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

合集下载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02
01
箱体类(一面二孔,三面互相垂直面) 轴类(两顶尖孔) 盘类(一面一孔)
面积大,精度高,孔距远。
常用的有:
*
3、互为基准
零件的使用性能完全相同而结构不同,其加工方法及制造成本会有很大差别。
对零件结构进行分析时,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零件的尺寸要合理
——(1)尺寸规格尽可能规范、统一,以利于减少刀具种类和换刀次数
——(2)尺寸的标注要合理,尽量满足“基准重合原则”,便于测量
03
04
05
01
02
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主要进行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性分析。
3、 举例: (1) 轴类零件: 车床主轴:45号钢模锻件 ;阶梯轴(直径相差不大):棒料 (2) 箱体: 铸造件或焊接件 (3) 齿轮: 小齿轮:棒料或模锻件 ;大多数中型齿轮:模锻件 ;大型齿轮:铸钢件
*
第三节 定位基准选择
采用经过加工的表面 作为定位基准。
1、粗基准 2、精基准
定位基准
采用毛坯上未经加工 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它是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其内容介于工艺流程卡片和工序卡片之间。
它用来指导工人进行生产和帮助车间干部和技术人员掌握整个零件加工过程的一种主要工艺文件,
它广泛用于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中比较重要的零件或工序。
*
(2) 机械加工工序卡
它是根据工艺卡片的每一道工序制订的,主要用来具体指导操作工人进行生产的一种工艺文件。
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
在满足产品使用性能的条件下,零件图上标注的尺寸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应取最经济值。
尽量选用切削加工性好的材料。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课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课件

2
数据收集
收集产品设计、材料、加工设备等相关数据。
3
工艺设计
根据产品要求与数据,设计适宜的加工工艺流程。
4
工艺验证
通过实际加工验证工艺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要点
加工工艺流程
详细描述从原料准备到最终成品的加工步骤。
工装夹具
明确加工中所需的工装夹具类型与使用要求。
加工参数
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加工参数的设定。
质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
指定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与标准。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注意事项
1 准确性与可行性
规程应准确反映实际加工情况,并具备可行性。
2 团队合作
制定规程需要多个部门协作,确保规程的全面性。
3 涉密信息
保护机密信息,确保规程的安全性。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实际案例
案例1
某汽车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示 例。
案例2
某大型机械设备的加工工艺规程 示例。
案例3
某电子设备的加工工艺规程示例。
总结和展望
通过学习本课件,您应该已经了解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目的、定义、制定 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这些知识能在您的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课件
欢迎参加本次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旨在帮助您 全面了解工艺规程制定的目的与步骤。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定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在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加工效率而对加工工艺进行规范化的 文件。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1
需求分析
了解产品要求,明确所需的加工工艺特征。

第三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和工艺尺寸链

第三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和工艺尺寸链
所选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稳定,夹紧可靠。
图3-11
(二)粗基准的选择
1)为了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应选非
加工面为粗基准。
图3-12
2)合理分配各加工面的余量。在分配余量时,应考虑以
下两点: ①为了保证各加工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毛坯 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
②为了保证重要加工面的余量均匀,应选重要加工面为
3、先面后孔 4、次要表面可穿插在各阶段间进行加工 综上所述,一般机械加工的顺序是:加工精基准→
粗加工主要面→精加工主要面→光整加工主要面→超精
密加工主要面,次要表面的加工穿插在各阶段之间进行。
(二)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1、最终热处理
2、预备热处理
(三)辅助工序的安排

辅助工序的安排不难掌握,问题是常被遗忘。 辅助工序很重要,检验工序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它对 保证质量、防止产生废品起到重要作用。除了工序中自 检外,需要在下列场合单独安排检验工序:
水平。
6)特殊要求。
二、加工顺序的安排 (一)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 1、先加工基准面 2、划分加工阶段
(1)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
1)粗加工阶段是从坯料上切除较多余量,所能达 到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比较低的加工过程。
2)半精加工阶段是在粗加工和精加工之间所进行 的切削加工过程。
3)精加工阶段是从工件上切除较少余量,所得精 度和表面质量都比较高的加工过程。
粗基准。
图3-13
图3-14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即同一自
由度方向上),通常只允许用一次。
图3-15
4)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光洁,要避开锻造飞边和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3.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毛坏形状主要取决于毛坯种 类、形状和各加工表面的总余量。同时还要注意几 个问题。
⑴为使加工时工件安装稳定,有些铸件毛坯需要铸 出工艺凸台,如图10-5所示。工艺凸台在零件加工 后一般均应切除。
⑵将几个零件制成一个整体毛坯,加工到一定阶段 后再切割分离。如图10-6所示。
⑶有些表面不要求制出,如孔、槽、凹坑等。
10.3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10.3.1 基准及其分类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必须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处于某一正确的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定位。 工件定位之后一般还需夹紧,以便在承受切削力时仍能保持其正确位置。在零件图样和实际 零件上,总要依据一些指定的点、线、面来确定另一些点、线、面的位置。这些作为依据的 点、线、面就称为基准。根据基准功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 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来确定。确定应使用的最终加工方
基准,但该表面与其它表面的位 法,由最终加工反推至第一次加工,而形成一个获得该 置精度由前道工序保证,即“自 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案。表10-10、表10-11、表10-12
为基准”原则。
10.3.4 加工顺序的安排
1.加工阶段的划分 划分加工阶段的作用是: (1)保证加工质量, (2)合理使用设备,(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4)
4. 安装:安装是指工件在加 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 正确的位置(即为定位),然 后加以夹紧的过程。在一个工 序中,工件可能安装一次,也 可能需要安装几次。
5. 工位:工位是指为了减少安装次数,常采用转位(移位) 夹具、回转工作台,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处于几个不同 的位置进行加工。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待加工位置 称为工位。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一、引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被定义为机械加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以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的稳定和一致性。

它涵盖了机械加工的所有方面,包括材料选择、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的确定等等。

本文将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必要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是为了保证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机械加工需要根据加工零件的要求,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否则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同时,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事故,提高整个加工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流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一般而言,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规范:1.确定加工要求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需要确定加工零件的要求,包括尺寸、形状精度、表面质量和工艺规范等。

同时要注意考虑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2.确定材料品种和数量根据加工零件要求和生产要求,确定加工所需材料品种、数量和质量,为后续制定工艺流程及工艺规范提供前提条件。

3.制定工艺流程根据加工要求和材料条件,制定加工的流程并细化到每个加工过程中。

4.制定工艺控制标准制定每个工序的工艺控制标准,包括停机设备操作要求、工作人员操作技能等方面。

5.制定设备选择标准制定设备选择标准,包括性能参数、精度要求、使用寿命等方面,以确保最终的零件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6.完成工艺规程书面说明将上述步骤完成的工艺流程、工艺控制标准以及设备选择标准等内容书面说明,作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

四、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实际应用制订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后,需要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确保规程贯彻到位。

具体应用包括:1.对加工设备进行调试将制定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应用到加工设备之中,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加工。

2.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针对工艺规程中制定的工艺控制标准和设备选择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规程和标准,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讨论: 安装次数多好 还是少好?
1 2 3 4 5
一次 车大外圆及倒角 一次 车小外圆、切槽及倒角 一次 铣键槽 一次
去毛刺
3.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3. 工步 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 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 序内容。
例: 工序号
1 2 3 图3–1 阶梯轴 工序号
3.1.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5.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1)研究图纸和产品性能要求 2)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3)确定毛坯 4)拟定工艺路线 5)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 6)选择各工序使用的机床、刀、夹、量、辅具 7)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8)填写工艺文件
3.1 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
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 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一般分为: 1)单件生产 2)成批生产 3)大量生产
3.1.3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1)单件生产
产品数量少,但种类、规格较多,多 数产品只能单个或少数几个地生产,很 少重复。 例如,重型机器、大型船舶制造及 新产品试制等常属于这种生产类型。
3.1.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 主要技术文件,是指挥现场生产的依据。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新产品投产前,进行 有关的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的依据。 (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新建、扩建或改建厂 房(车间)的依据。
3.1.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讨论: 生产规模不 同,工序的划 分不一样。
1 2 3 4 5
3.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2. 安装 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 工序内容,称为安装。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ppt 48页)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ppt 48页)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 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零件的各个制造过程的中的工艺性,如零件 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 加工等工艺性。
合理标注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按照加工顺序标注尺寸,避免多尺寸同时保 证;
从定位基准标注尺寸,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 由形状简单的轮廓要素为基准标注尺寸,避
工艺过程
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互位置和性质,使 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占重要 地位。
工艺过程主要分为 毛坯制造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装配工艺过程称为机械制 造(工艺)过程。
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机械 设备)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 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产时采用流水线,单件生产时采用机群式的 生产组织形式。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 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即按 工艺过程有关内容写成的文件和表格。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①毛坯的选择 ②工艺路线的拟定 ③工序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基本依据 新建、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工艺技术交流的主要形式。
四个
五个 一个
两个 两个 三个 一个
安装
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 容,称为安装。
例:
图8–1 阶梯轴
讨论: 安装次数多 好还是少好?
两次
两次 一次
一次 一次 一次 一次
工位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工件一次装夹后,与 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 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3. 工位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后,工件与夹 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 占据的每一个位置。在大批大量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 率,往往采用多工位加工。减少了装夹次数,缩短了辅助 时间,不但提高了生产率也有利于保证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4. 工步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一、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重点) 三、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四、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步骤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一) 生产过程
在机械制造行业, 是指产品由原材料到成品之间的 各个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4. 对不能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二) 结构工艺性分析
1. 结构工艺性概念 设计零件的结构, 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能够高效,
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按顺序排列着 的工序组成的,工序又分为安装、工位、工步、 走刀几个组成部分。
1. 工序
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场地,对一个或 多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变更;加工是
否连续。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
生产批量较小时的机械加 工工艺过程
模锻、机器造型 精度高,余量小
机床
通用机床 机群式布置
通用机床、部分专机 自动机床,专用机床 按零件类别分工段排列 生产流水线排列
工装
通用工装
专用工装
高效专用工装
工艺文件 简单工艺过程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9.2 H 9 H 9.8
0.18 EsH 0 (0.09)
0.18 EiH (0.09) 0
EsH 0.09
EiH 0.09
钻孔时工序尺寸及公差为:9.8±0.09
(四)工艺尺寸换算 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尺寸 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
A 37.9 EsA 0.12 EiA
A10参与设计尺寸L1 、L2保证, 1/2TA10=0.025 1/2TA9=0.075-0.025=0.05
2)一般工序尺寸公差 除与保证设计尺寸有关的工序尺寸外都为一般工 序尺寸公差,其公差按该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确 定。 (2)确定各工序余量
①确定各工序余量公差
各工序余量是由相关的各工序尺寸确定的,工序 余量是封闭环。工序余量的公差等于各相关工序 尺寸公差之和。
工序尺寸按与设计尺寸有关和无关分 两类。与设计尺寸有关工序尺寸用尺 寸跟踪法查找。
尺寸跟踪法:查找与设计尺寸有 关的工序尺寸时可由设计尺寸两 端开始一起向上找箭头,找到箭 头就跟箭头拐弯到该箭头尺寸的 起点,然后继续向上找箭头,一 直到两端的跟踪路线在某一工序 尺寸起点相遇为止。跟踪路线经 过的工序尺寸为该设计尺寸的相 关的尺寸。
余量足够和合理
Zi
Z
min
1 TZi
2
一般采用查表法,在查出基 本余量后,应检查最大余量 和最小余量是否合适。
粗加工余量:查出毛坯总余量 后减去各工序余量。
(3)确定各工序的基本尺寸 不参与设计尺寸保证的工序尺寸采用从后往前推方法。
m
n
A L Zzi Z jj
A——所计算的工序基本尺i1寸; jm1
图3-29 衬套的工艺路线
1.绘制工序尺寸图表格式 并填入设计尺寸
(1)在图表上方绘制零件轮廓图
(2)以设计尺寸界面向下引 平行线,按工序内容绘制各工 序尺寸。
(3)在工序图表的左边绘制加
工工序序号“No”、工序内容、
工序尺寸“Ai”和尺寸公差
1 2
TAi
栏。
(4)在图表右边,绘制工序尺
寸序号“No”、工序基本余量
将该尺寸标注在工序图上,并在括号内注以供参 考字样。
2.间接测量
工序尺寸直接测量有困难时,要进行间接测量, 这时要进行尺寸换算。
A2尺寸确定方法
(1)当使用的夹具只有一套时
A2 A1 50
EsA2 0
EiA2 0.1
(2)当使用多套夹具时,A1不是定值。此时A1需 要制造十分准确,公差只有几个微米,可以忽略A1
“Zi”、和公差 12TZi
栏。
(5)在工序尺寸图表的右下方, 绘制设计尺寸序号“No”、设
计基本尺寸“Li”和公差 “±1/2TLi”栏。
(6)在图表的左下方,绘制加 工结果尺寸、加工结果基本尺寸
“Ri”和公差±1/2TRi栏。
(7)在图表下面中间处,绘制 各设计尺寸。
2.图解法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各工序尺寸公差
L——与工序基本尺寸相对应的设计尺寸;
Zzi——增值余量;
Zjj——减值余量;
m——增值余量的个数; n——增、减值余量的个数。
与工序尺寸相对应的设计尺寸是指工序基本尺寸Ai两端尺 寸界限自上而下对应于设计基本尺寸Li或几个设计尺寸之
和(之差)
增(减)值余量是指某工序尺寸界面切除余量后 使所计算的尺寸增大(减小)。
0.19 0 EiA EiA 0.19 格品。这就是假废品
工序尺寸为: 51.130 0.12
问题。
避免假废品方法是当超差值小于公差压缩值时, 应进行尺寸复检。 2.多尺寸保证时尺寸换算 加工一个表面同时保证几个设计尺寸,这就是多 尺寸保证。
图3-24 多尺寸保证时工序尺寸
封闭环 为10±0.18,根据尺寸链得:
1)与设计尺寸有关的工序尺寸 公差
①当工序尺寸直接保证某一设 计尺寸时,工序尺寸公差取设 计尺寸公差。 ②当一个工序尺寸参与几个设 计尺寸保证时,按设计尺寸公 差小的确定工序尺寸公差。
③当几个工序尺寸一起保证某一 设计尺寸时,需要用尺寸链确定 工序尺寸公差。
A8直接保证L3,1/2TA8=0.05
一、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一件
产品或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查找工序余量相关工序尺寸的尺寸跟踪法:要确 定的余量在该工序尺寸的箭头处,查寻时可想象 此处余量存在,利用尺寸跟踪法向上查寻,只须 注意所查箭头包括本工序尺寸。
1
1TZ 6 (TA6 源自TA5 TA4 TA2)2
2
0.095 0.095 0.15 0.15
0.49
②确定各工序的基本余量
(三)工序尺寸换算 1.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图3-23 工序基准 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时尺寸链
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当工序尺寸A=50.94
63.6 12.4 A
A 51.2
时,尺寸12.4+0.07为 12.47时,设计尺寸
0 0.07 EsA ESA 0.07 为63.41,零件是合
的制造误差 ,仍按原公差值进行标注。
3.表面有处理层时工艺尺寸计算 (1)保证渗碳或渗氮层深度的工艺尺寸计算
0.5+0.3
19-0.008
19.2-0.05
A面渗碳层深度为
0.5~0.8, A面
AEsA EiA
加工过程为:半
精车外圆至尺寸
38.4 渗碳 热处理 磨外圆至尺寸 38 0.016 0.1 0.5 19 A 19.2 A 0.7 0.3 EsA 0 (0.05) EsA 0.25 0 0.008 EiA 0 EiA 0.008
(2)电镀表面的工序尺寸计算
镀层厚度为0.2~ 0.3,内孔表面工 艺过程为:
车内孔尺寸为A 电镀 加工至尺寸 630.03
镀层是封闭环。
0.2 A 31.5
A 31.7
0.1 EsA 0 EsA 0.1
0 EsA 0.015 EsA 0.015
(五)工序尺寸图表法 利用图表计算工序尺寸的一种方法
A2 L1 L2 Z 6 Z 9 Z 5
=9.925+50.025-10.3+1=59.65
用此法计算全部工序尺寸后
填入“Ai”栏。
检查加工结果尺寸,找出与 设计尺寸有关的组成环,解 出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即得 加工基本尺寸,再与设计尺 寸比较。
3.4 时间定额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