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实验蛙心实验(精)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实验课件:实验九 蛙心起搏点观察 蛙心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动物生理学》实验课件:实验九 蛙心起搏点观察  蛙心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对象]

[实验药品]
任氏液
[仪器与器械]
蛙板,蛙类常用手术器械一套,蛙钉,玻璃分针, 细线,滴管。
[实验步骤] 1.实验的准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蛙心的制备:
破坏蛙脑、脊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剪开胸壁,剪 断两侧锁骨和胸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剪去心包膜, 充分暴露心脏。
2.实验项目
(1)观察蛙心各部分收缩的顺序,记录每分钟 的收缩次数(次·min-1)
(3)斯氏第二结扎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即房室沟用线作第二结扎。 结扎后,心室停止跳动,而静脉窦和心房继续跳 动,记录其各自的跳动频率(次·min-1)。
经过较长时间的间歇后,心室又开始跳动,记 录心室复跳时间,及蛙心各部分的跳动频率(次 /min-1)。
斯氏第 一结扎
斯氏结扎示意图
斯氏第 二结扎
[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记录】
描记心搏曲线并在曲线上标明期前收缩、代偿 间歇。
结扎前要认真识别心脏的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应反复给心脏表面滴加任氏液,
以保持其湿润。 结扎部位要准确。结扎不宜过紧,以刚能阻断
兴奋的传导为合适。
【实验结果记录】
项目
正常 第一结扎 第二结扎
静脉窦
频率(次/min) 心房
心室
实验(二) 心脏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心脏活动曲线的描记方法。
[实验对象]蛙 [实验药品]
任氏液
[仪器与器械]
滴管、蛙类常用手术器械、玻璃分针、大头钉、 电极支架、铁支架、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刺激器、张力换能器等。
[实验步骤] 1.在体蛙心的制备
观察蛙心的解剖结构
腹面观

动物生理学实验 蛙心实验

动物生理学实验 蛙心实验
实验六
6.1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6.2 蛙心起搏点分析
实验目的:
1. 掌握在体蛙心收缩的记录方法,了解心肌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 歇,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这一特征。 2. 用结扎法观察蛙心起搏点和心脏传导系统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 低及兴奋传导的方向。
实验原理:
1. 心肌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2. 心肌细胞的兴奋过程中,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如 果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一次正常兴奋冲动到达之前,给
实验步骤:
1. 取蟾蜍损毁脑和脊髓,暴露心脏。在心舒张期用蛙心夹在心尖处。
2. 连接实验装置。描记正常的心跳曲线。 3. 在心室收缩期给予心脏一次电刺激,观察心跳曲线的变化。
4. 在心室舒张的不同时期给予心脏电刺激,分别观察心跳曲线的变化。
5. 另取一只蟾蜍损毁脑和脊髓,暴露心脏。观察心脏各部位搏动顺序和跳动频率。 6. 斯氏第一结扎:用小镊子在主动脉干下穿一线备用,用玻璃分针将心尖翻向头端, 暴露心脏背部,然后将主动脉干下的备用线在窦房沟处结扎,阻断静脉窦和心房 之间的传导。观察心脏跳动情况并计时。 7. 斯氏第二结扎:用一丝线沿房室沟作另一结扎。观察心脏跳动情况并计时。
而其实验中要经常滴加任氏液,保持心脏湿润。 2. 提起和剪开心包膜时要细心,避免损伤心脏。 3. 每刺激心脏一次后,要待心脏恢复几个心跳曲线后再进行下一次刺激。 4. 结扎部位要准确。如果斯氏第一结扎后心室停搏过长,实施斯氏第二 结扎则可能使心室恢复跳动。
思考题:
1. 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有什么生理意义? 2. 代偿间歇是如何产生的?期前收缩之后一定会有代偿间歇吗? 3. 蛙心进行第一结扎之后为什么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停搏? 4. 两次结扎之后,静脉窦、心房和心室搏动频率有什么不同?为 什么? 5. 设计实验证明静脉窦是两栖类动物心脏的主导起搏点。

蛙类心脏实验报告

蛙类心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蛙类心脏解剖结构。

2. 掌握蛙类心脏灌流实验方法。

3. 观察并记录Na+, K+, Ca2+及肾上腺素(Adr), 乙酰胆碱(ACh), 乳酸对蛙类心脏活动的影响。

4. 分析不同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机制。

二、实验原理蛙类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其起搏点位于静脉窦。

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依赖于离子(如Na+, K+, Ca2+)和神经递质(如Adr, ACh)的调控。

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可以观察不同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0.65% NaCl、2% CaCl2、1% 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秒表、记录仪、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暴露心脏:将青蛙处死,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2. 灌流实验:将心脏固定在蛙心夹上,连接张力传感器和计算机采集系统。

用任氏液进行心脏灌流,观察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3. 观察Na+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将灌流液中的Na+浓度逐渐降低,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

4. 观察K+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将灌流液中的K+浓度逐渐降低,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

5. 观察Ca2+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将灌流液中的Ca2+浓度逐渐降低,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

6. 观察肾上腺素(Adr)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在灌流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Adr,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

7. 观察乙酰胆碱(ACh)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在灌流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ACh,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

8. 观察乳酸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在灌流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乳酸,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Na+对心脏活动的影响:降低Na+浓度,心脏节律逐渐减慢,直至停止。

2. K+对心脏活动的影响:降低K+浓度,心脏节律逐渐加快,直至停止。

蛙心生理实验报告(3篇)

蛙心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方法。

2. 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3. 探究心脏节律性活动的生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蛙心灌流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通过将蛙心取出并置于人工灌流液中,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节律性收缩。

实验中,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可以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从而了解心脏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并维持较长时间。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

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青蛙2. 实验器材:蛙心夹、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任氏液、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套管夹。

3. 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计算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暴露蛙心:取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蛙板上,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

2. 插管: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将蛙心夹插入心脏,并通过蛙心夹上的管道与灌流系统连接。

3. 灌流:将蛙心置于任氏液中,开始灌流,调节灌流速度和压力,使心脏保持节律性收缩。

4. 观察与记录:观察心脏的收缩、舒张情况,记录心率和心搏曲线。

5. 改变灌流液成分:分别用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等灌流液替换任氏液,观察心脏活动的变化。

6. 分析与讨论:分析不同灌流液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讨论心脏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正常任氏液中,心脏保持节律性收缩,心率为60-100次/分钟。

青蛙心脏的实验报告

青蛙心脏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青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分析青蛙心脏的起搏点和搏动规律。

3. 探讨青蛙心脏在离体后的生理活动。

二、实验原理青蛙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结构,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传感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青蛙一只2. 实验工具: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秒表、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四、实验步骤1. 暴露青蛙心脏(1)取青蛙一只,用手术刀在背部中央剪开皮肤,暴露脊柱。

(2)用手术剪剪开脊柱两侧的肌肉,暴露心脏。

(3)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 观察心脏结构(1)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2)观察心房、心室的结构和连接关系。

3. 分析起搏点和搏动规律(1)用蛙心夹夹住心脏,连接到计算机采集系统。

(2)观察心搏曲线,分析起搏点和搏动规律。

4. 离体心脏实验(1)将青蛙心脏取出,放入任氏液中。

(2)观察离体心脏在任氏液中的搏动情况,记录搏动时间。

五、实验结果1. 青蛙心脏呈暗红色,心脏左右两侧对称,心房、心室界限清晰。

2. 心脏起搏点位于静脉窦,心搏曲线显示心房、心室的搏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3. 离体心脏在任氏液中能维持约2小时的搏动。

六、实验讨论1. 青蛙心脏结构简单,起搏点明确,为研究心脏生理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2. 心搏曲线分析显示,青蛙心脏的起搏点和搏动规律与哺乳动物相似,具有一定的生理学意义。

3. 离体心脏实验表明,青蛙心脏在离体后仍能维持一定时间的搏动,为研究心脏离体生理学提供了参考。

七、实验结论1. 青蛙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结构,起搏点明确,心搏曲线显示心房、心室的搏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动物生理学-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动物生理学-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1.正常心搏曲线2、滴加0.65%NaCl溶液3、滴加2%CaCl2溶液2滴4、滴加1%KCl溶液5、滴加0.01%Adr溶液6、滴加0.01%Ach溶液二、分析与讨论2、1.正常心搏曲线3、从图中可以看出本组牛蛙心跳比较微弱, 再结合本组牛蛙心脏外表上有不规则小黑斑这一点, 可推断出这只牛蛙可能患有心脏疾病。

4、滴加0.65%NaCl溶液滴加0.65%NaCl溶液后, 心跳减弱, 这是由于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时, 灌注液中缺乏Ca2+, 以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期内流Ca2+减少, 细胞质Ca2+浓度减少, 心肌的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

3.滴加2%CaCl2溶液2滴加入CaCl2后, 心跳略微增强。

细胞外Ca2+在细胞膜上对Na+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称为膜屏障作用。

Ca2+浓度增高时, Na+内流受抑制, 细胞0期除极速度与幅度减小, 使兴奋性及传导性均降低。

Ca2+浓度增高使Ca2+内流增多,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4.滴加1%KCl溶液滴加1%KCl后, 曲线的频率逐渐减小, 愈来愈疏, 幅度也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当细胞K+浓度增高时, K+与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 K+抑制细胞膜对Ca2+的转运, 使进入细胞内Ca2+减少, 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减弱, 心肌收缩力降低。

所以心搏曲线振幅减小。

5.滴加0.01%Adr溶液滴加肾上腺素后, 蛙心收缩增强, 心脏舒张完全, 描记的心搏曲线幅度明显增大。

其作用机理是, 肾上腺素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受体结合, 提高心肌细胞和肌浆网膜Ca2+通透性, 导致肌浆中Ca2+浓度增高, 使心肌收缩增强。

另外, 肾上腺素还有降低肌钙蛋白与Ca2+亲和力, 促使肌钙蛋白对Ca2+的释放速率增加, 提高肌浆网膜摄取Ca2+的速度, 刺激Na+与Ca2+交换, 使复极期向细胞外排出Ca2+的作用加速, 这样, 将使心肌舒张速度增快, 整个舒张过程明显增强。

生理实验报告青蛙

生理实验报告青蛙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青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脏的生理特性,掌握心脏搏动的基本原理,并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心脏的生理活动。

实验材料:1. 青蛙1只2. 解剖刀3. 剪刀4. 镊子5. 玻璃杯6. 玻璃管7. 生理盐水8. 心脏计数器9. 秒表10. 记录纸实验步骤:一、青蛙心脏的解剖观察1. 将青蛙放在实验台上,用解剖刀沿背部中线切开皮肤,暴露出内脏。

2. 沿着脊椎骨两侧剪开肌肉,暴露出心脏位置。

3. 用镊子轻轻取出心脏,观察其整体形态、颜色和大小。

4.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心房和心室,以及它们之间的瓣膜结构。

二、心脏搏动观察1. 将心脏置于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

2. 用玻璃管轻轻吹动生理盐水,使心脏在水中自由搏动。

3. 观察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规律,记录下每次搏动的时间间隔。

4. 使用秒表计时,连续记录10次搏动的时间,计算平均搏动间隔。

三、心脏刺激实验1. 使用心脏计数器,在心脏搏动时进行计数,记录下连续10次搏动的次数。

2. 使用玻璃管轻轻刺激心脏,观察心脏搏动频率的变化。

3. 记录刺激前后心脏搏动次数的变化,分析刺激对心脏搏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1. 心脏解剖观察:青蛙心脏呈长椭圆形,分为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连接,防止血液倒流。

2. 心脏搏动观察:青蛙心脏平均搏动间隔为0.3秒,即每秒搏动约3次。

3. 心脏刺激实验:轻微刺激心脏后,心脏搏动频率略有增加,平均搏动间隔缩短至0.25秒。

实验分析:1. 青蛙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青蛙心脏的四个腔室和瓣膜结构保证了血液的有序流动。

2. 心脏搏动频率:心脏搏动频率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可以通过刺激心脏来观察其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轻微刺激可以增加心脏搏动频率。

3. 心脏生理特性:心脏搏动是心脏自主收缩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神经、体液等。

通过实验观察,可以了解心脏的生理特性。

青蛙挖心实验报告(3篇)

青蛙挖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青蛙心脏的结构特点。

2. 观察心脏各部分在解剖过程中的变化。

3. 学习心脏的挖心术,并掌握相关解剖技能。

二、实验原理青蛙心脏为两心房两心室结构,心脏的挖心术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解剖青蛙心脏,可以观察心脏各部分的形态结构,了解心脏的血液循环过程。

三、实验材料1. 青蛙1只2. 常用解剖器械:剪刀、镊子、解剖针、解剖盘等3. 实验台、实验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培养皿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青蛙:将青蛙放入水中,使其适应环境,待其安静后取出。

2. 解剖青蛙:- 将青蛙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剪沿腹部正中线剪开皮肤,暴露腹部肌肉。

- 沿着腹中线剪开肌肉,注意保护内脏器官。

- 撕开腹腔,观察内脏器官,找到心脏。

3. 心脏挖心:- 用解剖剪小心剪断心脏周围的血管,避免损伤心脏。

- 用镊子将心脏从胸腔中取出。

- 将心脏放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观察心脏的各个部分,如心房、心室、瓣膜等。

4. 心脏解剖:- 将心脏放在培养皿中,用解剖剪沿心脏纵轴剪开,观察心脏内部的形态结构。

- 观察心脏瓣膜的开闭情况,了解心脏的血液循环过程。

5. 心脏保存:- 将解剖后的心脏放入生理盐水中,防止组织腐败。

五、实验结果1. 青蛙心脏呈圆锥形,位于胸腔中央。

2. 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连接。

3. 心脏的左右两侧分别有心房和心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有瓣膜连接,防止血液逆流。

4. 心脏瓣膜的开闭情况与血液循环过程密切相关。

六、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青蛙心脏的结构特点,掌握了心脏的挖心术和解剖技能。

2.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心脏瓣膜的开闭情况与血液循环过程密切相关,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心脏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伤心脏和其他内脏器官。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青蛙心脏的挖心和解剖,让我们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予心肌一个额外的刺激,会使心肌细胞产生一个提前的动作电位,
使心脏出现一次提前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在期前收缩之后往 往会表现出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3. 蛙心传导系统各部分都具有自律性,其中以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 房室交界次之,心室内的传导组织最低。静脉窦发出的兴奋依次 传导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趋动压抑 控制其他自律组织的活动。因此,正常情况蛙心起搏点是静脉窦,
而其他自律组织被称为潜在起搏点。
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经常滴加任氏液,保持心脏湿润。 2. 提起和剪开心包膜时要细心,避免损伤心脏。 3. 每刺激心脏一次后,要待心脏恢复几个心跳曲线后再进行下一次刺激。 4. 结扎部位要准确。如果斯氏第一结扎后心室停搏过长,实施斯氏第二 结扎则可能使心室恢复跳动。
实验步骤:
1. 取蟾蜍损毁脑和脊髓,暴露心脏。在心舒张期用蛙心夹在心尖处。
2. 连接实验装置。描记正常的心跳曲线。 3. 在心室收缩期给予心脏一次电刺激,观察心跳曲线的变化。
4. 在心室舒张的不同时期给予心脏电刺激,分别观察心跳曲线的变化。
5. 另取一只蟾蜍损毁脑和脊髓,暴露心脏。观察心脏各部位搏动顺序和跳动频率。 6. 斯氏第一结扎:用小镊子在主动脉干下穿一线备用,用玻璃分针将心尖翻向头端, 暴露心脏背部,然后将主动脉干下的备用线在窦房沟处结扎,阻断静脉窦和心房 之间的传导。观察心脏跳动情况并计时。 7. 斯氏第二结扎:用一丝线沿房室沟作另一结扎。观察心脏跳动情况并计时。
实验六
6.1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6.2 蛙心起搏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实验目的:
1. 掌握在体蛙心收缩的记录方法,了解心肌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 歇,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这一特征。 2. 用结扎法观察蛙心起搏点和心脏传导系统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 低及兴奋传导的方向。
实验原理:
1. 心肌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2. 心肌细胞的兴奋过程中,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如 果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一次正常兴奋冲动到达之前,给
思考题:
1. 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有什么生理意义? 2. 代偿间歇是如何产生的?期前收缩之后一定会有代偿间歇吗? 3. 蛙心进行第一结扎之后为什么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停搏? 4. 两次结扎之后,静脉窦、心房和心室搏动频率有什么不同?为 什么? 5. 设计实验证明静脉窦是两栖类动物心脏的主导起搏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