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汇总报告(1-2部分)(修改)解析
初步设计再“回头看”问题汇总表(范本)

增加预算127万元 建设项目总资金 20101.92万元, 其中已有可利用 投资2942.72万 元,原实际投入 资金为17159.2 万元,再加上需 增加概算投资约 3359万元,共需 投入项目总资金 为20518.2万元 。经测算,矿井 投产后前4年可 完成项目投资的 回收,考虑整合 原兴河煤业资源 及“三下”采 煤,矿井服务年 限为14年,为 此,我们认为从 整体经济效益分 析,本项目可行 。 根据目 前已招 标项目 情况测 算,原 概算价 值偏 低,其 它项目 招标定 价后, 可能与 原概算 有较大 出入, 在初步 设计概 算增加 3359万 元的基 础上可 能还要 超出概 算价值 10%
增加预算100万元
无
增加预算100万元
5.采掘设备
此项工作需天安公司与集团 我矿马上要进入二期工程需要设备尽快到位, 公司沟通,尽快落实采掘设 初设中9#煤采掘设备均为租凭,但目前设备还 备,我矿建议除支架租凭外 未落实。 购买其它适用于9#、15#煤层 开采的通用设备
无
6.将大巷辅助运输改为无 从安全角度考虑,将担负材料及设备运输任务 对设计进行修改,把调度绞 极绳运输 的调度绞车改为无极绳运输 车改为无极绳运输 修改设计中的通风阻力计算 7.设计中的通风阻力计算 通风阻力计算表中,未包括主斜井通风阻力, 表,具体列出瓦斯抽放设备 和瓦斯抽放设计中抽放设 瓦斯抽放设计中未写明瓦斯抽放设备安全监控 的安全监控设施的型号和数 备型号、数量 设施的型号和数量 量 8.压风自救装置 初步设计中未涉及压风自救装置 增加压风自救装置设计
9.瓦斯抽放设备
原设计泵不符合《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 参照《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 》的要求,应将抽放设备变更为两台2BEC62型 行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部 水环式真空泵,抽放主管管径为φ 529×6mm螺 分修改 旋钢管 从井口到3#煤区段约101.5米范围初设中为已 有巷道,实际为已填实,概算中没有 与设计院沟通纳入概算
初步设计报告(修改3)

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王山沟水库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市区东北约20公里的王山沟村,坝址在丹江的一级支流的王山沟河上,属长江流域。
王山沟河主沟道长20km,流域面积43.2km2,河道平均比降2.62%,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5.5km2,河道长9.5km。
王山沟水库于1959年12月动工兴建,1960年10月竣工,水库总库容122.5万m3,其中调节库容73万m3,滞洪库容19.5万m3,死库容3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Ⅳ等小(一)型水库枢纽工程。
王山沟水库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拦河大坝、岸边溢洪道、放水涵洞及坝后电站。
其中大坝为土石混合坝,最大坝高30m,坝顶宽度5m,坝顶长度154m,坝顶高程(相对高程,以下同)225m,坝基高程195.0m,防浪墙顶高程226.1m,大坝上游坝坡的坡比自下而上分别为1:3.0、1:3.0、1:2.5、1:2.0,下游坝坡的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3、1:1.75、1:2.0、1:2.5。
水库枢纽的泄洪设施为布置在右岸的侧槽式溢洪道,其侧堰长52m,堰顶高程222.0m,堰顶宽3m,侧槽与侧堰等长,侧槽首端底宽3m,末端底宽7.5m,侧槽的前段设有44m长的调整段,底宽7.5m,底坡2.9%,后段设有二级陡坡,底坡分别为i=0.169及i=0.065,底宽7.5m,总长112.5m,泄槽段的底板及侧墙均采用浆砌石衬砌。
放水洞位于大坝的左侧,全长80m,为钢筋砼圆形压力管,内径60cm,进口底高程211m,最大放水流量1.4m3/s,涵洞出口设一钢岔管引水发电,钢管长100m,内径30cm,最大引水流量0.2m3/s,电站厂房位于坝后左侧,装机18千瓦。
王山沟水库虽然地处商洛市的下游,但水库至沟口有2个镇,7个自然村,1.8万人口及5000亩耕地。
距水库仅5km的下游沟口有312国道、西安~合肥的铁路线和即将建成的西(安)武(汉)高速公路通过,因此王山沟水库在防洪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推荐-水电站初步设计综合说明审查后修改稿 精品 精品

X X X X水电站工程修编初步设计报告1.0综合说明1.0 综合说明1.1 概述1.1.1 工程概况XX是水系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甘青交界处的西倾山北麓,由西向东流经碌曲、临潭、卓尼,至XX茶埠急转向西北,出九甸峡与海甸峡后,穿临洮盆地,于永靖县注入。
全长673km,流域面积25527km2,干流平均比降2.8‰,总落差2631m,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为156m3/s,年径流量49.2亿m3,XX干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60MW,支流水力资源蕴藏量760 MW,属甘肃省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
XX电站位于XX干流中游XX县城以西约8km的河段上,电站为低坝引水式径流电站,工程由引水枢纽、动力渠、厂区三大部分组成。
工程区左岸有国道212傍行,右岸有县乡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电站开发建设任务是发电。
电站设计发电流量185m3/s,电站额定水头9.05m,总装机容量14.4MW(2×7.2MW),年发电量6094kw·h,年利用小时数4232h。
电站为Ⅳ等小⑴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
左岸引水发电,低坝引水枢纽由弧形泄洪冲沙闸(3孔)和平板泄洪闸(5孔)组成,正常蓄水位2340.00m;引水明渠长2231m,宽底梯形断面;压力前池长92.5m;地面式厂房,总工期26个月,其中主体工程施工期24个月。
1.1.2拟开发河段水能规划情况XX所处位置是XX干流中游的西宁庄~九甸峡河段。
该河段西宁庄至XX县城附近河道呈东南流向,长约40km,XX县城以下河道折向西北方向,至陈旗长约50km。
在长约90km的河段内,形成有名的XX大弯曲,该河段总落差约208m,海拔高程约2000~3000m。
.对西宁庄~九甸峡河段的水能开发利用,甘肃院曾进行了多方案论证,并于1991年7月编制了《XX干流西宁庄~九甸峡河段水能开发补充规划报告》,推荐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多级开发为该河段最佳开发规划方案。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幅提高,为了适应水电开发建设的新需求,20XX年6月,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在以往XX干流水电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完成了《甘肃省XX干流古城以上河段水电补充规划报告》(以下简称“补充规划”,将XX干流古城以上河段(包括已建、在建水电站工程)补充为33级水电站。
初步设计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初步设计进展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我在此向大家汇报我们团队在初步设计阶段的进展情况。
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情况汇报:一、需求分析阶段。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对项目的整体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充分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我们与客户进行了多次沟通和交流,收集了大量的用户反馈和建议,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并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二、概念设计阶段。
在概念设计阶段,我们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头脑风暴和讨论,提出了多种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评估。
我们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意和想法,最终确定了最佳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初步的概念验证。
三、技术方案设计阶段。
在技术方案设计阶段,我们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技术方案设计和规划,充分考虑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
我们与技术团队密切合作,深入研究并选择了最适合的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初步的技术验证和实验。
四、进度计划和风险评估。
在初步设计阶段,我们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进度计划和风险评估,充分考虑了项目的时间节点和风险因素。
我们对项目的各项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初步设计阶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后,我们团队将继续深入开展后续工作。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研究和验证,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团队协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
总结: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我们将继续加强团队协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共同克服困难,推动项目的进展。
我们相信,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团队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谢谢!。
初步设计进展情况汇报表

初步设计进展情况汇报表尊敬的领导:我是XXX,现就我负责的项目初步设计进展情况向您汇报如下:一、项目背景。
根据公司战略部署,我们决定开展新产品的初步设计工作。
该产品是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定制的,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
二、项目目标。
1. 确定产品的基本功能和特性,满足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2. 确定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提升产品的美观性和易用性;3. 制定初步的市场推广方案,为产品上市做好准备。
三、工作进展。
1. 调研分析,我们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偏好,为产品的功能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2. 功能设计,我们围绕客户需求,初步确定了产品的基本功能和特性,并进行了功能逻辑的梳理和优化;3. 外观设计,我们已完成了产品的初步外观设计,结合市场趋势和用户体验,确保产品外观符合市场需求;4. 用户界面设计,我们着重优化了产品的用户界面设计,以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和使用便捷性;5. 市场推广方案,我们已制定了初步的市场推广方案,包括定位、宣传策略、推广渠道等内容,为产品上市做好了充分准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完善设计,进一步完善产品的功能设计和外观设计,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2. 技术开发,启动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确保产品的功能实现和性能优化;3. 市场测试,进行产品的市场测试,收集用户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4. 推广营销,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和优化市场推广方案,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五、项目风险与对策。
1. 技术风险,加强技术研发团队建设,确保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2. 市场风险,持续跟踪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市场推广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六、结语。
通过初步设计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产品设计,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项目进展,全力以赴,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领导的关注和支持!此致。
敬礼。
XXX。
初步设计审查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初步设计审查作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对各类工程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初步设计审查,现将年度审查工作总结如下:二、审查工作概述1. 审查项目数量本年度,我单位共审查工程项目XX个,其中新建项目XX个,改建项目XX个,扩建项目XX个。
审查项目涵盖了住宅、商业、工业、交通、水利等多个领域。
2. 审查内容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合规性审查: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地方政策要求。
(2)设计深度审查: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满足设计深度要求,图纸内容是否完整、清晰。
(3)技术方案审查:审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技术措施是否先进、经济。
(4)施工图审查:审查施工图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安全。
(5)环保、节能、抗震等专项审查:审查项目是否满足环保、节能、抗震等方面的要求。
三、审查成果1. 提高项目质量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发现并纠正了部分项目设计中的不合理、不合规问题,有效提高了项目质量。
2. 保障工程安全审查过程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整改,确保了工程安全。
3. 促进节能减排审查过程中,对节能减排措施进行了严格把关,推动项目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4. 优化设计方案针对部分项目,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的建议,提高了项目经济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1. 设计单位质量意识有待提高部分设计单位对初步设计审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设计文件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等问题。
2. 审查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审查人员需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审查能力,确保审查质量。
3. 审查流程需进一步优化审查流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环节,需进一步优化审查流程,提高审查效率。
五、改进措施1. 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设计单位对审查工作的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对审查人员的培训,提高审查能力。
初步设计汇报【PPT课件

2座特大桥分别是卫运河和滏阳新河.
4、交叉工程
与等级公路相交共43处,与高速公路及一级路相交 共6处,分别是规划邢清路,106国道,308国道(栾城 境内),石安高速,107国道(窦妪),石太公路。 与铁路相交共2处,分别是京九铁路和京广铁路。 全线共设10座互通, 威县互通立交与规划垂杨公 路交叉按预留设置. 全线共设通道140处、天桥28处。
路面结构论证
面层:
– 厚度:推荐方案为15cm(4cm上面层+5cm中面层+6cm下面层),比较方 案为18cm(5cm上面层+6cm中面层+7cm下面层)。
– 上面层级配类型采用AK—16A,采用改性沥青,并适量掺加纤维。
– 中、下面层均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均选用70号普通沥青。
基层
– 上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通道设置密度
构造物名称
单位
清河、南 宫段
南宫、赵 县段
栾城、鹿 泉段
综合数量
分离式交叉+通道+ 天桥
座/公里
1.34
1.42
1.36
1.38
分离式交叉+通道+ 天桥+桥涵兼行人
座/公里
1.61
1.74
2.28
1.83
全线构造物总和 座/公里 2.03
2.21
2.81
2.3
表中数据含互通构造物
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路线位于河北平原,沿线地形平坦,地势为路线起、终点高,中间低, 地面高程在25~44m之间。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初步设计报告[1][1] 3
![初步设计报告[1][1] 3](https://img.taocdn.com/s3/m/7ddc668abceb19e8b8f6ba12.png)
提要**位于河北省霸州市境内,是&&西北部一条较大的河流,&&是其排洪出口。
&&是大清河天然行洪、滞洪洼淀,总面积345km2。
&&北大堤(中亭堤)为二级防洪堤,直接担负着保卫天津市防洪安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华北油田北部开采基地、京九铁路、津浦铁路、津保公路和华北油田向北京供气系统以及清北南部广大地区防洪安全的重要屏障。
**穿越北大堤入&&,汛期&&行洪、滞洪时,由于**防洪标准较低,河口又无节制性工程,回水长度达3km,洪水沿河两岸漫溢,使&&北大堤腹背挡水,堤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回水顶托本地区沥水排泄,加重了本地区的洪涝灾害。
在**河口处修建拦洪闸并对河口段堤防进行复堤,可以遏制&&滞蓄的洪水沿河倒灌,并相机运用,排泄本地区的沥水;在非汛期,还可以下闸蓄水,为当地的工农业用水提供水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兴建**闸是非常必要的。
**闸位于河道出口上游250m处,相应&&北大堤桩号为12+900。
根据该地区水利规划,**闸设计流量163.0m3/s,校核流量206.0m3/s,相应&&设计滞洪水位为8.03m,校核滞洪水位为8.53m;非汛期**蓄水位8.03m。
**河口段堤防复堤标准与该河入&&河口处&&北大堤复堤相同,堤顶高程为9.83m。
本工程属于Ⅲ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等级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
地震设计烈度为7度。
**闸闸室结构为开敞式,共3孔,每孔净宽9.0m。
闸底板采用整体式平底板,底板顶高程3.0m,闸室长15.0m,宽32.4m。
闸室上游设防渗铺盖及护坦,下游设消力池及防冲结构。
为防止闸基础粉土层在地震时可能产生的液化,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基础处理。
碎石桩桩径0.6m,孔、排距2.0m,单桩最大长度0.6m。
河口段堤防复堤采用梯形断面,堤顶宽为8.0m,内外边坡均为1:3,复堤与&&北大堤相接。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21025m3,土方回填14085m3,振冲碎石桩576m,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5328m3,钢筋制安208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昌化江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第Ⅱ卷戈枕枢纽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 年11月目录1 综合说明 (1)1.1绪言 (1)1.2水文 (2)1.3工程地质 (6)1.4工程任务和规摸 (13)1.5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20)1.6水利机械、电工、金属结构及采暖通风 (33)1.7消防 (42)1.8施工组织设计 (43)1.9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 (52)1.10水土保持 (53)1.11环境影响评价和永久占地 (57)1.12工程管理设计 (61)1.13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62)1.14设计概算 (64)1.15经济评价 (66)1.16结论与今后工作建议 (67)2 水文气象 (68)2.1流域概况 (68)2.2气象 (69)2.3水文基本资料 (71)2.4径流 (74)2.5洪水 (79)2.6泥沙 (94)2.7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94)2.8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95)1 综合说明院长:胥树茂(副)总工程师:周立本(副) 彭才德(副) 胡大可(副)石青春(副) 张锡柱(副) 陈自然(副) 设计总工程师:曾雪艳专业总工程师:校核:刘山编写:曾雪艳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1 综合说明1.1 绪言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戈枕枢纽位于海南省西部东方县和昌江县境内,是海南岛第二大河流昌化江干流三个梯级规划电站的最下游1个梯级,也是大广坝灌区工程的戈枕配水枢纽。
1979年以来,海南省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对大广坝灌区工程进行了一定的勘测设计工作,于1991年提出《大广坝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3年3月,中国水利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中南院”)对戈枕枢纽全面展开了勘测、设计及科研工作;1994年完成电力口戈枕水电站初步设计并通过审查;1995完成水利口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戈枕枢纽初步设计并通过审查。
为加快海南岛西部建设步伐,改变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贫困落后面貌,缓解西部地区干旱情况,受海南省政府委托,2002年海南省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和天津市水利设计院联合完成项目建议书,2002年8月25~29日,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该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查并提出相应的审查意见。
其后,将按初审意见修改的项目建议书于2004年上报水利部并于2006年通过审查。
2005年3月,中南院受海南省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的委托,根据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负责完成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戈枕枢纽部分的可研设计报告。
在进行戈枕枢纽部分的可研设计时,重新进行库区1/2000地形、地类图测量和坝址地质和料场补充勘测设计工作。
2005年8月9日至12日,水利部规划总院对该项目进行可研报告审查,并于2006年7月14日下达可研报告审查意见。
中南院在可研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可研设计审查意见进行戈枕枢纽部分的初步设计。
戈枕枢纽的开发任务是在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枢纽天然条件和海南电力市场的需求,经技术经济比较重新进行论证确定。
主要开发任务为以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发电。
戈枕枢纽水电站为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具有日调节性能,电站正常蓄水位54.00m,相应库容1.04亿m3;死水位48.00m,相应库容0.63亿m3;调节库容0.41亿m3。
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54.00m,混凝土坝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57.37m,土坝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58.80m,总库容1.48亿m3。
枢纽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0MW,采用2台单机容量40MW的ZZ-LH-515轴流转浆机组,其保证出力3.95MW,多年平均发电量1.094亿kW·h,装机年利用小时1368h。
低干渠渠首电站总装机容量为 2.0MW,采用2台单机容量 1.0MW的GZ007-WZ-120轴伸式贯流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0.0704亿kW·h,装机年利用小时3726h。
1.2 水文1.2.1 流域概况昌化江流域位于海南省西南部,流域面积5070km2,干流全长230km,是海南岛的第2大河流。
戈枕坝址位于大广坝水电站下游27km,距广坝水文站24km,下距宝桥水文站7km,控制集水面积4082km2,占全流域面积的80.5%。
昌化江发源于五指山西北麓,有9条较大支流。
流域地势为北面和东南面高,西北和西南面低,戈枕坝址以下河段地势最低。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地,平地较少,植被良好,山区多为森林覆盖,其余多为灌木、丛林或草地。
1993年12月大广坝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下闸蓄水,其总库容17.1亿m3,对下游防洪和水流天然特性产生影响。
大广坝以下提引水工程对枯水期径流有所影响。
1.2.2 气象与水文基本资料海南省属大陆性热带岛屿气候,冬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潮湿多雨。
台风是形成本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540mm;多年平均气温23.9℃,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0.1℃;上中游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7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
坝址气象特征为:多年平均降水量1494.50mm,降水日数107天;多年平均气温24.6℃,最高气温40.2℃,最低气温0.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99mm;多年平均风速2.8m/s;多年平均水温24.7℃。
1953年以来,在干流上先后设立有乐东、亲天峡、广坝、宝桥等多个水文站,流域内共设有29个雨量站。
1993年4月和2005年1月,在戈枕坝址上、下游设立了专用水位站。
亲天峡、广坝、宝桥3个水文站为戈枕枢纽水文分析计算的依据站。
1.2.3 径流因上游大广坝水利水电工程及石碌水库对这些工程下游的广坝水文站、宝桥水文站的实测水位流量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计算天然径流时应对广坝、宝桥站的径流进行还原计算。
在1993年原电力部戈枕水电站初设阶段,根据当时补充收集的石禄水库、低干渠等水文资料,对宝桥站径流进行了还原计算,经审查确定的系列为1953~1991年,戈枕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13m3/s。
因大广坝工程初设阶段,曾对亲天峡和宝桥两站历年水文资料进行了复查,1994年和1995年戈枕枢纽电力口和水利口初步设计计算在大广坝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6年的水文资料,共有39年水文系列(1953年至1991年)。
本次计算根据1994和1995审查结果,直接用水文年鉴刊印成果。
在此基础上,根据收集的广坝~宝桥间雨量资料,按考虑降雨修正和不考虑降雨修正两种方法进行了1996~2003年径流计算比较。
比较显示,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小,考虑雨量资料系列较短、设计周期很紧、对径流调节影响很小等因素,本阶段仍采用广坝和宝桥站径流成果,按面积内插计算、延长戈枕坝址径流系列至2003年。
计算采用的坝址径流系列中含有连续的丰、枯水段,较丰水年和较枯水年,也有丰、平、枯水年交替出现时段,基本反映了昌化江中游径流的多年变化情况,系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计算结果显示:坝址多年平均流量l15m3/s,相应年径流量36.3亿m3。
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大水年(1964年)是小水年(1969年)的7.1倍。
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6~11月份来水量较多,水量占年总水量的84.81%,其中9份水量最多,占年总量的23.19%;12月~次年5月份为枯水期,其中3月份水量最少,仅占年总水量的1.58%。
上游大广坝水利水电工程对戈枕枢纽的径流调节作用比较明显,5~11月份比天然情况下减小,1~4月份、12月份比天然情况下增大,详见表1.2.3-1。
表1.2.3-1 天然情况下和受上游工程调节影响的坝址多年平均流量表1.2.4 洪水1.2.4.1 暴雨洪水特征热带气旋是造成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成因占总降雨次数的88%。
据宝桥站历年实测洪水资料,年最大洪水发生在5月下旬至11月份,以9月份最多,10月份次之。
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3d,最长的7d。
洪水过程以复峰居多,ld洪量占3d 洪量的66%~70%。
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23200m3/s(2001年),实测最小洪峰流量333m3/s(1969年)。
1.2.4.2 历史洪水昌化江流域的历史洪水经过了数次调查,大广坝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曾对历史洪水进行过专题分析。
其历史最大洪水为1948年。
本次戈枕坝址设计洪水计算,在对以往洪水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洪水重现期分析。
本次宝桥、亲天峡设计洪水计算时,将1948年历史洪水重现期由1987年确定的95年增加到113年,同时对2001年和2005年实测大洪水的重现期进行了分析比较。
1.2.4.3 戈枕坝址设计洪水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依据亲天峡和宝桥两站各频率年最大洪水峰、量值内插得出坝址处相同频率的峰、量值见表l.2.4-l,成果符合流域洪水规律。
坝址设计洪水由两部分组成:广坝坝址洪水和广坝至戈枕的区间洪水。
采用同频率地区组成法,选定以上游来水为主的1991年7月洪水作为典型,按峰量同频率控制放大,确定广坝与戈枕发生同频率洪水、区间出现相应洪水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表1.2.4-1 戈枕坝址各频率年最大洪水成果表根据选择的1963年、1991年两种典型计算的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成果和大广坝水利水电工程调洪下泄成果,分析计算了受大广坝水利水电工程调洪影响的戈枕坝址设计洪水。
计算结果显示:大广坝水利水电工程对戈枕坝址相应频率的设计洪水影响结果如下:P=1% 无影响P=0.1% 对1991年洪水典型削减了2.7%的戈枕坝址洪峰流量(1000m3/s),1963年洪水典型削减了8.5%的戈枕坝址洪峰流量(3200m3/s)。
由于大广坝调洪采用的是坝址设计洪水而不是入库设计洪水,加上防汛调度、洪水地区组成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经综合分析计算,推荐的戈枕枢纽工程设计、校核标准洪水为天然的戈枕坝址设计洪水成果: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24800m3/s,1000年一遇、20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分别为37600m3/s、41500m3/s,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以1991年洪水典型峰量同频率放大计算成果。
1.2.4.4 戈枕坝址分期设计洪水坝址分期设计洪水是根据亲天峡和宝桥两站水文资料及各施工期和各月实测的相应最大流量资料,用不跨期选样原则,进行两站各时段最大洪水频率分析计算,求得戈枕坝址和大广坝坝址各施工时段各频率设计值。
并用广坝站或宝桥站的实测洪水过程线作典型,按洪峰倍比放大,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上游大广坝工程对戈枕坝址施工时段设计洪水,在设计最不利条件下基本无调蓄影响,故工程施工时段采用天然的设计洪水成果。
但考虑上游大广坝为多年调节水库,其通过多年运行,基本摸索出该地区暴雨洪水频率规律,可在汛前通过调度方式腾出适量库容拦蓄洪水,避免下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