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恩管理思想史部分梗概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笔记

让历史照亮未来——《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笔记在读书之前以及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思考了三个问题: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思想的演变?研究管理思想演变的意义何在?读完《管理思想的演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十分浅显,但确是我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人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去完成。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
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雷恩在开篇就提出,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是现在和过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产物。
管理思想影响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它。
雷恩在“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四大章节中都着重介绍了当时经济、社会、政治上的文化氛围,这对于我理解本书有莫大的帮助。
研究过去是为了指引未来。
我们借鉴国外经济管理的经验和理论,为的是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工作搞好。
对于历史上的管理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对国外经济管理中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经过我们的分析和消化,为我所用,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的科学制度。
以上是我读书过程中大致的思考和感受,下面是我具体学习情况的总结记录。
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
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
正如课本所介绍的,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雷恩介绍了近东、远东、埃及、希伯来、希腊、罗马以及天主教会的管理实践,这些早期文明中最初的管理实践与尝试提供了许多关于组织与管理的远见卓识。
例如,古埃及人和古罗马人都遵循“管理十人”的规则;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分工将生产力最优化的观点,中国的朝廷工厂也出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在公共管理方面,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建立了全面的权力等级制度;天主教会在当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控制相当突出,其领袖们也认识到了使整个组织制度化的需要。
管理思想史讲稿

《管理思想史》要点讲解内容提要《管理思想史》要点讲解,共分十三讲,每讲50分钟,主要讲解各章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管理思想史》作为教育管理专业必修课,是从学科的视角,以历史年代为序,通过介绍各个时期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典型的管理实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阐述了从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到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了实现这一过程的社会生产方式、政治、文化以及思想家们的作用,揭示了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作用及其辨证关系。
第一讲、绪论及第一章“国外早期管理思想”学习《绪论》,是为了让学员们了解《管理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以及学科特点,认清学习管理思想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之间的辨证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1.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
管理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组织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与作用。
管理实践体现着管理思想,是管理思想的表现形式,因而是管理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2.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
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维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里各种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
3.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是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管理学从诞生至今不过区区百年,但是他却是至今为止影响人类社会生活最深刻的学科之一。
涌现了许多绚丽斑斓的思想和众多风流倜傥的人物,它们的名字至今耳熟能详。
雷恩通过历史的透视镜,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一段为人了解却不为人熟知的历史。
通过《管理思想史》这本书,他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科技层面综合考虑,确定了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标准,把管理思想史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当前时代四大部分。
雷恩认为工业化之前甚至是工业革命时期(具体地19九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对管理的理解与实践还处在初始阶段:管理本身不管是理论还是现实实践还没有被凸现出来,它和其它实践和理论还处于融合状态——处于它们的遮蔽之下,当我们必须要界定所谓的管理“事件”时,其实质是(类似用“从后思索法”)用现代管理学中的术语来反观到没有成熟形态的管理活动或事件上。
基于此,雷恩认为早期的管理思想还处于(被动)管理时期,“在这些非工业化的情境下,没有或几乎没有必要创立一种正式的管理思想体系”。
只有随着工业革命,随着大规模工业组织陆续建立,才出现了探索管理问题的紧迫感,“工业革命创造了工厂体制,带来了管理问题”。
当然,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只能算作萌芽,“当时(指美国工业革命时——引者加)很少有人能够理解管理者这种工作,绝大部分注意力强调的是技术或财务能力,而几乎不强调管理本身”。
以高度自觉的方式,讨论、实践(实验并运用到企业中的)管理是从19世纪末的大西洋两岸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始的,管理学的20世纪属于美国。
结合对历史的理解,雷恩将重点也就放在了科学管理时代和“社会人”时代。
科学管理时代是由工程师泰罗等人开创的。
对此,管理学界早有定论,雷恩的贡献,是对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群体进行了富有新意的总结。
他引用著名记者、评论人和大众媒体对泰罗的评价,以这种方式说明泰罗的人品与性格。
管理思想的演变笔记

管理思想的演变,丹尼尔••A•蕾恩,孙耀君,李柱流,王永逊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
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第一章.历史的序幕管理具有开系统的特点,管理人员会影响他们的环境,而环境反过来又要影响他们。
P4文化、经济、社会、政治对管理的影响第二章.工业化前的管理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孙子兵法,孔子的道德教育古埃及人知道管理人员所能监督的人数的限制P17第三章.工业革命:问题与展望亚当•斯密,企业家是生产的第四要素。
工业革命中,劳动力问题,招募、训练和激励纪律和激励,工人捣毁机械P54第四章.工厂制度的管理先驱罗伯特•欧文:社会改革,对工人的尊重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分析工业的操作,生产分工;工人工资同生产利润挂钩;对工人合理化建议的奖励。
P81安德鲁•尤尔:管理教育夏尔•迪潘:“当实行劳动分工时,必须极其审慎地注意估价每一项操作的时限,以便使工作同派去完成工作的工人的具体人数成比例。
P85第五章.早期的美国管理麦卡勒姆:正式的组织图,包括职责划分,授权,责任,检查制度。
P94P114:早期管理的核心问题:(1)有效地使技术、材料、组织职能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的组织问题和方法问题;(2)为了事项预想目的,如何促进、发展、吉利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人事问题;以及(3)为了实现目标,如何把上述两方面融合在一起的管理问题。
第六章.科学管理的出现泰罗:工时研究,计件工资制度,头等工人P139,职能制工长《工程管理》1903年第七章.传播效率主义甘特:任务和奖金制度,甘特图吉尔布雷斯:使建筑业体制化《现场法》、《混凝土法》、《砌砖法》,扩大对动作和疲劳的研究;哈林顿•埃默森:直线制和参谋制第八章.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管理法国亨利•法约尔:第九章.人的因素:开辟道路做好福利工作的人事工作第十章.行政管理理论的出现法国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行政管理:预测、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政活动、会计活动、行政活动、安全活动管理的14条原则法国亨利•法约尔具有高级管理人员的属性马克斯•韦伯:官僚集权组织是理想的第十一章、科学管理与有组织的劳工霍克西报告第十二章、科学管理的回顾第十三章.西方电气公司的奇遇霍桑实验梅奥《社会问题》,《工业文明的政治问题》社会人第十四章、组织结合的探索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正式组织:处在物质的、生物的和社会的众多因素与力量交织的环境中,在环境不断变化下,通过保持组织内部复杂性质的平衡来保证组织的持续存在;考察必须进行调节的外部力量;分析管理和控制正式组织的各级经理人员的职能。
管理思想史 重点梳理(个人)

中世纪 1469-1527
1478-1535
1517
姓名
名头
国籍
著作/代表学说
观点
个人的行为受理智和自然法则支配; 人类社会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 新社会秩序:法律要以理智而不是以专横 为基础;政府的权利来自人民授予;实现 个人目标的自由是天赋的权利;私有财产 和用它来追求幸福是天赋权利并应得到法 内容:市场与竞争是经济活动的调节器; 每个人和每个国家的自利行为,都将给他 人带来最大的福利;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 市场竞争效率的主要源泉;通过法律等手 段来有效地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 好处:以提供技术熟练度;减少转换工作 中间的时间;专项劳动者改进工具。 专业分工、职业分工 土地、劳动力、资本、管理
斯托格迪尔
领导四分图理论
布莱克和莫顿
管理方格论
菲德勒
美国
权变领导模型
赫塞和布兰查德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情境领导理论
姓名
名头
国籍
著作/代表学说
观点
考点
管理思想的演变

理思想的演变》这本书是本科学管理学这门课时的参考书目,这次要写读书笔记,我想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它。
光从题目来看,就知道它是一本的宏观、时间跨度很大的书,是一本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历史,是学习管理课程的必读书目。
《管理思想的演变》作者是美国的丹尼尔·A·雷恩,出版社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我在学校图书馆借到的版本是1986年1月第一版。
在全书的结尾丹尼尔·A·雷恩颇具哲学意味地点明了“管理思想演变”的过去和未来:“对于管理学者而言,历史中存在许多教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过去作为序幕加以研究”。
在雷恩的这本书中,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和当今时代。
除“早期管理思想”外,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代: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
雷恩这一见解的卓越之处,在于它不是以时间来划分,而是以本文所说的管理哲学基本问题来划分的。
科学管理的核心人物是泰罗。
泰罗强调的是效率。
为此,他根据“工时研究”确立了他的管理方针: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使工人和资本家都得到利益。
在一般人看来,成问题的主要是泰罗的“头等工人”概念,因为他是按照头等工人的标准来确定生产定额的。
这说得再好,也是要求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然后由工人和资本家分享由此得到的剩余价值。
泰罗是从研究如何消除工人“磨洋工”的现象开始的。
他把“磨洋工”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种,然后认为即使“无意的”磨洋工也应当消除,办法就是提高劳动强度。
当然,泰罗并非要求无限制地提高劳动强度,而是把强度提高到所谓的“一个工人能够承受的正常进度”。
他为自己辩解说,他的头等工人并不是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某种“超人”,而是适合于完成他的工作的有抱负的人。
怎样才算有抱负呢?看他有没有“达到目的的意志”。
这个“目的”就是“能够承受的正常进度”给他带来的额外的工资或奖金收入。
泰罗的“工时研究”关注的无疑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管理思想史 第一章 绪论

2020/7/1
18
马丁·路德发起了反教会运动
❖ 马丁·路德的“上帝的选民”——命中注定将被拯救 的人——的主张给他的信仰者带来了新的精神。尽 管马丁·路德也谴责利润,认为商业是“肮脏的勾 当”,但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为新时代培育了 新人。
❖ 经济、社会、政治需要促使各类组织的诞生 ❖ 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国家 ❖ 劳动分工、利益分配、权力分割 ❖ 制度、法律、职业、战略、政府
2020/7/1
15
近世管理思想
❖ 十字军东征 ❖ 文化的交流 ❖ 宗教的削弱 ❖ 城市的兴起 ❖ 交通的发达 ❖ 视野的拓宽 ❖ 商业的振兴
2020/7/1
2020/7/1
11
文化的社会方面
❖ 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文化中人与人的体系
❖ 组织有利于争取共同的生存或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
❖ 形成组织的首先是各种具有不同需要、不同能力和 不同价值准则的人。
❖ 所有加入组织的人都要遵循一个“契约”,即为了 维护该组织而定出关于如何行动的共同章程和协议。
❖ 管理的成效受到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以及普遍存在于 文化之中的社会价值准则的影响。
2020/7/1
21
现代对韦伯的支持
❖ 麦克莱兰在《取得成就的社会》一书中开始探索对 经济发展普遍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因素。他分析提 出的心理因素是“争取获得成就的需要”,或简称 为“成就需要”。
❖ 在不允许放纵自己以及自我克制和自我监督的教义 的指导下,一个新的个人主义的时代诞生了。
2020/7/1
20
对韦伯观点的批评
❖ R.H.托尼认为,资本主义是新教产生的原因 和理由,而不是结果。
管理思想史第6版单元总结

管理思想史第6版单元总结《管理思想史(第6版)》是一本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家的著作的著作。
本书以历史的角度回顾了管理思想的演进,并结合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分析了各个时期的管理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下面将对本书进行单元总结,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古典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典管理思想的发展,重点讨论了亚当·斯密和亨利·福特思想的影响。
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和“可替代性”等概念,为后来的科学管理学打下了基础。
亨利·福特则通过建立流水线生产的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影响了现代生产管理的发展。
第二单元:科学管理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法约尔等人对科学管理思想的贡献。
其中,弗雷德里克·泰勒通过研究工作的时间和方法,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标准,为管理者提供了实践指导。
亨利·法约尔则提出了“管理程序”和“管理过程”的概念,并强调了科学管理与人的关系。
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理论的兴起和发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哈罗·文特和马克斯·韦伯等人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影响。
哈罗·文特强调了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人际考虑”和“组织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马克斯·韦伯则从官僚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组织结构和权力关系对管理的影响。
第四单元:现代管理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彼得·德鲁克和亨利·明茨伯格等现代管理思想家对管理的贡献。
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管理学”的概念,并强调了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亨利·明茨伯格则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认为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密切相关。
总体来说,《管理思想史(第6版)》系统地介绍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家的著作。
通过对每个单元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管理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并对各种管理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泰勒对管理思想的贡献。
1)以科学的精神看待管理
2)关注效率
2.埃默森的效率原则与泰勒关注的效率有何区别?
埃默森将组织效率与个人效率相区分。
3.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1)对生产效率的理解----工作定额
2)一流工人的重要性
3)标准化和工时研究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职能工长制
6)组织管理的例外原则
7)科学管理的“心理革命"
追随者
1)卡尔.G.巴思
2)亨利.L.甘特--任务与奖金系统、工业
习惯、甘特图
3)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建筑行业
的系统化、继续动作研究与疲劳研究4)莉莲----管理心
理学
5)埃默森----直线与幕僚组织、效率原则
(将组织效率与个人效率相区分)
6)莫里斯.库克
4.人事管理的双重继承
1)将人事管理作为“福利”或“工业改良”
的观念
2)科学管理
5.心理学
1)威廉.冯特----实验心理学奠基人(迈
向科学的心理学)
2)雨果.芒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
6.社会人时代
1)怀庭.威廉姆斯(工业社会学先驱)----朴素实证主义
【霍桑实验?美国社会福音派?】
2)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社会系统”
概念
3)埃米尔.涂尔干----机械社会、有机社
会
4)社会行为学派
①查尔斯.霍顿.库利----“镜像自
我”
②乔治.赫伯特.米德----主我客我、
创立社会心理学
③克里斯蒂安.冯.埃伦费尔和马克
斯.韦特默----格式塔心理学
5) 早期实证研究
6) 决策中的雇员参与
7.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 一般管理理
论
1)管理十四原则
2)管理要素(管理五职能)
8.法约尔的主要贡献
1)研究了管理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为管理
理论的形成构成了一个理论框架,奠定
了管理学的基础
2) 提出了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9.马克思.韦伯(现代社会学、公共行政学创
始人之一)----组织理论之父
1) 权力的类型
①理性----法定权利
②传统权利
③超凡权利
2)官僚制度的要素
3)科层制组织的特征
4)科层制组织的结构
10.韦伯对管理思想史的贡献。
1)打破传统封建管理模式
2)为大型组织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
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设法摆脱传统的超凡的领导和组织,为权利建立一种法定基础,并且为人员的选拔和活动的实施提供有序的安排。
11.霍桑实验
1)工作场所照明实验----人类个体的心
理状态?(查尔斯.E.斯诺)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①小规模的群体
②监督风格
③更高的收入
④对实验的新鲜感
⑤对操作人员的关注
3)大规模访谈----注重人际关系的领导
风格
4)接线工作室观察(绕线室)----群体行
为
12.乔治.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人际关系运动的目标----有效的人际合作
人际关系运动的手段----通过恢复社会规范促进工业生活的发展
失范社会解组人际关系的领导
梅奥对霍桑实验中与传统假设不符行为的解释
1)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人自身
2)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在团体中所感受到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社会人是对经济人的补充,而不是取代】
13.帕克.玛丽.福莱特1)群体原则
2)冲突解决
3)企业哲学家
4)权威与权利----命令去个性化,服从转
变为“情境规律”,从权威转向知识5)领导的任务
13.切斯特.巴纳德----系统组织管理理论
1)正式组织
2)协作系统的要素
①协作的意愿-----需要“诱因经济”,包括:客观的诱因;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的主观态度
②共同的目标----最普遍的要素
③沟通-----原则
3)非正式组织及其功能
4)权威理论
①个人主观接受把沟通作为权威----领导的权威
②沟通的客观、正式的性质-----正式的权威/职位的权威
5)经理人员的职能
①提供一个沟通系统
②促进对基本个人的保护
③制定并界定目标
6)维护方法
7)管理过程--“对整个组织及与此有关的全部状况的领悟”----包括内部的平衡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14.玛丽.帕克.福莱特与切斯特.巴纳德
15.人际关系运动研究人类行为活动的基本前提----所有的组织行为都包含某种人的倍数效应(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观点)16.群体分析结构的形成
埃杜瓦德.林德曼----“参与观察者”
雅各布.L.莫雷诺
1)社会测量法
2)社会关系网络图
3)心理剧与社会剧
库尔特.勒温----群体动力学
17. 人际关系研究和培训的发展
18. 亚伯拉罕.H.马斯诺----五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情感需求
4)受人尊重的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
詹姆斯.F.林肯--《激励管理》--个人激励
19. 群体激励计划----斯坎伦计划
20. 工作扩展
21. 参与管理----权利平等化
詹姆斯.C.沃西----“更扁平的”组织结构
小威廉.B.吉文和查尔斯.P.麦考密克----“自上而下的管理”
吉文----参与哲学
麦考密克---多层管理计划(初级董事会制度)及优点
22. 密西根大学(伦西斯.利克特)----两种不同导向的领导风格
1)以员工为导向
2)以生产为导向
俄亥俄州立大学(拉尔夫.M.斯托格迪尔和卡罗尔.L.沙特尔)----对领导持双维观点
1)结构维度----领导者发挥作用,进一步推动群体的工作目标
2)关怀维度----强调追随者的需求和人际关系
两个大学关于领导着行为的共同点23.威廉.福特.怀特----餐厅研究----“参与式行为研究”的提倡者
E.怀特.巴基----五个主要的“组织纽带”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融合的要素
二战后英国煤矿业对新技术的引进----技术变革能破坏社会系统
24.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管理就是决策
乔治.C.霍曼斯
将群体的整个社会系统划分为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
群体行为维度分类(霍曼斯模型)
①活动
②互动
③情绪
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唯意志论”
25. 人与组织两个阶段----微观层面、宏观层面
人际关系主义者及其行为主义继承人的修正
26. 詹姆斯.D.穆尼、艾伦.C.赖利----《工业,前进》
组织的原则(形式主义观)
1)协调
2)阶梯原则
3)职能原则
27.亨利.丹尼森----组织工程学、四类倾向激励
C.坎比.鲍尔德及同事----所有管理者都关注的四种基本要素:人员、资金、机器和材料
管理学会的目标
阿瑟.G.安德森----《工业工程和工厂管理》(采用工业工程学)----人性方面、利益相关群体
28.卢瑟.古利克
1)POSDCORB七职能
①计划
②组织(组织主要目标)
③人事
④指挥
⑤协调
⑥报告
⑦预算
2)一致性原则
3)对活动进行分类四种主要的方法
①按目标
②按所使用的过程
③按与之打交道的人或服务的人或事
④按提供服务的地点
29.林德尔.福恩斯.厄威克
8条原则
①目标原则
②相符原则
③责任原则
④等级原则
⑤控制跨度原则
⑥专业化原则
⑦协调原则
⑧明确性原则
V.A.格莱库纳斯---双因素(支持控制跨度原则)
①“注意力跨度”的心理学原则
②“交叉关系”、“直接的群体关系”、“直接的单一关系”
30. 拉尔夫.柯里尔.戴维斯----管理理论家与实践家之父
1)工厂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原则在应用中
具有普适性
2)建立组织实行考虑的事项3)有机职能----计划、组织和控制
4)职业经理人的需要
5)8项控制职能
①例行计划
②日程安排
③准备
④调度
⑤指挥
⑥监督
⑦比较
⑧矫正措施
6)控制的三阶段
①
②事先控制
③
④及时控制
⑤
⑥矫正措施
比较戴维斯与法约尔
31.
32. 哈里.霍普夫
1)
2)形式服从(组织结构)
3)“优化学”
32.
33.苏门.卡尔森----沟通占据了高层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
杰克逊.马丁德尔高级管理层的标准
34.
35.阿道夫.伯利和加德纳.米恩斯----最高管理层未意识到他们是服务于股东利益的
罗伯特.A.戈登-----大型管理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36.
37.约翰.R.康芒斯----所有权转让、
38.罗纳德.H.科斯1)2)交易成本
3)产权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