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历代知名及著名书画家
诏安历代知名及著名书画家

展,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50 周年美展,省花鸟 画展等。1998 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期间参加编写《中国历代名画鉴赏》 系列丛书。曾赴上海、新加坡、台湾等地举办个展、联展九次,出版个人画
集三种。
1966 年出生于福建诏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诏安书画院画师,诏
钟晓平 安县硬笔书协会长,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全国第四届新人
《武夷写生墨竹画》等,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名录《中国美术家人 名辞典》。
1873 年-1918 年。字竹坪,号子般、东山里人等,东山人(时属诏安), 光绪乙亥举人。晚年筑“宜宜轩”,时有“诗、书、画三绝”之誉,尤以书 画饮誉艺坛。擅写意花鸟,间作山水、笔墨简练、崇尚疏淡。他是当时诏安 马兆麟 画派最早师事任伯年并吸收海派艺术风格的画家之一。马兆麟生前创作了大 量的花鸟、山水作品,流传甚广,影响很大。1910 年,其山水四景图曾参加 巴拿马博览会,获荣誉奖状,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名录《中国美术家 人名辞典》。
沈一丹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诏安历代知名及著名书画家
1970 年出生于福建诏安,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书法家沈一丹现为全国青联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 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一丹先后求教于沈鹏、李铎、刘大为、 张道兴等书画名家。参加国内外书法大赛,7 次摘桂冠,特别是 1993 年 全军书法大赛中,她的四尺小楷作品,获得广泛好评,被评为一等奖, 也是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位女性。1987 年入伍。书画家、作者。2005 年 8 月获中央电视台、中 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书法电视大奖 赛金奖。
现
代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木教
1966 年出生于福建诏安。现为中国书法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 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省青 联常委、福州画院专职画师。书法作品入选第六、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览、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及多次国际交流展览,并获 第五、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等奖,第一届全国楹联书 法大展金奖等。1994 年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福建省首届百花文艺奖”二 等奖。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书籍,作品并被中南海等 文博单位收藏。
漳州名人

【漳州名人】漳州名人荟萃,文化昌盛。
历史上除了开辟漳州的将领陈政、陈元光,丁儒外,还出现了高登、陈淳、林偕春、黄道周、张燮、唐朝彝、蓝鼎元、庄亨阳、蔡新等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数学家和地理学家。
清初出现了以谢琯樵、沈古松、汪志周为代表的“诏安画派”。
现代诏安画家较著名的有“三沈”: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
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则有林语堂、杨骚、许地山。
漳州各县区主要名人1.家乡的骄傲世界的名人----------林语堂-----------------(漳州平和)2.唐朝历史人物陈政----------开辟漳州将领----------(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公元669年入漳)3.开漳圣王-----------陈元光------------(祖籍河南省固始县,随父领兵入闽)4.开漳军谘祭酒-------丁儒------(祖籍河南兰考,664年入闽)5.一代神医-----吴夲-------(祖籍龙海角美白礁村)6.中国南宋理学家-------陈淳------(祖籍漳州龙溪)7.云山居士------林偕春----(祖籍云霄葭洲)8.明清时期-----黄道周-------(明代漳浦铜山)9海滨逸史-------张燮------(明龙溪县石码人)10.为官清廉-----唐朝彝------(东山县铜陵镇)11.“筹台宗匠”-----蓝鼎元------(漳浦赤岭山坪村山尾顶)12.庄亨阳与《禁洋私议》--------(南靖奎洋镇)13.长寿宰相---蔡新-------(漳浦下布人)14.嘉慶年間謝琯樵--------(漳州詔安人)15.诏安画派-----汪志周 --------(漳州詔安人)16.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沈柔坚-------(漳州詔安人)17.国画大师-------沈耀初-----------(漳州詔安士渡村人)18.著名诗人、作家------杨骚-------(祖籍漳州华安县丰山镇人)19.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 在福建龙溪住过)20“阿里山神”----吴凤--------(平和县壶嗣村人)21.“开台王”-----颜思齐--------(海澄县人)22.鼓浪屿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角美镇丁厝村)23.中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漳州)24.当代诗人-----舒婷----出生于------(龙海石码镇)25.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祖籍福建漳州龙海)26.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炳坤---(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27.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漳浦)28马英九搭档-------萧万长-----(漳州南靖金山镇霞涌村)29.南宋思想家诗词人-----朱熹------(元年1190年,朱熹受命出任闽南漳州知州)30.人民的好公仆-------谷文昌-----(东山县工委(以下简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31.著名油画艺术家---- 周碧初-----(福建平和县人)32.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广兆------(平和县崎岭乡顶寨村)33.梁山先生-------蔡世远-------(清漳浦县人)34.清末民国初著名书画家------马兆麟--------(东山县铜陵镇)35.著名芗剧艺术家-----邵江海-------(龙海浮宫)36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克戎-------(漳州)37.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福建诏安人)38.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漳州)39.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庆狮--------(漳州)40.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漳州)41.世界科学院院士-------林毅夫--------(漳州)42.大清十三行总商——潘振承-------(祖籍龙海角美白礁村)43.亚洲第一位女总统-----阿基诺-------(祖籍龙海角美鸿渐村)44.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祖籍龙海角美白礁村)45.国家女排队主教练---陈忠和-----(龙海石码镇)46.状元----林震---------(长泰县城人)47.中央政治局委员------彭冲---------------(龙海人)48.新加坡第四任总统-------黄金辉---------------(龙海人)。
闽南历史文化名人创造“吉文”体的著名书画家沈吉文

闽南历史文化名人创造“吉文”体的著名书画家沈吉文吉文师的侠义文/李然沈吉文(1936一2014),笔名激文、渐客、纱帽山人、良峰居士、梦觉居士,福建诏安人。
著名美术教育家、书画家。
毕业于龙溪师范学校。
曾任诏安县政协副主席,漳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丹诏书画社社长。
擅长中国画、书法,出版有《沈激文书画集》。
沈吉文先生197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十五,星期日。
诏安天降暴雨,文昌宫,吉文师正在参加县里召开的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6周年座谈会。
有人进入会场,悄悄地告诉他,恩师沈汉桢先生去世了!吉文师当即向主持人报告、请假,戴上一顶大斗笠冒着倾盆大雨疾步直奔寿官前巷……沈先生的遗体已经运回了,按照诏安当地习俗,在外过世的人遗体是不能抬进家门的,沈先生被安放在屋檐下门口边上。
雨下个不停,眼前的场面凄凉、冷清。
昔日的恩师,八年的离别,没想到今日竟已天人相隔。
此时此刻,怎不令吉文师悲哀、心酸!沈先生的长子在外地工作,本该“当大事”,却因故无法到场,吉文师的到来,一些节骨眼上的事,可以帮忙拿定主意。
五服至亲都来了,有些人是不敢沾边的,因沈先生尚未平反。
但吉文师可以把沈先生的学生们都召集过来,送先生最后一程,一起向“艺苑一藤”致敬!学生为先生送终,襄助丧仪,按照传统道德伦理是天经地义的。
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对特定的对象,在“极左”势力尚未彻底解除的政治生态下,薄情寡义的人避之唯恐不及也是一种常态。
对吉文师而言,他仅仅是出于道义、良知和责任,也许根本不值一提。
但我们可以由此看到吉文师重情份而不势利、重诚意而不虚伪的品格!尊师重道,至诚至情。
这是吉文师的风义侠气。
在当今时代,是值得大力弘扬光大的!在采写时,许多亲历者告诉我上述故事。
但因文体的原因,这个感动我的情节很难表述,却一直放在我的心上,并由然而生对吉文师的敬佩之情。
沈吉文先生是沈汉桢先生在龙师艺师任教时的学生,是诏安现代著名书画家,别号激文、渐客、纱帽山人、良峰居士、梦觉居士。
书画诏安

书画诏安
作者:李木教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第02期
华夏文明花开东南,书画薪传代有才人。
诏安历代人文荟萃,文风炽盛,特别是书画艺术氛围浓厚,在群艺中独领风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唐开元年间,著名书画家钟绍京被贬任怀恩(即今诏安)县尉,开创了诏安书画之先河。
特别是到了清代,诏安成为海上交通枢纽,许多书画家趁商旅之便南下北上遍访名家,取经学习。
诏安书坛画苑日渐兴盛,名家辈出。
以谢琯樵、沈瑶池、汪志周等为代表的一批书画名家独创新风,自成一格,被誉为“诏安画派”,又称“闽派”,其画风影响遍及闽、浙、台、粤及东南亚。
如今,许多诏安籍书画家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历史博物院和日本东京博物院等艺术机构珍藏。
当代,诏安书画创作空前繁荣,书画名家在中国艺坛上更是群星闪耀。
享誉国际的现代漆艺革新大师、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沈福文;大笔纵横写时代、融汇中西创新意的原上海美协主席沈柔坚;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林林、台湾十大画家之一的沈耀初等都出自该县。
如今,年青一代书画家也脱颖而出,以梅洲乡为代表的一批农民书画家创作热情高涨,亦受社会关注。
目前,仅县内的各级书协美协会员多达400多名。
1993年,诏安被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美名广扬。
时风与流变——诏安沈氏家族绘画传衍述略

时风与流变——诏安沈氏家族绘画传衍述略吴建福摘 要: 诏安沈氏家族绘画艺术兴于清中叶延续至今,人材辈出。
其家族画家善于在不同时期汲取外界艺术养份,与时俱进,是“诏安画派”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力量。
民国以后,这个家族还出现了沈福文、沈耀初以及沈柔坚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画家。
从家族的视角梳理诏安沈氏家族绘画的时风与流变,有利于深化福建域区域美术史的研究。
关键词:家族;绘画;传衍 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1-03-22作者简介:吴建福,博士,福建省画院三级美术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研究。
艺术学者方李莉认为边远区域的艺术家、艺术活动虽未被主要的艺术史研究所重视,但它确是组成人类艺术的重要部分。
[1]15-16但在主流的艺术史中,像诏安这样的边远县份,其当地书画家却极少被关注,一些较有成就的沈氏旅外画家往往被纳入外地的艺术群体,他们在家乡的成长历程及其影响被历史不自觉地忽略了。
这对我们整体把握一个时代的艺术史来说,是极待弥补的缺陷。
诏安是位于东南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县。
这个地方虽远离政治文化中心,但艺术氛围浓厚、文风昌盛。
清初以降诏安就是一个盛产画家的县份,并于清中晚期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福建省唯一有古代文献的地方画派——“诏安画派”。
诏安沈氏家族是当地的一个望族,其家族人口播衍繁盛,家族势力极为强大。
据2010年的人口统计,在三都的28万人口中,沈氏就多达10万之众,因此诏安亦有“沈半县”之称。
[2]10诏安沈氏家族族人大多分布于县城及其周边乡镇,他们占据了该县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诸多优势资源,故所受文明教化程度也相对较高。
除此之外,诏安沈氏家族将吴兴沈氏文献世家视为郡望。
史学家刘志伟认为宗族历史叙事是人们一种有意识的集体记忆,它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3]325就诏安沈氏家族而言,其意义在于其以 “吴兴发祥”作为“集体无意识”的“原型”[4]3-36来增强家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并促使其注重教育,诗礼传家。
碧海丹心 一笔风华

碧海丹心一笔风华——访著名军旅书画家沈一丹福建省诏安县——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当地文风极盛,人才辈出,自明代开始便出了很多书画界的名人,近代著名美术家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皆出自于此。
《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记载的诏安县历代著名书画家中,沈一丹是里面唯一一位女性,而且书画皆兼。
沈家有女秀外慧中在纸墨飘香中成长的沈一丹,自幼就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父亲对她的教育也很严格,6岁的她就开始练习毛笔字。
“父亲经常给我讲‘书圣’王羲之为了练书法把池水都写黑的典故,还就给我准备了一块大红砖,把红色的方砖整块都写黑了后,直接用水就可以写在上面写字了,还可以节省很多纸张。
”自幼与笔墨结缘的她,似乎是生来就应该在墨海中遨游的。
冰雪聪明的沈一丹从小就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上初中后,经过擅长书法篆刻的郭一郎先生举荐,她跟随诏安县著名书画名家沈吉文先生学习书法。
在沈吉文和郭一郎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沈一丹连续三届获得福建省中学生书法一等奖。
因为书法写得好,她还参与了福建省电视台一个关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专题片的拍摄,片子播出以后,沈一丹成了方圆百里的名人,老师跟她开玩笑说:“你这辈子做不了坏事了,因为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人认识你。
”“初习二王书法,后追欧阳询、文徵明,小楷法魏晋诸家,行书多习米芾、王铎、苏轼”,喜欢安静的沈一丹,经常躲在祠堂后的老房子楼顶专心练字,不顾酷暑难耐、蚊虫叮咬,一心陶醉在美轮美奂的书法字帖中,徜徉在书法的艺术海洋里。
从初中到高中,她始终坚持跋涉在这块黑与白的世界里,每日临池不辍。
16岁时,沈一丹的作品入选首届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览,当时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入选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同年,沈一丹加入福建省书法家协会,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级会员。
一切似乎都来得太顺太快了,然而面对种种光环和荣耀,年少的沈一丹淡然处之,“我从来不会欢呼雀跃,无论获了多少奖,我都觉得像万里长征才走出了第一步。
”舞文弄墨不让须眉性格要强的沈一丹,一直渴望能到外面的世界去翱翔。
诏安名人志

诏安名人志诏安历代进士职官人物共103名。
置县后,出过廉正的文臣;骁勇的武将;热心公益、为民请命的贤达;抵御外侮、反抗压迫的义士;在诗、书、画界,更是人才辈出,闻名遐迩。
鸦片战争以后,不少乡亲为求发展,走出县门,在海内外建功立业。
在革命战争年代,诏安人为人民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
全县有名可考的革命烈士298名,更多的是无名英雄。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军事领域,精英层出不穷。
至1996年,诏安籍在各地任处、师级以上职务的110名,任高级技术职务的276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县内获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95名。
第一章人物传许天正许天正(生卒年不详),字允心,号云峰,河南固始县人。
“天正年十五,擢明经,为纪善”。
唐总章二年(669年),随父许陶辅佐玉钤将军陈政平闽。
天正才兼文武,输诚献策,竭力辅佐,为开漳大业立下功劳。
陈政、许陶相继逝世后,天正袭父职,分镇南诏。
陈政子元光袭左郎将,对天正非常器重,凡军政、奏章、文告,必与天正商议而后行。
当时,元光见泉、潮间礼让风微,暴横习起,便与天正商议后上表朝廷,倡议泉、潮交界处建置漳州。
天正分镇南诏,并代理泉、潮一带政务,整饬官吏,严练兵卒,并置堡36所。
除军政建树外,更有兴办文教、淳化民俗等成就。
《漳浦县志》记载:“陈政母魏氏,嘉天正方壮,博学能文,令军中诸儿悉以就学。
”天正能文能武,军政之暇,未尝释卷,又喜作诗。
斐采访深赞天正文才,乃与张燕公共表荐天正入朝,执掌史馆。
天正上表力辞,斐、张益加敬重,特奏请朝廷加封他为宣威将军兼领外府博学文事。
天正历官泉潮团练副使、宣威将军兼翊府记室。
唐垂拱四年(688年),朝廷曾颁诏嘉奖:“尔别驾许天正,军谋赞成于万里,蜚声远播于九重,绰效文猷,协从戎事………”。
据载天正享年70,逝世后葬香州马栏桥头,祀名宦,入诏安县祠。
唐进士四门博士欧阳詹为他立传。
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追封为殿前都统太尉翊忠,昭应侯。
漳州诏安之旅

美术馆为诏安籍画家同时也是驰名东南亚的陶碗十大国画家之一、金 爵奖得主沈耀初先生出资营建,现该馆藏有沈先生遗作,常年展览。
沈耀初,(1907—1990)福建省诏安县 人。自髻龄入学便开始学习国画。 1974 年获得台湾省画学会最高荣誉“金爵 奖”,20世纪70年代末与张大千等被台 湾省遴选为“台湾当代十大名画家”。 1990年在故乡斥资兴建沈耀初美术馆, 后逝世于故乡。
②同时可以再沿途卖一些当地特色的物品,促进文化的传 播和经济收入。 比如有关梅花的小挂件,摆设等等,有关青梅制造出来的 食品等,要注重青梅酒的传播,可以提供免费品尝机会, 让顾客闻着青梅酒香踏上上山之路。
1.2建设梅中岩
九侯山方圆十里,层峦耸翠,怪石嶙峋。山间有九侯禅寺和石门天 开、石佛飞仙、琼冈紫雾灯二十四景。其中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可以再自然景观中加入人文气息,如可以设计一些有特色有关梅文化 和九候岩的沿途的指引路标、公共设施等,增加文化渲染力和创造力。 将自然景观充分利用,将人文因素良好的利用和发挥。 在上山沿途中可以沿途建设茶亭,在几个景点的交汇处建设可供游 客休憩的茶亭,茶亭的建筑风格必须是较原始,并不是现代化的。在 茶亭内可挂字画,个游客良好的休息环境。
1.3九侯岩旅游基 础设施状况建设
总之,利用自然景观与文化相结合, 最关键的就是能让游客在观赏自然,又 能学习到新的知识,领略到不同的人文 风情,文化与自然的相结合,使旅客在 旅游时有收获感。
Thank you !
漳州诏安之旅
诏安简介——“书画之乡”“青梅之乡”
• 诏安县位于厦门与汕 头两个特区之间,地 极七闽、镜连百粤, 被称为福建南大门、 漳南第一关。属于南 亚热带气候区的诏安 县,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四季如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966年出生于福建诏安。
现为中国书法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常委、福州画院专职画师。
书法作品入选第六、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及多次国际交流展览,并获第五、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等奖,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金奖等。
1994年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福建省首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
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书籍,作品并被中南海等文博单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