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酒文化与管理

合集下载

中国酒文化中的酒店经营与管理之道

中国酒文化中的酒店经营与管理之道

中国酒文化中的酒店经营与管理之道中国拥有悠久的酒文化历史,而酒店业作为酒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经营与管理方面也拥有独特的道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国酒文化中的酒店经营与管理之道,并分析其对酒店业的影响。

第一部分:酒店经营之道1. 突出文化特色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店经营者应当充分利用此一独特资源,突显文化特色。

可以通过提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酒类产品,举办传统酒文化活动以及打造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和装饰来实现。

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客户,还能够提升酒店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 不断创新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酒店经营者应当不断的进行创新,丰富经营内容。

可以推出独具匠心的酒水搭配方案,开发新款酒品,与当地特色菜品相结合,打造独特的餐饮体验。

此外,酒店还可以发展酒类文化教育项目,如酒类品鉴讲座和酿酒工艺展示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客户前来体验。

3. 弘扬酒文化中国酒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酒店经营者应当承担起弘扬酒文化的责任。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展览、酒类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酒文化。

此外,酒店还可以与当地的酒类协会和文化机构合作,共同推动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部分:酒店管理之道1. 人才培养酒店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取决于人员素质,因此,酒店管理者应该注重人才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绩效考核和激励计划,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同时,酒店管理者还应该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其提供相应的晋升机会和培训计划,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归属感。

2. 客户体验在酒店管理过程中,客户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酒店管理者应当注重提升客户满意度,确保每位客户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

可以通过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动了解客户需求,并根据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酒店还可以提供便捷的在线预订和结账系统,提高客户的整体入住体验。

3. 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社会企业,酒店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酒店管理者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推行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措施。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之中。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酒既是矗立的文化符号,也是社交交际的媒介。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从酒的起源、酒的分类、酒的礼仪以及酒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和酒的分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和使用酒的国家之一。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中国的酿酒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代中国人将酒视为神圣的礼品,用于祭祀神灵以及表达人们的敬意和情感。

中国的酒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其中,黄酒是最为知名的一种。

黄酒以稻米、小麦、玉米等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等工艺制作而成。

黄酒色泽金黄,香气芬芳,味道醇厚。

白酒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种传统酒类。

白酒采用高粱、糯米、大米等为原料,经过蒸煮、发酵、蒸馏等工艺制作而成。

白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醇厚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二、酒的礼仪和文化内涵中国人讲究以酒会友,酒文化在中国社交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的宴会上,主人往往会以酒为媒介来表达友好和欢迎。

而饮酒的礼仪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宴会上,人们饮酒常常要遵循着一系列的礼仪。

例如,敬酒时,应该用双手捧杯,将酒杯朝对方端正而高高举起,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

酒杯中的酒最好喝一口不余,以表示诚意和友好。

而人们还常常会用酒来祭拜祖先或者神灵,以表达对祖先或者神灵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除了礼仪,中国的酒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会以酒为伴,以酒激发灵感和创造力。

许多中国的文学名著中,都描绘了酒与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紧密结合。

酒也成为了中国文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的古代诗词中,酒成为了表达友谊、爱情和深情的重要意象。

三、当代的酒文化传承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酒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的酒文化更加注重健康和品味。

人们逐渐关注于酒的质量和口感,对于酒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饮酒文化与礼仪

饮酒文化与礼仪

饮酒文化与礼仪
1、中国饮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初是以拜祭、聚会、宴会为主要场景。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酒被视为一种高尚、有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礼仪之风。

3、而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饮酒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场合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必要性,并且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尊重。

二、饮酒礼仪
1、饮酒礼仪的基本内容:主人首先要为客人端酒,客人要受酒,但不宜过度饮用。

2、起酒:要按照正确的礼仪,先祝杯,其中主人需要起酒,客人也需要有效“跟酒”。

3、吃酒:中国传统文化中,把适当食物与饮酒结合起来,可以减少酒精的危害,同时也起到了礼仪作用。

4、结束时,主人需要向客人道谢并且把用餐的酒缸和杯子收起来。

三、总结
以上就是有关饮酒文化与礼仪的介绍。

无论是在家里聚会还是出席婚宴,都要严格遵守饮酒文化的礼仪规矩。

只有彻底掌握饮酒礼仪的知识,才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场合表现出自己的素养和风度,展示自己的文明礼貌。

- 1 -。

中华传统文化酒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酒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酒文化
酒与人际交往洽谈、朋 友聚会等场合,酒成为了一种沟通的桥梁。 人们通过相互敬酒、劝酒来拉近彼此的距离 ,增强感情。有时候,酒甚至可以成为一种 解决问题的手段,在饮酒畅谈中化解矛盾、 达成共识。当然,这种饮酒交往方式也要适 度,不要过量饮酒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中华传统文化酒文化
酒与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酒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家倡导自然、 无为、养生的理念,认为酒可以通神明、养 人性,适度饮用有益于身心健康。如《庄子 》中提到"醉者神全",认为饮酒可以使人精 神愉悦,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道家还认为 酒可以助兴、养生、延年益寿,这些观念对 后世的酒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酒文化
小结
中华传统文化的酒文化是一个深 邃而宽广的话题。它不仅是中华 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 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 文化现象。通过了解和传承酒文 化,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同时也能 让我们更好地品味人生、感悟生 活、陶冶情操、提升品位
中华传统文化酒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酒文化
引言 酒与健康 酒与现代文化 酒与儒家文化
目录
酒与诗歌 结语 小结
酒与禅宗文化
酒与礼仪 酒与人际交往 酒与道家文化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酒文化
引言
酒,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 丰富的内涵。从古代的祭祀仪式 到现代的社交场合,酒一直贯穿 于中国人的生活和礼仪中。在长 期的发展过程中,酒不仅成为一 种物质饮品,更形成了一种独特 的文化现象
中华传统文化酒文化
酒的起源与发展
据史书记载,酒起源于远古时代,是古代先民在无意中发明的 最初的酒是由谷物、水果等天然原料经自然发酵而成,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的产物

中国传统酒文化

中国传统酒文化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传统酒文化已经成为国粹的一部分。

这一丰富多样的酒文化不仅体现在酒的种类、酿造工艺上,更融入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文化中。

本文将从酒的起源、酒的种类、酒的礼仪以及酒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酒的起源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酿造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利用水果、粮食等原材料进行自然发酵酿造酒。

酒的起源源远流长,早期的酒是为了祭祀和治疗疾病而酿造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酒逐渐成为一种社交、表达情感的媒介,发展出了丰富的酒文化。

二、酒的种类中国传统酒文化中有着丰富的酒的种类。

其中,代表性的包括白酒、黄酒、红酒、啤酒等。

白酒是中国酒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风味而享誉全球。

黄酒则是中国传统的发酵酒,以其古老的酿造方法和丰富的口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红酒和啤酒则较为近年来引入中国,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三、酒的礼仪中国传统酒文化中,酒的礼仪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宴会或重要的场合,人们常常会进行敬酒仪式。

敬酒时,一般主人或长辈先行敬酒,然后由年轻一辈依次敬酒,以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敬酒的过程中,人们注重仪态和仪表的端庄,以示对人的尊重和礼貌。

四、酒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酒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首先,酒文化是中国人交际和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务和社交场合,分享一杯酒成为增进感情、加深友谊的方式;其次,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酒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最后,酒文化也是中国民众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一杯酒可以寄托思念、团聚和欢庆的情感。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酒文化为国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体验,也成为人们交际与社交的重要方式。

酒的起源、种类、礼仪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彰显着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酒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将其传承给后代,让这一瑰宝继续在中国的大地上绽放光彩。

中国酒文化中的饮酒礼仪与习俗

中国酒文化中的饮酒礼仪与习俗

中国酒文化中的饮酒礼仪与习俗酒,作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礼仪与习俗。

在中国古代,酒被视为增进友谊、表达敬意的重要方式。

饮酒礼仪和习俗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为独特且丰富多样的形式。

一、古代饮酒礼仪古代中国对于酒的使用和礼仪有着详尽的规定。

在《仪礼》中,酒礼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其中包括了酒的斟满、奠酒、互相敬酒等仪式。

而在饮酒的过程中,每一种仪式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规定,如酒杯的使用、敬酒的顺序、举杯致辞等等。

这些礼仪规定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并延续至今。

二、饮酒习俗的地域差异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酒习俗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北方地区,宴席上常常会有举行“划拳”之类的酒令活动。

而在南方地区,饮酒则更多以“敬酒”为主,亲友之间举杯致意,表达感情。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一锅端”等独特习俗,即以一锅酒为代表,将酒互相倒入碗中饮用,象征着团圆与友谊。

三、宴会礼仪中的饮酒习俗在中国的宴会场合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在正式的宴会上,主宾会先举起酒杯,对其他宾客进行敬酒,这被视为尊敬和感谢的表达。

然后,每个宾客都会有机会向其他人敬酒,以表示友好与团结。

在宴会进行期间,还会有一些有趣的酒令和拜酒游戏,增加宾客们的互动和欢乐。

四、商务场合中的酒文化在中国的商务场合中,饮酒礼仪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社交方式,商务饮酒往往与建立信任、增进合作有关。

例如,在商务宴请中,主人会先倒满酒杯,然后递给客人,这代表主人的诚意与尊重。

客人通常会接过并与主人举杯,表示双方的友好关系。

此外,在商务饮酒中,懂得节制并不强制对方饮酒,尊重对方的选择也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准则。

五、酒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中国酒文化中的饮酒礼仪与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达。

酒作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尊重、敬意和友谊的意义。

通过饮酒礼仪的传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增进友谊和亲情。

中国的饮酒礼仪与文化

中国的饮酒礼仪与文化

中国的饮酒礼仪与文化
古代客人之间相互交错敬酒叫旅酬,依次向人斟酒敬酒叫行酒。

敬人和被敬的,都要避席起立,席间往往有歌舞助兴。

这些古礼堪称源远流长,迄今不衰。

古人饮酒,就仪礼而言,约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

1、先作出“拜”的操作表示敬意。

2、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以祭谢大地生养之德。

3、然后尝尝酒味,啧啧称美,令主人高兴。

4、最后仰杯而尽。

“卒爵”,也就是“干杯”,这是古人的礼。

因为古酒淡薄,干杯不算难事。

而干杯,今人每说先干为敬,但古人却是后干为敬。

礼记曲礼说“侍饮于长者”,“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意思是说陪侍尊长喝酒,尊长举杯未干,年少的就不敢喝。

而宾主之间,则是客客气气,有节有度;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敬酒时总要说句类似祝您长命百寿的话语,所以敬酒又叫“为寿”。

普通为寿以三杯为度。

礼记《玉藻》说,君子饮酒,饮了一杯,表情肃穆恭敬;饮了两杯,显得温雅有礼;饮了三杯,心情愉快而知进退。

这是筵席上礼节的分寸,因为如果酒过三巡犹然不止,量浅的人难免失态。

名酒的社交礼仪和文化传统

名酒的社交礼仪和文化传统

名酒的社交礼仪和文化传统中国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名酒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食品,不仅在江湖酒馆中广为流传,也在各种商务和社交场合中崭露头角。

对于名酒的品饮和社交礼仪,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名酒的品饮礼仪名酒的品饮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名酒的品质和口感密切相关。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观色、闻香、辨味在品饮名酒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用酒杯将酒注入杯中,观察酒的色泽和透明度。

然后,将酒杯靠近鼻子,用鼻子嗅一下酒的香气,感受酒的芳香。

最后,小口品饮,辨别酒的口感和味道。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酒的品质和特点。

2. 把酒适量、有节制名酒虽然醇香可口,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饮用过量。

在社交场合,我们应该适量地品味酒的美味,不要过量饮用,以免影响自身的健康和社交礼仪。

3. 慢慢品味,细细体味品味名酒是一种匠人精神的体现,我们应该慢慢品味,细细体味酒的味道和韵味。

不要急于倒杯,要耐心品味酒的美妙。

二、名酒与社交礼仪名酒在社交场合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交流和凝聚感情的纽带。

在参与社交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懂得尊重和感激当别人向我们敬酒时,我们要懂得尊重和感激,接过酒杯,微笑着向对方敬酒,表达我们的谢意和尊敬。

在社交场合,我们要互相尊重和关心,用酒水交流和加深感情。

2. 注意与他人的交流在酒宴上,我们应该注意与他人的交流,不要整晚都陷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与人交流时,可以偶尔做一个小小的敬酒动作,展示我们的善意和友好。

3. 适度的饮酒文化在社交场合,我们应该展现适度的饮酒文化,不追求过量饮酒,更不要因为酒量问题而造成尴尬。

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与他人共同享受名酒的美味。

三、名酒的文化传统名酒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传统。

我们应该了解和传承以下几点:1. 酒文化的历史积淀名酒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它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和思考。

我们应该了解酒文化的历史积淀,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怀和智慧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酒礼发展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关于酒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形成定论。

上古时期,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不能全面认识自然现象,饮食之物的创造往往归于无所不能,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明。

从《诗经·小雅·楚茨》中的“神嗜饮食”,我们可以看出,在先民的观念中,天神与人类一样其有意识,并需要饮食。

神创造了酒,也要享用酒。

而据史料记载,酿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随着酿酒工艺在商代的大发展,以酒为载体的酒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

直至汉代,作为我国风俗礼仪形成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礼仪固定或起源于汉代。

在这些礼俗形成过程中,酒扮演了重要角色。

直到如今,在不同民族和地区还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酒俗观念文化,以及在酒俗观念文化与文化背景交互影响的相对定型化的酒礼行为。

由此,酒礼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祭祀阶段,宗法制度阶段以及现代饮酒规范。

首先讨论自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

礼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总准则、总规范。

其中心内容和基本准则,就是充分承认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亲疏、尊卑、长幼区别的合理性,并视其为理想的社会秩序。

孔子反复强调:“为国以礼”(《论语·先进》),“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间》)。

可见,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

既然礼可以“经国家、定社翟、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五年》)。

那么,礼就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酒行为自然也应纳入礼的轨道,应该有酒行为的礼节——酒礼。

(一)祭祀阶段。

酒礼源于祭祀。

在其发展初期重点规范意义也在于祭祀。

在古代,用酒是一件极为肃穆的事情,大体上用于祀天地、事鬼神、祭宗庙。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就是说,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国家最大的事,第一件就是祭祀。

《周礼·天官家宰》写到:“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

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一贰,皆有酌数。

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

”这段话是说凡举行祭祀,都要按规定供给五齐三酒,分别装在八个大樽中。

祭天帝和先王等大的祭祀活动,可增添三次;进行对山川鬼神等的中等祭祀,可增添两次;进行风雨的小祭,可增添一次。

用酌盛酒于樽,有数量规定。

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

《礼记·礼运》中说道:“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

以炮以播,以亨以炙,以为醒酪。

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故玄酒在室,醒盏在户,聚醒在堂,澄酒在下。

陈其牺牲,备其鼎姐,列其琴瑟管馨钟鼓,修其祝锻,以降上神与其先祖”。

祭祀中,酒杯的摆放,酒类的安置,点点滴滴都要求不瑜矩,遵守规范。

这样繁缉、严苛的酒祭规范也给酒文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同样,除了严苛的酒祭规范外,古代酒礼对于酒器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场合不同、尊卑不同,所用的酒和酒器也不同。

如在祭祀中,酒品、酒器就有严格规定:“五齐”独用于祭祀。

“三清”以供人饮用。

酒器的使用,因场合不同、对象不同而异。

《礼记·祀器》云:“宗庙之祭,尊者举鲤,卑者举角。

”“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

(散即}>《说文·角部》日:“瓤,乡饮之爵也。

”而《周礼·春官·司尊彝》所载:“裸用}h彝黄彝”则表明翠是盛酒行裸礼之器。

而且这些饮酒器的组台也有规定,如《仪礼,特性馈食礼》中就有“实二爵、四蝉、一角、一散”的记载。

考古发掘中,也常有类似的成、组酒器出土。

然而酒礼作为的祭祀功能在现今社会同样也得到了传承。

在我国各地各族的风俗习惯中,更有许多古代酒礼的遗风。

中国当代的酒祭礼也有严格的规定,如祭祀黄帝时,必须用黄桂稠酒;班禅祭天时,必须使用五粮液;祭祀炎帝时,应使用茅台;各个不同民族祭天时,需用本民族的酒。

(二)宗法制度阶段。

西周春秋时代最早出现乡饮酒礼一词。

当时发展完善出的贵族遵循之礼是比较多的,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

《尚书·酒浩》曰:“祀兹酒。

惟天降命、肇我民、惟无祀”。

到后来,宫廷宴享,庆功喜寿,婚丧嫁娶,送往迎来也都用酒”。

“古先哲五,类常梗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

(《后汉书·郑礼苟列传》)“古之用酒有之:以成礼,以养老,以养病”。

(《吴安四种》卷26《农二》)以至“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汉书·食货志下》)酒成了各种场合礼仪的象征。

其中,乡饮酒礼乡饮酒礼在于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宗法制度和统治秩序。

秦汉以后,随着礼乐文化的确立与巩固,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戒》、《酒警》、《酒觞》、《酒诰》、《酒箴》、《酒德》、《酒政》之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完全把酒纳入了秩序礼仪的范畴。

因此,中国古代酒行为是受到礼的制约的。

《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明代学者邱浚讲得更清楚:“酒以为祭祀、养老、奉宾而己,非以为日常食之物也。

”此时酒礼的重心已经向“治人”的方向倾斜。

以汉代为例,《汉书·食货志》记载:“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

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这段话说明了酒的应用范围之广,酿酒业在当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之重要。

酒的用途已经渗透到汉代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宫廷皇室、民间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饮酒成为汉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活动;祭祀、节日、婚嫁、宴饮等饮酒场合姿态万千;以酒成礼,酒礼处处体现着“尊卑有序、长幼有序;亲疏有别、内外有别”的汉代礼仪核心。

汉代底层社会往往为之乡里,因为交通不便,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普通百姓之间交往仅局限于邻里之间,而邻里往往即为同宗同族,所以邻里关系有宗族关系外延之意。

和睦乡里亦为礼之内涵,口常生活中邻里互助、友好相处尤为重要。

而酒恰好充当了亲族乡里交往合欢促睦的载体。

这就是汉代统治者之所以重视”乡饮酒礼”意义之所在。

不仅朝廷,而且地方官吏平口也很重视以酒调和宗亲、乡里关系。

如《汉书》卷七一《疏广传》曰:“既归乡里,口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

”《汉书》卷八三《薛宣传》载薛宣做陈留太守时,贼曹椽张扶至体吏口不归家,坐曹治事,宣出教曰:“盖礼贵和,人道尚通。

口至,吏以令体,所荡来久。

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

椽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一笑相乐,斯亦可矣……扶惭愧。

官属善之。

”表明汉代和亲族当为礼之所在,“官属善之”则为人之常情。

又如《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载: 韩延寿为颖川太守,“颖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改更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韩延寿要想改变颖川恶俗,也先召集当地长老,设宴饮酒,亲与相对。

也说明汉代地方官方对乡里和睦民风的重视。

(三)现代酒礼。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酒礼正式作为一种常见的酒行为进入我们的视线。

古时酒礼上的伦理法则,巩固了社会的稳定性,也基本沿用到当代。

虽然中国当代酒礼中规矩没有古时那么繁冗复杂、刻板严苛,但也是对传统儒家伦理观的一种传承。

它是社会行动者根据酒场中人的各自不同特点而采取的一系列增强亲和力, 并期望获得他人好感和赞许的社交行为。

如敬酒、陪酒、斟酒、祝酒、劝酒等。

中国当代酒礼中有斟酒礼、敬酒礼、祝酒礼、饮酒礼四大礼仪。

斟酒礼中强调主客斟酒顺序(主人应该先给客人斟酒),斟酒的度(斟酒时不可满杯),再次斟酒的时机(再斟酒应在对方十杯之后),斟酒的频率(为长者斟酒不必太频繁),斟酒时的注意事项(对不会饮酒的,或者不能再饮的客人,不必勉强斟酒。

斟酒时切忌摇动酒壶或者酒瓶,切忌将酒壶口对着客人。

晚辈不能让长辈自己斟酒。

客人在夹菜时,不能斟酒);敬酒礼强调敬酒的主次顺序(主人首先应该向地位最高的客人敬酒,随后再依据地位高低顺序向其它客人敬酒。

客人也是首先向地位最高的主人敬酒,随后再依据地位高低顺序向其它主人敬酒。

晚辈应该先向最年长的长辈敬酒,然后再依据年龄长幼顺序向其它人敬酒),敬酒时的注意事项(只有在别人是空闲时,才可敬酒);祝酒礼强调合宜的祝酒词(主人在饮酒前要根据饮宴的主题和对象,表达对客人美好的祝愿,以酒助兴);饮酒礼提出饮酒的度(应当根据自己的酒量,饮到五分为佳。

应节制饮量,避免失态),饮酒的气氛(应保持轻松自如的饮酒气氛,不劝酒,充分尊重他人的意愿),拒酒的方式(不要采用将酒杯反扣在桌子上的方式来拒绝饮酒),饮酒与吃饭的顺序(先酒后饭,不能饮酒之前吃饭)。

综观中国酒文化的酒礼发展,固然有许多需扬弃的东西,如等级尊卑观念、酒仪中的繁文褥节,以及形形式式的封建迷信色彩等。

但客观地剖析,酒礼和酒德仍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如尊敬父兄师长、行为要端庄、饮酒要有节制,酿酒、砧酒要讲质量、重信誉等。

因此,对传统的酒礼应该持批判吸收的态度。

酒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研究传统的酒礼,是对古代国家治理,宗族关系的思考,由酒礼这一非正式组织行为的发展研究可以对现有公司制度,领导理论,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形成等领域具有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