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的等级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的等级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的等级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等级是衡量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道路使用者的舒适程度和通行效率。

根据交通流状态,城市道路服务水平一般分为六级,分别是A级、B级、C 级、D级、E级和F级。

A级服务水平是最高等级,表示道路交通运行顺畅,车辆可以自由行驶,乘客舒适度极高,是城市交通的理想状态。

这种服务水平下的道路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快,且交通流处于自由流状态。

B级服务水平仅次于A级,车辆可以较高速度行驶,乘客舒适度较高,交通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这种服务水平下的道路交通流量也较大,但车速较慢,且交通流处于稳定流状态。

C级服务水平表示道路交通状况开始出现拥堵现象,车速有所下降,乘客感到一定的不适感。

这种服务水平下的道路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慢,且交通流处于不稳定流状态。

D级服务水平表示道路交通严重拥堵,车辆行驶速度明显下降,乘客感到非常不适。

这种服务水平下的道路交通流量大,车速慢,且交通流处于停滞流状态。

E级服务水平表示道路交通处于极度拥堵状态,车辆几乎无法行驶,乘客极度不适。

这种服务水平下的道路交通流量大,车速极慢,且交通流处于严重停滞流状态。

F级服务水平是最低等级,表示道路交通处于严重瘫痪状态,车辆无法行驶,乘客极度不适。

这种服务水平下的道路交通流量大,车速为零,且交通流处于完全停滞状态。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等级划分
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

又称汽车专用道。

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⑵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⑶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⑷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

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2)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
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3)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除上述分级外,为了明确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的功能,道路系统应该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大类。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划分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划分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划分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各等级道路的设计车速、车道数和路幅宽度等指标都有所不同。

1.快速路:快速路是为长距离、大流量、快速交通服务的道路,设计车速为60-80公里/小时,车道数不少于四条,每条车道宽度为3.75米。

2.主干路: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区域,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和运输任务的交通干道。

设计车速为40-60公里/小时,车道数不少于四条,每条车道宽度为3.75米。

3.次干路:次干路是连接主干路与支路的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30-40公里/小时,车道数一般为双向四车道。

4.支路:支路是连接次干路与小区、工厂等区域的小型交通道路,设计车速一般为20-30公里/小时,车道数为双向两车道。

此外,城市道路还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组成部分,不同等级的道路在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总之,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划分是为了满足不同交通需求和提高交通效率,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主干道承载着市区交通的交通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城市主干道是一个城市中贯穿城市较长或最长,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道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并且全天禁行中型重型客车。

对于主干道的设施应达到以下标准:道路名称规范、公共图形标志规范,设置合理,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路面无明显坑洼积水;人行道平整畅通,道板、护栏等设施完好,无损坏占用现象。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对于人口超过200 万的大城市而言,各级道路宽度如下:快速路40-45 米,主干道45-55 米,次干道40-50 米,支路15-30 米。

对于人口低于200 万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级道路的宽度均有所差异,请参看相关规范。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干路的说明:支干道:又叫支路、街坊道路,通常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

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主干道路图片(10 张)主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一、道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一)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1、公路的组成:线形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2、城市道路组成3、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二)道路等级的划分:1、公路的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二、路基1、定义: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2、分类:填方路基(路堤):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砌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挖方路基(路堑):土质挖方路基、石质挖方路基半挖半填路基3、组成: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

4、对路基的要求:1)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路面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2)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发生滑坡、塌陷等。

3)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温变化时,路基强度变化小,不产生翻浆。

三、路面(一)结构组成:路层:是直接与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荷载并扩散至垫层和路基中。

垫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隔水、防冻及扩散传力作用。

(二)度与路面排水(三)路面的等级与分类1、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

2、路面类型:(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1)水泥稳定土基层: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面板下2)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4)级配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

级配砾石可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

城市道路速度等级标准

城市道路速度等级标准

城市道路速度等级标准
城市道路速度等级标准是根据道路的设计、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要求等因素确定的,用于划分道路速度等级的标准。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速度等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高速道路(Expressway/Highway):通常是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快的道路,适用于高速行驶。

速度限制一般在100公里/小时以上。

2. 快速道路(Thoroughfare):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快的道路,但相对于高速道路来说,交通流量较小。

速度限制一般在60-100公里/小时。

3. 干线道路(Arterial Road):主要负责城市内交通流量的主干道路,通常连接各个城区和重要目的地。

车速一般在50-60公里/小时。

4. 主要辅路(Main Co-lateral Road):负责连接各个住宅区和商业区的道路,交通流量一般较小。

车速一般在30-50公里/小时。

5. 次要辅路(Minor Co-lateral Road):连接住宅小区及其它次要目的地的道路,交通流量较小。

车速一般在20-30公里/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城市道路速度等级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以上只是一般常见的划分标准。

当然,实际的速度限制也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中国道路级别分类

中国道路级别分类

中国道路级别分类
中国道路根据重要程度和使用类型,分为五级,分别为:
1. 高速公路:即高速公路系统,是国家正式规划的高等级公路,具有高速、大容量、高安全性等特点,通常用于远距离城市之间的快
速交通。

高速公路也是唯一免费为全民服务的公路类型。

2. 一级公路:是连接省会城市或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公路,通常为全互通,路面平坦,车流量大。

3. 二级公路:是连接地级市或区域城市的主干公路,道路等级
低于一级公路,通常为互通或非互通的立交或地下通道,车流量较大。

4. 三级公路:是连接县城和要农村地区的次干支公路,道路等
级低于二级公路,通常为平面十字路口,车流量较少。

5. 四级公路:是连接县城内部、乡镇和村庄的支路,道路等级
低于三级公路,通常为单行道或者窄小的双行道,常常采用泥土路面。

以上五级公路的建设均遵循国家路网建设标准。

道路分级名词解释

道路分级名词解释

道路分级名词解释
道路分级是指按照道路的功能、交通量、车速、安全等级等指标对道路进行分类。

以下是道路分级的名词解释:
1. 高速公路:具有较高的设计速度、较高的交通流量、较高的车速、较高的安全等级的公路。

2. 快速路:具有较高的设计速度、较高的交通流量、较高的车速、较高的安全等级的城市快速道路。

3. 主干道: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主要道路,具有较高的交通流量和车速。

4. 次干道: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次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较低。

5. 城市道路: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较低。

6. 乡村公路:连接乡村地区的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较低。

7. 国道:连接不同行政区域的国家公路。

8. 省道:连接不同行政区域的省级公路。

9. 县道:连接不同行政区域的县级公路。

10. 乡村道路:连接乡村地区的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较低。

11. 公路桥梁:跨越河流、山谷等地形障碍的公路桥梁。

12. 公路隧道:穿越山体、地下管道等地形障碍的公路隧道。

以上是常见的道路分级名词解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道路分级标准可能略有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
(一)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1、公路的组成:线形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
2、城市道路组成
3、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二)道路等级的划分:
1、公路的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二、路基
1、定义: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2、分类:
填方路基(路堤):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砌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
挖方路基(路堑):土质挖方路基、石质挖方路基
半挖半填路基
3、组成: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

4、对路基的要求:
1)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路面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2)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发生滑坡、塌陷等。

3)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温变化时,路基强度变化小,不产生翻浆。

三、路面
(一)结构组成:
路层:是直接与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
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荷载并扩散至垫层和路基中。

垫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隔水、防冻及扩散传力作用。

(二)度与路面排水
(三)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1、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

2、路面类型:
(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
1)水泥稳定土基层: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面板下
2)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4)级配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

级配砾石可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

5)填隙碎石基层。

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的基层。

(2)路面面层类型。

1)沥青路面(柔性路面)。

分为沥青混合料: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均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沥青碎石混合料仅适用于过渡层及整平层。

其他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的上面层,宜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

乳化沥青碎石: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沥青面层、二级公路的罩面层施工以及各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联结层或平整层。

沥青贯入式: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联结层。

沥青表面处治:一般不大于3cm,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城市道路支路、县镇道路、各级公路施工便道以及在旧沥青面层上加铺罩面层或磨耗层。

2)水泥混凝土路面(刚性路面)
3)其他类型路面。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

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人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60000~100000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公路等级的选用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车疲乏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

各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20年;二级公路为15年;三级公路为10年;四级公路一般为10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对于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已有公路,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按照公路网发展规划,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提高通行能力及使用质量,以达到相关等级公路标准的规定。

采用分期修建的公路,必须进行总体设计,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根据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将公路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是具是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
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
出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专用公路。

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一般能适应ADT=10000~25000辆。

设计车速(km/h) 60~80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4
机动车道宽度(m)道路总宽(m):40~70
分隔带设置:必须设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
能适应ADT=2000~10000辆。

设计车速(km/h)40~60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4
机动车道宽度(m)道路总宽(m):30~60
分隔带设置:应设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2000辆。

设计车速(km/h)30~40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2
机动车道宽度(m)道路总宽(m):20~40
分隔带设置:可设
四级公路:是沟通县或镇、乡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辆。

设计车速(km/h)30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2
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

又称汽车专用道。

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⑵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⑶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⑷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

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