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笛卡尔关于“错误”的理论的理解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笛卡尔的认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理性主义和二元论的思想体系。
他认为,人类的理性
是可以完全独立于身体感觉和经验的,通过思考和推理可以获取真知。
笛卡尔的认识论存
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笛卡尔的认识论忽视了直观经验的重要性。
在他的认识论中,他将理性置于直观经验
之上,认为只有通过思考和理性的活动,人才能够获取真正的知识。
直观经验是人认识世
界的基础,通过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人才能够建立起对世界的认识。
直观经验的重要性
不能被否定。
笛卡尔的认识论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
他将认识过程划分为思维和存在两个独立的领域,并将它们看作是完全分离的实体。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是与具体的存在相互联
系的。
人的思维是在具体的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笛卡尔的
抽象化处理忽视了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使得他的认识论脱离了实际的认识过程。
笛卡尔的认识论忽视了社会和历史的因素。
他将认识视为个体的思维过程,将个体的
理性视为唯一的知识来源。
认识不仅仅是个体的思维活动,还受到社会和历史的因素的影响。
人的认识是在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和历史的因素不可忽视。
笛卡尔的认识论存在一些缺陷。
他的理性主义和二元论思想忽视了直观经验的重要性,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过于理性主义化,并忽视了社会和历史的因素。
笛卡尔的认识论在
实际应用和解释问题时需要进行修正和完善。
【精品】西方哲学史的习题

【关键字】精品第一章早期自然哲学⏹一、填空题⏹1、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Thales),他提出(water)是万物的本原。
⏹2、阿娜克西曼德称万物的本原为(the infinite)⏹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ir),他们通过()和()转化成万物⏹4、(Heraclitus)提出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和“战争是万物之父”的说法⏹5、(Pythagoras)是第一个使用哲学的人,他认为哲学的首要对象是(numbers)⏹6、巴门尼德的两条道路是指(The path of truth)和(The path of opinion)⏹7、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是(water)、(air)、(earth)和(fire),他还提出了(love)和(hate)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8、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万物的元素是(seeds),除此之外,他还没有设定一个能动性的本原(mind)⏹9、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toms)和(space)⏹二、名词解释⏹1、本原basic stuff⏹2、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3、原子论者的“流射说”⏹三、简答题⏹1、请简要叙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
⏹2、如何理解巴门尼德存在与思想是同一的思想⏹3、简要介绍芝诺悖论的内容⏹四、论述题⏹1、巴门尼德是如何论述“是者(being)”的意义的?⏹2、试叙赫拉克利特的“生成辩证法”。
⏹3、在变化问题上,元素论者对前人有哪些继承与发展?第二章智者与苏格拉底一、填空题1、(Protagoras)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着不存在的尺度。
2、高尔吉亚提出了三个相对主义的命题分别是(Nothing exists)、(If anything exists it is incomprehensible)和(Even if it is comprehensible, it can not be communicated to others)3、苏格拉底认为德行即(Knowledge)4、苏格拉底把自己使用的方法比作他母亲的(Intellectual midwifery)二、名词解释1.智者2.自然说3.约定说4.认识你自己5.苏格拉底方法6.助产术三、简答题1、简述智者的方法。
对笛卡尔的感悟

对笛卡尔的感悟笛卡尔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他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通过他的思考和探索,笛卡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和科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对笛卡尔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后,我对他的思想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强调了怀疑主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对一切事物持怀疑态度,不轻易相信任何东西。
只有通过怀疑和质疑,才能达到真理的认识。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各种信息和观点的干扰,容易被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通过怀疑和质疑,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
只有怀疑,才能找到真理。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强调了人的思维和存在之间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思考是人的本质特征,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人的本质和存在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思考的重要性,追求物质和外在的满足,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
然而,正是思考使得我们成为了独立思考的个体,拥有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笛卡尔还提出了“分割”和“分析”的思想,强调了问题的分解和分析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部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这一观点对我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
在解决问题时,我常常倾向于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逐步解决,而不是一步到位。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笛卡尔的思想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才能得到真理的认识。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理性和感性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感情和情绪的影响,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
然而,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我们才能摆脱情感的困扰,客观地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只有理性,才能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对笛卡尔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对他的哲学观点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1. 引言1.1 引言笛卡尔是近代哲学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他的认识论被广泛讨论和引用。
笛卡尔的认识论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
本文将从认识的起源、二元论的问题、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知识的可靠性以及自我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探讨笛卡尔认识论的局限性,并尝试提出一些批评和反思。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笛卡尔的思想,并思考如何超越他的认识论框架,发展出更为全面和完善的认识论体系。
2. 正文2.1 认识的起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之一是在认识的起源方面存在不足。
笛卡尔认为,人类的认识源于思考和怀疑的活动,即“我思故我在”这一基本命题。
他将认识视为人类思维的活动,认为通过怀疑和思考,人类可以获得真理和知识。
笛卡尔忽视了认识的起源也包括感觉和经验,在认识论上存在着过分强调理性的倾向。
感觉和经验是人类认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们直接联系着外部世界,为人类认识提供了基础。
在笛卡尔的认识论中,感觉和经验的地位被边缘化,过分强调了理性的作用。
这种理性主义的倾向导致了笛卡尔的认识论在实践中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无法全面解释和理解人类认识的全貌。
2.2 二元论的问题笛卡尔的认识论存在着二元论的问题,即他将主体和客体分开来看待,将知识的建立建立在绝对的主观性或绝对的客观性之上,而没有考虑二者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这种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笛卡尔的理论中,他强调了主体的绝对性和客体的相对性,认为只有主体能够确实存在,而客体则可能是虚幻的。
这种绝对二元论的观点导致了对客体世界的怀疑和否定,而忽视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导致了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
笛卡尔的二元论在认识论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通过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探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建立更为客观和可靠的知识体系。
2.3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笛卡尔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西方哲学家之笛卡尔

机械决定论
宇宙间充满了物质和运动。 运动就是机械运动。 物体的本性是空间广延性 “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将造出这个世 界。”
笛卡尔《几何学》首页
笛卡尔《哲学原理》
勒那·笛卡尔,欧洲文艺复 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 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尔<墓志铭>
这一名字在哲学殿堂里回想了三百多年,人们一直把 他供奉为欧洲哲学的始祖,理性主义的先驱。他给哲 学展示的不只是一个观点和结论,而是一个时代。
黑格尔称他为“近代哲学之父”, 罗素说他是“现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始祖 ”
——解决哲学问题的前提在于方法问题。笛卡尔从一 开始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四条方法论原则
1、“决不能把任何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其为真的东西 当做真的加以接受。也就是说,小心避免仓促的判断 和偏见,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的呈现在我的心智, 是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放进我的判断之中。”
——确立了理性的权威,以理性来检验一切知识。检 验的标准是:清楚明白、无可置疑。
1616年来到巴黎,流连 于声色世界。1618年带 着仆人从军,周游世界, 遇到数学家皮克曼。
1828年移居荷兰,迁居过二十四次,换过十三个城市完 成主要的哲学著作
1629年到1633年,他总结了这些年来他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 开始撰写《论世界》(包括《论光》和《论人》)。在这本书里 他打算一步步地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比如行星的形成、重量、
潮汐、人体等 。此书在笛卡尔死后二十七年才出版 。
1648年他又写了论人体的描述,因为担心被迫害,差点儿亲手烧 掉手稿。1664年由他的朋友克莱尔色列以《论胎儿的形成》之书 名出版。《论人》和《论胎儿的形成》都是关于生理学的书。在 这两本书里,他把人完全看成是机器,人的五脏六腑就同钟表里 的齿轮和发条一样,拨上弦它就能动,而血液循环就是发动力, 外界所引起的感觉由神经传到大脑,在松果体里告知“动物精气” (也称“动物灵魂”),由动物精气发布对付的命令。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笛卡尔认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强调通过怀疑、分析和归纳来获得真知。
笛卡尔认为人们应该否定所有不能独立自证的观念,只有通过自我质疑和推理才能达到真正的知识。
然而,笛卡尔认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笛卡尔将知识的根源局限在人的理性思维中,忽略了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纯粹的推理可以获得真知,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数学和形式逻辑等特定领域,对于社会科学、历史等领域缺乏适用性。
另外,通过推理获得的知识也有可能是虚假的,因为推理过程本身可能存在谬误或错误的前提假设。
其次,笛卡尔的怀疑主义往往导致过分的悲观主义。
他认为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可信的,只有通过无限怀疑和坚持不懈的分析才能达到真理。
这种态度容易导致对知识和真理的绝对怀疑,甚至使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存在产生怀疑。
最后,笛卡尔的认识论忽略了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
他强调人的思维能力和个体主义思想,忽略了人的情感、文化等因素对知识获取的影响。
对于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纯粹的理性思维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
综上,笛卡尔的认识论有其不可替代的思维方式和启示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在当代,要发展更为完善的认识论思想,需要综合运用理性和感性思维、注重个体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打破学科边界和学科专业化的限制等多种方法。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笛卡尔是17世纪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对于认识论的贡献被认为是深刻而重要的。
他的认识论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
本文将从笛卡尔的认识论出发,浅析其存在的一些缺陷,并试图提出一些批评和反思。
笛卡尔的认识论强调了“我思故我在”的观念,即自我意识和自我存在是最基本和最确定的。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很容易陷入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误区。
笛卡尔似乎忽视了外部世界对于认识的重要性,而过分强调了内部思维和意识的作用。
这种倾向导致了笛卡尔在认识论上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即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被过分强调和理解。
这种观念对于真正理解认识的本质和价值是有局限性的。
笛卡尔的认识论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基于理性和思维的认识论,以及基于求证和证明的认识论。
这些倾向和观念往往导致了笛卡尔对于认识的过度强调和局限性理解。
我们需要对笛卡尔的认识论进行批评和反思,从而更好地理解认识的本质和价值。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避免陷入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误区。
自我意识和自我存在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外部世界对于认识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相制约,从而更好地理解认识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笛卡尔的认识论虽然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但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通过对其认识论的批评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识的本质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应对认识的挑战和困难。
希望我们在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能够更加清醒和明晰。
【至此结束】。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笛卡尔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涉及到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等领域。
在认识论方面,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言论,强调人的思维能力是确知的基础。
尽管笛卡尔的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进行浅析。
笛卡尔的认识论存在着对经验的忽视。
笛卡尔将“我思故我在”作为哲学的起点,强调人的思维能力是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他认为通过怀疑一切来寻求真理,最终找到了“我思故我在”的不可疑的存在。
笛卡尔忽视了人的认知过程中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经验的重要性。
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得的,而不只是依靠纯粹的思维。
笛卡尔忽视了经验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是他认识论的一个显著缺陷。
笛卡尔的认识论存在着对理性的过分强调。
笛卡尔认为只有通过清晰而有限的思维,才能获得真理。
他将理性视为绝对的权威,而忽视了直觉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实际上,人类的认知能力是综合了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理性不能完全取代非理性的功能。
有时候,直觉和情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真理,而不是纯粹的理性思维。
笛卡尔对理性的过分强调也是他认识论的一个缺陷。
笛卡尔的认识论存在着对科学方法的误解。
笛卡尔提出了怀疑主义的方法,试图用怀疑一切的态度来寻求真理。
他忽视了科学方法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
科学方法是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不仅仅是依靠怀疑和推理。
笛卡尔对科学方法的误解,使得他的认识论无法充分适应当时科学的发展,也使得他的思想在实践中难以应用。
笛卡尔的认识论存在着对自我和他者的分割。
笛卡尔强调“我思故我在”,将人的自我意识放在了绝对的地位,而忽视了他者对自我认识的影响。
实际上,人的认识活动是与他者的交流和互动密切相关的,他者对自我认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笛卡尔的认识论中缺乏对他者和社会的认识,使得他的思想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难以得到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作者在阅读了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论真理和错误的部分之后,不仅从“上帝不是错误产生的原因”,“错误产生于自由意志的不恰当使用”,“避免错误、获得真理的方法”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对笛卡尔关于“错误”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阐述,还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地对笛卡尔上述观点进行评价,在肯定了笛卡尔关于“错误”的理论的突出贡献的同时,也提出了对笛卡尔该理论中部分观点的质疑,集中表现为质疑笛卡尔所说的“清楚分明”没有客观的标准以及其对上帝的神圣权威的过度依赖态度。
关键词:《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错误;自由意志对笛卡尔关于“错误”的理论的理解法国人勒内•笛卡尔的思想活跃于17世纪的欧洲,其在哲学、数学、物理、天文等方面均有卓越的建树,其哲学的终极目标(也可以说是其各个方面成就的最终追求)是要为人类知识寻找到一个不可动摇的“阿基米德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宏伟的人类知识大厦,以获得最终的、永恒的真理,这与现代人孜孜不倦追求的“求真”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设法使我们的知识永远立足于坚实的基础之上而不再受种种错误的干扰。
在笛卡尔的著作《第一哲学沉思集》的六个沉思中,关于真理和错误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第四个沉思的部分,但是事实上,关于人何以会产生错误的问题作为笛卡尔进行哲学研究的重要动因,在第一个沉思开篇就已经提出,“由于很久以来我就感觉到我自从幼年时期起就把一大堆错误的见解当做真实的接受了过来,而从那时以后我根据一些非常靠不住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东西都不能不是十分可疑、十分不可靠的……”1,错误启迪笛卡尔进行哲学的怀疑,并进而构建他宏伟的哲学大厦。
因此,我试图梳理清楚笛卡尔关于“错误”的理论,并阐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上帝不是错误产生的原因笛卡尔以普遍怀疑为逻辑起点,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普遍怀疑,终于找到了那个不可怀疑之物就是自我——一个思维着的观念或精神。
通过“我思”,笛卡尔得出了他的第一个结论,那就是“我在”。
但是我是一个有限的、不完满的存在体,进一步的沉思使笛卡尔领会到还有一个至上完满的存在体存在着,“我体会到一个至高无上的、永恒的、无限的、不变的、全知的、全能的、他自己以外的一切事物的普遍创造者的上帝的那个观念,比起代表有限的实体的那些观念来说,无疑这个观念在其自身中有更多的客观实在性……”2。
这一观念不可能来自我自己,因为我是有限的,而上帝却是无限的,一个无限实体的观念是不可能从有1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6页。
2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3页。
限实体中得出来的,上帝这一观念也不可能来自外部世界,因为外部世界本身是不确定的,另外,对于这一观念我们领会得十分清楚、十分明确,因此我们不得不相信上帝观念本身是完全真实的,而且事物本身的必然性即上帝的存在性决定了我们必然将存在性作为和上帝密不可分的关系来领会,“领会一个上帝(也就是说,领会一个至上完满的存在体)而他竟缺少存在性(也就是说,他竟缺少某种完满性),这和领会一座山而没有谷是同样不妥当的”3。
“因此,只能说,是由一个真正比我更完满的本性把这个观念放在我心里来的,而且这个本性具有我所能想到的一切完整性,就是说简单一句话,它就是上帝。
”4在笛卡尔看来,上帝是永恒的、全知全能全善的,是一切事物的创造者,那么,上帝是否“创造”了我们的错误?换句话说,上帝是否就是我们犯错误的原因?答案是否定的,笛卡尔随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展开了论证。
其一,“在上帝里边不可能有欺骗”5,因为凡是欺骗都含有某种不完满性,而且尽管欺骗看起来是聪明或能力的标志,但是欺骗的意愿毫无疑问是邪恶或缺陷的证据,这与上帝是完满的存在体是相矛盾的。
其二,我的判断能力是上帝所给的,既然上帝绝不会欺骗我,那么他肯定不会让我每次在运用判断力的时候都出现差池,但事实上我们确实常常犯错误,笛卡尔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我自己并不是至上存在体,我处于一种无限缺陷的状态中,因此我不必奇怪我是会弄错的”6。
其三,笛卡尔认为在考虑上帝的性质时,如果说他给了我们某种缺陷或不完满性的话,也是不可能的,错误作为错误而言,仅是一种缺陷而不是什么能力,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它们只是一些否定,上帝并没有将“出错能力”也赋予人。
总而言之,上帝不是错误产生的原因。
二、错误产生于自由意志的不恰当使用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确确实实地犯着各种错误,正是这样的现实困惑促成了笛卡尔对错误的来源、本质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既然我们的错误并不来源于上帝,也就是说,并非上帝有意欺骗我们,上帝在创造我们的时候不3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73页4参见冯俊《开启理性之门——笛卡尔哲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9页5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9页。
6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0页。
可能故意赋予我们的心灵必然出错的能力,那么,错误就只能产生于我们自身了,由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才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能分辨真与假,从而陷于错误之中。
在之后的思考中,笛卡尔发现错误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即由于我心里的认识能力和选择能力或由于我的自由意志,也就是说,由于我的理智,同时也由于我的意志”7。
笛卡尔认为,我们有两种思维方式:一为理智的知觉,二为意志的活动。
他说:“我们所能意识到的一切思想方式可以分为概括的两类,一类是理智的知觉作用或效力,一类是意志的作用或效力。
就如,凭感官而进行的知觉作用、想象作用,或对纯粹仅能用智力了解的事物的概想作用,都是知觉的各种不同的情状,至于欲望、厌恶、确认、否认、怀疑等,都是意欲的各种不同的情状。
”笛卡尔又认为,“单由理智,我对任何东西都既不加肯定,也不加以否定,我仅仅是领会我所能领会的东西的观念……可以说,在它里边我找不到什么错误”8。
那么,意志呢?在《圣经》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耶和华神将亚当安置在伊甸园中,并吩咐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都可以随意吃,只是善恶知识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但是事与愿违,夏娃受蛇的引诱,违背了耶和华神的旨意而与亚当一同吃了善恶知识树上的果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耶和华神虽然不允许亚当、夏娃吃善恶知识树上的果子,但他并没有把善恶知识树从伊甸园中移开,也就是说,神虽然不希望这种可能性实际发生,但神却给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意志。
那么,是意志本身产生错误吗?笛卡尔对此也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笛卡尔说:“我体验到,在我之内只有意志是大到我领会不到会有什么别的东西比它更大,比它更广的了。
”9也就是说,意志比理智广大得多,因为意志“本性是非常广泛,非常完满的”,是“我从上帝那里接受过来的”,所以,意志本身也不会引导人们犯错误。
那么,错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笛卡尔终于找到了答案,“既然意志比理智大得多、广得多,而我却没有把意志加以同样的限制,反而把它扩展到我所理解不到的东西上去,意志对这些东西是同样看待的,于是我就很容易陷于迷惘,7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2页。
8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2页。
9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3页。
并且把恶的当成善的,或者把假的当成真的来选取了,这就使我弄错并且犯了罪”。
10笛卡尔运用他确立的知识原则——凡我所清晰明白感知到的都是真实的——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如果我对我没有领会得足够清楚、明白的事情不去判断,那么显然是我把这一点使用得很好,而且我没有弄错。
可是,如果我决定去否定它或肯定它,那么我就不再是像我应该做的那样去使用我的自由意志了;如果我肯定了不是真的东西,那么显然我是弄错了。
即使我判断对了,这也不过是碰巧罢了,我仍然难免弄错,难免不正确地使用我的自由意志。
”11简而言之,“构成错误的形式就在于不正确地使用自由意志上的这种缺陷上”12。
三、避免错误、获得真理的方法通过“沉思”,我们不仅发现了虚假与错误的原因,更寻找到了如何尽量避免犯错误的方法。
首先,“在我们下判断之前必须对事物有一个清楚分明的领会、理解,在没有把事情的真理弄清楚之前不要去做判断”13,也就是说,认知活动必须以“清楚分明”为根本原则,如果理智所认知到的是含混不清的观念,那么这就为错误的产生埋下了种子。
其次是“在我们进行判断时,必须把意志限制在理智认识的范围之内”14,如果我们对于自己所判断的事情没有充分的认识就贸然进行判断,那么就非常容易发生错误。
笛卡尔也提到,“今天我不但知道了必须避免什么才能不致犯错误,而且也知道了我必须做什么才能认识真理”15,那就是:“把我的注意力充分地放在凡是我领会得完满的事物上”,只要将它们从“其余的,我所理解得糊里糊涂的事物”中分别出来,那么真理就是不言自明的。
可见,达到真理的途径与避免错误的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那就是,我们的任何认知活动,都必须以对认知对象的充分了解为前提,只有对事物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我们才可能避免陷于错误,从而认识一切事物的真正本质。
10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4页。
11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5—66页。
12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6页。
13参见冯俊《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24页。
14参见冯俊《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27页。
15参见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9页。
四、对笛卡尔上述观点的评述首先,笛卡尔把错误产生的原因与我们认识主体的理解和意志两种主观能力联系在一起,认为正确的东西源于清楚分明的理解,并且决不让意志超出理解的范围,只有停留在这个范围之内我们才能得到真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产生错误。
这样,他就把错误的产生和主体的认知能力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其理论体系中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和肯定。
其次,笛卡尔虽然坚持错误的产生在于人的自由意志运用得不恰当,但他并不因此反对意志自由。
他认为我们的意志的自由是自明的,人的完美之处就在于能够凭借意志而自由行动,只是我们在运用自由意志时不要让它超出理智的范围。
但是笛卡尔的观点中也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
比如说,笛卡尔把主观领会、理解的清楚明白的观念作为真理的标志,作为人类避免犯错误的保证,但是,恐怕连笛卡尔自己也说不清楚怎么样才算是达到了清楚分明,并且不同的人所理解的清楚分明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客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