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大改造之农业改造
浅谈三大改造的农业改造---《五朵金花》观后感

《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制作的一部爱情电影。
讲述的是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在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相遇时一见钟情,次年阿鹏经过了千辛万苦,走遍了苍山洱海,先后找到了积肥模范金花、畜牧场金花、炼钢厂金花和正在举行婚礼的金花,在一次次的误会之后,最终阿鹏才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他与金花在蝴蝶泉边再次相会,两人解除了误会。
另外四个金花和男友也来到这里,翩翩起舞,为他们真挚的爱情唱起了赞歌。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动人故事。
该片以阿鹏找金花为线索,连接了一个个富有喜剧色彩的故事,使活跃在不同岗位的五位金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全片格调清新优雅、妙趣横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抒情色彩和浓烈的时代气息。
当中处处反映了中国当时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改造的情况。
农业合作社处处可见,每一朵金花都是社里的劳动好手,特别是主角金花,还是一位副社长。
当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与。
“三大改造”中,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深刻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占有着特殊的地位,起着特有的作用。
而这个在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的事件,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的。
片子主要反映的是第一和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在党中央确定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后,各级的党委加强了领导,使得农业的互助合作化运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从1954年至1955年的上半年,就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
4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互助合作社运动的形势,指出农村将相继出现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的局面。
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入社,国家也从各方面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合作社。
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互利原则的现象。
使得实际的情况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或者是预定的速度来发展。
高中历史三大改造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三大改造的知识点三大改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三大改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三大改造的知识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2、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4、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6、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高中历史三大改造同步练习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 )A.互助组B.家庭个体劳动C.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实行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2三大改造

B.工业化比农业合作化重要
C.农业合作化服务于工业化
D.工业也服务于农业合作化
( D )5.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意兴
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改造方式: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资本家
国家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企业
国家所有 (公有)
合作
资本家所有 (私有)
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利润分配实行“四马分肥”
工商业得 到了发展
国家 34.5%
资本家 20.5%
定期拿到红利,
成为自食其力的 劳动者
加入合作社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公有财产
农民加入合作社 农民合作改善农具 集体劳动
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
分
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
散
优点:集中力量、优势互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1953年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集体所有制
分
改造方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集
散
中
①解放后,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呢? ②怎样才能消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迫? ③用什么方式把资本家的工厂收归国有呢?
C.摆脱私营企业的内部困境
D.党和政府的感召
( C )4.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强调:“社会主
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如果我们不能在大
浅谈三大改造之农业改造

浅谈三大改造之农业改造
三大改造之一——农业改造,是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业落后状态,改善民生状况,恢
复农业活力的有效措施。
农业改造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生态文明保护等方面,运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改进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第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改造的实施,通过公平竞争,改变传统的贫富
分化现象,形成小面积多收成、轻劳动、高效率的科学经营模式。
同时,加强农业新产业
的发展,促进农业改造进程。
第二,振兴农业技术进步。
在推进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用节约
型灌溉造仓装备,并利用流体进行营养调控,科学饲养等等。
第三,科学管理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农业企业管理,完善农业管理体系,促进全方位
农业发展,以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农业机械化、水利电力建设等的特殊作用,实现农业的质量、效率和成本的降低;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强农民家庭教育,激发农业技
术改造的积极性和活力;完善国家农业政策,保障农村经济改善,提升农业经济活力。
总之,农业改造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在农业改造中可以采取一些有
利的政策措施,这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改造不仅有助于改进农村
经济,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社会环境,改善中国的经济总体结构,从而
构建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社会。
浅谈过度时期“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浅谈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必要性09级电子商务1095xxxxxxxx叶菲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我国所形成的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程,如何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历史性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首先对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作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科学理论,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为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这种转变创造了条件。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本文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的三大改造的意义,仅供参考!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内容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①对个体农业、手工业通过走合作化道路的形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②实施“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变私有制为公有制.3、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义:1、标志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形成;2、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三大改造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
1.对农业的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1954年1956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05.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五课 三大改造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发展: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4)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3.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概况: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
私合营的高潮。
5.创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的评价
6.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7.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