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基础技法优质课比赛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非遗系列传统文化 主题班会 中国篆刻 课件(共20张PPT).ppt

技法
肆
篆法、章法和刀法是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明代朱简在《印章要论》中说: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所以篆刻要成为一件艺术品,三者必须具备,而篆法、章法和刀法,相互有密切关系,形成一件艺术品的整体。
史册格篆刻
伍
“史册格篆刻”,是在基于秦汉及明清等篆刻印章传统形制、技法与风格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增加装饰效果:将文字置于(由两条竖线为一组的)条形格框之中,同时不改变所取印材(篆刻石料或其它材料)印面的面积和态状,条框以外空余部分保留或挖除,即出现古代史册竹简木犊之形象,——在增加装饰性的同时,保留中国篆刻古朴自然和文雅精致等传统气象与意蕴。因此称为“史册格篆刻”,其将内容 “载入史册” 的独特创意,任人寻味;而其史无前例的外观效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篆刻的形制,具有强烈的个性 和独特的风格,是中国篆刻艺术延续过程中的一次发展和进步
宋、元的很多私印,出自文人之手,很有艺术性。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非常富有特色,它以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普遍重视的印章范体
清代初期篆刻以程邃最为出色,他篆刻能“力变文(彭)、何(震)旧习”,富有创造性。他的白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朱文印喜用大篆,离奇错落,奠定了皖派的基础
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兴盛时期,高凤翰、汪士慎、巴慰祖、董洵、胡唐等人的篆刻都能自出新意和富有个性。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当属丁敬和邓石如。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
溯源
贰
篆刻艺术(刻刀的刀法)与书法艺术(毛笔的笔法)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实用艺术转化为纯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依据史料所知,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大多属于战国时期。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古玺是由专门工匠制作,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玺文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其特征是:朱文玺边栏宽阔,白文玺有界格。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各种异形
篆刻基础PPT讲稿

刻印章,又名治印,因为自古治印多用篆字,故又称篆刻 学。是我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和我国的书法、绘画,雕 刻等一样,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印章的制作过程就是书法、绘画、雕刻三结合的艺术,而 书法是根本的,起着主要作用的。刻印工具主要依靠一刀一 石。尽管印面仅方寸左右,但要求很高,要表现出既有豪壮 飘逸的书法笔势,又含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具备刀法生 动的雕刻特征。它和我国其他民族传统艺术一样,是我们祖 先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结晶。
2、寿山石
产于福建寿山县芙蓉峰下,山下田地里黄色半透明体的冻石 最好,名“田黄”,为寿山石中珍品。黄,白,红,紫各色 都有。是篆刻石章的上好材料,但价格较贵。
3、昌化石
产于浙江昌化县深山中;石色斑斓多为五花色,常见的还有 白,灰,红,紫等色。最好的红石鲜得象血色一般,故名 “鸡血石”,是昌化石中的“珍品”。有的昌化石往往杂有 铁质砂钉,而且石质一般都比青田石“干燥”和“涩”些。
门青等都是天生丽质,淡雅纯净的印石珍品。
• “实”—— 指结实而少裂纹。 • “纯”—— 即质地纯净少杂质。
二、刻刀 刻刀是篆刻家很重要的用具。初学者一般可备大小两种便可够 用。刻刀和书法家的笔一样,根据‘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 小笔’的要求,来决定刻印时用刀的大小。
三、字书《内蒙,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 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 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 石五大类。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 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 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 人,分外夺目。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 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
印章的制作过程就是书法、绘画、雕刻三结合的艺术,而 书法是根本的,起着主要作用的。刻印工具主要依靠一刀一 石。尽管印面仅方寸左右,但要求很高,要表现出既有豪壮 飘逸的书法笔势,又含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具备刀法生 动的雕刻特征。它和我国其他民族传统艺术一样,是我们祖 先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结晶。
2、寿山石
产于福建寿山县芙蓉峰下,山下田地里黄色半透明体的冻石 最好,名“田黄”,为寿山石中珍品。黄,白,红,紫各色 都有。是篆刻石章的上好材料,但价格较贵。
3、昌化石
产于浙江昌化县深山中;石色斑斓多为五花色,常见的还有 白,灰,红,紫等色。最好的红石鲜得象血色一般,故名 “鸡血石”,是昌化石中的“珍品”。有的昌化石往往杂有 铁质砂钉,而且石质一般都比青田石“干燥”和“涩”些。
门青等都是天生丽质,淡雅纯净的印石珍品。
• “实”—— 指结实而少裂纹。 • “纯”—— 即质地纯净少杂质。
二、刻刀 刻刀是篆刻家很重要的用具。初学者一般可备大小两种便可够 用。刻刀和书法家的笔一样,根据‘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 小笔’的要求,来决定刻印时用刀的大小。
三、字书《内蒙,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 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 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 石五大类。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 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 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 人,分外夺目。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 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
篆刻艺术教学课件

Step3:刻石
第一种:与执笔法近似,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 中指抵住刀柄,无名指和 小指紧贴中指
第二种:用拇指抵住刀柄, 其余四指握柄上端,五指 合力自上而下运刀。
切刀法
五指握刀,刀柄垂直,以刀角入石,运用腕 力频频向下按刀,使两刀刀角交替切进石内, 将切出的刀痕连接成印文线条。
切刻时按刀用力不要太重,使刻出的跳刀痕 迹错综不齐,形同锯齿。应使切刻出的线条 气势连贯,浑然一体。
满文
满文印出现在清代的官印中,有半为 汉文篆书、半为满文的;亦有半为汉 文篆书、半为满文九叠篆的;还有篆 文、满文和篆体化满文三种字体合一 的印章。
押字
押字亦称花押印,是把名字花 写变化成一个类似图案的符号 作为私印的印文。押字印起于 宋代,至元代很为盛行,故亦 有“元押”之称。其形式,有 单一个押字的,也有上刻楷书 姓氏,下端为一花押的,还有 表示吉祥的和各种动物形状的 押印。
3、缪篆
缪篆是出现在汉代私印中的一种印章文字。 其笔画如丝之缠绵、屈曲宛转,系吸取汉 碑额篆字和瓦当文字变化而成,用缪篆作 为印文只局限于私印。它的宇形不同于摹 印篆,同鸟虫篆类似,但却没有鸟虫篆鸟 头虫鱼的形状,是介于摹印篆和鸟虫篆之 间的一种字体。
鸟虫篆
鸟虫篆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 文上,到了汉代被列为汉六书之一。鸟虫 篆是依据篆书的字形,将笔画屈曲盘环, 处理成鸟、虫、鱼等形状,用于印章别具 一格。这种字体仅限于私印和吉语印中使 用。
篆刻的材料
编号
1 2 3 4 5
战国秦汉古印材
铜 玉 象牙 犀角 黄杨木
明清以后印石
寿山石(福州寿山) 青田石(浙江青田) 昌化石(浙江临安昌化) 巴林石(内蒙古赤峰)
..............
《中国篆刻艺术》课件

篆书用笔
了解和掌握篆书的用笔技巧,如起笔、行笔、收笔等,以及如何通 过用笔表现出篆书的韵味和气质。
章法
1 2
章法布局
了解章法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原则,如虚实、主次 、呼应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则进行章法布局 。
题款与印章
了解题款和印章在章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 何运用题款和印章来完善章法布局。
3
章法变化
05
篆刻鉴赏与应用
鉴赏标准
01
02
03
04
艺术性
评估篆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包括线条的流畅性、构图的美
感以及整体的艺术风格。
历史价值
考虑作品在篆刻历史中的地位 ,是否反映了某一时期的特点
或创新。
技术水平
分析作品的篆刻技巧,如刀法 、布局和印文的设计。
文化内涵
评价作品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和 意义,如文字的含义、寓言或
浙派代表人物
浙派的代表人物有丁敬、蒋仁、黄易等人,他们 的作品被誉为“浙派三大家”。
皖派
皖派简介
01
皖派是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安徽地区,具有
清新、秀逸的风格。
皖派特点
02
皖派篆刻讲究章法布局和刀法的灵活运用,线条纤细、流畅,
给人以清新的美感。
皖派代表人物
03
皖派的代表人物有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等人,他们的作品
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 刚柔等变化,表现出形式 美感。
文化内涵
篆刻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 文化和历史。
02
篆刻工具与材料
刀具
刀具的种类
包括平口刀、斜口刀、圆口刀等 ,每种刀具都有不同的用途和特
点。
刀具的材质
了解和掌握篆书的用笔技巧,如起笔、行笔、收笔等,以及如何通 过用笔表现出篆书的韵味和气质。
章法
1 2
章法布局
了解章法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原则,如虚实、主次 、呼应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则进行章法布局 。
题款与印章
了解题款和印章在章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 何运用题款和印章来完善章法布局。
3
章法变化
05
篆刻鉴赏与应用
鉴赏标准
01
02
03
04
艺术性
评估篆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包括线条的流畅性、构图的美
感以及整体的艺术风格。
历史价值
考虑作品在篆刻历史中的地位 ,是否反映了某一时期的特点
或创新。
技术水平
分析作品的篆刻技巧,如刀法 、布局和印文的设计。
文化内涵
评价作品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和 意义,如文字的含义、寓言或
浙派代表人物
浙派的代表人物有丁敬、蒋仁、黄易等人,他们 的作品被誉为“浙派三大家”。
皖派
皖派简介
01
皖派是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安徽地区,具有
清新、秀逸的风格。
皖派特点
02
皖派篆刻讲究章法布局和刀法的灵活运用,线条纤细、流畅,
给人以清新的美感。
皖派代表人物
03
皖派的代表人物有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等人,他们的作品
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 刚柔等变化,表现出形式 美感。
文化内涵
篆刻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 文化和历史。
02
篆刻工具与材料
刀具
刀具的种类
包括平口刀、斜口刀、圆口刀等 ,每种刀具都有不同的用途和特
点。
刀具的材质
第5课 方寸之间(第1课时)篆刻基础知识 课件 2021-2022学年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学习篆刻刀法,尝试临刻篆刻作品。
边款
第五课 方寸之间
印章的分类
按内容:
名章 闲章
刻有姓名、字号的印章
由秦汉时期刻有吉祥文字的印章演变而来
内容十分广泛,或自拟词句以示感悟,或撷取 格言、警句等等,可谓“闲章不闲”。
肖形印 以图案为印面内容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白石 现代 齐白石 云中白鹤 现代 何震
雀 战国
第五课 方寸之间 打磨石料
第五课 方寸之间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印
“印”字的古字为“爪”字下置一“卩 (卪)” 字 (古同“节”)。“爪”表示手, 以手持卩(卪), 表示“信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第五课 方寸之间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五原车令 汉代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 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
治印步骤 / 写稿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写印稿
直接反写
正写于纸上
水印翻稿
第五课 方寸之间
治印步骤 / 镌刻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切刀法
以一角入石,顺势一起一伏切入。
刀锋切入,起伏渐进,沉稳切削, 留下刀痕。
杜斐
第五课 方寸之间
治印步骤 / 镌刻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冲刀法
以一角入石,指腕齐力稳健推进,注重气势,收放自如。
第五课 方寸之间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篆刻艺术
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 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 有较高的“刻字”水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 “印”。
边款
第五课 方寸之间
印章的分类
按内容:
名章 闲章
刻有姓名、字号的印章
由秦汉时期刻有吉祥文字的印章演变而来
内容十分广泛,或自拟词句以示感悟,或撷取 格言、警句等等,可谓“闲章不闲”。
肖形印 以图案为印面内容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白石 现代 齐白石 云中白鹤 现代 何震
雀 战国
第五课 方寸之间 打磨石料
第五课 方寸之间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印
“印”字的古字为“爪”字下置一“卩 (卪)” 字 (古同“节”)。“爪”表示手, 以手持卩(卪), 表示“信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第五课 方寸之间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五原车令 汉代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 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
治印步骤 / 写稿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写印稿
直接反写
正写于纸上
水印翻稿
第五课 方寸之间
治印步骤 / 镌刻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切刀法
以一角入石,顺势一起一伏切入。
刀锋切入,起伏渐进,沉稳切削, 留下刀痕。
杜斐
第五课 方寸之间
治印步骤 / 镌刻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冲刀法
以一角入石,指腕齐力稳健推进,注重气势,收放自如。
第五课 方寸之间
第一课时 篆刻基础知识
篆刻艺术
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 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 有较高的“刻字”水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 “印”。
艺体类选修课篆刻艺术基础ppt课件

、其他工具
常用的用具还有砂纸板(粗、细砂纸)、磨石、 小镜子、牙刷等。
小结:篆刻的最基本工具和材料
1、石材 2、刻刀 3、字典 4、印泥
第三节 篆刻的刀法
一、书画印章的三种形式:
1、朱文:白底红字。一般是笔 划少的用朱文要圆润挺拔,忌瘦枯 无肉。
2、白文:—— 红底白字
如汉印式,横竖划要在方整中带有圆 意,笔划转角处要圆中带有方意(但不 得有棱角)。要粗壮豪爽,忌虚弱臃肿。
(二)其他印章材料
如象牙、金,银,铜,牛角,竹、树根,黄杨木等都可,不 过要先学石章为基础,再刻上述印章。
(三)印章材料的选择
选印石主要从质地、色彩、体量三方面入手。 • 质地以细、冻、实、纯为上。 • “细”—— 即质地细腻,手感特别光滑,外观上有油腻感。 • “冻”—— 即透明度好,山口一带的灯光冻,蓝花青田,封
一、 印章材料与选择(续)
4、巴林石(叶蜡石)
产于内蒙,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 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 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 石五大类。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 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 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 人,分外夺目。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 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
七、印规
盖印用‘印规’可以便盖的印不歪不偏,而且还可以重盖。
八、印泥
印泥以厚亮细腻、色彩鲜明苍老者为上品。有朱 砂等效种。齐白石称紫红砂制印泥为最好。全国以 杭州西泠印社及漳州出产的印泥最负盛名。印泥只 要细腻色鲜不渗油者即可应用。用印泥要经常拌搅, 使印油和印色均匀,冬天怕冻,勿放在过冷的地方。
常用的用具还有砂纸板(粗、细砂纸)、磨石、 小镜子、牙刷等。
小结:篆刻的最基本工具和材料
1、石材 2、刻刀 3、字典 4、印泥
第三节 篆刻的刀法
一、书画印章的三种形式:
1、朱文:白底红字。一般是笔 划少的用朱文要圆润挺拔,忌瘦枯 无肉。
2、白文:—— 红底白字
如汉印式,横竖划要在方整中带有圆 意,笔划转角处要圆中带有方意(但不 得有棱角)。要粗壮豪爽,忌虚弱臃肿。
(二)其他印章材料
如象牙、金,银,铜,牛角,竹、树根,黄杨木等都可,不 过要先学石章为基础,再刻上述印章。
(三)印章材料的选择
选印石主要从质地、色彩、体量三方面入手。 • 质地以细、冻、实、纯为上。 • “细”—— 即质地细腻,手感特别光滑,外观上有油腻感。 • “冻”—— 即透明度好,山口一带的灯光冻,蓝花青田,封
一、 印章材料与选择(续)
4、巴林石(叶蜡石)
产于内蒙,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 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 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 石五大类。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 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 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 人,分外夺目。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 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
七、印规
盖印用‘印规’可以便盖的印不歪不偏,而且还可以重盖。
八、印泥
印泥以厚亮细腻、色彩鲜明苍老者为上品。有朱 砂等效种。齐白石称紫红砂制印泥为最好。全国以 杭州西泠印社及漳州出产的印泥最负盛名。印泥只 要细腻色鲜不渗油者即可应用。用印泥要经常拌搅, 使印油和印色均匀,冬天怕冻,勿放在过冷的地方。
篆刻的章法布局PPT课件

4
上虚下实法——把重心往下移,下部紧 密,字画繁多,上部简少,疏朗,感觉敦厚, 稳定。见下图 :
5
左实右虚法和左虚右实法——左实右虚 是左字笔画多,右字笔画少,左笔细而右笔 粗些;左虚右实法相反,给人以一种均衡感。 见下图 :
6
虚角法——即在方形的印面上有一角较 空虚,以求得通灵奇趣,常见的虚角字笔画 少或笔画细些或留空不置文字。见下图 :
9
周实中虚法——即周边实,中间虚。散 散落落,如高山环抱,中有一湾碧池,极富 诗意 。 如下图:
10
周虚中实法——周边空虚,中间实。重 心居中,团聚紧密,如日在中天,光芒四射, 给人以强烈的中心感 。如下图:
11
印中横白(红)法——印章中部留一条 横向红地。给人以明朗轻快,畅达贯通的感 觉 。如下图:
16
印文破残法――如下图,具有残缺美, 朦胧美,古朴美。
17
印文饰灵法――即将印文作为主体刻在 中间,周围饰品灵形(古时吉祥物)此类印 章构图严谨,沉郁浑厚。 如下图:
18
印文饰纹法――即在主印文周围印上纹 样,但不能过于花哨,宜简洁,有清秀、典 雅之神韵。如下图 :
19
印文大小法――即印文中有大小,大 小变化、节奏感强。如下图 :
7
对角虚实法——〈1〉实处笔画多,虚处 笔画少;〈2〉虚处字头少而落下,对角处字 尾拉长而空。充满波浪式的律动与节奏,一 疏一密,对角呼应,魅力无穷。见下图 :
8
虚实相间法——虚实相间法一般专指五 字以上的多字印。选字笔画要有多有少,参 差行进,有疏有密,虚虚实实,虚实相生, 气象万千。 如下图:
12
左右留红(白)法——即白文印章的左 右留红地,朱印左右留白地,文字居中,上 下不留、少留空地,形成纵向趋势,有端庄, 肃穆,厚重,峻拔之感。如下图 :
上虚下实法——把重心往下移,下部紧 密,字画繁多,上部简少,疏朗,感觉敦厚, 稳定。见下图 :
5
左实右虚法和左虚右实法——左实右虚 是左字笔画多,右字笔画少,左笔细而右笔 粗些;左虚右实法相反,给人以一种均衡感。 见下图 :
6
虚角法——即在方形的印面上有一角较 空虚,以求得通灵奇趣,常见的虚角字笔画 少或笔画细些或留空不置文字。见下图 :
9
周实中虚法——即周边实,中间虚。散 散落落,如高山环抱,中有一湾碧池,极富 诗意 。 如下图:
10
周虚中实法——周边空虚,中间实。重 心居中,团聚紧密,如日在中天,光芒四射, 给人以强烈的中心感 。如下图:
11
印中横白(红)法——印章中部留一条 横向红地。给人以明朗轻快,畅达贯通的感 觉 。如下图:
16
印文破残法――如下图,具有残缺美, 朦胧美,古朴美。
17
印文饰灵法――即将印文作为主体刻在 中间,周围饰品灵形(古时吉祥物)此类印 章构图严谨,沉郁浑厚。 如下图:
18
印文饰纹法――即在主印文周围印上纹 样,但不能过于花哨,宜简洁,有清秀、典 雅之神韵。如下图 :
19
印文大小法――即印文中有大小,大 小变化、节奏感强。如下图 :
7
对角虚实法——〈1〉实处笔画多,虚处 笔画少;〈2〉虚处字头少而落下,对角处字 尾拉长而空。充满波浪式的律动与节奏,一 疏一密,对角呼应,魅力无穷。见下图 :
8
虚实相间法——虚实相间法一般专指五 字以上的多字印。选字笔画要有多有少,参 差行进,有疏有密,虚虚实实,虚实相生, 气象万千。 如下图:
12
左右留红(白)法——即白文印章的左 右留红地,朱印左右留白地,文字居中,上 下不留、少留空地,形成纵向趋势,有端庄, 肃穆,厚重,峻拔之感。如下图 :
人教版小学美术——篆刻课件

• 印泥:用于在刻好的印章上涂抹,以便盖印。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
• 磨石:用于磨利刻刀的辅助工具。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
材料
• 印章石:常用的印章材料,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每种石头 都有不同的质地和颜色。
• 木材、金属等:除了印章石,篆刻也可以使用木材、金属等材料进行 创作。
篆刻的基本技法
文字设计:根据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文字内容,并进行 艺术化的排版和设计。
01
观察与思考
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美和创意元素,
为篆刻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02 03
实践与创新
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们的篆刻技能。在技能熟练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们勇于创新,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 独具特色的篆刻作品。
合作与交流
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创作经验和心得。在合作与交流的 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和创作能力。
探索新的篆刻技法和材料
技法创新
尝试运用不同的刀法、刻法,探索新的篆刻技法,如采用浮 雕、阴刻等手法,丰富篆刻作品的表现层次和质感。
材料拓展
除了传统的石材、印章料外,还可以尝试使用陶瓷、金属等 新材料进行篆刻创作。这些新材料不仅可以带来新的视觉感 受,还能拓宽篆刻的应用领域。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篆刻艺术的欣赏和评价
欣赏篆刻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01
02
03
04
角度一
整体构图。篆刻作品的整体构 图是否匀称、协调,能否给人
一种平衡美感。
角度二
线条韵律。观察作品的线条, 是否流畅、有力,是否体现出
篆刻刀具的独特韵味。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
• 磨石:用于磨利刻刀的辅助工具。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
材料
• 印章石:常用的印章材料,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每种石头 都有不同的质地和颜色。
• 木材、金属等:除了印章石,篆刻也可以使用木材、金属等材料进行 创作。
篆刻的基本技法
文字设计:根据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文字内容,并进行 艺术化的排版和设计。
01
观察与思考
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美和创意元素,
为篆刻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02 03
实践与创新
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们的篆刻技能。在技能熟练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们勇于创新,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 独具特色的篆刻作品。
合作与交流
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创作经验和心得。在合作与交流的 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和创作能力。
探索新的篆刻技法和材料
技法创新
尝试运用不同的刀法、刻法,探索新的篆刻技法,如采用浮 雕、阴刻等手法,丰富篆刻作品的表现层次和质感。
材料拓展
除了传统的石材、印章料外,还可以尝试使用陶瓷、金属等 新材料进行篆刻创作。这些新材料不仅可以带来新的视觉感 受,还能拓宽篆刻的应用领域。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篆刻艺术的欣赏和评价
欣赏篆刻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01
02
03
04
角度一
整体构图。篆刻作品的整体构 图是否匀称、协调,能否给人
一种平衡美感。
角度二
线条韵律。观察作品的线条, 是否流畅、有力,是否体现出
篆刻刀具的独特韵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名于世。
三、刻好篆刻的三大要素 :
書法 章法 刀法
四、治印的步骤:
查字、摹稿、渡稿、刻石、拓印、完成
边款
篆刻的收尾工作,边款的好坏可以决定篆刻 作品的质量。边款也可分为单刀和双刀,单 刀用于阴文双刀可以是阴文也可以使阳作品赏析
太上皇帝之宝
篆刻作品赏析
名印闲章
二、治印的工具:
工具書,如:金石大字典;印材、刻刀、 印床、印泥、笔墨、纸刷、印矩、砂纸、 棕刷包
石头通灵性,石头如君子,往往一方 好的石头加上优秀篆刻家的雕刻达到 完美结合,成为传世珍宝。在众多的 篆刻用石中,最受篆刻家喜爱的算是 中国“四大印石”,即寿山石、青田 石、昌化石、巴林石。
篆刻基础技法
何謂印章:
玺,印也,印,信也。 秦以前,官、私印皆称为玺。
印章约起源于商代,早期的印章是 用作家族的标志、地位的象征、饰物佩 戴或用作封泥。
一、印章的发展史:
印起源于商代,兴于秦,盛于汉,秦代以前的印章统称为 “玺”,俗称古玺
汉承秦制,一般官印、私印均用“印”字,而将军印则常 用“章”字,俗称将军章。有时由于军情紧急,仓促封赐,印 草草凿成叫凿印,后人称为“急就章”。
皇后之宝
篆刻布局
六、学生动手实践
再见!谢谢!
唐代武则天即位,嫌“玺”字音与“死”字相近,觉得很 不吉利,于是帝王印就改用“宝”字,而民间继又出现“朱记”
等称谓。
宋元以后对印章的称谓和用字就更加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篆刻艺术在明末清初得到空前发展。当时艺坛流派纷呈。
最引人注目有“晚清三大家”之称的 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三位。
印章的种类: 封泥、肖形、花押印、
昌化石
产自浙江省西 北部的玉岩山。由 于古时的该地区录 属于昌化县。昌化 石其中的部分矿石 经过朱砂的渗染, 形成了世上罕有的 “鸡血石”,昌化 鸡血石是印石中的
珍 贵品种。
巴林石
内蒙古巴林石, 因产于内蒙古巴 林右旗而得名。 它与福建寿山石、 浙江青田石和浙 江昌化鸡血石, 同为“中国四大 印石”,以“石 之瑰宝”等美称
寿山石
福建省福州市北郊 40公里有一个名叫 “寿山”的小山村, 寿山石矿脉分布在小 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间, 明朝以后,寿山石开 始应用于印章材料。 寿山石的特点是,其 质洁净如玉,柔而易 攻,备受篆刻家们的 赏识。寿山石,有 “石帝”“石后”之
称,
青田石
产于浙江省青田 县。色彩丰富, 花纹奇特。以叶 蜡石为主,显蜡 状,油脂、玻璃 光泽,有无透明、 微透明至半透明 的,质地坚密细 致,是中国篆刻 用石最早的石种。
三、刻好篆刻的三大要素 :
書法 章法 刀法
四、治印的步骤:
查字、摹稿、渡稿、刻石、拓印、完成
边款
篆刻的收尾工作,边款的好坏可以决定篆刻 作品的质量。边款也可分为单刀和双刀,单 刀用于阴文双刀可以是阴文也可以使阳作品赏析
太上皇帝之宝
篆刻作品赏析
名印闲章
二、治印的工具:
工具書,如:金石大字典;印材、刻刀、 印床、印泥、笔墨、纸刷、印矩、砂纸、 棕刷包
石头通灵性,石头如君子,往往一方 好的石头加上优秀篆刻家的雕刻达到 完美结合,成为传世珍宝。在众多的 篆刻用石中,最受篆刻家喜爱的算是 中国“四大印石”,即寿山石、青田 石、昌化石、巴林石。
篆刻基础技法
何謂印章:
玺,印也,印,信也。 秦以前,官、私印皆称为玺。
印章约起源于商代,早期的印章是 用作家族的标志、地位的象征、饰物佩 戴或用作封泥。
一、印章的发展史:
印起源于商代,兴于秦,盛于汉,秦代以前的印章统称为 “玺”,俗称古玺
汉承秦制,一般官印、私印均用“印”字,而将军印则常 用“章”字,俗称将军章。有时由于军情紧急,仓促封赐,印 草草凿成叫凿印,后人称为“急就章”。
皇后之宝
篆刻布局
六、学生动手实践
再见!谢谢!
唐代武则天即位,嫌“玺”字音与“死”字相近,觉得很 不吉利,于是帝王印就改用“宝”字,而民间继又出现“朱记”
等称谓。
宋元以后对印章的称谓和用字就更加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篆刻艺术在明末清初得到空前发展。当时艺坛流派纷呈。
最引人注目有“晚清三大家”之称的 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三位。
印章的种类: 封泥、肖形、花押印、
昌化石
产自浙江省西 北部的玉岩山。由 于古时的该地区录 属于昌化县。昌化 石其中的部分矿石 经过朱砂的渗染, 形成了世上罕有的 “鸡血石”,昌化 鸡血石是印石中的
珍 贵品种。
巴林石
内蒙古巴林石, 因产于内蒙古巴 林右旗而得名。 它与福建寿山石、 浙江青田石和浙 江昌化鸡血石, 同为“中国四大 印石”,以“石 之瑰宝”等美称
寿山石
福建省福州市北郊 40公里有一个名叫 “寿山”的小山村, 寿山石矿脉分布在小 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间, 明朝以后,寿山石开 始应用于印章材料。 寿山石的特点是,其 质洁净如玉,柔而易 攻,备受篆刻家们的 赏识。寿山石,有 “石帝”“石后”之
称,
青田石
产于浙江省青田 县。色彩丰富, 花纹奇特。以叶 蜡石为主,显蜡 状,油脂、玻璃 光泽,有无透明、 微透明至半透明 的,质地坚密细 致,是中国篆刻 用石最早的石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