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认证技术软件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工程及管理CISP认证培训教程

信息安全工程及管理CISP认证培训教程

加密技术应用场景
包括网络通信、数据存储、身 份认证等领域。
2024/1/30
20
数据备份恢复策略制定
数据备份策略
根据数据类型、重要性等因素 制定备份周期、备份方式等。
2024/1/30
数据恢复策略
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 及时恢复,包括定期演练恢复 流程。
备份恢复技术选择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备份 恢复技术,如磁带、磁盘、云 备份等。
2024/1/30
28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优化建议
最小化安装
在安装操作系统时,仅安 装必需的服务和组件,降 低系统被攻击的风险。
2024/1/30
安全补丁管理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安全补 丁,修复已知漏洞,提高 系统安全性。
账户和权限管理
严格控制操作系统账户权 限,避免使用root或管理 员权限运行应用程序,采 用最小权限原则。
信息安全管理
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策略制 定和实施、信息安全审计和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32
复习方法分享和备考技巧指导
系统学习
建议考生参加专业的CISP认证培训 课程,系统学习信息安全工程及管理 相关知识和技能。
阅读教材
认真阅读CISP认证考试指定教材, 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和概念。
,如SQL注入、跨站脚本等。
输入验证和输出编码
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防止 注入攻击;对所有输出进行编码,防止跨
站脚本攻击。
2024/1/30
会话管理安全
实施安全的会话管理机制,包括使用强随 机数生成器生成会话ID、定期更换会话密 钥、限制会话生存时间等。
最小权限原则
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为每个应用或服务分 配所需的最小权限,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

软件工程中的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研究软件工程中的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软件的复杂性和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软件系统往往存在着安全漏洞和可信性问题。

为了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性,研究人员们积极探索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

可信计算是指在不可信环境下执行计算任务时,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安全机制来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可信计算技术主要包括可信平台模块(TPM)、可信虚拟机(Trusted VM)和安全多方计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SMC)等。

可信平台模块是一种硬件设备,用于存储和管理系统的安全密钥,并提供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安全功能。

可信虚拟机是一种安全的虚拟机环境,可以在不可信的物理环境中运行可信的软件。

安全多方计算是一种协议,可以在不披露私密输入的情况下,计算多方之间的共同结果。

安全验证技术是指通过形式化方法和验证工具来验证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安全验证技术主要包括形式化规约、模型检测和定理证明等。

形式化规约是一种形式化描述语言,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的功能和安全属性。

模型检测是一种自动化的验证方法,通过穷举搜索系统的所有可能状态来检测系统是否满足安全属性。

定理证明是一种基于数学逻辑的验证方法,通过构造严格的证明来证明系统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可信计算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安全可信的执行环境,保护软件系统的关键数据和计算过程。

例如,通过使用可信平台模块,可以确保系统的密钥和密码等敏感信息不被恶意软件和黑客攻击。

其次,安全验证技术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发现和修复软件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错误。

例如,通过使用形式化规约和模型检测技术,可以在软件系统设计阶段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修复方案。

最后,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还可以帮助软件系统满足法律和标准的安全要求。

信息安全工程师相关证书

信息安全工程师相关证书

信息安全工程师相关证书信息安全工程师是一个专业领域,相关证书可以帮助证明一个人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与信息安全工程师相关的证书:1. CISSP(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Professional)认证,由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联盟(ISC)²)颁发的全球认可的信息安全专业证书。

CISSP认证涵盖了信息安全管理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策略、风险管理、网络安全等。

2. CISM(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r)认证,由ISACA(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颁发的全球认可的信息安全管理专业证书。

CISM认证注重信息安全管理和治理,包括信息安全战略、风险管理、合规性等方面。

3. CEH(Certified Ethical Hacker)认证,由国际EC-Council(国际电子商务顾问委员会)颁发的认可的道德黑客证书。

CEH认证培养了对网络安全威胁的理解,以便更好地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

4. CompTIA Security+认证,由CompTIA(计算机技术工业协会)颁发的全球认可的信息安全证书。

该认证涵盖了网络安全、身份验证、密码学等基本的信息安全概念和技能。

5. GIAC(Global Information Assurance Certification)认证,由SANS(SysAdmin, Audit, Network, Security)颁发的信息保障认证。

GIAC认证涵盖了网络安全、渗透测试、数字取证等各个方面。

6. OSCP(Offensive Security Certified Professional)认证,由Offensive Security颁发的道德黑客认证。

OSCP认证注重实践技能,考察个人在渗透测试和漏洞利用方面的能力。

这些证书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国际认可度,持有这些证书的人通常被认为在信息安全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1 (2)

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1 (2)

SSE-CMMSSE-CMM的内涵SSE-CMM为Systems security engineer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缩写。

中文名称为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

SSE-CMM是一个过程参考模型。

SSE-CMM的目的不是规定组织使用的具体过程,更不必说具体的方法。

而是希望准备使用SSE-CMM的组织利用其现有的过程——那些以其他任何信息技术安全指导文件为基础的过程。

本标准的范围包括:涉及整个生存周期的安全产品或可信系统的系统安全工程活动:概念定义、需求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安装、运行、维护以及最终退役;对产品开发商、安全系统开发和集成商,以及提供计算机安全服务和计算机安全工程组织的要求;适用于从商业界到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安全工程组织。

SSE-CMM(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简介过去人们在开发安全系统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产品或系统本身的标准化问题,但却忽视了开发过程本身的标准化问题。

如何提高开发过程的能力,如何使过程本身标准化、规范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概念逐渐被接受,即一个系统或产品的性能取决于其过程能力[1]。

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SSE-CMM)的构想是在1993 年4月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提出来的。

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国防部、加拿大通信安全局的号召和推动下,汇聚了超过60 个厂家,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该构想进行了开发实施,并于1996 年10 月出版了SSE-CMM模型的第一个版本,1997 年4 月出版了评定方法SSAM 的第一个版本;1999 年4 月发布了SSECMM和SSAM 的2.0 版本[2]。

SSE-CMM模型通过“过程能力”这一指标来对工程队伍的能力进行评估。

“过程能力”是通过执行这一过程,所得到的结果之质量的变化范围。

其变化的范围越小,执行该过程的队伍越“成熟”。

信息安全工程师知识

信息安全工程师知识

信息安全工程师知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成为了企业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环节。

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员,信息安全工程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工程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信息安全基础知识1.1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基石,信息安全工程师需要熟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DES、AES、RSA等,并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1.2 认证与授权认证与授权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信息安全工程师需要了解常见的认证与授权机制,如基于口令的认证、双因素认证、访问控制列表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配置。

1.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是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信息安全工程师需要了解它们的原理、性能和配置方法,以及如何对网络进行合理的分割和访问控制。

1.4 安全漏洞与威胁分析信息安全工程师需要具备安全漏洞和威胁分析的能力,能够通过漏洞扫描和威胁情报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防护。

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2.1 网络协议与安全性信息安全工程师需要熟悉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FTP等,并了解它们的安全性问题,能够通过配置和加密等手段提高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2.2 网络攻击与防御信息安全工程师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如DDoS、SQL注入、跨站脚本等,并能够通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防御和响应。

2.3 VPN与远程访问虚拟私人网络(VPN)和远程访问是企业员工远程办公的常用方式,信息安全工程师需要了解VPN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以及如何保障远程访问的安全性。

三、系统安全相关知识3.1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信息安全工程师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和加固方法,如权限管理、安全策略、补丁管理等。

3.2 数据库安全数据库中存储着企业和个人的重要信息,信息安全工程师需要了解数据库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备份与恢复等。

信息安全工程师与信息安全保障人员认证证书

信息安全工程师与信息安全保障人员认证证书

信息安全工程师与信息安全保障人员认证证书信息安全工程师与信息安全保障人员认证证书1. 介绍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据的快速增长,保护个人隐私和重要数据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为此,许多组织和企业开始聘用信息安全工程师和信息安全保障人员来保护他们的网络和系统。

在这个领域拥有合适的技能和资格是至关重要的,而获得信息安全工程师和信息安全保障人员认证证书则是衡量一个人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能力的标准之一。

2. 信息安全工程师证书信息安全工程师(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Professional,简称CISSP)证书是全球范围内最著名的信息安全证书之一。

它由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联盟(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ISC)²)颁发。

获得CISSP证书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考察知识和技能在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该证书要求持有人具备对安全管理、安全模型、安全架构、安全评估和测试、安全操作和安全与法律合规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

通过获得CISSP证书,一名信息安全工程师能够展示其在信息安全管理和实践中的专业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3. 信息安全保障人员认证证书信息安全保障人员认证证书(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r,简称CISM)是由全球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简称ISACA)颁发的证书。

CISM证书旨在认证具备信息安全管理和战略规划方面知识和经验的人员。

持有CISM证书的人员需要通过考试,证明其对信息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合规性、安全策略和制度以及安全意识的全面了解。

第3章 信息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

第3章 信息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

8 根据不同组织的实际情况,模型所定义的某些安全工程
实践将会起作用,但不是全部,并且这些组织需要从模型不
同的实践之间的联系来决定他们的应用。以下是SSE-CMM 在各种组织中的应用说明:
(1) 安全服务提供商。在这里,SSE-CMM可用来衡量组
织的信息安全工程过程能力,即测量服务提供商执行风险评 估的过程能力。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时,要对该组织发现和
与方法,缺少一个能够全面评估安全工程实施的框架。SSECMM提供了这种框架,可以作为衡量系统安全性的标准, 以提高安全工程准则应用的性能。SSE-CMM的目标就是把
安全工程发展成为一种有完整定义的、成熟的和可测量的工
程学科。
5
3.1.1
SSE-CMM适用范围
SSE-CMM规定了整个可信产品或安全系统生命周期的
SSE-CMM及其评估方法有以下用途:
(1) 工程组织作为评估他们的安全工程实践和提出改进 意见的工具。
(2) 安全工程评估组织作为建立基于组织能力信任度的
基础。 (3) 用户作为评估产品提供商安全工程能力的标准机制。
12
3.1.4
使用SSE-CMM的好处
目前,信息安全产品、服务等在市场上一般以两种方式
27
图3-1 安全工程过程的三个基本单元
28
1. 风险
安全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减轻风险,风险评估是识
别尚未发生的潜在问题的过程,应通过检查威胁和脆弱性发 生的可能性及有害事件发生的潜在影响来评估。一般来说,
可能性中必然包含不确定性的因素,而这个不确定因素又随
环境变化而变化,这就意味着,可能性只在某种特定的条件 下才能预测,此外,对特定风险影响的评估也是不确定的, 因为有害事件可能不会像预测的那样发生。因为这些因素具 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与之相关的准确预测和安全设计及 证明都非常困难。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一、引言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简称安全等级)是确定保护信息安全的主要依据。

安全等级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采用,为不同规模的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保护,尤其是与计算机有关的信息系统,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是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而制定的,以实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有效实施。

它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要求、技术标准、安全控制要求、安全健康验证要求、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等几个方面。

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要求1、确定安全等级:根据系统内容、规模和应用环境,确定系统安全等级,并且根据安全等级制定安全控制要求。

2、安全需求分析:根据安全等级和系统功能,确定安全需求,并且对其做详细分析。

3、安全建设措施:针对安全分析的结果,确定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障信息安全。

4、安全服务及测试:在安全控制实施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服务和测试,以保证安全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实施。

三、技术标准1、共用技术标准:按照国家发布的信息安全标准,依据国家安全要求、业务属性等,确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以达到安全要求。

2、可操作程度:检查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应用系统是否具备足够的可操作性,以使用户可以有效的执行安全等级的安全控制措施。

3、安全增强技术:采用可用的安全增强技术,如双因素认证、VPN、虚拟机等,对安全等级进行有效保护。

4、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发展技术需要,系统地提出工程技术标准,为信息安全提供全面的指导和规范。

四、安全控制要求1、安全设计和测试:在设计、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应该以安全等级为依据,对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安全可控性: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应该把安全控制纳入系统的整体管理体系,并且把安全控制的实施责任落实到有关的责任人员身上。

3、安全记录:信息系统的安全活动必须保存有完整的日志记录,以便对系统发生的安全事件做出合理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步骤: 1)取IV=0, 并将报文最后一个分组用 0 填充成 64 比特; 2)采用 DES 的 CBC 模式加密报文; 3)抛弃加密的中间结果,只将最后一组密文(或最后一 组密文的左边 M (16≤M≤64)比特)作为MAC;
从目前的角度看,64 比特的MAC长度较小
15
产生MAC的DAA算法
40 bit 的散列长度将非常不安全:因为仅仅在220≈100 万个随机的散列值中就有 50% 的概率发现一个碰撞。
一般建议最小的报文散列的长度为128 bit,实际中常 采用 160bit。
6
2、常用散列函数
1、 MD5 算法
MD5的散列码只有128比特, 其对抗生日攻击的 有效级是264,从现在的角度看太小,安全性不 够。
93F661DAB2E912AF28 02F1BB3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527739F6 3107
8
二、报文鉴别
1、概述 2、利用单钥加密实现鉴别 3、报文鉴别码(MAC) 4、带密钥的散列函数
9
1、概述
报文鉴别的主要用途
保证消息的完整性; 保证消息来源的可靠性;
报文鉴别的主要方法
报文加密: 以整个报文的密文作为它的鉴别符; 报文鉴别码(MAC):以一个报文的公共函数和用于产
2、 SHA-1 算法
SHA(安全散列算法)由 NIST在1993年公布 (FIPS PUB 180),并在1995年进行了修订, 称为SHA-1( FIPS PUB 180-1);
算法产生160比特的散列码; SHA-1是目前首选的散列算法。
7
常用散列函数演示
MD5
输入字符串: “12345678”
SHA-1
25D55AD283AA400AF464 C76D713C07AD
7C222FB2927D828AF22F5 92134E8932480637C0D
MD5
输入文件(1.4G):
The.Imitation.Game.2014.mp4 SHA-1
A3DD6A05AD84FB733 ECB01EFA275002F
报文鉴别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MAC)是一个定长的数据分组,它是报文和一个 密钥的函数:
MAC = Ck(M)
如果收发双方共享一个密钥,则
1、发送端发送报文时,可计算报文的MAC,并将其附 在报文后一起传送。
2、接收端采用相同的算法和密钥,对收到的报文进行 同样的计算,产生新的MAC, 如果新的 MAC 和收到的 MAC相同,则收端可以确信:
生一个定长值的密钥作为鉴别符; 带密钥的散列函数(HMAC):将秘密因素引入原始报
文,然后对其进行散列,并将散列函数的结果作为鉴 别码。
10
2、利用单钥加密实现鉴别
报文加密本身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鉴别能力 如果采用常规加密,则
1)接收方知道报文一定是由发送方创建的,因为创建 该报文对应的密文的密钥只有发送方和接收方所共享;
14
采用对称加密算法产生MAC
可以将任何工作于CBC模式的常规分组算法作为 MAC函数,并将CBC的最后一个分组当作MAC
DAA(Data Authentication Algorithm)算法
该算法是使用最广的MAC函数(FIPS PUB 113, ANSI X9.17),基于DES-CBC模式;
散列函数以一个变长的报文M作为输入,产生一 个定长的输出(散列码)的函数,可记为
h = H(M) ( |M| > |h| )
散列函数的目的是为文件、报文或其他分组数据 产生“指纹”,常用于报文鉴别和数字签名
散列函数是一个多对一的函数
因此在理论上,必定存在不同的报文对应同样的散列, 但这种情况在实际中必须不可能出现(计算上不可行)
放或延迟等; 提供不可否认性。
认证采用的主要技术
报文鉴别(Message authentication) 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 身份识别(Identity verification)
2
一、散列函数
1、散列函数概况 2、常用散列函数
3
1、散列函数(Hash函数)概况
1)报文没有被更改过(包括外界的干扰和人为篡改); 2)报文来自意定的发送者。
13
利用MAC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原理
数如据调发发度送系送方统方A,
M
k
C
事先共享密钥 K
在网络上传输的报 文,如调度命令
||
M
Ck(M)
k
数 如据被接接控收收站方方B,
C
是 和Ck(M) 否 相同吗?
接受
拒绝
攻击者(不知道收发双方当前 的密钥 K),试图篡改报文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之
认证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晓航
Last Modified: 2015.09
1
零、认证
认证(Authentication)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 对于开放环境中各种信息系统的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认证的主要目的:
验证消息来自意定的、真实的发送者; 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在传送或存储过程中未被篡改、重
2)并且(加密后的)报文的内容没有被篡改过,如果报 文的内容(密文)被篡改,则解密后无法恢复原始的合法 报文(明文)。
报文的内部结构
为了增强鉴别能力,最好能使原始的报文(明文)具有某 种结构,这样在接收端可以通过验证这种结构,来确 定报文是否被篡改。
11
利用单钥加密实现鉴别
发送方
接收方
12
3、报文鉴别码
得 H(x)=H(y), 在计算上不可行(弱抗碰撞); 6、寻找任意的一对分组(x,y), 使得 H(x)=H(y),
在计算上不可行(强抗碰撞)。
5
散列函数的有效安全级别
假设散列函数的输出为 m 比特,可以将其抗各种攻 击的有效安全级别表示为:
单向
2m
弱抗碰撞
2m
强抗碰撞
2m/2
这意味着安全散列函数的输出长度有一个下界:
散列函数本身不是保密的
散列函数没有密钥的参与,散列值仅仅是报文的函数
4
散列函数的需求
1、H能用于任意长度的数据分组; 2、H产生定长的输出; 3、对任意给定的X,H(X)要容易计算; 4、对任何给定的 h,寻找 x 使得H(x)=h,在计算
上不可行(单向特性); 5、对任意给定的分组 x,寻找不等于 x 的 y,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