。

西方餐桌礼仪禁忌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头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

中西方餐桌座次及点菜礼仪

中西方餐桌座次及点菜礼仪

中西方餐桌座次及点菜礼仪座次礼仪一直是商务交往中比较重视的一项细节礼仪,而餐桌座次礼仪更可以算得上是商务饮食礼仪不可以缺少的一个重点。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商务场合赴宴第一要求就是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主进展引见介绍,听从东道主安排,然后入座,这就是本次内容的重点——排座次,也就是餐桌座次礼仪。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一般的宴会,除自助餐、茶会及酒会外,主人必须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随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满。

尤其有外交使团的场合,大使及代表之间,前后有序,绝不相让。

谈到餐桌座次礼仪不可缺少需要了解的内容就是入座的礼仪,入座礼仪要求: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一、中国的餐桌坐次:礼宾次序是安排座位的主要依据。

我国习惯按客人本身的职务排列,以便谈话,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做在女主人右上方,两桌以上的宴会,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一般与主人主桌上的位置一样,也可以面对主桌的位置为主位。

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

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在具体安排座位时,还应考虑其它因素。

例如,双方关系紧张的应尽量防止安排在一起,身份大体一样,或同一专业的可安排在一起。

一般家庭举行宴请,因正房为坐北向南,故方桌北面即向门一面为客人的位置。

现在那么以迎门一方的左为上,右为下,是为首次两席。

两旁仍按左为上,右为下依次安位。

主人那么背门而坐。

中餐宴席座次礼仪总结:排序原则:以远为上,面门为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
西方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

大致说来,他们有以下八种宴请形式:有席位的宴青(seated dinners),自助餐(buffet dinners),正式午餐(luncheons),招待会(receptions),鸡尾酒会(cocktail parties),聚餐会(BYOB and BYOF=Bring your own bottl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野餐(picnics),茶会(tea parties)。

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请客,不论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满桌丰盛的酒菜,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

中国人觉得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

另外宴客时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

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较随便的形式则是主人邀上三五知己,到家中由女主人炒几个菜,小酌一番。

这种随便的宴客形式不讲究礼仪,不讲究坐次,不讲究饭菜,只讲气氛的和谐、主人的热诚、主客谈话的投机。

当然,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宴客形式,如酒会、招待会、自助餐或冷餐也会传到中国,但这些多是官方或单位出面组织的宴请形式,平民百姓还少有实行。

其次,中西在宴客的观念上有较大的差异。

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

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

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否则,很难称的上是在请客。

中国人宴客时重视饭菜本身起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

在衣食住行四大生活要素中食为首。

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再不足道中。

由于这一点,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在烹饪方面不但逊色于中国,也远不如法意等国。

他们的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

但比较注重营养,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

中国和英语国家宴客习俗的差异还表现在宴请的礼仪上。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

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

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

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

最后,我还要提到中西宴客方面的另一大差异,也就是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

西方人平日好动,挥手耸肩等形体语言特别丰富。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所以餐桌上人们尽情的享受这美味佳肴。

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

西方人以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自然要遵守某些规范,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