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中函数典型例题.doc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函数的凸凹性例讲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函数的凸凹性例讲

高 中 数 学 函 数 的 凸 凹 性 例 讲山西忻州五寨一中 摄爱忠函数凹凸性问题是高考中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情景新颖、背景公平,能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数学素质.①掌握增量法解决凹凸曲线问题 ②函数的凹凸性定义及图像特征一、凸凹函数定义:设函数f 为定义在区间I 上的函数,若对(b a ,)上任意两点1x 、2x ,恒有:(1)1212()()()22x x f x f x f ++<,则称f 为(b a ,)上的下凸函数; (2)1212()()()22x x f x f x f ++>,则称f 为(b a ,)上的上凸函数。

二、凹凸函数的几何特征:1.形状特征图1(下凸函数) 图2(上凸函数)下凸函数的形状特征是:其函数曲线任意两点1A 与2A 之间的部分位于弦21A A 的下方;上凸函数的形状特征是:其函数曲线任意两点1A 与2A 之间的部分位于弦21A A 的上方。

2切线斜率特征图3(下凸函数) 图4(上凸函数)下凸函数的切线斜率特征是:切线的斜率)(x f y =随x 增大而增大;上凸函数的切线斜率特征是:切线的斜率)(x f y =随x 增大而减小; 简记为:斜率凹增凸减......。

3增量特征:图5(下凸函数) 图6(凸函数)下凸函数的增量特征是:i y ∆越来越大;上凸函数的增量特征是:i y ∆越来越小; 简记为:增量下大上小......。

弄清了上述两类凸函数及其图象的本质区别和变化的规律,就可准确迅速、简捷明了地解决有关凸的曲线问题. 三、凸函数与导数的关系定理1(可导函数与凹凸函数的等价命题):(1) 设)(x f 为区间I 上的可导函数,则:)(x f 为I 上的下凸函数⇔)(x f '为I 上的增函数;(2) 设)(x f 为区间I 上的可导函数,则:)(x f 为I 上的上凸函数⇔)(/x f 为I 上的减函数;定理2(可导函数与二阶导数的关系):(1)设)(x f 为区间I 上的可导函数,则:)(x f 为I 上的下凸函数⇔0)(≥''x f 且)(x f ''不在I 上的任一子区间上恒为零.(2)设)(x f 为区间I 上的可导函数,则:)(x f 为I 上的上凸函数⇔0)(≤''x f 且)(x f ''不在I 上的任一子区间上恒为零.四、函数凹凸性的应用题型1:图形与图像问题◇题目:一高为H满缸水量为V的鱼缸的截面如图7所示,其底部碰了一个小洞,满缸水从洞中流出.若鱼缸水深为h时水的体积为V,则函数)(h f V =的大致图象可能是图8中的( ).解:据四个选项提供的信息(h从O→H),我们可将水“流出”设想成“流入”,这样,每当h增加一个单位增量Δh时,根据鱼缸形状可知V 的变化开始其增量越来越大,但经过中截面后则越来越小,故V关于h的函数图象是先凹后凸的,因此,选B.练一练:◇题目:向高为H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 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9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图10中的)图7图8().(1998年全国高考题)图9 图10解:因为容器中总的水量(即注水量)V关于h的函数图象是凸的,即每当h增加一个单位增量Δh,V 的相应增量ΔV越来越小.这说明容器的上升的液面越来越小,故选B.讲一讲:◇题目:在某种金属材料的耐高温实验中,温度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微机记录后再显示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现给出下面说法:①前5分钟温度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②前5分钟温度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③5分钟以后温度保持匀速增加;④5分钟以后温度保持不变.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解:因为温度y关于时间t的图象是先上凸后平行直线,即5分钟前每当t增加一个单位增量Δt,则y相应的增量Δy越来越小,而5分钟后是y关于t的增量保持为0,故选B.注:本题也选自《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年第1~2合期的《试题集绵》,用了增量法就反成了“看图说画”.练一练:◇题目:(06重庆理)如下图所示,单位圆中弧AB的长为x,f(x)表示弧AB与弦AB所围成的弓形面积的2倍,则函数y=f(x)的图象是()C图17解:易得弓形AxB的面积的2倍为f(x)=x-sinx.由于y1=x是直线,每当x增加一个单位增量Δx,y1的对应增量Δy不变;而y2=sinx是正弦曲线,在[0,π]上是上凸的,在[π,2π]上是下凸的,故每当x增加一个单位增量Δx时,y2对应的增量i(i=1,2,3,…)在[0,π]上越来越小,在[π,2π]上是越来越大,故当x增加一个单位增量Δx时,对应的f(x)的变化,在x∈[0,π]上其增量Δf(x)i(i=1,2,3,…)越来越大,在x∈[π,2π]上,其增量Δf(x)i则越来越小,故f(x)关于x的函数图象,开始时在[0,π]上是下凸的,后来在[π,2π]上是上凸的,故选D.◇题目:(07 江西)四位好朋友在一次聚会上,他们按照各自的爱好选择了形状不同、内空高度相等、杯口半径相等的圆口酒杯,如图所示.盛满酒后他们约定:先各自饮杯中酒的一半.设剩余酒的高度从左到右依次为h1,h2,h3,h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h2>h1>h4B.h1>h2>h3C.h3>h2>h4D.h2>h4>h1解:设内空高度为H, 剩余酒的高度关于酒杯中酒的体积函数从左到右依次为V1(h)、V2(h)、V3(h)、V4(h),根据酒杯的形状可知函数V1(h)、V2(h)、V4(h)的图象可为上右图.因为函数V 1(h )、V 2(h )为下凸函数, V 1(h )当h 从O→H ,Δh 增加一个单位增量, ΔV i(i=1,2,3,…)增大,则h 1> 0.5H =h 4;同理V 2(h )当h 从O→H ,Δh 增加一个单位增量,ΔV i(i=1,2,3,…)增大,则h 2> 0.5H =h 4;所以h 1> h 4、 h 2> h 4;由V 1(h )、V 2(h )图象可知,h 从H →h 2,ΔV 1(h )>ΔV 2(h ),而0.5 V 1(h )>ΔV 1(h ),ΔV 2(h )=0.5 V 2(h ),则当ΔV 1(h )=0.5 V 1(h )时h 1> h 2,所以答案为A.题型2:函数与图像问题◇题目: 在x y x y x y y x2cos ,,log ,222====这四个函数中,当210x x <<时,2)()()2(2121x f x f x x f +>+ 恒成立的函数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分析】: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考察各函数的图象.注意到对任意x 1,x 2∈I,且x 1<x 2,当f(x)总满足2)()()2(2121x f x f x x f +>+时,函数f(x)在区间I 上的图象是“上凸”的,由此否定y=2x ,y=x 2,y=cos2x ,应选B 。

(word完整版)高一数学函数经典习题及答案

(word完整版)高一数学函数经典习题及答案

函 数 练 习 题班级 姓名一、 求函数的定义域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⑴y =⑵y =⑶01(21)111y x x =+-++-2、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 x ()2的定义域为_ _ _;函数f x ()-2的定义域为________;3、若函数(1)f x +的定义域为[]-23,,则函数(21)f x -的定义域是 ;函数1(2)f x+的定义域为 。

4、 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 [1,1]-,且函数()()()F x f x m f x m =+--的定义域存在,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二、求函数的值域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⑴223y x x =+- ()x R ∈ ⑵223y x x =+- [1,2]x ∈ ⑶311x y x -=+ ⑷311x y x -=+ (5)x ≥⑸y = ⑹ 225941x x y x +=-+ ⑺31y x x =-++ ⑻2y x x =-⑼y ⑽4y =⑾y x =-6、已知函数222()1x ax bf x x ++=+的值域为[1,3],求,a b 的值。

三、求函数的解析式1、 已知函数2(1)4f x x x -=-,求函数()f x ,(21)f x +的解析式。

2、 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且2(1)(1)24f x f x x x ++-=-,求()f x 的解析式。

3、已知函数()f x 满足2()()34f x f x x +-=+,则()f x = 。

4、设()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 ()(1f x x =+,则当(,0)x ∈-∞时()f x =____ _()f x 在R 上的解析式为5、设()f x 与()g x 的定义域是{|,1}x x R x ∈≠±且,()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1()()1f xg x x +=-,求()f x 与()g x 的解析表达式四、求函数的单调区间6、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⑴ 223y x x =++ ⑵y = ⑶ 261y x x =--7、函数()f x 在[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则2(1)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8、函数236xy x -=+的递减区间是 ;函数y =的递减区间是五、综合题9、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 ⑴3)5)(3(1+-+=x x x y , 52-=x y ; ⑵111-+=x x y , )1)(1(2-+=x x y ;⑶x x f =)(, 2)(x x g = ; ⑷x x f =)(,()g x =; ⑸21)52()(-=x x f , 52)(2-=x x f 。

高一经典函数练习题及完美解析

高一经典函数练习题及完美解析

高一经典函数练习题及完美解析函数练习1 函数(一)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相同函数的是 ( )A f(x)=x 与 g(x)=xx 2B f(x)=|x| 与 g(x)=2xC f(x)=12-x 与g(x)=1-x • 1+xD f(x)=x 0与g(x)=1 1. 函数y=x--113的定义域为 ( )A (-∞,1]B (-∞,0) (0,1]C (-∞,0) (0,1)D [1,+ ∞)2. 下列函数中值域是R +的是 ( )A y=2x+1 (x>0)B y=x 2C y=112-x D y=x2 3. 函数y=22++-x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_____.4. 已知f(x)=x 2+1,则f[f(-1)]=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x111+; (2)y=xx x -+||)1(07.用可围成32m 墙的砖头,沿一面旧墙围猪舍四间(其平面图为連成一排大小相同的四个长方形,如图),应怎样围,才能使猪舍的总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函数练习2 函数(二)1. 下面四个函数:(1)y=1-x (2) y=2x-1 (3) y=x 2-1 (4) y=x5,其中定义域与值域相同的函数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 下列图象能作为函数图象的是 ( )A B C D 3. (1)数集{x|4≤x<16}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_;(2)数集{x||x|≤3}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3)数集{x|x ∈R ,且x ≠0}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4. 已知f(x)=⎪⎩⎪⎨⎧--3210x )0()0()0(<=>x x x ,求f{f[f(5)]}的值。

5. 已知f(x)的定义域为(0,1)求f(x 2)的定义域 6.若2f(x)+f(-x)=3x+1,求f(x)的解析式。

(完整word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最值问题试题(1).doc

(完整word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最值问题试题(1).doc

函数的最值问题(高一)一.填空题:1. f ( x)3x 5, x[3,6] 的最大值是。

f ( x)11,3 的最小值是。

, xx2.函数 y 12 4x x 2 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 3.函数 y1的最大值是,此时 x2 x 2 8x104.函数 y 2x 3 3, 2 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x , x15.函数 y 3 2, 1 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x , xx 16.函数 y= x 2 - 的最小值是。

y x 1 2x 的最大值是x 27.函数 y=|x+1| –|2-x| 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8.函数 f x2 在 [2,6] 上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x 19.函数 y= 3x( x ≥ 0)的值域是 ______________.1 2x10.二次函数 y=-x 2+4x 的最大值11. 函数 y=2x 2-3x+5 在[-2 ,2]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12.函数 y= -x 2 -4x+1 在 [-1 , 3]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3.函数 f ( x ) =1 的最大值是y 2x 22x 5的最大值是1 x(1 x)x 2 x 114. 已知 f ( x ) =x 2- 6x+8, x ∈[ 1,a ]并且 f ( x )的最小值为 f ( a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15.函数 y= –x 2–2ax(0 x 1)的最大值是 a 2,那么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16.已知 f ( x )=x 2-2x+3 ,在闭区间[ 0, m ]上有最大值 3,最小值 2,则 m 的取值范围是17. 若 f(x)= x2+ax+3 在区间 [1,4] 有最大值 10,则 a 的值为:18.若函数 y=x 2 3x 4 的定义域为 [0,m], 值域为 [ 25/4, 4],则 m 的取值范围是19. 已知 f ( x ) =-x 2+2x+3 , x ∈[ 0, 4] ,若 f ( x )m 恒成立, m 范围是。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常考题型: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常考题型: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知识梳理】1. 诱导公式⑴角n+ a与角a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如图所示.10丿H(2)公式:sin( n+ a = —sin acos( n+ a) =—cos_ a.tan( n+ a = tan_ a2. 诱导公式三(1)角一a与角a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 如图所示.彳(2)公式:sin( —a = —sin _aCOs(— a) = COs_ atan(— a = —tan_ a3. 诱导公式四(1)角n— a与角a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如图所示.(2)公式:sin( n— a = sin __ acos( n— a = 一COS_a tan( n— a = —tan_ a.【常考题型】题型一、给角求值问题【例1】 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o 119 n⑴sin( — 1 200 °; (2)tan 945 ; (3)cos_^.[解](1)si n( — 1 200 )=— sin 1 200 =—°si n(3 x 360 牛 120 ) =— sin 120 =— sin(180 — 60 )3=—sin 60 =——; 2(2)tan 945 =tan(2 x 360 °+ 225 °= tan 225 = tan( 180 4 45 °)= tan 45 = 1;【类题通法】【对点训练】求 sin 585 cos 1 290 4 cos( — 30°)sin 210 4 tan 135 的值.解:sin 585 °s 1 290 C cos(— 30°)sin 210 ° tan 135 = sin(360 ° 225°)cos(3x 360° 4 210) 4 cos 30 gin 210 半 tan(180 —45 ° = sin 225 c6s 210 半 cos 30 s °n 210 — tan 45 = sin( 180 半 45 °)cos(180 4 30 °)4 cos 30 sin(180 4 30 °— tan 45 =sin 45 cbs 30 — cos 30 s i n 30 — tan 45 = 返 x ©_ ?/3x 1—1 乎-也-42 2 2 2 4题型二、化简求值问题cos — a tan 7 n4 asin n — a(2)化简曲:豊4 " * "—1需°cos — 180 — a sin — a — 180 (3)cos 譽 =cos 20 n — n = cos 6 6n =cos := 6 【例2】 (1)化简:cos — a tan 7 n4 a 解析]sin n— a cos d an n4 asin acos a tan asin a心=1sin a[答案]1•••a+ 125°= 180°+ ( a — 55°),sin 4X 360 °+ a c os 3 x 360 °— a sin a c os — a (2)[解]原式=—— cos 180 + a [ — sin 180 + a ] COS a = =—1. —cos a sin a — COs a 【类题通法】 利用诱导公式一〜四化简应注意的问题(1)利用诱导公式主要是进行角的转化,从而达到统一角的目的;(2)化简时函数名没有改变,但一定要注意函数的符号有没有改变;(3)同时有切(正切)与弦(正弦、余弦)的式子化简,一般采用切化弦,有时也将弦化切. 化简: tan 2 n — 0 sin 2 n — 0 cos 6 n —tan — 0s in — 0cos — 0—cos 0sin n+ 0 tan Osin 0cos 0cos 0sin 0 =tan 0 题型三、给角(或式)求值冋题【例3】 1 (1)已知 sin 3= 3, cos(a+ 3=— 1,贝U sin( a+ 2 3)的值为( ) 3 A . 1 B . — 11 Ci 1D 「11⑵已知cos( a — 55 °)=— 3,且a 为第四象限角,求 sin( a+ 125°)的值.(1)[解析] **cos( a+ 3) = — 1 ,• '•a+ 3= T H- 2k n, k , 1 •'sin( a+ 2 3) = sin [(a+ 3] = sin( n+ 3 = — sin 3= — 3.3[答案]D(2)[解]・.cos( a — 55 °)=— ]0,且a 是第四象限角.• a — 55°是第三象限角.sin( a — 55 °)= — i : 1 — COS ? a — 55 =— 2.23【对点训练】解:原式=••sin( a- 125° = sin[180 — (a — 55°)] = — sin( a — 55°)=警.【类题通法】解决条件求值问题的策略(1)解决条件求值问题,首先要仔细观察条件与所求式之间的角、函数名称及有关运算之间 的差异及联系.(2)可以将已知式进行变形向所求式转化,或将所求式进行变形向已知式转化.【对点训练】1 、sin( n+ a=— 3,求 cos(5n+ a 的值. 3由诱导公式得,sin( n- a = — sin a,当a 是第一象限角时,cos a= - ;1 — Sin 2 a=彳^2 2A /2 此时,cos(5 n — %)= cos( n+ a = —cos a=— 3 . 3当 a 是第二象限角时,cos a=— • :1— sin 2 a=— ^^2 ,2占 此时,cos(5 n — %)= cos( n+ a = — cos a= 3 .3 【练习反馈】1.如图所示,角0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P ,晋,则cos(n — 的值为(B . — -5 52*5D. 50-五—5,送•'cos( n — ® = — cos 0= 5 .已知 解: 所以sin a= 3,所以a 是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角.解析: 选 C 行=1 ,「.cos答案:2 — 2n5.已知 cos 6"coS a+于的值.n —cos 6— a 2. 4 _ 已知 sin( n+%)= 5,且 a 是第四象限角,贝U COS ( a — 2冗)的值是( ) 3 B.5D.5 4 解析:选 B sin a =-4, 又a 是第四象限角, • 'COS ( a — 2 n )= COS a= \ -1- Sin 2 a= 5. sin a — 3 n + COS n — a 3.设 tan(5 n+ a) = m ,贝U sin — a — COS n+ a 解析: '•ta n(5n+ a = tan a= m , —sin a — cos a — tan a — 1 — m — 1 m + 1 • • •原式= = = = —sin a+ cos a — tan a+ 1 — m + 1 m — 1 答案:cos — 585 ° sin 495 + sin — 570的值是解析: 原式= cos 360 °+ 225 ° sin 360 °+ 135 ° — sin 210 °+ 360 cos 225 cos 180 °+ 45 ° sin 135 — sin 210 °sin 180 °— 45° — sin 180 ° + 30° —cos 45sin 45 + sin 30 —2 .2 1 + _ 2 2 2 — 2.解:cos n+ =— cos n —6 5 n a+E。

(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与函数试题及答案,文档

(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与函数试题及答案,文档

集合根底训练A组一、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C〕A.所有的正数B.等于2的数C.接近于0的数D.不等于0的偶数2.以下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D〕A.{x|x33}B.{(x,y)|y2x2,x,yR}C.{x|x20}D.{x|x2x10,xR}3.以下表示图形中的阴影局部的是〔A〕A.(AUC)I(BUC)A B B.(AUB)I(AUC)C.(AUB)I(BUC)D.(AUB)I C C 4.下面有四个命题:〔1〕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2〕假设a不属于N,那么a属于N;〔3〕假设a N,b N,那么ab的最小值为2;〔4〕x212x的解可表示为1,1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A.0个B.1个C.2个D.3个5.假设集合M a,b,c中的元素是△ABC的三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D〕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1.假设集合2.设集合A x|3 x 7,B x|2 x 10,那么AUBx|2 x10 A {x 3 x 2},B {x2k 1 x 2k 1},且A B,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k|1k 1 23.Ayy x22x1,B yy2x1,那么AI B y|y0三、解答题:1.集合A8N,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xN|6x解:由题意可知6x是8的正约数,当6x1,x5;当6x2,x4;当6x4,x2;当6x8,x2;而x0,∴x2,4,5,即A2,4,512A{x2x5}, B{xm1x2m1},BA ,m 的取值范围.求 解:当m 1 2m1,即m 2时,B ,满足BA ,即m 2;当m12m1,即m2时,B3,满足BA ,即m2;当m12m 1,即m2时,由Bm 1 2即2m 3;A ,得1 52mm33A a,a1, 3,Ba 3,2a 1,a 1 ,假设AI B3,求实数a 的值.集合22解:∵AI B3 ,∴ 3 B ,而a 2 1 3,∴当a3 3,a 0,A0,1, 3,B3,1,1,这与AI B3 矛盾;当2a 1 3,a 1,符合AI B3∴a14.设全集,2有实数根,2有实数根,求CMINUR Mm|mxx10Nn|xxn0 U解:当m0时,x1,即0 M ;当m 0时, 14m0,即m 1 0,且m4∴m1 ,∴C U Mm|m1 , 而对于N , 14n0,即n1 ,∴Nn|n14444∴(C U M)I Nx|x14综合训练B 组一、选择题1.以下命题正确的有〔A 〕〔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2〕集合 y|yx 2 1与集合 x,y|yx 2 1是同一个集合;3 61 5个元素;〔3〕1,,,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2 42〔4〕集合 x,y|xy0,x,yR 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word完整版)高中三角函数最值问题难题

(word完整版)高中三角函数最值问题难题

(word完整版)⾼中三⾓函数最值问题难题⾼中三⾓函数最值问题难题⼀、直接应⽤三⾓函数的定义及三⾓函数值的符号规律解题例1:求函数y =xx x x x x x x cot |cot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的最值分析:解决本题时要注意三⾓函数值的符号规律,分四个象限讨论。

解:(1)当x 在第⼀象限时,有sin cos tan cot 4sin cos tan cot x x x xy x x x x =+++=(2)当x 在第⼆象限时,有sin cos tan cot 2sin cos tan cot x x x xy x x x x =+++=----(3)当x 在第三象限时,有sin cos tan cot 0sin cos tan cot x x x xy x x x x =+++=--(4)当x 在第四象限时,sin cos tan cot 2sin cos tan cot x x x xy x x x x=+++=----综上可得此函数的最⼤值为4,最⼩值为-2. ⼆、直接应⽤三⾓函数的有界性(sin 1,cos 1x x ≤≤)解题例1:(2003北京春季⾼考试题)设M 和m 分别表⽰函数cos 13x -1y=的最⼤值和最⼩值,则M m +等于()(A )32(B )32-(C ) 34-(D )-2解析:由于cos y x =的最⼤值与最⼩值分别为1,-1,所以,函数cos 13x -1y=的最⼤值与最⼩值分别为32-,34-,即M m +=32-+(34-)=-2,选D.例2:求3sin 1sin 2x y x +=+的最值(值域)分析:此式是关于sin x 的函数式,通过对式⼦变形使出现12sin 3yx y -=-的形式,再根据sin 1x ≤来求解。

解:3sin 1sin 2x y x +=+,即有sin 23sin 1sin 3sin 12y x y x y x x y +=+?-=-12(3)sin 12sin 3yy x y x y --=-?=-。

(word完整版)必修一函数压轴题

(word完整版)必修一函数压轴题

函数压轴题 一、函数的性质1.已知函数)1()(xx e e x x f -=,若f (x 1)<f (x 2),则( ) A .x 1>x 2 B .x 1+x 2=0 C .x 1<x 2 D .2221x x <2。

f (x )是定义在(0,+∞)上的单调增函数,满足f (xy )=f (x )+f (y ),f (3)=1,若f (x )+f (x -8)≤2,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3。

要使函数22)(-+=x kx x f 与y =log 3(x -2)在(3,+∞)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已知函数f (x )是(-∞,+∞)上的奇函数,且f (x )的图象关于x =1对称,当x ∈[0,1]时,f (x )=2x -1,①求证:f (x )是周期函数;②当x ∈[1,2]时,求f (x )的解析式;③计算f (0)+f (1)+f (2)+…+f (2 017)的值.5.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g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g (x )=f (x -1),则f (2 013)+f (2 015)的值为( )A .-1B .1C .0D .无法计算6.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实数x ,恒有f (x +2)=-f (x ).当x ∈[0,2]时,f (x )=2x -x 2.(1)求证:f (x )是周期函数;(2)当x ∈[2,4]时,求f (x )的解析式; (3)计算f (0)+f (1)+f (2)+…+f (2 014).7.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若f (x +2)为偶函数,且f (1)=1,则f (8)+f (9)=( )A .-2B .-1C .0D .18。

若函数)1ln()(2++=x x x x f 为偶函数,则a =________. 9.若函数))(12()(a x x xx f -+=为奇函数,则a =________10.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3x +m (m 为常数),则f (-log 35)的值为( )A .4B .-4C .6D .-611.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若实数a 满足)1(2)(log )(log 212f a f a f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1函数的概念¤知识要点:1. 设 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A →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 y = f (x) , x A .其中, x 叫自变量, x 的取值范 围 A 叫作定义域,与 x 的值对应的 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 f ( x) | x A} 叫值域 .2. 设 a 、b 是两个实数,且 a <b ,则:{ x | a ≤x ≤b } =[ a , b ] 叫闭区间; { x | a <x <b } =( a , b ) 叫开区间; { x | a ≤x <b } = [ a,b) , { x | a <x ≤b } = (a, b] ,都叫半开半闭区间 .符号:“∞”读“无穷大”;“-∞” 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 则{ x | x a} (a, ) , { x | x a} [ a, ) ,{ x | x b} ( ,b) , { x | x b} ( , b] , R ( , )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例题精讲:【例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1 ;(2) yx 3 .x 213x 1 2解:(1)由 x 21 0 ,解得 x 1 且 x 3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 ( , 3) U (3, 1) U ( 1,) .(2)由x 3 0,解得 x3 且 x 9 ,3x 1 2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 [3,9) U (9, ) .【例 2】已知函数 f (1x ) x . 求:(1) f (2) 的值; (2) f ( x) 的表达式 解:(1)由1x 1 x11. 2 ,解得 x,所以 f (2)1 x33(2)设1x t ,解得 x 1 t,所以 f (t ) 1 t,即 f ( x)1 x .1 x1 t 1 t1 x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 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 .【例 3 】已 知函数 f (x)x 21 x2 , xR . ( 1 )求 f (x)f ( 1) 的值;( 2 ) 计算:xf (1) f (2) f (3) f (4)解:(1)由 f ( x)f (1)f (1) f ( 1) .23421 1 xx 2f ( )x 21 x11x 221 1 2xx1.1 x 21 x 21 x2 (2)原式f (1) ( f (2) f ( 1)) ( f (3) 2f (1 )) ( f (4)f ( 1))1 3 73 42 2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 .§1.2.2函数的表示法¤知识要点:1.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对应法则不同).3.一般地,设 A、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 A 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记作“ f : A B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 A 中任意, B 中唯一;对应法则 f .¤例题精讲:【例 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 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 V 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解:盒子的高为 x,长、宽为a-2 x,所以体积为 V=x( a-2 x)2.又由 a-2x 0 ,解得 x a .2 a} .所以,体积 V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V x(a-2x)2,定义域为 { x | 0 x2【例 3 x3 2x 2 x ( ,1) ,求 f [ f (0)]2 】已知f ( x)=x 3 x (1, )x3的值 .∴ f (0)=解:∵0 ( ,1) ,3 2 .又∵32 >1,∴ f (32)=( 3 2 )3+(3 2 )-3=2+1=5,即f[f(0)]=5.2 2 2【例 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 | x 2 | ;(教材 P 练习题 3)26(2)y | x 1| | 2x 4 | .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y | x 2 | x 2, x 2 .2 x, x 2 所以,函数 y | x 2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2)y | x 1| | 2x 4 | 3 x 3, x 1x 5, 2 x 1 ,3 x 3, x 2所以,函数 y | x 1| | 2 x 4 |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例 4】函数f (x) [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例如[ 3.5],2 ,4 [2.1]当 x ( 2.5,3] 时,写出 f(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 .3, 2.5 x 22, 2 x 1 1,1 x 0 解: f (x) 0,0 x 1 . 函数图象如右:1, 1 x 2 2, 2 x 3 3, x3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 m 的概念,抓住分 段 函数的对应函数式 .§1.3.1函数的单调性¤知识要点:1. 增函数:设函数 y =f ( x ) 的定义域为 I ,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的某个区间 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x 1 ,x 2,当 x 1<x 2 时,都有 f ( x 1)< f ( x 2) ,那么就说 f ( x )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 increasing function ).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定义减函数 .2. 如果函数 f ( x ) 在某个区间 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就说 f ( x )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 D 叫 f(x ) 的单调区间 .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 (如右图 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是下降的 (如右图 2).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 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 性 .3. 判断单调性的步骤: 设 x 1 、x 2 ∈给定区间, 且 x 1 <x 2 ;→计算 f ( x 1 ) -f ( x 2 ) →判断符号→下结论 .¤例题精讲:【例 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 2xf (x) x 1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 .解:任取 x 1, x 2∈(0,1) ,且 x1x 2 . 则 f ( x 1 )f (x 2 )2x 1 2 x 22( x 2 x 1) .x 1 1 x 2 1 ( x 1 1)(x 2 1)由于 0 x 1 x 2 1, x 1 1 0 , x 2 1 0 , x 2 x 1 0 ,故 f ( x 1 ) f (x 2 )0 ,即 f (x 1 ) f ( x 2 ) .所以,函数 f ( x) 2 x x 1在( 0,1)上是减函数 .【例 2】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 y | x1| | 2x4 | ;(2) y x 2 2 | x | 3 .3x 3, x 1解:(1) y | x 1|| 2 x 4 |x 5, 2 x 1,其图象如右 .3x 3, x2由图可知,函数在 [2,) 上是增函数,在 ( , 2] 上是减函数 . (2) y x2x 22x 3, x 0,其图象如右 . 2 | x | 32x2x 3, x 0由图可知,函数在 (, 1] 、[0,1] 上是增函数,在 [ 1,0] 、[1, ) 上是减函数 .点评: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 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 第 2 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 先作 y 轴右 侧的图象,并把 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 f (| x |) 的图象 . 由图象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 .【例 3】已知 f ( x) 3 x 1,指出 f ( x) 的单调区间 .x 2解:∵ f ( x)3( x 2) 53 5 ,x 2x2∴ 把 g (x)5的图象沿 x 轴方向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沿 y 轴向上平移 3 个单x位,得到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得 f (x) 在 ( , 2) 单调递增,在 ( 2, ) 上单调递增 .点评:变形后结合平移知识,由平移变换得到一类分式函数的图象 . 需知f (x a) b 平移变换规律 .§1.3.1函数最大(小)值¤知识要点: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 y f ( x) 的定义域为 I ,如果存在实数 M 满足:对于任意的 x ∈I ,都有 f (x) ≤M ;存在 x 0∈I ,使得 f (x 0 ) = M . 那么,称 M 是函数 y f (x) 的 最大值( Maximum Value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 Minimum Value ) 的定义 .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y ax 2 bx c ( a 0)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 y a( x b )2 4ac b 2 后,当 a 0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 4ac b 2 ;当 a 0 时,函数取最大2a4a4a2值 4acb . 4a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 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 ¤例题精讲:【例 1】求函数 y6的最大值 .x 2 x 1解:配方为 y6,由 ( x 1 )2 3 3,得 68 .13 03( x ) 22 4 41 ) 224( x42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 8. 【例 3】求函数 y 2x x 1 的最小值 . 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1, ,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所以当 x 1 时, y min 2 1 1 2 ,函数的最小值为 2.点评:形如 y ax b cx d 的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 可以用单调性法研究, 也可 以用换元法研究 . t ,则 t 0 , x 1 ,所以 y,在 t 0 时是 【另解】令 x 1t 2t t 2 2(t 1 ) 2 152248增函数,当 t 0 时, y min2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 2.【例 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 , x [ 53 ;()2 2 b,即 x 1 . 解:(1)二次函数y 3 2 x x 2的对称轴为 x2a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 x 1 时,max4 ;当 x 3 时,y 29 .y min4所以函数y3 2 x x2, (2)y | x 1| | x 2 | x [ 5 ,3 ]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9.2 2 43 ( x 2)2 x 1 ( 1 x 2) .3 ( x 1)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 y [ 3,3]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3.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 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