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_试题[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形考作业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一1、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B.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C.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D.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易经》B.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C. 楚辞D. 《诗经》3、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 )选择一项:A. 书法B. 钟鼎C. 诗歌D. 舞蹈4、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康熙字典》B. 《永乐大典》C. 《本草纲目》D. 《四库全书》5、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 )选择一项:A. 轴心时代B. 鼎盛时代C. 蜕变时代D. 黄金时代6、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C. 西南地区D. 沿海地区7、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选择一项:对错8、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的发明。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印刷术B. 造纸术C. 火药武器D. 指南针9、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选择一项:A. 两汉之际B. 西汉时期C. 秦汉之际D. 先秦时期10、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 )选择一项:A.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B.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C.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D.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11、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 )选择一项: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2、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蜀道难》B. 《丽人行》C. 《梦游天姥吟留别》D. 《将进酒》1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 )选择一项:A.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B.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C.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14、“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文化概观答案

试卷号:5314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答案一、填空题(空2分,共20分)1.“春秋战国”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先秦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诸子(1)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言其多,主要的有(2) 十家,即阴阳、儒、名、法、道以及纵横、杂农、小说等,而最有影响的当属(3) 儒、(4) 道、(5) 墨、(6) 法四家。
2.魏晋玄学就是指研究(7)《老子》、(8)《庄子》和(9)《周易》的学说,他们把这三本书总称为(10)“三玄”。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C 】2.【 C 】3.【 D 】4.【 D 】5.【 D 】6.【 C 】7.【 D 】8. 【 C 】9.【 A 】10【 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历法就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订记时方式的方法。
主要分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2.传统算学我国古代算术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4. “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
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
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汉代察举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的区别是什么?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他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其区别主要在于: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等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
士族通过把持察举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
2.简述什么是“中和之美”?在艺术里是如何表现的?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模拟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模拟试题1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始彩陶暗含了中国艺术的一个基本审美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青铜饰纹中的饕餮纹代表了中国艺术的________________法则。
3、元杂剧作者可知姓名者约有200人,其代表则是“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马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杂剧的剧本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三个部分,一般分为四折。
5、唐代是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的黄金时代,也是绘画的极盛时期。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B.戏曲C.建筑D.园林2.中国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
A.《太平广记》B.《太平御览》C.《永乐大典》D.《艺文类聚》3.佛教中国化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5、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在晋、唐、宋、明各有不同,大致说来,唐人()。
A、尚意B、尚态C、尚法D、尚韵6.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且较成熟的文字是()。
A.陶文B.金文C.甲骨文D.石鼓文7.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文献通考》8.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B.数学C.农学D.中医学9.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是()以后的事情。
A.春秋战国B.唐代C.宋代D.汉代【答案】:A2.文明是()。
A.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B.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C.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产物D.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答案】:C3.历史上中国农耕区域与游牧区域的分界线,大体情况是()。
A.在西北一带,是长城沿线B.在东北一带,是长城沿线C.在苏北一带,是长城沿线D.在华北一带,是长城沿线【答案】:D4.两汉以后,华夏民族在同周边诸族的对立和接触过程中,逐渐地有了()之称。
A.汉族B.回族C.苗族D.满族【答案】:A5.祖先崇拜的本质则是()。
A.自然力的神化B.自然力的人格化C.人类自身的人格化D.人类自身的神化【答案】:D6.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韩非子B.墨子C.老子D.孔子【答案】:C7.用先秦六国的古文字记录成书,被称为()。
A.歌文经B.今文经C.诗文经D.古文经【答案】:D8.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程颐【答案】:B9.丝绸之路东起()。
A.开封B.长安C.洛阳D.成都【答案】:B10.唐代高僧玄奘撰写了()一书。
A.《水浒传》B.《西游记》C.《大唐西域记》D.《三国演义》【答案】:C11.中国文化既具有连续的统一性特征,又具有()的连续性特征。
A.一元B.二元C.多元D.三元【答案】:A12.最先提出“天道无为”思想的是()。
A.老子B.荀子C.孔子D.庄子【答案】:A13.天人合一观念成熟于()。
A.秦汉B.先秦C.西汉D.东汉【答案】:B14.孟子主张()。
A.性善论B.性恶论C.善恶论D.无善论【答案】:A15.汉代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成为了汉朝文化思想的主流。
A.玄学B.儒学C.墨学D.理学【答案】:B16.“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出现,要晚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从XXX的方法可以看出C从XXX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的是(D)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XXX统一了文字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4、XXX的出现是在(B)A先秦期间B秦汉之际C西汉期间D两汉之际5、XXX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期间D两汉之际6、魏晋期间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明上的保证是(B)XXX对玄门的崇奉D科举制的实施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XXX的排佛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D)A敦煌B洛阳C河北D长安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 B )A诗歌XXXC书法D舞蹈10、“心性本觉”是(C)XXX的思想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A战国期间楚文明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12、宋型文明格调雅,神韵超然表现在(D)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XXX委备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C江南文明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明的南移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A唱B念C做D打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朝绘画施展阐发出的特性是(B)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二、XXX答题简述分封制的概念内涵。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
“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1套1、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大儒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参考答案:C2、清代著名的大型丛书指()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全唐文》D.《四库全书》参考答案:D3、擅长运用寓言阐述哲理的先秦道家人物是指()A.老子B.庄子C.列子D.杨朱参考答案:B4、被称为亚圣的儒家大师指()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参考答案:A5、历史上最早把法律铸于铁鼎上,公布于众的法家人物指()A.管仲B.子产C.李悝D.商鞅参考答案:B6、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法家开山祖是指()A.管仲B.商鞅C.李悝D.韩非子参考答案:C7、被誉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是指()A.李白B.苏轼C.杜甫D.王维参考答案:A8、把词从花前月下和香软丽蜜中解放出来,创造豪放词风的北宋著名诗人是指()A.辛弃疾B.苏轼C.欧阳修D.李清照参考答案:B9、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指()A.《诗经》B.《楚辞》C.《全唐诗》D.《史记》参考答案:A10、揭露科举制度弊端的清代传奇文言小说是指()A.《聊斋志异》B.《儒林外史》C.《西游记》D.《搜神记》参考答案:A11、广义文化结构包括几个方面()A.物态文化B.饮食文化C.制度文化D.行为文化E.心态文化参考答案:A, C, D, E12、文化具有的特性有()A.人类创造性B.习得性C.共有性D.传递性E.变迁性和堕距离性。
参考答案:A, B, C, D, E13、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包括()A.地理环境B.经济模式C.社会组织结构D.种族E.外来文化影响参考答案:A, B, C14、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学说中影响最大的有哪几家?()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E.纵横家参考答案:A, B, C, D15、宋明理学中的两个流派是指()A.朱熹派B.张栽派C.王阳明派D.程朱理学E.陆王心学参考答案:D, E16、“竹林七贤”指()A.嵇康、阮籍B.王羲之C.山涛、向秀D.刘伶E.阮咸、王戎参考答案:A, C, D, E17、前期法家中的重法派、重势派和重术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李悝B.商鞅C.慎到D.申不害E.子产参考答案:B, C, D18、汉代两部著名的史书指()A.《春秋》B.《史记》C.《资治通鉴》D.《汉书》E.《后汉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1) 训诂学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2) 词典,在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和艺术的一个大发展时期。
以(3)曹操 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4) 陶渊明 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刘勰的(5) )《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都说明当时文学领域的盛况。
而(6) 敦煌、(石窟、(7) 云岗石窟、(8) 龙门石窟则是一座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3.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沉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
自然地理环境、(9)人文地理环境和(10)人类是人文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三大要素。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南方楚文化
指以洞庭湖、鄱阳湖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的古代文化。
2.宗法制度
指源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公社成员间的亲族血缘联系,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作为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中医的四诊法是什么?
中医四诊法是望、闻、问、切,其中主要是切脉方法的应用,使医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人体内部的变化,进行脉象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理性分析,摸索出人体的脉气循环系统,创立了中国独特的脉学理论。
2.简述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汇有何特点?
(1)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主要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以及后来的美国、日本文化。
(2)交汇的兴趣起了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表现出莫大的冷漠,而对天文、数学、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
(3)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开始已绵延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之中。
(4)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四、论述题:(共40分)
论述中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
(1)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
很大的影响,起到推动作用。
(2)从马可波罗到胡安恭沙雪思的著作中,对中国科举选
士推崇备至,做了详细介绍。
根据统计,1570—1870年的
300年间,西方国家出版有关介绍中国文官制度与政治制度
的书籍竟达70多种。
(3)中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给欧洲启蒙思想家留下深刻
印象,他们纷纷撰文表示赞扬。
(4)中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对西方的议院制、考试制产
生过实质性的影响,有力的促进了现代行政管理格局的形
成。
(5)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
的…….,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试题
一、填空题(空2分,共20分)
1.“春秋战国”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先秦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诸子(1)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言其多,主要的有(2) 十家,即阴阳、儒、名、法、道以及纵横、杂农、小说等,而最有影响的当属 (3) 儒、(4) 道、(5) 墨、(6) 法四家。
2.魏晋玄学就是指研究(7)《老子》、(8)《庄子》和(9)《周易》的学说,他们把这三本书总称为(10)“ 三玄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历法
就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订记时方式的方法。
主要分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2. 传统算学
我国古代算术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汉代察举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他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其区别主要在于: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等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
士族通过把持察举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
2.简述什么是“中和之美”?在艺术里是如何表现的?
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
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中和之美突出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中。
1、论述题:(共40分)
试论述火药技术是如何发展和传播的?
1)火药的发明至迟在唐朝。
唐朝的末年已经能够生产火炮和火箭,北宋时期已经能够制造用于军事的霹雳炮。
南宋发明了管型火器,即近代枪炮的雏形。
(2)公元10世纪左右,蒙古和阿拉伯人陆续学会了使用火药火器,13世纪以后,火药传入欧洲。
火药在欧洲近代政治和商业发展史发挥了极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