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田园诗般的荷兰乡村小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牧场,小河湖泊。
小屋两旁花园里显然没有经过特别的整理,随意长着稀疏的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
在最大的一块地方,放了一个木质的圆桌和四把椅子,大概是想让来这里的人享受一下这里的空气和安静。
一条小小的溪流穿过石桥,叮叮咚咚地流着。
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溪流给看上去有些荒凉和寂寞的花园增添了生机和趣味,让人感觉到了它的纯朴和自然。
小屋后面是长满青草的小小山坡,其间开着各色的小野花,还有一片片开着紫色花朵的灌木丛,不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子里依稀还能看见有小木屋。
环境童话般幽静而雅致。
站在小山坡上,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
寂寂的田野,远远近近,层层叠叠,诗意盎然,清雅浪漫,接近一种童话般的单纯,一种田园牧歌的意象。
眼前的景色完全成了文森特的一幅作品,我也成了画中人。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
天空出奇地晴朗,一轮又圆又大的满月挂在天空,水洗般的清亮。
洗去一身浮尘,躺进软软的被窝里。
我的灵魂舞蹈着,扇动轻盈的翅膀,在银蓝色的云彩上飞翔,去寻找《小意达的花儿》里鲜艳的郁金香、蓝色的风信子,还有小小的白色樱草花……(1)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小屋的,它先写了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其中写得较详细的是________。
(2)文末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
(3)作者在写荷兰乡村风光时,采用了________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对荷兰乡村既有整体的了解,也有具体的认识。
(4)你怎么理解短文的最后一句话?解析:(1)前面;两旁;后面;小屋两旁(2)表示同类事物的省略,话未说完,语意未尽(3)点面结合(4)作者白天看到了荷兰乡村的美丽景色,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小意达的花儿》中描写的那些花儿。
【解析】【分析】(1)考查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类文阅读童年的甜(节选)尤今“麦芽糖,麦芽糖!”这个喑(yīn)哑的喊声,是童年里一个永远的诱惑。
麦芽糖,安静地躺在一个小小的木桶里。
提着小木桶挨家挨户地叫卖的,是个脸上布满了风霜的老头儿。
他的叫卖声,就像是一根根无形的绳索,随意一抛,便把屋里的小孩子全都捆得牢牢实实的,轻而易举地拉到身边来。
老头儿坐在小板凳上,踌躇满志....地环顾四周有如群蚁聚集的小孩子们,微笑地掀开木桶的盖子。
瑰丽的金光倏(shū)地蹿出,小孩子们推推搡(sǎnɡ)搡,纷纷探头去看,哗哗之声不绝于耳,①唾液像决堤的河水,在嘴里恣意泛滥。
②老头儿慢条斯理....地取出一根竹签,往桶内猛地一插、一提、一卷、一拉,一团麦芽糖,便缠绵缱(qiǎn)绻(quǎn)地粘在瘦瘦的竹签上,在温暖的阳光下,得意扬扬地绽放着绚丽的亮光,把小孩子们的童年照得亮晶晶的……每到这时,孩子们便纷纷从衣兜里搜出不知是用了哪种理由,从父母那要来的零花钱,挥舞着喊道:“我要,我要……”买到手的并不会一口一块就融化了,③而是捏着那糖,慢慢嗍(suō)着,到了最后,拇指和食指被糖粘住,分不了家,连牙也粘住了!吃罢了糖,然后是慢慢地细致地嗍着拇指和食指,再去河边洗净脸和手,大家相视一笑,打道回府。
偷吃的“罪证”当然不会留下,唇齿间留下的只有麦子的清香和糖的甜味,哪怕是最后那一丝焦香的苦味,也是值得回味!“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昔日土里土气的麦芽糖,已经脱胎换骨地变成另一种可供玩赏的零嘴了。
一个中年妇女,以精妙的手艺,将液状饴糖绘制成栩栩如生的动物,赋予奄奄一息的麦芽糖以全新的生命力。
我拿着那条气势万千的巨龙,轻轻地咬了一口,薄薄的麦芽糖,脆脆的、甜甜的。
我走了一段长长的人生路而重新品尝麦芽糖,却有了一番新的感悟。
童年的甜,是亲爱的父母赐予的;成年的甜,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挣来的。
偏偏有人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而异想天开地奢望父母给予的甜能够延续一辈子,着实令人慨叹啊!——选文有删改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积累一、看拼音,写词语。
(5分)夏天,农民们在田里chdn di()、ba cao()o远处sang shu<〔)枝叶茂盛,hu die()在飞舞,md zha()在蹦跣,好一幅繁忙的景象。
二、选择题o(14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蚌壳(bang)澄澈(ce)巍峨(e)B.浩渺.(miao)玷污(zhan).晃眼睛(huang).C.点缀.(zhui)腮边(sdi)•蘑山(yan)D.篝火•(gou)供耕织(gong)•凉飕飕(shOu)•2.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樱桃耘田瞎闹承认B.胡蝶蜻蜓破晓昼夜C.拨草拴住逛街桑树D.割草随义锄头铲地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衔落日浸寒漪。
(漪:水中的波纹。
).B.敲成玉磬穿林响。
(磬: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C.昼出耘田夜绩麻。
(耘田:在田间锄草。
)•♦D.短笛无腔信口吹。
(信口:未加考虑即随便说话。
)•♦4.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蜜蜂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B.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C.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
D.天上的白云像一朵朵洁白的棉花。
5.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哪组关联词最恰当?()(1)我有时没有把菜种盖上,把它踢飞了。
(2)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往菜上浇,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A.不但……而且....是••…,•不是••…B.不但……反而……是••…,•不是••…C.不但……而且....不是,•…而是・・D.不但……反而……不是,•…而是・・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一、阅读《古诗三首》选段,回答问题。
(一)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夸张B.比喻C.拟人2.想象一下,写出诗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3.这首诗后两句的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陂:________ (2)寒漪:_______(3)腔:________ (4)信口:_______2.“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写出了牧童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说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祖父的园子》选段,回答问题。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项练习检测题及答案(含四篇短文)

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题训练检测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尝供佰佳脂簧拌伪饱镰立思考。
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
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
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绿色的。
”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
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异口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胸有成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主要叙述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几件什么事例来称赞老师注重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林巧稚通过生物课体会到的人生哲理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吗?一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课内外阅读理解培优提升(附答案)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第1课《古诗二首》【课内阅读】(一)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村(cūn chūn )居(jū jǜ)醉(zuì zhuì )散(sàn shàn2.《村居》的作者是( )朝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 )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 )的情景。
3.诗歌用一个“_______”字,一个“______”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4.给词语选择正确的注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1)村居( )①在乡村里居住。
②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 )①柳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②春风吹拂着堤岸上的杨柳。
(3)春烟( )①春天的烟雾②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的雾气(4)醉( )①喝醉②迷醉,陶醉。
(二)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的作者是()。
A.贺知章B.高鼎2.《咏柳》中“咏”的意思是()。
A.唱B.用诗词等来叙述3.“丝绦”在诗中指()。
A.用丝织成的带子B.细长而柔嫩的柳枝4.裁出细叶的是()。
A.剪刀B.燕子C.春风5.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春风比作______。
在我眼中,春风还像__________。
【类文阅读】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中描写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 )(2)第三句写的是静景,第四句写的是动景。
这两句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 )3.请再写出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找春天》【课内阅读】(一)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40分)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篝.火(gōu goū) 涟漪.(qīyī) 玉磬.( qìng xīn)稚.子( zhuī zhì) 倭.瓜(wōwēi) 蚌.壳( bàng fèng)2.读拼音,写词语。
(6分)(1)院子里种了一棵 sāng shù( )。
夏天的时候,我们拿着 shuǐ piáo( ) 给它浇水.(2)祖父在园子里bácǎo( )、 chǎn dì( ),我就在园子里 xiā nào( ), 如果犯了错误,马马虎虎地 chéng rèn( )下来就是了.2.辨字组词。
(4分)陂( ) 傍( ) 塘( ) 蜻( )波( ) 榜( ) 糖( ) 晴( )3.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10分)颇负( )( ) 碧波( )( ) 良辰( )( )顶( )立( ) 山高( )( ) ( )( )四射(1)一轮红日( ),正徐徐地从东方升起。
(2)我的祖父在星岛文坛( )。
(3)夏夜,我们站在大山的山顶,只见( ),一时心旷神怡。
(4)不管他们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 ),不肯低头折节。
5.按要求写句子。
(4分)(1)蝴蝶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第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园子留下回忆。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一句话童年就像一幅画,色彩鲜艳,线条柔美;童年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五年级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 有答案

部编五年级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答题技巧1、概括段落层意1.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2方法:1)分析关系.找中心句2)分清主次,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围绕题目和内容描述这段写了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下一段写了谁,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
3)体会内容,归纳段意:看每一段围绕全文的主要内容说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意思,之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为段意。
2、主旨概括一、步骤:1、要全面阅读,把我文言文材料的要点。
2、探究局部相关段落,仔细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3、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提取最有用的信息。
二、方法:1、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摘选关键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技巧:1、审读题干,寻找区域。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再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从原文中找到与要求相匹配的段落、词句,再加以归纳概括。
2、辨别问题,联系背景。
3、理解句子意思1 、理解词义(1)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朕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理解句意方法:(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意(2)抓住美撻词语,理解句意(3)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4)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意(5)分析修辞方法,理解句意常见题型:这句话所要说明和揭示的道理?这句话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是什么?五年级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概括、理解段意【主题阅读1】童年乐趣罗曼·罗兰几天之后。
克利斯朵夫用椅子围成一个圆圈,正演着一出音乐喜剧,那是用戏的片段回忆拼凑起来的。
他学着人家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跳着小步舞,向挂在壁上的贝多芬像行礼。
正当他用一只脚站着打个转身的时候,看见祖父在半开的门里探着头对他望着。
他以为老人在嘲笑他,便害臊起来,立刻停止了。
奔到窗前,把脸贴在玻璃上,好像看着什么挺有趣的东西。
老人一句话也不说,走过来,拥抱他。
克利斯朵夫这才看出他很快活。
小小的自尊心不免乘机活动起来:他相当聪明,知道人家赏识他,可拿不准在戏剧家、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这些才能中间,祖父最赞赏他哪一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阅读训练1.阅读《梅花魂》片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1)仿照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用“分外”写一句话。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
2.读句子,完成练习。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3.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
(2)这段话整体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4)仿照选段的开头写句子。
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似的。
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似的。
4.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_,“我永远忘不掉”它的原因是________。
①“小月亮”代表着故乡②“小月亮”与别的地方不同,令人难忘③“小月亮”只属于“我”(2)对“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理解错误的是( )。
A.“月是故乡明”照应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B.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C.故乡的月亮比别处的更加明亮,令“我”十分怀念5.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这首诗描写了乡村中的农人________、________,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________的情景,展现了农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
(2)对诗中塑造的儿童形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天真B.勤劳C.顽皮D.可爱(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多选)A.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B.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表达了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D.表达了对顽皮的农村儿童的惋惜和劝诫。
(4)下面的诗句让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用几句话写一写。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一)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_______的形象。
(2)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3)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5)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村晚》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
(6)“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句中“横”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牧童横躺在牛背上,展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一种认为是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无腔地吹着短笛。
你同意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7)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有很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例。
①________②________7.课外阅读。
呼兰河传(节选)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
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的缘故,而是。
(1)“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是说闻得到________。
这里是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可以读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把选文的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8.课内阅读。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的瑞士莱茫湖上,在()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的大海中,在()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实际上写的是________。
(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写一段话。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
(2)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3)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4)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你能找出吗?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cún chún)!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yù yuè)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yāyà),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gú gǔ)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________历尽多少磨难,________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___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选择划线字的错误读音。
保存________(cún chún)愈________(yù yuè)是风欺雪压________(yāyà)骨________(gú gǔ)气(2)给句子画横线处填上关联词语,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________历尽多少磨难,________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___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3)外祖父是通过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他赞美梅花的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4)用“________”画出表现梅花魂的句子。
”参考答案1. (1)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娆。
(2)对比;外祖父特别珍爱那幅墨梅图2. (1)比喻;蜜蜂;小毛球;蜜蜂可爱的外形;对蜜蜂的喜爱(2)牵牛花开了,就像一个紫色的小喇叭。
3. (1)B(2)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园子里的动物、植物的生活的悠闲自在,使文章富有情趣。
(3)园子的喜爱(4)月亮隐在云里;月亮害羞了;河里的冰融化;小河睡醒了(答案不唯一)4. (1)故乡的月亮;①(2)C5. (1)耘田;绩麻;种瓜(2)C(3)A,B,C(4)夏日,农民们在田间劳作。
桑树下,小孩子正拿着小铲子在挖土。
虽然孩子还不会耕种,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6. (1)牧童(2)C(3)C(4)自由自在;无牵无挂(5)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