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韩非子学管理

合集下载

韩非子管理智慧的

韩非子管理智慧的

韩非子管理智慧的韩非子,古代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管理智慧和政管理论,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韩非子的管理智慧角度出发,探讨他在管理领域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

一、韩非子的管理理论1. 理性思维:韩非子强调管理者应具备理性思维,即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要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分析,而非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

他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来进行决策和判断。

2. 以法治国:韩非子提出了“以法治国”的理念,主张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规范,来实现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他认为,法律是管理的基础,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 重视人材:韩非子认为,管理者应该注重人材的选拔和培养,惟独优秀的人材才干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他主张通过考试选拔人材,并提倡以能力为标准,而非出身或者背景。

4. 以德治人:韩非子强调管理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他认为,管理者的行为和言论会对下属产生示范作用,惟独以德治人,才干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尊重。

二、韩非子的管理实践经验1. 建立规章制度:韩非子主张建立规章制度,明确组织的管理方针和制度规范。

他认为,规章制度能够约束员工的行为,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优化组织结构:韩非子强调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责不清和重复劳动。

他认为,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效果。

3. 激励员工:韩非子主张激励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认为,激励措施可以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如提供福利待遇、晋升机会以及赞扬和鼓励等。

4. 建立监督机制:韩非子主张建立监督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他认为,监督机制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三、韩非子的管理智慧的启示1. 管理是一门科学:韩非子的管理理论强调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理性思维和科学分析。

管理治要格言

管理治要格言

管理治要格言1、夫欲成其事,必先明其道。

2、管理很专业,一定要学习。

若是不学习,必定出问题。

3、学习成长模式:闻—上课、听讲;思—思考、反省;修—力行、体悟;证—实证、内化。

4、一个会反省的人才是会听课的人。

5、管理者的使命是推动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

6、管理者要时时关注:我的顾客满意了吗?我的员工幸福了吗?7、管理是爱的智慧,管理是理性与习性的较量。

8、管理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最终目标是创造价值。

9、时时停下来反省,有反省必有成长。

10、管理的核心重点对象是人。

11、企业即人,造人先于造物。

12、说时似悟,对境却迷。

13、上君尽人之智,中君尽人之力,下君尽己之能——韩非子14、必有忍、事乃济。

沉住气,急不得,急则不得。

15、只要成长,马上鼓掌!16、管理者的理性思维:我这样说、这样做,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是把问题变得更加槽糕。

17、决定“人”的行为,根本在哪里?心!18、相由心生!言为心之声,行为心之动。

19、强制於外,病根终在,枝枝而伐,叶叶而摘,东灭西生,非究竟之道也。

20、过由心造,亦由心改。

——《了凡四训》21、任何一项管理措施,如果不能够实现被管理者的内心变化。

其作用必然都是局限和短暂的。

22、真正好的管理:关注人心(解),关注未来(决)。

23、法无定法,治心为上。

24、遇到问题深入思维:1、发生了什么事情?(事相)2、根本原因是什么?(人心)3、首先要解决什么?(转心)4、然后再解决什么?(立法)25、人心是相续的,必将影响未来。

26、我们是核心业绩的创造者;我们是主要问题的制造者;我们是问题的最终承受者。

27、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世不息。

28、面对管理,我们为什么受困?不知——问题的真正根源;不觉——自己所犯的过失;不改——知道了却改不掉。

29、人员是我选用的,队伍是我带领的,工作是我分配的,出现了问题,首先思考,作为管理者,我,有没有责任?30、只要是自己管辖范围出的问题,首先想到:这是我的责任!31、认账才能自省,自省才能改过,改过才能正己。

韩非子“法、术、势”管理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

韩非子“法、术、势”管理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

摘要“法、术、势”是韩非子在管理思想中一直推崇的三种力量,在韩非子的管理思想中,“法”是三者的基础,认为“法”就是国家的法规以及政策,“法”能够为管理者提供管理的标准和依据,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人作为社会管理主角的失误概率。

在现代学校的管理中,通过韩非子“法、术、势”管理思想的应用,通过积极借鉴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更有利于提升学校领导人更好地把握学校管理中涉及的全方位工作。

关键词韩非子法术势现代学校管理启示The Enlightenment of Han Fei Zi 's Management Thought of "Law,Method and Authority"to Modern School Man 原agement //Song XinAbstract "Law,method and authority"are the three forces that Han Fei Zi had always advocated in his management thought.In Han Fei Zi's management thought,"law"is the basis of the three,and "law"is the national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which is able to provide managers with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bases,so as to fundamentally reduce the error probability of people as a social management protagonist.In the management of modern schools,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Han Fei Zi's management thought of "law,method,and authority",by actively learning from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management ideas,it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chool leaders to better grasp the all-round work in-volved in school management..Key words Han Fei Zi;law,method and authority;modern schools;enlightenment to management关于学校的管理可以理解成是对学校组织系统外部与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组合与优化,其管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最优目标。

读向韩非子学管理有感

读向韩非子学管理有感

读向韩非子学管理有感读向韩非子学管理有感人们常常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对于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往往大不相同。

在管理学这一领域,向韩非子的学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视角,给人们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启示,而我对此深有感触。

向韩非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影响广泛,向韩非子学也因此在管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被称为“兼爱非子、宏观控制家、班组化开创者”的向韩非子,与其它古代的思想家一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向韩非子的思想具有更加广泛、深刻和其它思想家不具备的特点。

他通过熟悉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以及对德国哲学、现代科学等西方先进思想的汲取,掌握了系统的科学方法,理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管理学领域,向韩非子提出了“以人为本”、“虚心包容”、“班组化”、“功能分工”等一系列有关人性的理论。

“以人为本”是向韩非子的核心观点,强调在管理中优先考虑人的因素,因为人才是事业的关键。

在现代管理学中,“以人为本”一说也是经常提到的,而向韩非子的这一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引起了重视。

“虚心包容”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样在管理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向韩非子提倡应该虚心对待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多元化,体谅和欣赏别人的观点。

“班组化”是向韩非子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管理理念,指一组有凝聚力和协作能力的团队,可以加强协调,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班组是由一定数目的人组成,外部和内部都有较高的凝聚性,且组内成员可自愿加入和离开,由于组内人员数量较少,成员之间的联系相对来说较为紧密,这使得班组成为实现高效协作和高质量工作的有力工具。

“功能分工”是向韩非子提出的一种管理制度,即将工作按照任务的性质和能力要求进行分解,然后分派给能够胜任的工人进行完成,从而使生产流程更加高效,降低了目标的花费。

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在向韩非子的理论指导下,我们看到的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是以“以人为本”、“班组化”等理念为根本,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向韩非子的思想理论已经被现代企业所采用,为日益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韩非子论授权的管理智慧

韩非子论授权的管理智慧

其 实 早 在 两 千 多 年前 中 国 的 法 家 代 表 人 物 韩 非
子就针对统治提 出了授权的观点 ,堪称授权管理学的
鼻祖 。在 韩 非 子 ・ 经 》 里 韩 非 子讲 “ 八 下君 尽 己之 能 , 中君 尽 人 之 力 ,上 君 尽 人之 智 ” ,这 句 话 是 对 中
国历史 上著名 的 改革家 、管理 大师 商鞅说 的 ,意思
美 国著 名 的管理 行为 学 家布利 斯 有一 句
名 言 :一 位 好 的 经 理 在 他 的 助 手 脸 上 总 有 一
副 烦 忧 的 面 孔 。布 利 斯 这 句 话 的 意 思 是 说 ,
好 的管 理者 懂得 向其 下属和 助手 授权 ,会 充
分 调 动 他 们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去 完 成 任 务 ,而 不

积 极 性 充 分 发挥 出 来 ,通 过 聚 大 家 之 力和 大 家 之 智 来 达 到管 理 的 目的 ,而 不 是 事 必 躬亲 的成 为 事 务 的 奴隶 。纵 观 中 国历 史 上 能 成就 霸 业 的
帝 王 将 相 无不 是 授 权的 高 手 ,汉 高祖 刘 邦 之 所 以 能 打 败 盖 世英 雄 项羽 ,很 大 程 度是 懂 得 用 贤
的智力治 国。从管理学上讲就是好 的管理者一定是善
聚 众 力 ,和 善 集 众 智 的授 权高 手 。懂 得 授 权 ,敢 于 放
应 ;第二是授要原则 ,指授给下级的权 力应该
是 级 实 目口需 的 比 重 的 1 下 在 现 标 最 要 、较 要 权
I I堂 ■ 学 1
0 疗 力和能够解决实质 题; 性问 第三是明 责授权, 0 授权 要以责 前 授权同 要明 其 任为 提, 时 确 职

论韩非子“法术势”管理思想

论韩非子“法术势”管理思想

青春岁月论韩tE子“法术势”管理思想口秦阳(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春秋战国末期,秦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因而思想界关注的重点已转向如何治理即将出现的封建帝国。

而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的韩非子。

他系统地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继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综合出一套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

【关键词】韩非子;法;术;势一、引言精华所在,因为欲想法律的顺利实施,只有在公平的前提下,人韩非,约生于周赧王元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95年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同意并接受法律的约束。

这些理论看似平常,一公元前233年),是战国末期卓越的政治理论家,是法家的集大但是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做到“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成者。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见其文而赞叹日:“嗟乎,寡人得见过,则虽近爱必诛”。

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于是发兵攻打韩国,韩王只得派韩非总之,作为一个理论家,韩非关注的并非具体的法令条文,出使秦国。

可惜的是,秦王虽为韩非之文倾倒,恨不得同游,却他主要关注的是法的制度化以及制度化中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未免有点“叶公好龙”,见到“真神”本人之后,纠缠在秦与是用法重久、行法重信、传法重知、立法重宜、施法重峻、执法韩,韩非与李斯、姚贾的矛盾线索中,犹豫而未加信用。

而李重平。

综合起来就是强化政治的有效性。

斯、姚贾等则乘机陷害,“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三、韩非的术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韩非的术是上驾驭下得手段或权术,术要深藏于心而不外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公元露。

如韩非所言:“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

天则不非,前233年,李斯派人送去毒药,令他自杀。

他申诉无门,被迫自尽鬼则不困。

”,是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关系的真实反映。

他还于云阳狱中。

而他的思想却成为了秦国的指导思想,和商鞅一在《定法》篇中对术作了这样的规定:“术者,因任而授官,循样,身死于秦,而法亦行于秦。

韩非子“法”、“势”、“术”法学管理思想探析

韩非子“法”、“势”、“术”法学管理思想探析

术指权术、手段。韩非子认为君主应掌握驾驭群臣的技巧和方法,善于 运用权谋、阴谋等手段来控制臣下。他主张君主应深藏不露、神秘莫测 ,使臣下无法揣摩其心意。
03
“法”在法学管理中的应 用
“法”的概念及内涵
01
“法”是指国家制定、公布 、施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规范性文件。
02
“法”具有强制性、稳定性 、明确性等特点,是维护社 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
韩非子的法学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 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可以结合实际案 例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韩非子的法学管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 设和国家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未来可以 进一步探讨其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THANKS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韩非子的管理思 想进行深入剖析,同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探讨其应用价值和现 实意义。
02
韩非子及其思想概述
韩非子生平及时代背景
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出身于贵族家庭,是法家思 想的集大成者。
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战国七雄争霸之际,社会动荡不安 ,变革呼声高涨。
韩非子“法”、“势”、“ 术”法学管理思想探析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20
目录
• 引言 • 韩非子及其思想概述 • “法”在法学管理中的应用 • “势”在法学管理中的应用
目录
• “术”在法学管理中的应用 • 韩非子法学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揭示古代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
韩非子认为领导者需具备权威和领导 力,才能有效驾驭组织。现代企业管 理中,领导者也需树立权威,发挥领 导力,引导企业向前发展。

跟韩非子学管理

跟韩非子学管理

韩非子是统御权谋的集大成者,所谓的统御权谋,就是我们现在的管理谋略。

韩非子在《韩非子》的《内储说·七术》提出了领导对下属管理的三种权谋玩法。

领导需要的人才是又红又专,意思就是忠诚和技术都需要。

技术能不能干活这个是明面上的,办事能力能一眼看穿,但是一个人是不是忠诚,是不是白眼狼,这个不是谁都知道的,所以所有的领导都有意无意的,为了测试自己的员工或手下是不是忠诚,关键时候会不会变节,都会使出各种招数来。

这样的案例很多,归结起来就是韩非子说的如下三种。

一、疑诏诡使解释这个词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周亚夫是汉景帝时期杰出的军事人才,但是汉景帝不了解他是不是忠诚,能不能为自己的儿子汉武帝所用,于是汉景帝就请周亚夫吃饭,弄了一大块肉,没有给筷子。

周亚夫不知道何意,发脾气向侍者要筷子,汉景帝说是他的意思,结果周亚夫不告而别,怨气外泄。

汉景帝觉得这样的人不可能辅助自己的儿子,找借口除掉了。

汉景帝对周亚夫就用了疑诏诡使这一招。

这一招的本质就是给你一个很刁难的指令,看你的反应。

你的唯一反应必须是立即执行,而不是讨价还价。

你可以做不到,做不好,但你不能谈条件。

李世民晚年对李绩的心态也是这样,想测试他是不是忠诚,就毫无理由把李绩贬出长安。

李世民对李治说,如果他不谈条件就走了,你上位后让他回来,如果他不走或是谈条件,我杀了他。

李绩家都没回,直接走了,李世民很满意。

二、挟知而问意思是自己知道结果,但是还要询问,看看手下是不是做了掩饰,是不是真的对主子忠诚。

宋太宗刚即位的时候,威信不是很强,手下人是不是真的忠心听话,不知道。

恰好他微服私巡时看到一个乞丐和一个店家争吵,宋太宗直接用刀杀了乞丐,留下刀走了,让京城市长查案。

结果很快出来,是店家杀的,还有口供。

这时宋太宗拿出刀鞘,把刀要过来合了进去。

宋太宗说,你们这样办案要冤杀多少好人,极度震慑了下属,立威而成。

这样的做法很多时候都在重复上演。

胡雪岩一开始在钱庄干小工,扫地,发现地上有几枚铜钱,捡起来交给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韩非子学管理前面的话:最近在准备一个领导学的课程,收集了一些资料。

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领导是科学更多是艺术,更多是对人的影响,讲来讲去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于是动了“国学”的主意。

拿古人说事似乎成为目前的流行的方式,有说《论语》的于教授,品三国的易教授,背古文的郝老师,都很到位,本人希望从管理的角度来读《韩非子》,取森林中的一木,与各位分享。

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他的《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共十余万字。

韩非的思想是基于“性本恶。

”而非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性本善”。

所以并不为广为流传。

比如连“说难”这样的文章竟然没进入“古文观止”编者们的眼内。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千百年来主流社会推崇的是儒家思想。

事实上,古代的帝王,以及许多成大器者都在看《韩非子》,三国时期诸葛亮反复教后主刘禅学帝王之学,就是以《韩非子》为教本,真是有点“谁用谁知道”的意思。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韩非子》中的文章片断和小故事。

可以当作是读书笔记,点评也是大多是一家之言。

结构方面还没有想清楚,我个人也不是很严谨,写到哪里算那里吧。

文章必先秦,诗词必唐宋,解读出来把文章搞的支离破碎,罪过罪过啊。

一、领导者不能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原文:《韩非子、二柄》第三段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群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

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

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

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

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

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

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田常不难矣。

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

”群臣见素,则大君大蔽矣。

大意翻译(参考韩非子/赵沛选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下同)有改动要选用人才时,领导者常常会为两个问题烦恼。

如果任用有能力的人,担心那些有才能的人会威胁到领导者的地位;可是,如果良莠不齐一同任用,工作又不能顺利地进展。

如果领导者积极表示要任用有才干的人,部下就会表现出超过实力的样子,以迎合领导者。

这么一来,部下的实力无法正确,而不能正确掌握部下的实力,如何能辨别他是否有才能呢?越王勾践喜欢勇者,于是,国内不断出现可以轻言抛却性命的人。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瘦死。

”楚灵王喜欢细腰美女,一时之间,国内为减肥而饿死的女人不绝于后。

齐恒公好女色,嫉妒心又强,结果坚刁自行去势(也就是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够狠啊!),终于得后宫的管理职位。

恒公喜好山珍海味,知此情的厨师易牙,将自己的长男熏烤献给恒公。

燕王子哙闻贤者之名便加以重用,了解了这个状况的重臣子之,便假装自己为贤士,扬言国家让给他他也不接受,子哙信以为真,便把国家让给子之。

不料,国家一让出,子之不但欣然接受,还夺走了整个国家。

所以韩非子说,清楚了解领导者讨厌什么时,部下就会将这些缺点掩饰起来,而领导者若表明自己喜欢什么,部下也会为了迎合、假装自己有如此能力,换句话说,领导者的好恶感情若表现出来,部下便会加以利用,以获得机会。

如前所述,子之知子哙喜欢贤士而谋取夺其领导地位,坚刁与易牙知桓公好色,好吃山珍海味而夺其实权。

结果,子哙在叛乱中被杀,而齐桓公死后,连蛆虫都爬满整个房间,尸体却未被掩埋。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这是因为领导者让部下看到了自己的真意。

部下未必真心爱戴领导者,可能是为自己的利益才工作的。

如果领导者未掩饰自己心中的真意,只要表露出一点点,部下便会乘机要挟领导者的地位,下属成为子之或田常是非常容易了。

有句话说:“领导者不表现好恶,部下便露出真面目,部下露出真面目,领导者便不致于被蒙蔽。

”读书体会:韩非的文章是在讲为君之道,现在的职场做领导虽没有丢性命的危险,但尔虞我诈的情况还是有的。

我们都在唱“让世界充满爱”,韩非却在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阴暗了一些但确实是事实。

在职场上由下看上者,看得很清楚,由上看下者就不是如此了。

这种说法很多人都知道,但作为领导者又有多少在注意这个问题呢。

现实的状况是领导的话变成了企业文化,更有甚者变成了《某某语录》让大家跟着学,上下和谐景象,领导看着很舒服,其实这样会让领导者不清楚下属的真实状况;如果看不清楚,又继续维持这种状态,就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加以控制。

正确掌握部下的真实状态,是维护领导者地位安全的关键。

要如何遵守此一目的呢?就是绝对不能表露出好恶的感情,这是《韩非子》的主张。

“喜怒不形于色”一词,表示不显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与态度,经常维持稳定的情绪,这是称赞领导者的态度。

《韩非子》的主张与这句话的意义颇为相近。

不轻易表达自己的好恶,不是故做神秘,应该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应该把握中枢魏昭王欲与官事,谓孟尝君曰:“寡人欲与官事。

”君曰:“王欲与官事,则何不试习读法?”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

王曰:“寡人不能读此法。

”夫不躬亲其势柄,而欲为人臣所宜为者也,睡不亦宜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五》大意:魏昭王想自己去仲裁(参与官府的事情),于是唤来宰相孟尝君,昭王对孟尝君说:“我想自己处理裁决之事。

”孟尝君说“那么,王就要先学习法律”于是,魏王开始学习法律,但学没多久,读了十余简,就开始想打瞌睡了。

“我没有办法学习法律。

” 魏昭王说。

韩非子说:作为国君不亲自操控他的权柄,却想参与臣下该做的事情,睡着了也是正常的了。

读书体会:领导者应掌握权力的中枢,但所谓的中枢,就是赏罚的权限,掌握好后,只要默然地以威势折服人,这才是领导者应有的态度;换句话说,《韩非子》否定以身作则,事必躬亲的领导方式,因为这样会事倍功半,尽管自己的身心俱疲,也没什么效果。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就事无巨细,全部揽上身,结果确实如他说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除了赏罚的权限外,还有哪些事情是中枢呢?除了他以前提到的对下属的二柄“刑和德”以外韩非子又举例说: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饮酒不乐也。

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战不辑睦,亦子之罪。

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

”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之荫于街者莫援也,锥刀遗道三日可反。

三年不变,民无饥也。

(来源同上)大意:郑简公对他的宰相子产说:饮酒而不设乐,先祖得不到庄重的祭祀,朝堂上听不到钟鼓的声音,这些都是寡人的责任;国家得不到安宁,百姓不治理,耕战之士得不到和睦,这是你的责任,你有你的责任,我有我的责任,咱们各守其职吧,于是。

治安好,人民安居乐业。

读书体会:自己体会不到喝酒有音乐,朝堂上有钟鼓对安定团结的作用,估计是形成一个好的氛围其他的时情就交给宰相去做。

现在企业的领导者要做的也就是给企业营造一个“干净”的氛围,公开,公平,公正,提供一个企业的道德标准呢,奖励好的,处罚违背企业道德的,或许真就能实现“无为而治”呢。

向韩非学管理三:把重要的权利都授权给一个人是危险的齐桓公将立管仲,令群臣曰:“寡人将立管仲为仲父。

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

”东郭牙中门而立。

公曰:“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

’今子何为中门而立?”牙曰:“以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公曰:“能。

”“以断,为敢行大事乎?”公曰:“敢。

”牙曰:“君知能谋天下,断敢行大事,君因专属之国柄焉。

以管仲之能,乘公之势以治齐国,得无危乎?”公曰:“善。

”乃令隰朋治内、管仲治外以相参。

<外储说左下>大意:齐桓公想让管仲担任国政处理的最高负责人,于是召集从臣问:我想让管仲处理理国政,赞成的人到门的左边,不赞成的人到门的右边。

此时,重臣东郭牙站在门中间。

桓公问:我说,赞成的人站到门的左边,反对的人站到门的右边,你站在中间是为什么呢?东郭牙说:你认为管仲有经营天下的智谋吗?“是的。

”你认为管仲有解决大事的决断吗?“是的”。

容我向你报告,管仲既然有能经营天下的知谋,处理大事的决断力,而你又愿意将处理国政的实权交给他。

那么,像管仲这样有能力的人物,借你的权势来治理国家,你想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自己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威胁呢?“有道理。

”桓公说。

于是,桓公让管仲管理国政,让阴朋处理朝廷内政,二人共同分担国事。

读书体会:对于领导者而言,所谓部下,本质上应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韩非子》主张,越是能干的部下,越是不能松懈对他的警戒心。

同时《韩非子》认为,领导者绝不能期待部下的忠诚,那么,要期待些什么呢?只有自己而已。

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是值得信任的。

这点与西方管理思想很接近,中国的民营老板是相信你,才会用你,而西方的管理是我不一定相信你,但我有制度和方法让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典型的就是所谓的三权分立,桓公让管仲和阴朋分担内外的政治,是一种与分割统治相通的方法。

事实上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不少客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未必相信下属,但如果信任一个人,便将所有的事情(有时未必是这个人所擅长的事情)都交给他才放心,殊不知接受任务的人一方面因此而自傲,另一方面也会因为事情太多而敷衍。

时间长了,这个他信任的人被用的废掉了.正确的做法是分权管理,各负其责。

向韩非学管理四、别让猛犬与鼠辈嚣张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肋,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途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

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三>大意:宋国有家酒馆,童叟无欺,待客态度诚恳亲切,盛酒的器具擦得很亮,酒也很美味,海报PO P也写得很醒目。

可是,他们的酒却卖不出去,都变酸了。

店老板百思不得其解,去请教他们所认识的一位老人杨倩,老人问道:“你是不是养了猛犬?” “是啊,但是为什么?"老人回答:“因为客人会害怕。

有人让孩子带着钱和酒壶去打酒,但猛犬见了张口就咬,酒当然卖不出去,放久了就发酸啦!”国家也有这样的猛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