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思想陈鹤琴
幼儿教师招聘必考人物——陈鹤琴教育思想

幼儿教师招聘必考人物——陈鹤琴教育思想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从研究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到开办实验幼稚园、公立幼师、国立幼专和高师幼儿教育体系,创建了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教理论和实践体系,对我国幼儿教育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在幼儿教师招聘考试中,陈鹤琴更是必不可少的人物。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活教育”理论中,中公资深讲师带大家走进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一)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
1940年,陈鹤琴来到江西泰和,筹建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以及校办农场,开展“活教育”实验。
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
1942年初,幼师附设婴儿园,1943年春,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增设专科部,至此,“活教育”实验形成了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
(二)“活教育”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其中,“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
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服务”。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尽管陈鹤琴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
陈鹤琴又具体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陈鹤琴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
《2024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范文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篇一一、引言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其“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不仅为当时的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详细探讨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概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注重儿童活动的多元化、丰富性,以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
陈鹤琴认为,儿童的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2. 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
他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3.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陈鹤琴认为,教育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如游戏、观察、实践等,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三、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在当今幼儿教育的应用1. 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教育中,应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活动空间,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
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为每个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3. 倡导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4. 强调家园共育。
家长和教师应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过程,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
四、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具有以下启示:1. 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应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2. 重视教育的实践性。
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 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和兴趣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4.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改革。
1、陈鹤琴教育思想中改革的重点
陈鹤琴提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进行自我改造,后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后从本质上进行转变,不再做旧教师,而是应该做一个人民的教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陈鹤琴的幼儿教育主张
第一主张:幼稚园应该适应国情,如:幼稚园的设施应体现本国文化,教材、教法只要不违背相关国情均可以使用。
第二主张: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家长千万不能存在孩子放在学校就认为是教师的责任心理,只有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相互促进,方可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主张:陈鹤琴认为只要儿童能够学的都应该教他。
3、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要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学会生活。
第二,教育应源于生活,利用生活。
让幼儿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包容他人,并能以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认识了解、体验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对社会的印象。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幼儿教育思想史 陈鹤琴篇

1906年, 陈鹤琴在家读了六年私塾后,在姐 夫的赞助下进入杭州蕙兰中学学习。 1911年春,陈鹤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半年 后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 1914年夏,陈鹤琴结束了他在清华的学业,赴 美留学。留美期间,先在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普通 科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从1917下半年开始,在哥 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1919 年8月,因5年休学时间满回到国内。 1919年9月,陈鹤琴去南京高师(后东南大学 )赴聘,担任教育科儿童教育学、心理学教授。 1923年,创办了鼓楼幼稚园。这是陈鹤琴还 走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道路,进行中国化和科学化 的幼儿教育试验,总结并形成了系统的幼儿教育 思想。 1927年6月,陈鹤琴受聘担任南京特别市教育 局学校教育课长。同年9月,陈鹤琴受聘担任陶行 知创办的晓庄师范的院长和指导员。 1928年9月起,陈鹤琴受聘主持上海公共租界 工部局华人教育处长达11年之久。 。。。。。。
论幼稚园教育
《我们的主张》 ——关于幼稚园教育的系统观点
幼稚园要适合国情。 幼稚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 凡儿童能够学的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们。 幼稚园的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课程实施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幼稚园首先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 幼稚园应注意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稚园应特别注重音乐。 幼稚园要有充分适宜的设备。 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 儿童的户外活动要多。 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幼儿教师应有充分地训练。 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成绩。
从生活和儿童出发,不仅表现在课程内容和组织上,还表现在教 学方法上,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的课程应该游戏化。
“活教育”理 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论幼儿教育内容

陈鹤琴论幼儿教育内容幼儿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过程,涵盖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各界所重视。
本文将从陈鹤琴的角度对幼儿教育内容进行探讨。
一、儿童身心发展幼儿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陈鹤琴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
在幼儿教育内容中,应该包括语言能力、智力发展、社交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帮助儿童全面发展。
二、学科教育幼儿教育内容中的学科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
陈鹤琴主张在幼儿教育中,应该不仅注重培养学科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科思维和学习方法。
比如,在语言教育中,除了教授儿童基本的字母和词汇,还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育中,除了教授基本的计数和计算,还应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学科教育,帮助儿童发展个人潜能。
三、美育与体育教育陈鹤琴认为,幼儿教育内容中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美育和体育素养。
美育教育可以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方式进行,帮助儿童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
体育教育可以通过运动游戏、体操、球类运动等方式进行,帮助儿童发展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通过美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入,让儿童在快乐中成长。
四、品德教育与道德教育幼儿教育内容中的品德教育与道德教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陈鹤琴强调,幼儿期是培养儿童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尊重、友善、责任感等品德和道德素养。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儿童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五、游戏与探究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体验和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在幼儿教育内容中,应该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机会,并引导他们在游戏中进行自主探究。
通过游戏与探究,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1 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是一位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家。
她一生致力于推广心理教育与起源原理,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学龄前(3-6岁)儿童学习和教育的理论。
她的教育思想鼓励教师思考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发展最重要的几项技能,对孩子更加开放式和支持性。
2 陈鹤琴关注发展儿童认知和行为
陈鹤琴强调,儿童教育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关注孩子认知的发展,理解儿童的行为及其与学习表现的关系。
此外,她认为,成人应该在说话和表达时体现深刻的关心和理解,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温柔的爱意和支持,以激励他们尽力学习。
3 陈鹤琴认为儿童应该享受培养
陈鹤琴认为,尽管3-6岁孩子仍处于发展脆弱、需要支持和帮助的阶段,但他们也应该得到有利于自我培养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她建议教师为学前儿童在活动中提供自主和创造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自由的自在,发挥孩子的主观思维活动,形成自信和独立意识,激发他们不断学习的兴趣。
4 陈鹤琴认为教师要负责孩子的学习
陈鹤琴主张,教师要有责任,发现学前儿童学习的机会,不断探索和发掘孩子的学习小结,专注于新信息和行为中存在的价值,从而
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和特点,增强学习经验。
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孩
子的内心,以真诚的心融入教学,加强儿童的学习兴趣。
5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研究和发展
陈鹤琴提出了研究及开发学龄前儿童学习的多种方法,如培养梦
想励志的孩子,把玩具等加以合理的利用,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积极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安全感,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吸收
能力,以及为他们提供一个以互动活动为主的学习环境,以培育他们
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文四篇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文四篇第一篇: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 20世纪初,中国还是一个有着专制传统和80%文盲的国家,千百年来,孩子一直被看做是家庭的附属品,大人们无知却专制地看管着他们,没有尊重和平等。
这时,一位教育家站了起来,愤然地说:孩子的价值有时还不如一只羊、一头牛。
人们对养孩子的方法始终抱着事前无准备,事后不研究的态度。
这位站在时代前沿的儿童教育家就是陈鹤琴,他针对民国时期的死教育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以鼓楼幼稚园为实验基地,进行了有益尝试,他的思想和实践对现今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重视儿童的不成熟的力量陈鹤琴的活教育区别于封建、僵化、陈旧的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便是在教育的中心与主体儿童的身上。
因此教师和家长的儿童观对于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陈鹤琴眼中无论是在外表上将孩子打扮成大人的模样还是在行动上去模仿大人的举止,这样都是旧式家庭愚昧的做法。
正是因为没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儿童,中国才多是少年老成的小孩子。
他说:在培养儿童这件事情上,最紧急的就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儿童,将他们看作儿童对待。
卢梭也曾有过类似的观点:大自然期望孩子们在年少的时候,只长成孩童的样子。
所谓的儿童的样子,即非成人,即按照他们孩童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有特征生长。
陈鹤琴把儿童样子的标准归纳为一种未成熟的力量,他要求人们去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这种不成熟,要去相信儿童具有主动性,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潜力。
然而,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着儿童成人化的现象,即儿童与成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具体表现为:穿着成人化、心理早熟等。
现今儿童听话乖巧的表象下是他们真实的活泼好动的本真。
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园的课堂中,不乏看起来乖巧的学生,他们两手重叠,背脊挺值地端坐在课桌前,俨然一副懂事的样子,像一个稚气消逝的成熟的儿童。
我们在欣慰这看似和谐的画面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这真的是儿童应该有的样子吗?这与陈鹤琴所描述的旧教育中少年老成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如出一辙。
论陈鹤琴的幼儿教育

论陈鹤琴的幼儿教育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陈鹤琴强调幼儿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天性。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性和发展规律,教育者应当敏锐地观察和理解这些特点,而非强行将孩子塑造成统一的模式。
在他看来,幼儿如同幼苗,有着自身内在的生长力量。
教育应当是“顺势而为”,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引导,让幼儿的天性得以自然地展现和发展。
他提出了“活教育”的理念,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这意味着幼儿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室和书本,而应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融入社会。
通过与真实的世界互动,孩子们能够获得更丰富、更生动的经验和知识。
比如,春天带孩子们去观察花朵的绽放,秋天一起感受果实的成熟;去社区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参与简单的公益活动等。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陈鹤琴非常重视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方式。
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各种能力。
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建构游戏能够培养空间认知和创造力;体育游戏则增强体质和协调能力。
教育者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和材料,鼓励他们自由地玩耍和探索。
在教育方法上,陈鹤琴提倡“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他认为幼儿的学习应当是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进行的。
例如,教幼儿种植植物,让他们亲自参与播种、浇水、施肥的过程,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理解生命的周期和自然的规律。
这种实践式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鹤琴还强调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两者应当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氛围和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应当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同时也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
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即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反对读死书) 其活教育体系的三大目标是: ⑴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⑵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⑶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①
② ③ ④
对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解读: 教育观:提倡幼儿自己动手,自动,自发地学 习,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反对 传统的注入式,消极的约束式管理。 教育目标:育人,育“现代中国人”。 教育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强调“做”, 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教育内容: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 际紧密结合。同时,“做”的过程本 身也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
⑤ 教育原则:活教育的17条原则,详见39页,这17 条原则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
3、幼儿园课程理论。 ⑴ 课程中心:反对课程脱离实际,主张以自然 环境、社会环境做为课程中心, 让幼儿充分与实物和人接触,获 得直接经验。 ⑵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是相对独立的,但在教材 安排上,整个教学上是相互关联的。 ⑶ 课程实施: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 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 提倡“单元教学”——各科之间相互 关联,系统教学;主张游戏式教学。
陈鹤琴(1892-1982)
浙江上虞县 人。我国现代著名 教育家、儿童心理 学家和儿童教育专 家,是“五四”运 动后新教育的第一 代创业者,是我国 现代幼儿教育的奠 基人。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陈鹤琴(1892-1982):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23年他创办 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科研工 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学者之 一。 陈鹤琴先生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 的幼儿教育之路。他先后在江西、上海创办省立、国立实 验幼师和幼专,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他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 了很大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