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
(完整word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出题人:营口一高中崔利波一、选择题(共24分)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来自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B.“万物生长靠太阳”C.不同纬度地区有不同的植被带D.中纬度地区夏季午后的暴雨答案:A解析:考查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理环境形成变化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提供光、热资源,促进万物生长;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分布,使不同纬度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太阳辐射能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提供动力,夏季午后,太阳辐射较强,气温高,水汽蒸发、蒸腾量大,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形成暴雨。
2.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A.石油B.煤C. 风能D.地热答案:D解析:考查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赛车用的石油和煤球炉中的煤是古代生物固定的太阳能;地热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是来自太阳能。
3.日全食时,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太阳活动是()A.色球、耀斑B.日冕、耀斑C.光球、黑子D.日冕、太阳风答案:C解析:地球携其卫星不停地绕日旋转着,当日、地、月三星运转到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居日、地之间时,太阳射向地球的某个部分光线会被月球遮挡,致使地球上相应地区的人无法看见太阳的光球层,即日全食。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色球以外称为日冕层。
4.耀斑的出现与黑子的多少呈()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11年的周期答案:A解析:耀斑的出现与黑子的多少呈正相关,它总是以瞬时爆发为主要特征。
在德国和日本,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随处可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浪费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测试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下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植被少C.地势高 D.云雨少答案:1.D 2.D解析:第1题,PAR数值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
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第2题,读图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较大。
下图中图1为“我国某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图”,图2表示“该省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图2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 )A.年降水量等值线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C.≥10°C积温等值线D.等高线4.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 )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C.积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5.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拔C.年降水量D.年蒸发量答案:3.B 4.B 5.C解析:第3题,图示为山东省,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介于400~800mm之间;该区域≥10℃年积温在4 000℃左右,与图中数值不符;山东省平均海拔低于200米。
故图2中等值线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第4题,两图中的等值线分别为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二者的相关性与年降水量、积温和海拔无关。
第5题,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和天气等;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天气、昼长等;二者共同的因素是天气,而影响天气的主要是降水量,降水量多,阴雨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少;降水量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多。
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教材第9~10页活动(1)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少。
(3)有相关性。
(4)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如下表所示。
(1)1986年到1989年增大到最大值,然后下降,到2019年达到最小值,以后又增大,呈波状起伏变化,两个波谷或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1年,即周期约为11年。
(2)大致相同,大约50年间有4至5个波谷或波峰。
(3)可以。
[课堂小结]学业达标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颗恒星。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是()①生物的生长②大气的运动③火山的爆发④煤、石油的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火山爆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不是太阳作用的结果。
答案:C2.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B.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50年C.每年夏季的夜晚,在北京的人们常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D.太阳活动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解析: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理论上极光只有在高纬度地区极夜时才能看到,而北京处于中纬度。
答案:D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3~4题。
3.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透明度较好,日照时间长,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答案:D4.图中①、②、③、④地区中,地质历史时期积累生物固定的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煤、石油实际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华北地区煤、石油资源丰富。
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

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1.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不可估量。
据此完成问题。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氢B.氮和氧C.氧和氦D.氢和氦【答案】D【解析】太阳是由帜热气体组成的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恒星,其主要成分为氢气和氦气。
【2】太阳能量来源于A.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B.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C.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D.铀等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答案】A【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
【3】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B.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矿物燃料,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答案】D【解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D错误。
2. 2009年7月22日,由于天公不作美,很多人没能欣赏到500年一遇的“大日食”。
天文专家提醒说,公众千万不要丢观测眼镜等工具,因为2010年和2012年我国将发生两次日环食。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问题。
【1】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A.光球、色球、日冕B.色球、日冕、光球C.光球、日冕、色球D.色球、光球、日冕【答案】A【解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日全食时,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太阳大气层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只能观察到③【答案】C【解析】平时肉眼只能看到光球层,而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能看到。
【3】太阳黑子和耀斑A.都发生在①层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C.都发生在②层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答案】B【解析】黑子发生于光球层①;耀斑发生于色球层②。
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复习题(含答案和解释)

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复习题(含答案和解释)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
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复习题,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1.2021年12月22日14时50分,嫦娥二号遭遇首次月食。
月食发生时,对卫星最大的影响是()A.迫使卫星变轨运行B.使卫星成为太空垃圾C.使卫星上的太阳能帆板不能发电,卫星外表温度降低D.使卫星停顿运动答案 C解析月食发生时,卫星上的太阳能帆板不能接收太阳辐射,就不能产生电能;同时使卫星外表温度降低。
2.以下能源中,其成因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化石燃料B.潮汐能答案 B解析潮汐能是一种势能与动能结合能,它的产生虽然与太阳有关,但不是太阳辐射的结果,是天体引潮力作用的结果。
3.当太阳风暴到达地球时,地球上可降低太阳活动对其影响的保护层是()答案 D解析地球磁场可使太阳风暴中的带电粒子发生偏转,可减轻对地球的影响。
2021年11月14日,壮观的日全食美景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北部地区上演,这是该地1 300年来首次。
以下列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A.都是光球层B.都是色球层C.都是日冕层D.光球层与色球层5.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部分的太阳活动有()6.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泼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曾母暗沙夜空的美丽极光B.风调雨顺,农业增产C.磁针指向失准D.流星现象多发答案 4.D 5.A 6.C解析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月球遮挡,色球层及日冕层可见。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太阳活动活泼时,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导致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
极光发生在较高纬度,曾母暗沙在赤道附近,极难见到极光。
太阳活动活泼时,往往自然灾害多发。
(2021青岛高一质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间隔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
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太阳能量来源于()A.氢原子的聚变反应B.氢原子的裂变反应C.氦原子的聚变反应D.铀等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解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
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目前人类利用的核能,如核电站、原子弹爆炸主要是利用铀等元素的裂变连锁反应释放出的能量。
答案:A2.太阳大气中发出可见光最少的是()A.光球层B.日冕层C.色球层D.耀斑解析:太阳大气中光球是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
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层发射出来的。
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答案:D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日珥现象B.极光现象C.太阳风现象D.黑子和耀斑现象解析: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子和出现在色球层上的耀斑。
答案:D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每年向地球输送的能量,约相当于4亿吨煤的能量B.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煤和石油的能量是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能量解析:太阳辐射每分钟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
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的能量不是来源于地球内部,而是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答案:C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B.使地面发生地震,发生磁暴现象C.使赤道上产生极光D.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在两极上空产生极光。
1.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2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 专题练习 带详解答案解析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一、选择题下图是“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地太阳辐射量较多,主要原因可能是()①纬度较低②距海近,降水多③晴天多④海拔低,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2.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A.太阳风B.耀斑C.黑子D.极光日照率是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下图为我国四地多年平均日照率月份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地日照率冬季差异最小B.哈密日照率高主要原因是纬度高C.北京日照率全年变化最小D.上海受“副高”影响时日照率高4.M地最可能是()A.重庆B.哈尔滨C.呼和浩特D.拉萨太阳能资源受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
下图为某省区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图,太阳能热水器在该省区得到广泛推广。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地,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①B.②C.③D.④6.推测图中①、②、③、④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7.新华网消息,近日,太阳表面突现一个面积很大的黑子群,达地球表面积的50余倍。
在华北地区严重雾霾天气下,肉眼清晰可见。
对于该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正处于宁静时期B.太阳黑子位于色球层上C.往往伴发耀斑现象D.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中心监测显示:2016年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黑子活动区爆发了一次×2.2级耀斑,这是第24太阳活动周迄今最大级别的耀斑爆发。
据此回答8~9题。
8.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9.上题所述影响最强的时刻可能出现在当地()A.黎明B.中午C.傍晚D.午夜10.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若干分钟D.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读图,回答11~12题。
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附答案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2016年7月18日至7月24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4个活动区,共发生过7次M级耀斑,其中最大的一次为M7.6级。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耀斑爆发会使A.全球各地普降暴雨B.地球上无线电各波段通信中断C.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D.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2.以下地区较易观看到太阳活动产生的绚丽极光的是A.北冰洋沿岸地区B.青藏高原C.赤道附近地区D.撒哈拉沙漠地区3.下列人类活动需要密切关注太阳活动的是A.煤炭采掘B.水产养殖C.道路施工D.航天发射【答案】1.D2.A3.D【解析】1.耀斑爆发时,其发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现象。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有影响,但不会使各地大幅度升温和普降暴雨。
2.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那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极光,因此极地附近地区易观测到极光。
3.太阳活动会影响航天发射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因此航天发射活动需要密切关注太阳活动。
考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下列人类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是A.地热能B.核能C.潮汐能D.煤炭5.据图判断,下列因素对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影响相对较小的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天气气候因素D.植被因素【答案】4.D5.D【解析】4.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其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地热能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是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潮汐能主要是由于月球对地球引力引起海水周期性涨落形成的能量。
因此D项正确。
考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俗语说:“上看天,下看地,天地之间有联系。
”太阳虽然离我们较远,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大的。
例如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照在我们教室里,使教室变得明亮又温暖,那么我们所看到的阳光位于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区。
思路解析:太阳辐射根据波长范围可以分为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其中波长最短的紫外区和波长最长的红外区,我们肉眼很难看到,我们看到的为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所以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应为可见光。
答案:可见2.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A.光球、日冕、色球B.色球、光球、日冕C.光球、色球、日冕D.日冕、色球、光球思路解析:注意观察教材第13页“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可以看出,太阳的大气结构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本题易错选A,因为图中日冕层和色球层很相近。
通过此题的解答我们进一步明确太阳的这三个分层属于太阳大气的分层,即太阳的外部结构分层。
答案:C3.太阳活动的周期为()A.6年B.11年C.10年D.22年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几种太阳活动基本类型、基本概况——太阳活动周期性的了解程度。
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小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小年,前一次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出现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耀斑的周期也是11年,常随黑子的增多而增多。
答案:B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太阳能量来源于()A.黑子和耀斑放出的强烈射电B.太阳风抛出的太阳粒子流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D.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思路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变为一个氦原子核。
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答案:D2.太阳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常数是指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表面各地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B.太阳常数是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各地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C.太阳常数是指在任何时候,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地方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D.太阳常数是个固定值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常数的概念,它需要满足五个条件。
条件一:日地平均距离处,也就是一个天文单位,即1.5亿千米;条件二:地球大气上界;条件三:垂直于太阳光线;条件四:时间为1分钟;条件五:面积为1平方厘米。
所以太阳常数应该是个固定值,这个值的大小是824焦/(厘米2·分)。
答案:D3.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D. “磁暴”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思路解析:要注意区别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的概念及对地球的影响。
选项A和D都是太阳活动的结果。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一旦这些高速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与地球大气发生摩擦,燃烧发出光亮,又受地球磁场捕获,在高纬度地区形成极光。
选项B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的原因主要是其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致热。
煤和石油是地质年代被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辐射能。
首先是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成为动物的食物;其次生物经过地质作用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同时具备其他一些条件,就形成化石燃料。
答案:C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完成4—5题。
4.此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B.色球层 C .日冕层D.太阳内部思路解析:该题的关键是读清题意,判断出该现象是黑子,然后明确黑子出现在光球层。
所以正确选项为A。
答案:A5.此现象明显增多时,地球上相应的变化有()A.南极冰山融化速度加快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C.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范围明显扩大D.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强烈干扰思路解析:南极冰山融化与气候变暖有关,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地震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着一定关系,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之中;而火山爆发则无证据表明与太阳活动有关。
南极臭氧洞的出现则主要是氟氯烃作怪。
D选项是由于黑子、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产生的。
答案:D6.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反映太阳活动的强弱B.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明显降低C.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风的强度相应增大,特别是在耀斑爆发时,太阳风格外强烈D.耀斑和太阳风产生的强射电和高能粒子容易引起地球上的“磁暴”现象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阳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则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其活动周期约11年,对地球的影响有干扰无线电通讯,产生“磁暴”“极光”及对气候的影响(飘忽不定)。
当太阳活动高峰年时,地球上所产生的影响也会增强,所以B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答案:B7.下列哪个纬度受到太阳风暴的影响最大()A.0°B.20°NC.66°ND.40°N思路解析:太阳风暴会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这些辐射能到达地球,会产生许多影响,其中还可以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因为在高纬度地区磁力线密集,而且大气层的厚度较小,所以影响也就最大。
选项A、B均为低纬度,选项D为中纬度,只有选项C位于高纬度地区,所以正确选项应为C。
答案:C8.下列各国的人们最容易观察到极光现象的是()A.中国B.新加坡C.德国D.加拿大思路解析:极光是在两极地区在极夜时才会产生的一种现象,所以纬度较高,位于极圈以内的国家和地区才会看到,四个选项中,中国最北只有北纬53度半,新加坡是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岛国,德国最北也仅有五十多度,而加拿大北部被北极圈穿过,所以会产生极昼或极夜和极光现象。
答案:D快乐时光月亮上多拥挤地理老师讲到月球上的情况时说:“月球大得很,在上面住几百万人也是很宽敞的。
”学生杨亮忽然大笑起来。
老师奇怪地问:“你笑什么?”杨亮说:“老师,您就没想到,当月亮变成月牙的时候,住在上面的人该多么拥挤啊。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B.太阳辐射的大部分能量能够到达地球表面,因此对地球和人类影响巨大C.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部分D.地球上的煤炭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思路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太阳的有关知识。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气体球而非固体球,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太阳对地球和人类影响巨大,但地球只接收太阳总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这很微小的部分就能养育地球上的万物生灵,选项B错。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所以选项C也是错误的。
答案:D2.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思路解析:促进地壳活动的主要动力为地球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所以②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3.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和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B.太阳活动对部分地区的短波通信会造成严重干扰C.太阳活动的高峰期会引起地球上的“磁暴”现象D.太阳活动会使得地球上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频发思路解析:此题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太阳活动对气候、地球磁场,及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所以选项A、B、C均是正确的,地球上火山、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剧烈表现形式,而非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答案:D4.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了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的狂轰滥炸并失去了西奈半岛。
埃及雷达受到的干扰来自()A.雷达本身的故障 B.以色列的秘密武器C.太阳紫外线增多的影响D.太阳活动思路解析:仔细阅读资料不难看出,这种干扰与太阳移动方向一致,所以可以排除错误选项A、B,雷达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波来侦测移动物体的速度。
太阳辐射对其影响与干扰很小,但太阳活动则不同,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它会发出大量的电磁辐射,从而干扰雷达的探测。
答案:D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个由德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组撰写论文说,太阳活动目前比较活跃,达到了8 000年来最高水平。
这是他们分析了一棵树龄达11 400年的树木的年轮后得出的结论。
他们说,在过去的年份中,太阳黑子平均出现的数量是每年30个,而在最近的70年里,平均出现75个。
科学家还在寻找这个变化的原因。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对太阳活动的相关了解,完成5—8题。
5.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A.黑子和耀斑B.耀斑和日饵C.黑子和日饵D.耀斑和黑子思路解析:在太阳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饵,而作为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注意选项D不符合题意顺序。
答案:A6.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温度较低、显得较暗的部分区域B.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太阳风C.耀斑爆发持续时间很长,所以释放的能量很大D.耀斑和黑子等太阳活动都具有突发性思路解析:太阳活动的类型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显得暗一些的黑暗斑点。
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持续时间不长。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但不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因为耀斑爆发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可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流。
答案:A7.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磁暴”就是太阳活动使电磁波受干扰,导致短波无线电通讯信号被吸收,使通讯中断B.许多地区气候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C.太阳风出现会引起电离层扰动,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使地面能看到极光D.尽管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不必过多关注思路解析:“磁暴”是指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现象。
从统计资料分析可知,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