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合集下载

5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5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5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鹤琴强调“活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僵化和刻板,不能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而“活教育”则主张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

在课程设置方面,陈鹤琴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他认为,儿童的生活环境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教育资源。

例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雷雨、秋天的果实、冬天的冰雪,都是儿童学习和探索的素材。

社会中的各种职业、人物、事件,也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内容。

他反对将儿童局限在狭小的教室里,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而是鼓励儿童走出教室,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了解社会的运作。

陈鹤琴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身体、发展智力、培养品德。

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他还提出,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和环境,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游戏,让游戏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陈鹤琴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他认为,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引导儿童动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儿童认识植物时,教师可以带领儿童亲自种植、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儿童在实践中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陈鹤琴非常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教育应该因材施教。

教师要仔细观察儿童的兴趣、爱好、能力,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儿童,要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让每个儿童都能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陈鹤琴还强调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试论陈鹤琴的活理论与实践

试论陈鹤琴的活理论与实践

试论陈鹤琴的活理论与实践摘要:本篇论文对陈鹤琴先生的幼儿教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分析了幼儿教育思想对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管窥出陈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发展的意义。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理论原因,正是由于陈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幼儿教育系列活动的实践结果。

他的核心理念贯穿整个教育界。

“活教育”思想当属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中心,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我国目前幼儿的教育思想还存在一些“顽疾”并衍生出不少新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陈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解决这些麻烦的“顽疾”和新问题,文章从幼儿园、教师和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指导当今幼儿教育思想的健康发展,早日推动幼儿教育的优质化。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活教育一、文献综述本位研究了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论文,探讨陈先生的活教育理论的概念和实践内容。

前人的研究成果呈现在量上丰富多彩、质上呈现精细化的特点。

陈先生在教学的实际研究基础上,结合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手段,采用克伯屈教授的启发式教育法、民主自由讨论法,产生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思想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总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的,时间也是一点一滴的流逝,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被当代人列为经典的思想,为后来的幼儿教育思想铺下路。

故而笔者写下本文,简明地阐述自己的看法。

二、陈鹤琴先生的经历及课程编排方法陈鹤琴(1892——1982),是浙江人,他是中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

毕业于清华大学,他把一生都放在研究儿童心理的研究,用“活教育的思想理念创造幼儿教育事业,并发展教育事业。

著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有《陈鹤琴教育文集》。

他放弃医学从事教育行业的抉择让人为之动容。

他所提出的课程编排方法是后世的幼儿教育家研究的教育学经典方法之一。

他所提出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是幼儿教师研究的重点。

1.圆周法:幼稚园每个年龄班预定的教育单元内容相同,研究的事物也相同,但所选教材的难度和分量应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班要求由浅入深。

学前教育-陈鹤琴

学前教育-陈鹤琴

重要的时期,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
把幼儿教好、养好。”
3 儿童的家庭教育
陈鹤琴所著的《家庭教育》以及对年代后陆续发表的《怎样做
父母》等论文,体现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
1.幼稚园是要适应国情的。
2.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
4 幼稚园教育
3.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陈鹤 琴指出,给孩子学的东西有三条标准。一是“凡儿童能够学的
2 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二)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幼稚教育 陈鹤琴通过揭示幼儿的心理特点来提出教育教学原则。他认为幼 儿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l.好动。对于儿童的这种好动心,家长及教师要正确对待,应当 给他们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刺激,使童多与万物接触,儿童就是通过 “他玩这样弄那一样,就渐渐地从无知无能的地步,到有知有能的地 步。” 2.好模仿。陈鹤琴指出:“这个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 一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等,大大依赖这 个模仿心。”为此他对模仿动作的分类与发展进行研究,他的结论是 : (1)模仿的动作与所模仿的动作不是一样的:比如儿童模仿成人 说话时的发音,学写字时握笔的位臵和姿势,都不可能和成人同样。 因此,当儿童模仿时,教育者应格外当心,若有错误要及时纠正,以 免养成错误的习惯。 (2)模仿只在初做的时候,后来继续所做的动作,是感觉这个动 作的快乐而做的,并不是模仿了。因此,我们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凡 能发生快感的事,就做给他看,让他们模仿;反之,则不让其模仿。
2 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7.喜欢野外生活。陈鹤琴认为“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

陈鹤琴学前教育实践

陈鹤琴学前教育实践

摘要:陈鹤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学前教育之父”。

他提出了“活教育”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学前教育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陈鹤琴学前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实践过程及其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陈鹤琴学前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1. 活教育理念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因此,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活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儿童为中心。

活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使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实践。

活教育强调儿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3)全面发展。

活教育强调儿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教育心理学理论陈鹤琴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注重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和行为规律,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陈鹤琴学前教育实践的历程1. 早期教育实践陈鹤琴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事学前教育实践,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

在幼稚园中,他推行活教育理念,注重儿童兴趣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1)课程设置。

陈鹤琴将课程分为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每个领域都注重儿童兴趣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教学方法。

陈鹤琴提倡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方式,通过游戏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环境创设。

陈鹤琴注重环境创设,使幼儿园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

他提倡“生活即教育”,将生活场景融入教育活动中。

2. 教育理论研究陈鹤琴在学前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他撰写了《活教育》、《幼儿教育》等著作,为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3. 教育改革实践陈鹤琴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推动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陈鹤琴学前教育实践启示

陈鹤琴学前教育实践启示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陈鹤琴的学前教育实践中提炼出一些启示,包括尊重儿童、关注个体差异、重视游戏教育、家园共育等方面,以期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尊重儿童,关注个体差异陈鹤琴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1. 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2. 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儿童,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树立自信心。

二、重视游戏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陈鹤琴强调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游戏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1.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身体、发展智力、培养情感、提高社交能力。

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

2. 游戏教育要注重儿童主体性。

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教师要关注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儿童更好地体验游戏。

三、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儿童成长陈鹤琴提出,学前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儿童成长。

1. 建立良好的家园沟通机制。

教师与家长要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

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教师共同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 家庭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关注儿童的需求,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

四、注重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陈鹤琴认为,教师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力量,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三篇

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三篇

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三篇陈鹤琴(1892~xx)浙江省上虞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他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获得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独创的教育主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宝库。

研究他的活教育思想,对发展我国当代幼儿教育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活教育思想的"活",除了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外,更强调了在目的、内容、方法上与旧的教育制度的区别。

他的活教育理论是以三人目标为中心展开的,主要包括:(一)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活教育的日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目的蕴含丰富的哲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强调了从小塑造儿童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贯穿着爱国主义的精神,体现了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相结合的思想。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是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它以"做"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使各个学科互相渗透,方便儿童掌握知识和技能。

活教育的课程论把儿童的视野从书本移向大自然、大社会,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是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提倡儿童在做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做中学"要求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做中教"是指教师要在实际中教,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在做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活教育的方法论提倡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好儿童的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启发儿童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1.发展特点 社会性,不仅是指儿童与儿童或儿童与成人的个别关系, 还在于社会的组织性活动的建立。 (3) 情绪的转变。陈鹤琴说:“在儿童的初期,他 们情绪的表现大都是由自身生理上的要求所激起的。”
二、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陈鹤琴生平
图6-2 陈鹤琴
二、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活教育”理论
1. “活教育”的三大纲领 “活教育”的三大纲领主要是指活教育的目的论、
课程论和方法论。 (1)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论,是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二、陈鹤琴的学前Βιβλιοθήκη 育思想的具体内容(一)“活教育”理论
二、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活教育”理论
1. “活教育”的三大纲领
“活教育”的方法论是与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论相 一致的,是以强调“做”为基调的。“活教育”理论把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实验观察。第二 步是阅读参考。第三步是发表创作。第四步是批评检讨。
二、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1)好游戏。 (2)好模仿。 (3)好奇
二、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重点
陈鹤琴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 成果,主张把学前儿童时期分成四个阶段,即新 生婴儿期(新生)、乳儿时期(出生后到1岁左右)、 步儿时期(1岁左右到3岁半左右)、幼儿时期(3岁 半左右到6岁左右)。
二、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重点
1.发展特点 思想活动方面。陈鹤琴指出,儿童的思想与成人不
同:数量不如成人多,准确性比成人差,内容限于游戏 方面。
(2) 社会性的发展。陈鹤琴认为,所谓儿童的社会

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一、陈鹤琴的生平、主要著作及教育实践活动(一)陈鹤琴的生平(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陈鹤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我国近代幼儿教育事业奠基人。

1892年3月,陈鹤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百官镇—个破落小商人家庭。

他6岁丧父,7岁起帮母亲替人洗衣以补贴生活。

在读6年私塾后,14岁靠亲友资助进杭州葸兰中学读书,立志济世救人。

1911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一学期,秋季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

他在校内办了一个“校役补习班”,又在校外城府村办了—·所“义务小学”。

1914年赴美留学,为报国而学教育。

1917午获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8午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8月回国。

1919年9月,他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等课,1921年兼任东南大学教务部主任。

他大力提倡开展学校课外活动,主张学生自治。

他反对封建包办婚烟制度,写成《学生婚烟问题之研究》调查报告,于1921年在《东方杂志》发表,受到李大钊称赞。

1922午,他编成中国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语体文应用字汇》开创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为编写成人扫盲教材和儿童课本,读物,提供用字的科学依据。

1920年起,他以其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开创我国儿童研究。

1921—1925年,他从事儿童心理测验的研究,编制中小学各科测验资料,与廖世承合著《智力测验法》、《测验概要》。

1925年,他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两部著作。

1927年,陈鹤琴支持陶行知筹建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并兼任该校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

他与陶行知、张宗麟等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主编《幼稚教育》刊物。

6月,他担任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课课长,着力整顿中小学和幼儿教育,设立实验区制,培训师资,试验新教学法,树立实验和研究风气,编纂教科书和儿童读物,研制玩具、教具和设备等。

1928年,他受民国大学院之聘,主持起草《全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于30、40年代在全国推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