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故事
趣味学诗歌诗歌故事汇总

趣味学诗歌诗歌故事汇总---1. 导言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达形式,以其独特的语言和韵律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研究诗歌可能会感到乏味和困难。
因此,本文档将汇总一系列趣味学诗歌的诗歌故事,旨在通过故事的方式,帮助人们更加轻松地理解和研究诗歌。
---2. 诗歌故事一:诗人的秘密从前有个诗人,他非常喜欢写诗,但他有一个秘密:他只能在深夜才能写出最好的诗。
他相信深夜的宁静和黑暗可以让他的思绪更加清晰。
于是,每当夜幕降临,他就会找到最寂静的地方,开始陶醉于自己的创作中。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每一篇都让人陶醉其中。
后来,他的秘密被人们发现,于是深夜成为他的象征,而他的诗歌也因此更加引人入胜。
---3. 诗歌故事二:韵律的力量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个孩子叫小明,他对诗歌一无所知。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神奇的老人,老人告诉他,诗歌是一种奇妙的韵律的结合,可以通过韵律表达情感和思想。
于是,小明开始跟随老人研究诗歌。
他们一起探索不同的韵律形式:押韵、无韵、跳字等等。
慢慢地,小明学会了如何运用韵律来写诗。
他写了一首关于村庄美景的诗歌,并在村庄的广场上朗读出来。
村民们听后纷纷竖起了耳朵,他们被小明的诗歌所打动。
小明终于明白了,韵律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4. 诗歌故事三:失落的诗人曾经有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优美动人,但他却感到了迷茫和失落。
他觉得自己的诗歌缺少创新和新鲜感,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才华。
于是,他决定离开城市,寻找灵感的泉源。
在他的旅途中,他遇见了很多有趣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故事和情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记录下每一段遭遇和感受,在旅途的结束时,他回到了城市。
这一次,他的诗歌充满了新的意境和创造力,人们对他的诗歌赞叹不已。
他明白了,诗歌不仅仅是自我表达,也是与生活和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
---5. 结语通过以上这些趣味的诗歌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诗歌并不是一件乏味和困难的事情。
诗歌的故事(精选31篇)

诗歌的故事诗歌的故事(精选31篇)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故事篇1中国最早的诗中国最早的诗是哪一首?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传说原始社会尧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
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游戏,一边唱着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把它译出来,它的大概意思是:太阳升起,下田劳作,太阳落下,归来歇息。
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米食。
多么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用木头做两片“壤”,做成前边大、后边小的样子,各长一尺三寸。
先把一片立在地上,再站到若干步以外,用手上这片“壤”来打,打中了,就算赢。
这是一种老人游戏,对于老人活动筋骨,是有好处的。
他们一面玩着,一面唱着。
这支歌,后人称作《击壤歌》,可能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了。
诗歌的故事篇2千金之剑挂墓地春秋时期的吴国,锻制宝剑的技艺非常精良,各种宝剑名声远扬。
人们都以能有一把吴国的剑而满足。
吴国太子季札,人称“延陵季子”。
一次,他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便去拜见徐国国君。
“大王,请接受我转达父王对您的问候!”季札行礼毕,习惯地握住腰间的剑柄。
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剑鞘上。
徐君对宝剑的注意虽是一刹那间的事,可还是让季札感觉到了,他一边饮酒,一边想:此剑送给徐君,对加强吴、徐友谊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晋国,身上无剑又不合适……他决定从晋国回来时再把宝剑献给徐君。
过了几天,季札从晋国返回,又经过徐国。
徐国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丧景象。
原来徐君去世了。
”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远失去了机会啊!”一个随从说:“既然徐君不在,赠剑之事也就作罢吧?”季札摆摆手:“不行,此事不做,我心里总会不安的。
”于是他把宝剑赠给徐国新君王。
新君王感激地说:“先王没有遗嘱,我不该接受贵重礼物啊。
关于诗歌的故事简短

关于诗歌的故事简短1.用简洁的语言讲一个关于诗歌的小故事唐朝诗人贾岛擅长写五言律诗,他写作时非常投入,很注意词句的锤炼。
有一天,他骑驴走路时,忽然想起两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他先是想用“推”字,改成“敲”字后,觉得“推”字也不错。
就这样,贾岛在驴背上用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一时拿不准主意。
这时,正巧京都长官韩愈出门,贾岛只顾沉思,不觉走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里,糊里糊涂地被拉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怎么回事,贾岛就把想起诗句,又决定不下来用哪个字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是个大文豪,听贾岛说完,也沉思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韩愈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
”以后人们就用“推敲”指斟酌字句,反复思考。
2.【用简洁的语言讲一个关于诗歌的小故事】唐朝诗人贾岛擅长写五言律诗,他写作时非常投入,很注意词句的锤炼.有一天,他骑驴走路时,忽然想起两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先是想用“推”字,改成“敲”字后,觉得“推”字也不错.就这样,贾岛在驴背上用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一时拿不准主意.这时,正巧京都长官韩愈出门,贾岛只顾沉思,不觉走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里,糊里糊涂地被拉到韩愈面前.韩愈问怎么回事,贾岛就把想起诗句,又决定不下来用哪个字的事说了一遍.韩愈是个大文豪,听贾岛说完,也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韩愈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以后人们就用“推敲”指斟酌字句,反复思考.。
3.求一关于诗歌的故事,要简短的曹植的《七步诗》是他哥哥曹丕命令他在七步内写出的。
关于曹植《七步诗》的故事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与古诗有关的小故事三篇

【导语】以下是由整理的与古诗有关的⼩故事三篇,⼤家⼀起来看看吧。
曹植《七步诗》 煮⾖燃⾖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 故事:曹植是曹操的⼩⼉⼦,从⼩就才华出众,很受到⽗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个忌妒⼼很重的⼈,他担⼼弟弟会威胁⾃⼰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天,曹丕叫曹植到⾯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要害死他,⼜伤⼼⼜愤怒。
他强忍着⼼中的悲痛,努⼒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 李⽩的故事 天宝初年,唐⽞宗刚宠杨⽟环时,李⽩结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将李⽩引见给唐⽞宗,皇帝见了李⽩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銮殿上召见李⽩,当诗⼈远远步上台阶时,唐⽞宗竟然⾛上前去迎接李⽩,谈起当时的政事,李⽩能当场根据唐⽞宗的意思,写下⼀篇“和番书”,⽽且⼀⾯⼝若悬河地与⽞宗谈话,⼀⾯⼿不停笔地写下来,唐⽞宗⼤为⾼兴,亲⼿调制了⼀碗羹送给李⽩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天晚上,唐⽞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环,乘⽉⾊观赏移植到沉⾹亭的四株名贵牡丹。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后是空辇和⼀⾏最出⾊的梨园弟⼦。
他们在花⾹⽉⾊之中,摆下歌舞。
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准备唱的时候,唐⽞宗说:“赏名花,对妃⼦,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花笺赐给李⽩,让李⽩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律诗)。
哪想到这时李⽩正和⼏个朋友躺在酒楼⾥呢。
李龟年赶快⽤冷⽔激醒他,叫⼈把李⽩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写下了三⾸《清平调》: 云想⾐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群⽟⼭头见,曾向瑶台⽉下逢。
赠汪伦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他⽣性豪爽,喜欢结交名⼠,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掷千⾦⽽不惜。
当时,李⽩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常仰慕,希望有机会⼀睹诗仙的风采。
诗歌的小故事

诗歌的小故事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诗歌的小故事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诗歌的小故事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慧又顽皮,经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立刻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有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
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细羽佳禽砖后死」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二.诗歌的趣味故事别太长1、这是清朝高校者—纪晓岚的故事: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慧又顽皮,经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立刻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有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
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细羽佳禽砖后死」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其2、苏东坡与佛印苏东坡在杭州,喜爱与西湖寺僧交伴侣。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经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很多酒菜。
中国诗歌故事

《李白的月光》
小朋友们,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李白的故事。
李白呀,是我国古代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
有一天晚上,李白一个人在外面散步。
这时候,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照得地上亮亮的。
李白看着月亮,心里特别高兴,就写了一首诗,叫《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他说呀,看着床前那片白白的月光,还以为是地上的霜呢。
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低下头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李白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他看到月亮时的心情写出来啦。
《王维的红豆》
小朋友们,再来讲一个王维的故事。
王维有一首诗叫《相思》。
传说呀,有一个人要去很远的地方,他的好朋友很舍不得他。
王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他的朋友。
诗里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意思是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会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能多多采摘红豆,因为它最能代表相思之情。
后来呀,人们一看到红豆,就会想起这首诗,想起对好朋友的思念。
《骆宾王的鹅》
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骆宾王的故事。
骆宾王小时候呀,有一天出去玩。
他看到池塘里有一群大白鹅,游来游去,特别可爱。
大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对着天空叫,红红的脚掌在水里划呀划。
骆宾王一下子就来了灵感,写了一首诗叫《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他把大白鹅的样子和动作写得活灵活现的。
小朋友们,这些诗人是不是很厉害呀?。
[余秀华诗歌鉴赏5篇]诗歌的故事5篇
![[余秀华诗歌鉴赏5篇]诗歌的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328db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2.png)
[余秀华诗歌(shīgē)鉴赏5篇]诗歌的故事5篇诗歌(shīgē)的故事篇1:诗歌:《春天的故事》春风(chūnfēng)长着手,那手像妈妈(mā mā),摸了摸小草(xiǎo cǎo),小草绿了。
春风长着嘴,会说悄悄话,在树梢上说了说,柳树绿了。
春风长着腿,一溜烟跑来了,亲了亲桃树,桃花开了!春风发请柬,请来了小燕子,小燕子衔着春光,快活地飞来了......诗歌的故事篇2:泰戈尔的故事在喜玛拉雅山的另一端,那个叫印度的国家,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披着神奇、美丽、甚至不可探测的面纱。
印度曾是我们的“西天〞,是中国人朝圣取经的地方,是信佛者和梦想者灵魂超脱的天堂。
可以想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会诞生出多少优秀的人物!但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恐怕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甘地,一个是泰戈尔。
而在这两个伟人中,泰戈尔仿佛对我们更接近,更具体,更有独特的魅力。
“泰戈尔是伟大的诗人、哲学家、爱国者、艺术家,深受中国人民尊敬。
〞这是周恩来总理1957年访问印度的时候,在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写的题词。
这也是泰戈尔一生的写照。
1861年,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地主阶级家庭。
父亲是印度有点名气的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
他有6个哥哥,有的献身于印度的文艺复兴运动,有的那么为社会改进而奔波。
由于父亲的关系,他参加了当时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一个活动中心。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泰戈尔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使他从小就受到了文学的熏陶。
泰戈尔8岁就开始做诗,17岁时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
他曾在英国伦敦大学读过法律,但在这段时间,他却把主要时间用在了学习英国文学和西洋音乐上。
回国后,泰戈尔主张把印度古老的文化与西欧的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高的文化。
在此过程中,他写就了许多作品,它们包括有《暮歌》、《晨歌》等,内容多是抒发个人内心的感受和描述绚丽的大自然。
1886年,他出版了诗集《新月集》。
泰戈尔早期的诗作纯朴、自然,从内容到形式,都开创了一代新诗风。
用简洁的语言讲一个诗歌的小故事

用简洁的语言讲一个诗歌的小故事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用简洁的语言讲一个诗歌的小故事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用简洁的语言讲一个诗歌的小故事唐朝诗人贾岛擅长写五言律诗,他写作时特别投入,很留意词句的锤炼。
有一天,他骑驴步行时,突然想起两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他先是想用“推”字,改成“敲”字后,觉得“推”字也不错。
就这样,贾岛在驴背上用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一时拿不准办法。
这时,正好京都长官韩愈出门,贾岛只顾深思,不觉走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里,糊里糊涂地被拉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怎么回事,贾岛就把想起诗句,又打算不下来用哪个字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是个大文豪,听贾岛说完,也深思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韩愈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
”以后人们就用“推敲”指斟酌字句,反复思索。
二.与诗有关的小故事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
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顺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积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败,为饮茶先后。
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此典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深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她丈夫是金石学家。
2: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
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来宾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
”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非常尴尬。
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其次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立刻全场活跃、交口赞扬,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道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李白读书的故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
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
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关于诗歌的故事1、针锋相对一天傍晚,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3、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7、一盏明灯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
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
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
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
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
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剪断出字两重山8、敷衍豪门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
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
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
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
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
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
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
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东坡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
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东坡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
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
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
”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
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
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
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诗歌的常识性知识检举这是清朝大学者—纪晓岚的故事: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
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细羽佳禽砖后死」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苏东坡与佛印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