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唤醒学生的心灵
班级一“心”其利断金

班级一“心”其利断金从教10年来,我深深的明白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凝聚力的班集体。
这样的班集体才会有着勤奋学习的风气,有着讲礼貌守纪律的风气,更有着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的风气。
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对其思想、道德、情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要把班级管好、教好、培养好,要把一个班级搞活,心向一处看,劲往一处使,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班主任必须作出相当的努力。
以下是我在具体工作中的几点收获:一、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树立威信班主任的表率作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基本条件,不仅要像韩愈在《师说》里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风,都能使得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得学生能尊重你、支持你,主动地聚集在你的周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班主任也才能在教育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以身作则对班主任就显得很重要,言教不如身教,良好的身教是树立威信的最好办法。
二、用“爱心”唤醒学生的心灵“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
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更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
我一直都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基本信念,真正地从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能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
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
我从不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
我相信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
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用爱心浸润德育,用德育浸润童心

用爱心浸润德育,用德育浸润童心爱心是一种令人感动的力量,它能够改变人的思想,感化人的心灵。
德育,则是培养人的品德,塑造人的人格。
如何用爱心浸润德育,用德育浸润童心,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首先,用爱心浸润德育。
爱心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用爱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怀。
爱心可以表现在每一个细节上,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洋溢着关爱的氛围。
教师们要去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和困扰,用爱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爱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只有真正把爱心融入德育过程中,才能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其次,用德育浸润童心。
童心是纯真、善良的心灵。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所笼罩,忽略了真善美的追求。
而德育,就是要唤醒童心,让人们重新回归纯真和善良的状态。
在学校中,德育要成为教学工作的灵魂,渗透到每一个知识点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让他们培养出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
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
家长们也要用德育思维去教育孩子,从小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维品质。
只有童心中充满了德育的阳光,他们才能够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快乐。
最后,用爱心浸润德育,用德育浸润童心,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努力。
教育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懂得珍惜生活、尊重他人。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责任心,让他们懂得关心他人、与人为善。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大对德育的支持和投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德育资源和机会。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让爱心与德育相结合,成为我们教育事业中的强大动力。
爱心浸润德育,用德育浸润童心,是一项殊为重要的任务。
爱心为人们点亮前行的灯塔,德育为学生们引领正确的航向。
只有在这种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健康、快乐、热爱生活的新一代,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老师都熟知的道理。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
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
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
”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
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是一名英语老师,还记得那是1999年的夏天,我担任了福田中学两个初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好奇。
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望着阳光雨露。
我们班每班有60个人左右,都来自农村,在上初中以前没有接触过英语,更别说语言环境了,这样的学生,注定我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还记得2000年5月20日晚9点半我被一阵急促而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了黄漾姑姑的询问:“赵老师,黄漾现在还没有回家,你知道她平时都和班级里的哪些同学在一起玩吗?”我急忙给班里的其他同学打电话,但没有一个同学知道黄漾放学后的去向。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教育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唤醒学生青春的激情,唤醒学生年少的斗志,唤醒学生深埋心中的正义……心醒了,他们就会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心醒了,他们就会审视自己的生活;心醒了,他们就会扬长避短……教育就是要唤醒,就是要唤醒学生心灵中那向善和向上的力量,使他们成长为心灵健康,人格完善的大写的人。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
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谓之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也说:“一个不重视心灵教育的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是危险品。
”因此,教育应该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塑造;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用高尚培育高尚,用渊博造就渊博。
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唤醒学生沉睡心灵的教育,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教育。
心灵的健康健全与否,决定这个人是不是一个健康健全的人。
因此,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强健的心灵肌肉、教会学生成功、成人、成材,成为一个适合在社会各种各样复杂的环境中生存的大写的人,一个心灵健康健全人格完善的人。
只有心灵健康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才能拥有更多的幸福,才能拥有更多的人脉,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才会有更美好、更辉煌的未来。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有信心、有能力去创造出无数惊人的奇迹。
一个心灵残缺、心理病态的人,一颗饱受摧残和打击而发生异变的心灵,他不仅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而且会让社会增加更重的负担。
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的教育必将是素质教育、赏识教育之后中国教育应该探索的更高教育模式。
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如果一个学校不重视身体素质教育,那么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是残品;一个学校如果不重视文化教育,那么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是次品;一个学校如果不重视心灵教育,那么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危险品”。
教师师德座右铭

教师师德座右铭1. 蹲下来和学生一起交流,就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
2. 甘为人梯,助代代学子登高处;愿化风云,载只只雄鹰搏长空。
3. 甘于淡泊,于淡泊中明志致远;甘于平凡,于平凡中孜孜以求;甘于奉献,于奉献中收获幸福。
4.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5. 给学生一丝温暖,学生将还给老师一个春天。
6. 每个孩子都是一部丰厚精彩的书籍,我们要想办法读懂。
7. 开放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胸襟。
8. 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
9. 教生一尺不如践行一寸,为人师表重在身体力行。
10. 用诚心呼唤学生,用真心感化学生,爱爱心拥抱学生,有热心温暖学生。
11. 用雷锋精神点燃奉献的火把;用玉兰精神点亮关爱的火炬;用沈浩精神扬起敬业的风帆。
12. 用勤勉耕耘每一寸土地,用爱心浇灌每一棵幼苗,用智慧播撒每一缕阳光。
尽吾所能,培育吾生。
13. 爱是走进学生心灵最近的路。
14. 修心智,铸师魂,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苦中求乐;凝心神,树师德,为孩子成长呕心沥血,一生无悔。
15. 以欣赏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是教育的灵魂,平等关爱学生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16. 以幽幽之书香养己,用拳拳之爱心育人。
17. 用微笑迎接微笑,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用关爱唤醒心灵。
18. 教师不应该专教书,他更重要的责任是教人做事,他的更重要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9. 实事求是办教育,解放思想抓课改,与时俱进求发展。
20. 相信学生,是一种勇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
21. 做一名阳光教师,是我一生的理想。
22. 严慈相济,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以人为本,师生共奏和谐新乐章。
23. 阳光给予人们光明和温暖,我愿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缕阳光。
24. 业精则名,德高则馨。
25. 用心做事,传道解惑,用情育人,润物无声。
26. 用欣赏换回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爱心呵护学生的心灵,用耐心培养学生的智能。
用爱心温暖心灵以智慧启迪智慧

用爱心温暖心灵以智慧启迪智慧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启发。
学生成长是其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也无法替代他们。
班主任的使命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他们稚嫩的心灵,以启迪埋藏在他们心底的智慧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我常常想“怎样做一名受欢迎的、充满人性的班主任?怎样发挥班主任的智慧?”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不仅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做好学生人格的塑造者,以及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原来仅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远远不够的,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更需要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可以唤醒心灵的智慧。
一、用爱心呵护、培养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
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
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二、做到严紧有度、有张有弛一个班级的管理,单凭班主任去“管”去“理”,怕是管不了,理还乱。
如果管的太狠,成了“警察”;理的太多,又成了“保姆”;若不加变通,完全按规则来又成了“裁判”。
我想“严而有格、柔中有刚”也即是严紧有度、有张有弛,才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至高水平的体现。
著名的哲学家艾果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懂得引导,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学生心理,能够真正地读懂学生的一切,继而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不放纵姑息学生,也不严厉批评学生,努力做到“严而有格、柔中有刚”,真正走近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犯错误后能从心底里接受我的批评,并在今后的行动中改正错误。
用爱唤醒爱,让爱成为习惯

用爱唤醒爱,让爱成为习惯如东县新店镇利群小学马秀梅斯宾塞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最强调爱的教育,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答道:爱孩子。
”当代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总结70年的成功经验为:童心母爱。
由此看出,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多么重要。
爱是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艺术,只有真诚的爱的付出,才能唤醒学生真诚的爱。
我想,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很好地感知爱,感激别人爱的付出,并学会爱:爱自己,爱家人,爱老师,爱他人,当爱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孩子道德一定会更高尚,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文明,更和谐。
一、老师爱我,我爱他。
“教育是心的唤醒”,西方教育前辈的要理之言,道出了教育的内质。
而班主任工作特点,使之具有更鲜明的情感色彩,奏响学生心灵的华美乐章便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1、大胆表达。
网上有人作过这样一个统计,在5所学校,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回答“是”,向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生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
学生为什么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我想,主要是我们爱学生的方式存在缺陷。
我们中国人的性格倾向于内敛型的,爱学生的方式比较含蓄,学生对老师的一番苦心,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
在这一方面,我们不妨学学西方国家的老师,明明白白地表达我们的爱。
曾经看过一篇回忆录,是深深怀念自己老师的。
作者是一名残疾人,一只耳朵失聪,从小非常自卑。
有一天,她听到了“天使”的声音,那是在进行听力测试时,她的老师对她说的一句话:“真希望你是我的女儿。
”老师的爱让她从此战胜自卑,走向灿烂的人生。
这位西方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教育者要讲究爱的艺术,在润物细无声的同时,不妨采用合适的方式,把爱明明白白告诉学生。
2、懂得赏识。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已被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以实验的形式得以证实,它告诉你,你期待的东西会变成现实。
教育故事---点亮心灯温暖不渝

教育故事---点亮心灯温暖不渝我时常默诵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教者仁心,温暖生命。
追求教育的温暖,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心灯点亮。
作为教师应牢记教育的初心,怀着生命之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心陪学生,用爱传光明,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行者。
温暖学生,做学生的引领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根植于爱。
”教育是一项良心的事业,更是一项“仁者爱人”的事业。
用“早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灵。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红日东升,书声朗朗,为落实学校书香校园计划,我们的每次早读都安排得非常充实。
我首先提前将早读内容写在黑板上,然后按照“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心定”的读书小口诀来规范孩子们的朗读习惯。
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孩子们精神饱满、声如洪钟,宛若斗志昂扬的战士向目标发起冲锋。
但是在这当中仍有几位同学还在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小畅就是其中的一位。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观察发现小畅是一个活泼顽皮的孩子,他每天都喜欢在老师办公室门口来回踱步张望。
下课时我便提起水壶和小畅一起去接开水,趁这个机会和他谈谈天,在聊天中我了解到小畅是一个爱打球,爱为班级事操心,乐于助人的孩子。
于是,我便寻找机会和小畅一起在操场上打篮球,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过后,小畅敞开心扉同我分享了许多班级的趣事,家中的乐事。
看着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的他,我感到他是一个内心充满阳光,但还等待老师唤醒的学生。
我任命小畅为班级诵读班长,开始的时候他表现得不大情愿,但在和我的几次耐心交谈后,他内心产生了触动。
我告诉他,老师最欣赏勇于战胜自己的人。
“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改变自己,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老师相信你能行。
”我将这句话写在一张纸条上,默默地夹在了他的书里。
如今,每天的早读都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小畅带领着同学们高声诵读,每一个孩子眼睛里都闪着求知的光芒,如饥似渴地读书,仿佛要把每一个字都吸进自己的眼睛里、心坎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心唤醒学生的心灵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我们应该具备的是有一份爱心。
爱是给予,爱是宽容,爱是奉献。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巨大力量。
爱是具有多种形式的,爱是没有具体范畴的,一个温柔的延伸,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如同一缕轻柔的春风。
只要心中有爱,行动有爱,时时献爱,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领导的赏爱。
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不光是传授知识更主要是学生工作,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抓好德育工作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职业学校中的特殊位置。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他的这番话,让我领会到,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也就是说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就更要做一个有心人了,时时处处的去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
一、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就要力求全面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以便顺利开展工作。
班主任要做到知人(叫出学生的名字)、知面(了解家庭情况)、知心(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优点和缺点)。
班主任了解学生越详细,学生越能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好与特长关心。
这样,也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刚接手一个新班时,如果能在很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对学生来说,就是很高兴的事。
这样,既能证明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又能说明老师在工作上,对学生的态度上是认真负责的。
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努力学习的信心。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二、爱学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师爱应该是一种博爱,要全面公正、细心,一视同仁,不偏公平的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要关爱“默默无闻”的学生,一般说来,在老师的心目中,那些外表美的、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容易获得老师的爱,而那些相貌丑陋的、衣着简朴的、成绩一般的、智力平庸的、顽皮的学生,一般引不起老师的注意,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发现、挖掘这些同学的优点,用老师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去关
注这些同学。
所以我认为情感教育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有个学生患有先天残疾,刚来时家长提前告诉我,我及时做好了其他同学的工作,全班没有一个同学歧视他,从而也消除了这位同学的自卑感。
三、爱学生就要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
宽容的前提是尊重。
老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老师只有懂得呵护学生的自尊,才能激发学生的自爱心、自尊心和自信心。
师生的对话要一改往常的“训示”、“告戒”、“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方式,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朋友”、是“合作伙伴”的观念,看到学生们的潜能,尊重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这样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的自主活动。
作为教师,切忌因为交流的对象是学生,就轻视他们的话题;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敢与老师说话,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
四、爱学生要学会赏识学生
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学生能做的事情我
都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每个学生都是可塑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应该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有事情做,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有用武之地。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赏识是热爱生命、赞美生命。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深信这一点。
我还认为,赏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自信心的激励!
五、爱学生就有责任感、使命感
老师的天职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还在于培养他们成人。
因此,师爱要做到“严而不厉,爱而不溺”。
师爱不等于娇贯,也不是爷爷、奶奶式的溺爱。
师爱应该是严峻的,对那些常犯的错误:随手扔的一片废纸,随口说的一句脏话……,而应及时给予指正,让他们明白错都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误没有大小、轻重之分。
老师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
教育的实践使我感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
只要我们付出爱,用美好的话语和行动去感动她,就可以化解学生心中的雨雪风霜,使其逢春而绿,遇机而兴。
师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要知道孩子们永远想念的是阳光的心态和慈善的心灵对待他们的老师。
让师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和黏合剂。
师爱是一名教师真心(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真情(对学生无比的关爱)的融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