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案例1

合集下载

家庭教育指导 案例

家庭教育指导 案例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一、案例背景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家庭教育的例子。

我邻居家有个小孩叫小阳,小阳的家庭呢,是那种典型的有点传统的家庭。

他爸妈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工作挺忙的,但对小阳的教育那可一点都不含糊。

二、问题呈现1. 小阳上小学的时候,开始出现写作业拖拉的情况。

每次放学回家,他总是先玩个够,然后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经常写到半夜,第二天上学没精神。

2. 在学校里呢,小阳和同学相处也有点小问题。

他比较害羞,不太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间长了,感觉他有点被孤立。

3. 小阳对学习兴趣不大,他觉得学习好无聊,还不如玩游戏呢。

每次爸妈让他看书学习,他就像霜打的茄子,提不起劲儿。

三、家长的尝试1. 一开始,小阳的爸妈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措施。

比如说,规定他放学后必须马上写作业,要是不写,就不让他吃晚饭。

可是这招没什么用,小阳虽然坐在书桌前了,但是心不在焉,作业质量很差。

2. 然后呢,他们又想了个办法,给小阳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觉得这样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也能让他多交些朋友。

但是小阳特别抵触去辅导班,每次去都是哭哭啼啼的。

四、转机的出现有一次,小阳的爸妈参加了一个家庭教育的讲座。

这个讲座可真是让他们大开眼界啊。

他们意识到之前的方法都太生硬了,没有考虑到小阳的感受。

1. 回家之后,他们就和小阳好好谈了一次心。

爸妈没有再指责小阳,而是跟他说,他们知道学习有时候很枯燥,但是他们想和小阳一起找到学习的乐趣。

小阳一开始还很怀疑,但是看到爸妈真诚的眼神,他也愿意试一试。

2. 爸妈根据小阳的爱好,调整了教育方式。

小阳喜欢看漫画,爸妈就给他买了很多知识类的漫画书,像历史漫画、科学漫画之类的。

小阳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3. 在和同学相处方面,爸妈鼓励小阳邀请同学来家里玩。

他们会准备很多好吃的,还会陪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慢慢地,小阳变得开朗起来,在学校里也有了好几个好朋友。

五、最终的成果1. 现在的小阳写作业可积极了。

大学家庭教育案例3篇

大学家庭教育案例3篇

大学家庭教育案例3篇案例一:张同学的家庭教育张同学是一名大学生,他的家庭教育以尊重和自由为核心理念。

他的父母从小就鼓励他自主研究和选择,同时也给予他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比如,他在上小学时自己提出要研究钢琴,他的父母就支持他并给他报了钢琴班。

在研究方面,他的家长从来不干涉他的研究方式和进度,只有在他需要帮助时才会给予支持。

因此,张同学在大学期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案例二:李同学的家庭教育李同学是一名大学生,他的家庭教育以严格和功利为核心理念。

他的父母从小就对他的研究和生活进行严格管理,按照他们的期望要求他在各方面表现优异,不达成目标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

他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让他感到压力很大,他的学术表现也不如人意。

在大学期间,他虽然获得了不少好成绩,但总体上感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发挥,很难获得自我满足感。

案例三:王同学的家庭教育王同学是一名大学生,他的家庭教育以亲情和知识为核心理念。

他的父母不仅注重自己的教育,还鼓励他充分发掘和开发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因此,他不仅在学术方面表现突出,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技能。

在大学期间,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成为了社团的领袖和青年志愿者,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

通过以上三个家庭教育案例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学术和职业生涯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家长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孩子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未来和价值。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精选5篇)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精选5篇)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精选5篇)案例一:积极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小明是一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的父母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学习。

为了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父亲每天晚上都会陪他一起做作业。

有一天,小明回家后告诉他的爸爸,他今天学校布置了一份新的数学作业,但他觉得很难做。

小明的爸爸听了后并没有直接去做题,而是鼓励他说:“儿子,你可以试着看一看这道题,如果不会的话,可以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

我相信你一定能解决它。

”小明犹豫了一下后,坐在桌前独立思考起来。

虽然一开始他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经过一番努力后,他终于解答出了这道题。

小明高兴地跑去告诉他的爸爸,同时向他表示感谢。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积极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非常重要。

父母不应该代替孩子去做作业,而是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小亮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他每天都被大量的学业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帮助他合理安排时间,他的父母决定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他们一家坐下来,讨论了小亮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作业量。

父母鼓励他把学习时间分散安排,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以保持专注力。

同时,他们还建议小亮把更难的科目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段,这样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亮非常感激爸爸妈妈的帮助,他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同时,他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使每一天都能充实而高效地度过。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重要方式。

父母的参与和鼓励能够让孩子更加重视学习,自觉遵守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三:用激励来鼓励孩子学习小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总是提不起动力。

为了激发他的学习热情,他的父母采取了一些鼓励的方法。

父母看到小华在数学方面不太喜欢学习,他们决定通过鼓励他找到学习乐趣。

家庭的教育指导案例分析(3篇)

家庭的教育指导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华(化名),男,10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父母都是上班族,工作繁忙,对小华的关心和陪伴较少。

家庭氛围较为紧张,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压力而争吵,对小华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

在学校,小华与同学关系一般,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1)父母缺乏陪伴:由于工作繁忙,父母很少陪伴小华,导致小华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和社会性。

(2)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压力而争吵,对小华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学校教育问题(1)同学关系一般:小华与同学关系一般,缺乏自信,这可能与他在家庭中的教育方式有关。

在课堂上,小华不敢发言,害怕出错,导致学习成绩一般。

(2)学习动力不足:小华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可能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关,父母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

三、家庭教育指导方案1. 父母方面(1)增加陪伴时间:父母应尽量减少工作压力,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陪伴过程中,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

(2)改善教育方式:父母应学会用耐心、爱心和智慧教育孩子,避免简单粗暴的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 学校方面(1)加强师生沟通: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针对小华的情况,教师可以与他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的困惑,给予关心和帮助。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小华的家庭氛围得到了改善,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方式也变得更加耐心、细致。

在学校,小华与同学的关系有所改善,自信心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

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

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案例一,家长关爱温暖,孩子自信乐观。

小明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在学校里却总是表现得胆怯内向。

经过家庭教育专家的分析,发现小明的父母在他面对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导致小明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在小明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引导他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明在学校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他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

案例二,家庭教育引导,孩子行为规范。

小红是一个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她在家里从小就受到父母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父母不仅注重她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她的行为规范。

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小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她懂得尊重长辈,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在学校里,小红的表现也非常优秀,老师和同学都对她赞不绝口。

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三,家庭教育情感沟通,孩子性格开朗。

小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她在家庭教育中缺乏与父母的情感沟通。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地关注她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她的内心世界。

经过家庭教育专家的指导,父母开始注重与小华的情感沟通,倾听她的心声,关心她的情感需求。

随着家庭教育的调整,小华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她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烦恼,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以上三个典型案例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性格健康发展。

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与教育引导11篇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与教育引导11篇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与教育引导11篇家庭教育优秀案例与教育引导篇1在爱的目光中远航当当快2岁了,喜欢扭动自己的身体,像跳舞一样。

于是我们给他安装了一面镜子墙,想让他的“舞蹈更有乐趣”。

没想到不粘胶纸引发了他的兴趣,他想把不粘胶纸贴到镜面上。

他一只手拿起纸片,另一只手按住纸片,被按住的纸片越来越多,但是稍不留神,纸片就从手上滑落。

这是他的第一次探究尝试。

纸片偶然落在贴脚线上恰好“贴在”了镜子上,于是当当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探究尝试。

接着,他又发现纸片还可以卡在镜子之间的缝隙里,他开始第三种探究。

不到2岁的他,竟然有如此强的专注力和探索欲望!第四次探究尝试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纸片经过反复摩擦而产生了静电,有些纸片真如他所愿乖乖贴在了镜子上。

当当兴奋了起来。

我打来半碗水,带着当当开始第五次探究。

我拿起纸片沾了沾水然后贴在了镜子上。

当当像发现了新大陆,模仿着、摆弄着,实现着自己的愿望。

爸爸用小纸片折了一艘小船,在船底沾沾水贴在镜子上,船慢慢地向下游去,儿子激动地拍起了小手。

专家点评:一幅幅温馨和谐、富有童趣的画面,展示的不仅仅是孩子专注持续的探索之旅,更让我们看到了父母的理解、关注和支持。

真正创造的原动力在于童年的安全感,父母是港湾,是基地,在爱的目光里,孩子才能远航!家庭教育优秀案例与教育引导篇2在不如意中选择快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

小女孩说:“妈妈,这车怎么这么挤!”妈妈说:“这是公交车,肯定人多呀。

”小女孩还是不解的问:“那上次我们坐公交车,不是也是坐着的吗?”妈妈接着说:“宝贝,我们现在能站在车上不是也挺好的吗?一会就可以回家和爸爸一起吃饭啦,如果我们没上车,还站在车站吹冷风呢!”女孩笑着说:“对呀,到家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吃了!”伴着母女的欢笑声,汽车继续行驶着。

不一会到站了,她们开心地下车了。

专家点评:童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儿时的心境会像底片一样成为人生永久的心理版本。

生活中孩子们会无时无刻地用纯净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用稚嫩的生命记录和储存我们的行为,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自然折射出来。

家庭教育优秀指导案例

家庭教育优秀指导案例

家庭教育优秀指导案例案例一:被强迫的交往女儿桐桐2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朋友,所以总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朋友打招呼。

可桐桐偏偏不爱说话,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总是默默地跟在后面。

后来,我发现桐桐一个人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朋友。

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朋友。

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我再也不强迫桐桐了,开始带她出去慢慢引导她自己玩。

我的转变也带来了孩子的转变,她变得越来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渐多起来。

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到:每个孩子有他独特的个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父母只要适宜呵护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办他的人生。

案例二: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吃?侄子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和我分享,老爸对此“颇有微词”:“什么东西都要给姑姑吃,爷爷奶奶要尝尝都不给,这孩子白疼了。

”其实,侄子原来是很大方的,有好吃的都愿意和爷爷奶奶分享。

但爷爷奶奶却经常逗他:“好吃的也给爷爷奶奶分点啊!”孩子的手马上递了过去,他们赶紧又说:“爷爷、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几次之后,孩子就不再当回事儿了。

而当侄子与我分享时,我会道谢并真的与他分吃,还夸他的东西好吃,侄子也乐得与我分享。

老爸甚至还责怪我说:“大人怎么还吃孩子的东西!”案例三:“揠苗助长”的孩子能幸福吗?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很多家长却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

“老师,今天你们学习了7的分解吧?怎么孩子回来就只会两种呢?我朋友的孩子都学到13的分解了,她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今天教她认识钟表,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认识,我还拍了一个视频,您看看她的表现怎么是这个样子?!”视频中,孩子趴在桌子上使劲地哭泣。

联想到平时,这个小女孩在班里一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老师,这个太难了,我不想参加。

”我终于明白,生活在这样急迫、焦虑和否定的环境中,孩子能自信起来吗?。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必备5篇)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必备5篇)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受到挫折,父母要及时疏导,帮助他们调整情绪。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给出以下四种方法:(1)情绪宣泄法。

当孩子感觉心理受挫时,父母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方式,通过正常的途径,让他们释放,保持心理平衡,不钻“牛角尖”,不走极端,引导他们“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如可通过交谈倾听,还可以借助各种活动,将因紧张情绪所积累的能量排遣出去。

(2)迁移法。

父母要尽量使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活动上去,暂时避开挫折情境,如让其回忆一些愉快的事,也可听听音乐、打打球、散散步等。

(3)心理咨询法。

父母可以通过找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对孩子的内心冲突和苦恼给以分析、研究、劝解、安慰、鼓励,减轻其情绪压力,改变其认识问题的方法,用新的、正常的经验代替旧的、反常的经验,使孩子摆脱矛盾,恢复心理平衡,并帮助孩子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取得更有效的发展和成就。

(4)父母要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施以心理教育,教育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父母可让孩子多与同学交往,通过平等相处,使孩子感受同学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其实挫折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法,让孩子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困难,教会他们如何应对挫折和困难,这比让孩子考100分对孩子更有用。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2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

在家里要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让孩子知道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道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要在同学中去比阔;要让孩子有羞耻感,同时,要知错必改;要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在社会上乐于助人。

教育孩子,就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要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不要动不动就以家长自居发号施令;在发现孩子的长处时要及时表扬,相反,在发现他的行为规范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批评;要杜绝言行不一致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崇明建设中学刘道林
家庭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充满艺术,对学校教育管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结合本人工作实践的案例,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家庭教育指导的体会和感想。

案例一:个体的蜕变
问题情况
黄某曾是班级的一号保护人物,经常戏弄女生,把女生的手逮住不放,有时甚至还骑在女生的屁股上;班级的窗帘拉坏,窗子损坏总是少不了他:上课时昏昏欲睡,下课时猴蹦狗跳,和男生打架,时常顶撞老师,还在《成长手册》上骂天下老师死光光,作业天天不做,面对这样的学生,说实话,三天两头不给你找茬,那他就算绝对不正常,自己坐在办公室也时刻担心他会给班级找麻烦。

转化过程
为此我也想了很多办法对付他。

曾经让他做生活委员,让他做班干,使他有集体荣誉感,学会自律,结果不到一个月扫把全无,班级卫生经常扣分,学生也也都被他得罪了,最后只好撤了。

后来进行家访,几天后,便有旧病复发,他犯了错误,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一声不吭,装着一副蛮不在乎的样子,只是用凶恶的眼神,狠狠地刺着老师。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转化这样的学生,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不断地家访,不断地和其父母沟通,做好家校联动,有一段时间他病了,耽误了学习,我利用业余时间,亲自上门给他义务补课,他也渐渐被我感动,对我也有了感情,而我也注意了管理艺术,顺着他的性子,对他的优点大加表扬,他也慢慢找到了自尊与自信,慢慢的错误越来越少,以至于现在师生都难以相信,这还是不是以前的黄某。

思考分析
每个班都有行为偏差生,该生因为从小父母打麻将,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以至于现在的放纵,作为老师如果单打独斗,教育只能事倍功半,必须和他家长一起抓好家庭教育,才能有所成效,更重要的是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场爱的持久战。

案例二:一个都不能少
问题情况
张某来自宁夏,父母在上海打工,随父母来上海。

在我校读书,刚来第二个学期,因英语跟不上,就要辍学,让同学请他过来,他也不来,眼看一星期将要过去,还不见人影。

转化过程
我决定自己家访,到了他们家门口,看他们住的崇明人七八十年代居住的阴暗潮湿的小房子,而且还是租的,不禁一阵心酸,往里一看,一家四口睡在一间卧室里,中间用窗帘隔开,正好张某睡在床上,看到我来,用枕巾捂住眼睛,不想见我。

我悄悄地退出了卧室,来到了客厅,他老妈硬把她给拽到客厅。

我刚开口没说几句,他又气嘟嘟地跑进了卧室,没办法,我只能和他老妈说:孩子还小,不念书干什么呢?她说:孩子想打工。

我又开玩笑的说:她这样能打工,别人不是雇佣童工吗?我又和她说现在是学习黄金年龄,打工以后有的是时间,而且打工至少也要初中毕业,没有文凭别人也不要啊!你和她说他英语不好,老师也不怪她,也不会也为拖了班级平均分而责备她,只要她来,我们班随时欢迎。

没想到,第二天,张某竟然坐在班级后面,我问她你不是不想读书?,她说你和我妈说的我都听见了,我觉得有道理,所以就过来了,张某重新回到班级后,班级总分拖了不少,甚至甚至还部分老师说我很傻,但我摸了摸自己的良心,看着他来回上学的背影,觉得还是一个字“值”。

思考分析
外地生随父母奔波,生活不定,导致家长的教育精力不够,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特别是外语跟不上;同时学生来到上海,他们见了世面,急于像父母那样挣钱养活自己,而忽视了读书对未来的重要性,家长应该及时制止这种错误的想法,老师更应该讲清读书的意义,给予外地生信心与尊严。

案例三:别吃青苹果
问题情况
到了初一下学期,学生们的青春期普遍到了。

而我们班也出现了早恋的苗头,只见我们班的陈某放学时总在茅某的后面,平时举行活动,也总是和茅某坐在一起,上课时也是呆呆地看着茅某,有时甚至有意的去骚扰她,对于这样现象,我一时也不知所措,如果直接说,会在班级掀起轩然大波,影响了双方的自尊,如果不说,任其发展,后果也不堪设想,想到他们的学习会一落千丈。

转化过程
无奈的我只能私下做陈某的工作,先问他最近表现怎么样,又问他对某某女生有没有好感,他只字不提,像是默认的样子,我只能暗示他和那女生保持距离,正常交往。

可是过来
一段时间后,他又始终尾随在那个女生的后面,茅某对他好感并没有,迫不得已,只有请陈某家长到学校来,进行面谈,把他的儿子行为说了,并对他说不能打骂,要以教育为主,父亲也很吃惊,后来在其父亲的教育下,行为有所收敛。

后来我利用班会,说了早恋的危害,进行青春期教育,并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早恋现象逐渐在班级得以平息,使得他们两个人又重新静下心来,好好正常地学习,走上了学习正轨。

思考分析:
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思考到了青春期,出现男女倾慕现象这是正常的,不能视为洪水猛兽,是要疏,而不是堵。

教育是一门艺术,不能太直白,有时是需要走曲线的,需要家庭教育等多方面配合,才能有好的效果。

后记:
第一个案例:通过问题学生频繁家访,和持之以恒的关爱,使得问题学生病去如抽丝。

第二个案例:和外地生家庭教育空白真空期过多,到我去家中拜访,最终树立其学习目标和理想,让她重新走进教室。

第三个案例:再到处于青春期学生情窦初开,面对感情不知所措,到我请家长到学校,联手做学生思想工作,也使得两个学生重新安心学习。

这些成功案例使得我悟出了班主任在家庭教育指导,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家校互动
学生在学校的不良表现,一定有其在家庭的原因。

因此班主任家访很有必要,可以帮助班主任到家里弄清学生问题的根源。

比如父母有没有生活的恶习,学生的家中有没有变故,还是单亲离异家庭等。

通过家访弄清病因,班主任才能开好药方。

而且家访并不是走过场,一定带着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家访也是沟通家长和教师的情感纽带。

有些问题家访可能不太方便,碍于家长面子和对邻居周围影响,可以让家长悄悄到学校来,比如处理早恋问题,然后班主任和家长私下在学校的隐蔽处,单独交流,可能会更有效果;同时家长来到学校也会给孩子的教育起震慑作用。

这样班主任深入学生家中,家长走进学校,良性互动,有来有往,必然会解决教育难题。

开家长会,是老师与家长难得的交流机会,作为班主任要用这个大好时机,既要向家长讲清班级情况,又要和每个学生家长面谈,以便及时全面的教育好每个学生,使得班主任工
作得到家长的及时有力大力支持,无疑会使家庭教育更加有效。

二、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
班主任自己搞好教育同时,也要指导好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要在家里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不赌博,不打架骂人,和邻里处好关系等。

同时作为家长教育也要有分寸,不过于溺爱,也不能过于苛求。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搞好学习,什么条件都答应孩子,忽视了孩子的德育教育,把孩子成了育分机器,这不可取。

也有家长脾气暴躁,动不动辱骂孩子,甚至棍棒伺候,这样家庭环境也不利于孩子人格健康发展。

应该考虑如何创建和谐家庭环境,身教重于言教,严中有爱,与学生交心,才是家庭教育长久之策。

同时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应该是适切的,依据自己孩子的特点。

成绩不太好非要让他成为科学家有点脱离现实,望子成龙可以理解,但也不能急功近利,毕竟孩子健康和人格的完善才是首要任务。

三|、要明确家庭教育是爱的持久战
作为班主任从孩子刚跨进教室起,就要对孩子的家里情况,建立档案,做好家校联系表,实时动态和家长一起,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阶段的成长。

对于问题学生,不要指望一次家访可以一劳永逸,要抱着踏破门槛的决心,孩子教育不成功,家庭教育永不松。

对于优秀的孩子也不要不管不问,再好的孩子都有迷惘和脆弱的时候。

不停地家校互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学生信心,也得到家长的情感认同,当家长的心和学生的心和老师的心融为一体时,很多问题也就不是教育的问题了。

总之家庭教育任重道远,充满艺术和智慧,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一个“爱”字,只要”爱”字当头,“爱”的持久,和家长学生做好长期良性互动,相信家庭教育会开花结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