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课件系列垂直的生计资料重点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下面是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第一单元:美丽的家园——中华大地1.中国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边界、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特点等。
2.中国的人文环境: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名人、历史遗迹等。
3.中国的区域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两千年1.两河流域文明:黄河、长江文明的兴起和影响。
2.中华文明: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发展等。
3.秦汉时期:秦始皇的统一及其影响、汉朝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第三单元:民族融合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衰1.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十六国的形成与融合。
2.南北朝时期:北朝的政权、南朝的政权及其文化、佛教的传播等。
3.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繁荣、科技、文化等。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宋代王朝的兴衰1.封建社会的形成: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混乱、后周的建立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
2.宋代的政治制度:宋朝的建立、科举制度、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关系等。
3.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兴起、商业贸易的繁荣等。
第五单元:西方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1.东亚文化:唐太宗的开放政策、唐朝文化的辉煌、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
2.西洋文化:宗教与文化的变革、西方文化的传入、天主教的传播等。
3.东亚文化的变化:文化反击与文化革命。
第六单元:世界的变化与明代的强国1.元朝的覆灭与明朝的建立:红巾军的起义、明太祖的建立、明朝的辉煌。
2.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地方官制、科举制度的兴盛等。
3.明代的社会繁荣: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以上是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如需进一步深入了解,建议参考教材或向老师请教,并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复习。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2.1垂直的生计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2.1垂直的生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垂直的生计》。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农业文明的发展以及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
具体内容包括:1. 农业文明的起源:学生将了解到农业文明的起源以及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2. 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学生将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其差异性,包括耕作方式、农作物种类等。
3. 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学生将了解到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工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4. 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生将了解到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农业文明的起源和演变,培养学生建立农业文明发展的时空观念,了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2. 史料实证: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和图片,提取有关农业文明的信息,形成对农业文明发展脉络的认知。
3.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和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生能够对农业文明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 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文明的自豪感,认识农业文明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本节课的学情分析如下:1. 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同时,他们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对于新知识有较高的接受度。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农业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因此,本节课需要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
浙江省平湖市七年级政治上册《垂直的生计》课件 新人教版

(1)图中山脉的名称第安人是怎样利用 安第斯山区的环境发展农业 的?
(3)垂直农业对印第安人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参考答案:
(1)安第斯山脉 它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有“南美洲脊梁”之 称。 (2)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 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 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高海拔处,气候极为 寒冷,形成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印第安人以放牧 驯养羊驼和骆马为生。 (3)羊驼和骆马的奶、肉和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 食来源;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骆马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 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此外,羊驼和骆 马的奶和肉也为人 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山区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的 生产而且也影响他们的生活
行
骆马能在崎岖的 高山峻岭间行走 自如,体小但耐 饥渴。是当地居 民的主要运输工 具。
骆马 骆马在秘鲁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思考:印第安人这样发展生产体现了什么科 学道理?
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山为邻第1课时
垂 直 的 生 计
秘鲁安第斯山区
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在自然 条件上主要存在着哪些特点?
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肥 沃,交通相对困难
找一找:安第斯山脉的位置
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和走 向
西半球 南美洲 南北走向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
7℃
16℃
山区不同海拔高度,其降水和 热量不同,形成山上山下差异明显 的气候特点。不同的气候特点会形 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3、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
A、羊驼
垂直的生计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

垂直的生计 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PPT优秀课件 )
垂直的生计 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PPT优秀课件 )
垂直的生计
高海拔处 发展放牧业
海拔较低处 发展种植业
秘鲁: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间河谷地带
55
垂直的生计 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PPT优秀课件 )
垂直的生计 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PPT优秀课件 )
因地制宜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想一想,秘鲁安第斯
山区人民独特的民俗习
惯,体现了他们对自然
怎样的态度?
秘鲁: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间河谷地带
56
垂直的生计 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PPT优秀课件 )
垂直的生计 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PPT优秀课件 )
印第安人早期的开发
印第安人是南美
洲的开拓者。安第斯 山脉中段地带是南美 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15世纪,居住在这一 带的印第安人部族— —印加人,建立了以 秘鲁南部库斯科为中 心的印加帝国。
同时,印加人也驯养骆马和羊驼。
垂直的生计 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PPT优秀课件 )
垂直的生计 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PPT优秀课件 )
返程
——秘鲁安第斯山区
想一想,面对终年积雪的峰顶,印第 安人可以怎么做?开发或保持现状?
课后作业: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小 论文,字数不限,要求有理有据。
垂直的生计 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PPT优秀课件 )
垂直的生计 课件+课后反思+探究单(PPT优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 )
人教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垂直的生计课件_3

山上山下不同的景观
面对这样的自然条件,秘鲁印第安人又是如何
利用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呢?
山上山下不同的景观
低海拔:种植业
秘鲁是马铃薯的原产地(故乡), 为永远铭记马铃薯对国家发展做出 的贡献,鼓励更多地种植、使用、 出口这一健康食品,秘鲁政府自 2005年确定每年的5月30日为“全国 的马铃薯日”。
食
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 居民的主要粮食。秘 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 铃薯品种,还发明了 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 价值的方法。
此外,羊驼和骆 马的奶和肉也为人们 提供丰富的食物。
行
骆马能在崎岖的 高山峻岭间行走 自如,体小但耐 饥渴。是当地居 民的主要运输工 具。
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 的图案?这说明了什么?
衣食住行特色
课堂小结:
自然环境
农业文明成就
印加文化遗址
印印弟第安安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 安第斯山脉中段地带是南美 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早在 10世纪前后,居住在这一带 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 建立了以秘鲁南部库斯科为 中心的印印加加帝帝国国。到15世纪 鼎盛时期,人口约有1000万。 当时农业已相当发达,人们 在沿河谷两旁的山坡修建梯 田和灌溉系统,栽培玉米、 马铃薯、豆类和西红柿等农 作物,并驯养骆马和羊驼。 勤劳智慧印第人,不仅培育 了多种农作物,而且创造了 古老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 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御医坚决反对皇帝服用西药,康熙震怒了:不让吃西 药,中药又吃不好,你们说怎么办?康熙很惊讶,称西药 为“神药”,但自己仍然不敢服用有一天,康熙感到自己 简直就要烧死了,不顾御医阻拦,决定服用一半剂量。晚 上,皇帝高烧退了,后来几天也不错,但还有低烧。传教 士说,这是因为服用剂量不足。。康熙再也不顾御医反对, 立刻命令把金鸡纳霜拿来,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高烧终 于退了,康熙仍不相信会这样容易,他等待着那该死的热 度再次袭来,一天一夜过去了,皇帝平安无事。宫廷里一 片欢腾,三个御医这下倒了霉。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第1课时垂直的生计》课件

图3-18印加文化时期 的农业遗迹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安第斯山脉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 发祥地。早在10世纪前后,居住在这一带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建 立了以秘鲁南部库斯科为中心的印加帝国。到15世纪昌盛时期,人口约有 1000万当时农业已相当发达。人们在沿河谷两旁的山坡修建梯田和灌溉系 统,我培玉米、马铃薯、豆类和西红梓等农作物,并驯养駱马和羊驼。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 7℃ 16℃ 25℃
假设山脚的气温为25℃,请计算 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 7℃ 16℃ 25℃
山区不同海拔高度,其降水和热量 不同,形成山上山下差异明显的气 候特点。不同的气候特点会形成不 同的自然景观。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景观(自然带) 想一想:造成安第斯山区形成这样垂直自然景观的因素?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
垂直的生计
教学课件
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肥沃,交 通相对困难,人们生存的自然条件较为艰苦。但是,山区人们 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营造出了美 好的生活图景。
找一找:安第斯山脉的位置
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和走向
西半球、南美洲 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 巴拿马运河 南北走向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终年积雪 寒温带:草原 暖温带:灌木和林地 热带雨林(山麓)
海拔(地势)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根据左侧示意图,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热带雨林
暖温带:灌木和林地
寒温带:草原
山顶积雪
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海拔越高. 气候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对人类活 动造成许多限制,但是世世代生活 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很早就进人了 农业文明时代。
历史与社会 垂直的生计 上课

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
5°S:热带
假设山脚的气温 25℃,请计算不同 海拔高度的气温。
﹣ 2℃
7℃ 16℃
25℃
山区不同海拔高度, 其降水和气温不同,形 成山上山下差异明显的 气候特点。不同的气候 特点会形成不同的自然 景观。
活动:找出海拔高度由低至高的四个温度带所对 应的自然景观图。
1
2
3
4
5°S安第斯山脉东坡的自然景观
垂 直 2 7℃ 的 适于生存 3 景 的温度带16℃ 观 4 25℃
1
﹣2 ℃
终年积雪 寒温带:草原
暖温带: 灌木和林地
热带雨林
高海拔地区 的放牧业
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极为 寒冷,形成了广阔的干寒草原 地带,居民以放牧为生。
3000米
低海拔山谷和山 坡处的种植业
1500米
马 丘 丘 遗 址
印加人为什么造的是石头房 子?你觉得他们当时是怎样 建造的?
(个体小、体力好)
秘鲁国旗
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 建立秘鲁共和国。1977年, 莫拉莱斯将军接管政权, 宣布“还政于民”。
印加帝国的灭亡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开 始入侵印加帝国。 1533年,印加帝国灭亡, 太阳神话在安第斯山脉 陨落。
• 让我们把眼光从秘鲁的安第斯山区投回到我 们的家乡杭州,杭州也有很多山脉,当然这 些山脉海拔低,起伏和缓,只能成为丘陵。 如大家熟悉的梅家坞,龙井,龙坞的丘陵, 吴山、凤凰山、包括学校旁边的狮子山等等。
梅家坞茶文化村
周浦灵山 风景区
西 山 游 步 道
高海拔地区 的放牧业
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极为 寒冷,形成了广阔的干寒草原 地带,居民以放牧为生。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学设计垂直的生计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三、垂直的生计(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地图,了解一些主要山脉,对不同山地的基本特征、自然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直观感受和分析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垂直的生计的形成,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
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土人情,树立全球观念。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2、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关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播放:《秘鲁旅游》,初步建立对秘鲁的影响,进而引起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一、安第斯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展示《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安第斯山脉的位置,并根据半球位置说出改山脉的地理位置和走向,并总结出是世界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二、秘鲁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在《世界地形图》指出秘鲁的大致位置,并展示地形卫星图,描述秘鲁的气候和地形情况。
三、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出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假设山脚气温为25°,请学生计算不同海拔的气温。
请学生根据示意图,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使学生认识到:山地气候随地势和地形的变化特点,使得山地的植被等自然景观发生相应的变化。
四、秘鲁安第斯山区的人文环境特点引导学生归纳在安第斯山区生存需要克服的困难——气候寒冷、干寒,地势陡峭。
转承:视频介绍印加文明,了解秘鲁安第斯山区的历史,进而了解山区生产生活方面的情况。
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说出不同海拔的农业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高海拔的畜牧业
安(2第)斯在山山区的高畜海牧拔业处主,要发分展布畜在牧什业, 么居民地以方放?牧主驯要养的的畜羊种驼有和哪骆马些为?生。。
骆马
安第斯山脉上
走动的黄金羊驼
羊驼和骆马给 当地人带来了 哪些好处?
2、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 7℃
16℃ 其成气降山温山水上假区和山为设不热下2同量差山5℃海不异脚拔同明,的高,显度形的, 25℃ 气请候计特点算。不不同同海的拔气候 特高点度会形的成气不温同。的自然
景观。
2、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垂
直
终年积雪
变
化
寒温带:草原
明
显
暖温带:灌木和林地
热带:热带雨林
说明羊驼在秘鲁人民的生活中占有 重要地位
P65第3段(1)+ P66第1段(2)1—3行
海拔高
雪山
干寒草原
海拔低
山坡 山谷
自然条件
气候极为寒 冷,经常遭 受霜冻。
生产方式
放牧驯养羊 驼和骆马
海拔较低, 温度适宜
开辟梯田, 种植玉米、 马铃薯、小
麦和大麦
山区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的 生产而且也影响他们的生活
衣
羊驼毛质地轻柔, 纤维细长,保暖性 强,极为珍贵,有 “纤维上帝”之美 誉。 羊驼毛以及羊驼和 骆马的皮革为人们 提供衣的来源
山区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的
生产而且也影响他们的生活
食
玉米和马铃薯是山 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秘鲁人培育出抗寒 的马铃薯品种,还 发明了常年保存马 铃薯营养价值的方 法。
与山为邻
与山为邻第1课时
秘鲁安第斯山区
找一找:安第斯山脉的位置
1、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和走向
南半球 西半球 南美洲 南北走向
“南美洲脊梁”之 称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
秘鲁
地形: 山地
2、秘鲁安第斯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山区的自然环境
自然景观:明显的垂 直变化 ?
3、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
A、羊驼
B、骆马
C、细毛羊
D、牦牛
4、有“纤维上帝”之美誉的是( )
A、美利奴羊毛 B、藏羚羊毛
C、羊驼毛
D、绵羊毛
5、安第斯山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
祥地,古代印第安人在这里创造了( )
A、玛雅文明
B、两河文明
C、印度河文明 D、印加文明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纵贯南美洲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落基山脉
2、下列关于安第斯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
小麦、大麦等 B、山上主要发展畜牧业,如细毛羊、羔皮羊等 C、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 D、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利等
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 形成了山上上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3、安第斯山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低海拔的种植业
安(人1开第)辟斯在梯海山田拔区,较发的低展种的种山植植谷业业和主,山种要坡植分处玉,布米印在、第马什安铃 么薯、地小方麦?和主大豆要等种农植作哪物些。 农作物?
秘鲁南部的安第斯 山区是马铃薯、玉 米、甘薯的原产地
此外,羊驼和骆 马的奶和肉也为人 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山区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的 生产而且也影响他们的生活
行
骆马能在崎岖的 高山峻岭间行走 自如,体小但耐 饥渴。是当地居 民的主要运输工 具。
思考:印第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体现了什么科学道理?
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发 展经济,与自然和谐相处。
(1)图中山脉的名称
是
,它的地理位置
有什么特点?
(2)印第安人是怎样利用 安第斯山区的环境发展农业 的?
(3)垂直农业对印第安人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参考答案:
(1)安第斯山脉 它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有“南美洲脊梁”之 称。 (2)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 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 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高海拔处,气候极为 寒冷,形成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印第安人以放牧 驯养羊驼和骆马为生。 (3)羊驼和骆马的奶、肉和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 食来源;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骆马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 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