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6光环境

合集下载

建筑物理光环境

建筑物理光环境

光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城市建筑共生共荣倪孟麟李树华(天津市华彩电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1 光环境建设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环境保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核心之一是追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未来可持续的发展,衡量一个城市是否现代化,关键是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否现代化,是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

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是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也是构成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和物理环境等方面,几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与非生物群环境所构成的整体。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人群为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制约依赖的复合系统。

其目的就是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抑制和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包括城市绿化系统,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与形态,城市景观环境、城市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的保护与治理。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建设生态城市,要把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可以自动组织和调节的自然、城市与人共生共容的系统,要讲究生态伦理,树立生态意识。

“建筑环境”一词的含义相当广泛,它既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素,也包含社会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精神因素。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所处的环境空间。

物理环境包括光、热、色、声等物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这些物理因素。

科学实验证明人类接受外界信息中,80%以上来自视觉器官,因此城市的光环境建设更应占有极为突出的位置。

城市光环境的建设应包括白天景观的建设与夜间灯光景观的建设。

我们认为要创造夜景的美,首先要不断的创造出灯光下载体的美,建筑物的美,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出多种形式美好的夜景。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1、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热传导和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得热前者是考虑在内外扰动以及整个房间所有围护结构相互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实际传热量后者是把一堵墙体割裂开来,仅考虑在内外扰动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传热量目的在于把房间每一堵墙体的得热求出来,然后进行叠加,以求得通过整个房间围护结构的总得热量。

是一些简化手工工程算法的需要。

2各种得热进入空气的途径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得热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3、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冷负荷与得热有关,但不一定相等决定因素:1、空调形式送风:负荷=对流部分辐射:负荷=对流部分+辐射部分热源特性:对流与辐射的比例是多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蓄热能力如何?如果内表面完全绝热呢?房间的构造(角系数)注意:辐射的存在是延迟和衰减的根源!4、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人们常说的太阳下的“体感温度”是什么?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高反射率镜面外墙和红砖外墙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否相同?请试算一下盛夏太阳下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多少?5、两种积分变换法总结谐波反应法的简化算法与冷负荷系数法形式一致。

为了便于手工计算,均把内外扰通过一个板壁形成的冷负荷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孤立的过程处理,不考虑与其它墙面和热源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得热和冷负荷之间的区别,对辐射的影响作了很多简化。

如果房间与简化假定相差较远,则结果的误差较大,如内表面温度差别大、房间形状不规则、室内空气控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等。

6、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环境空气温度:对流换热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水蒸汽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质交换高温环境:增加热感低温环境:增加冷感!风速:对流热交换和对流质交换吹风感:Draught,冷感和对皮肤的压力冲击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式7、热舒适方程与PMV指标特点总结舒适程度由对热中性的偏移程度确定,与偏移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与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无关,与人体热状态的变化无关。

09级:《建筑环境学》(第三版)教学大纲与复习要点

09级:《建筑环境学》(第三版)教学大纲与复习要点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建筑环境学课程英文名称:Built Environment课程代码:081101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4 实验学时: 2 课程学分:2分授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前导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另外,由于这是一门非常前沿的课程,因此在课程中除了采用了国内外公认的成熟的定论以外,还大量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建筑物理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建、分析、评价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建筑环境学科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1.了解建筑环境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了解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章无难点。

复习要点:1建筑环境学的概念,面临的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2建筑环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基本要求:1.了解太阳与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熟悉室外气候的基本特性。

2.掌握太阳辐射的规律(包括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的电磁波谱、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臭氧层与太阳辐射的关系影响、日照的作用与效果)。

3.了解室外气候(温湿度的年和日变动,风、雨、雪等)。

4.了解城市微气候的特点。

5.掌握我国气候分区的方法与各气候区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太阳辐射的规律与我国气候分区。

本章无难点。

复习要点:1太阳辐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日照的作用。

2室外气候:1)室外气温的定义,变化规律,有效天空温度。

建筑环境学-6光环境

建筑环境学-6光环境

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 I= d/dΩ;

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平均值为 I= /Ω (坎德拉cd);
即1cd=1lm/1Sr ,表示:在1球面度立体角内均匀发射出1lm的光通量 例:一只裸露的40W的白炽灯,光通量=350lm,求其平均发光强度.
解: I=/Ω=350/4π =28cd
(2)表达式:
dIθ Lθ = dScos θ
其中: θ—发光面法线与视线方向夹角
即该物体亮度与该物体在视线方向上的发光强度成正比, 与该物体在视线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成反比。 物理亮度的常用单位为:坎德拉每平米(cd/㎡);又称尼脱(nt) 它表示1㎡表面上,沿法线方向发出1坎德拉的发光强度
2、主观亮度:
(二)均匀扩散反射、透射材料
半透明材料使入射光线发生扩散透射; 表面粗糙的不透明材料使入射光线发生扩散反射,使光线分散
在更大的立体角范围内。
1、均匀扩散材料: 定义:将入射光线均匀地向四面八方反射或透射,并且,从各
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看不见光源形象,这类材料被称 为~。
均匀扩散材料包括: 1)均匀扩散反射材料:如:氧化镁、石膏、及大部分无光泽、
(六)光的方向性
§6-3
一、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

二、自然采光原理与设计
§6-3 天然采光
6.3.1 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

(一)天然光与人工光的视觉 效果 在相同的照度条件下,人 眼在天然光下比在人工光下有 更高的灵敏度。 (二)天然光 和人工光的光谱能量分透明度。
§6-3 天然采光
(二)不同采光口形式的特征及其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


1) 2)
3)
4)
1、侧窗 它是在房间的一侧或两侧墙上开的采光口,是最常见 的一种采光形式。 适用场合: 用于进深 不大的房间采光。 如:教室、住宅、办公室等 特点: 构造简单、布置方便、造价低廉; 光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利于形成阴影; 可通过它看到外界景物,扩大视野; 由于窗位置低,人眼易看到明亮的天空,易造成眩光;

建筑环境学 建筑光环境

建筑环境学 建筑光环境
越多,亮度就越高 不同点
热量守恒:热源停止供热,已有的热量也 不会消失;热被材料吸收了仍然存在。
亮度不守恒:光源停止发光,光就没了; 光被材料吸收了就不存在了,变成了热。
20
良好的光环境是保证视觉功能舒适有 效的基础
什么是良好光环境?
人们可以不必通过意识的作用强行将 注意力集中到所要看的地方,就能不 费力气而清楚地看到所有搜索的信息
采光系数标准值
d0.15
250
5
350
7
0.15<d 0.3
150
3
250
5
0.3<d 1.0
100
2
150
3
1.0<d 5.0
50
1
100
2
d>5.0
25
0.5
50
1
62
中国光气候分区与光气候系数
室外总照度年 平均值31.46 lx
K=0.9
室外总照度年
平均值21.18 lx
K=1.2
V
III
K=1.0
42
人工照明
特点
不受光气候影响 不受建筑设计影响
控制方便 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增加夏天空调负荷
43
种类
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卤钨灯 气体放电光源:荧光灯、节能灯、高
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低压钠灯
光谱特点
非连续 多峰值
44
光效低 色偏红 灯丝高温(2300
K以上) ,高亮 度,有眩光 寿命短 无频闪现象 调光性好 耐频繁开关
自控可 调百页
Optimum brightness (750 lx)
Day light usage
Lighting

建筑光环境设计

建筑光环境设计

建筑光环境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光环境的创造是提升空间品质、营造氛围和提高使用舒适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良好的光环境设计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光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基本概念建筑光环境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系统,以达到适宜的光照水平、光色温度和光线分布,从而满足人们视觉舒适性、健康和功能性的需求。

它包括自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光是最理想的光源,它能够提供动态变化的光照效果,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设计时应考虑窗户的大小、位置和遮阳设施,以优化自然光的使用。

- 平衡光照强度: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照,以免造成视觉不适或能源浪费。

合理的光照强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 考虑光色温度:不同场合需要不同色温的光源。

例如,办公室适合使用接近日光的色温以保持警觉性,而住宅区则适合使用较暖色温以营造温馨氛围。

- 避免眩光和阴影:设计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或间接眩光,同时考虑室内外物体的阴影对光环境的影响,确保光线均匀分布。

应用实例自然采光设计在现代办公建筑设计中,通过设置天窗和采用透光材料,可以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深处,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例如,某绿色办公大楼采用了可调节遮阳系统,根据日照角度自动调整,既保证了充足的自然采光,又避免了强烈日照带来的不适。

人工照明设计在商业空间设计中,通过分区照明和场景模式设置,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光环境,满足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

比如,商店入口区域采用高亮度照明吸引顾客,而休息区则使用柔和的灯光营造出放松的氛围。

结论建筑光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有艺术感和创新意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

通过精心设计的光环境,可以极大地提升建筑空间的品质和使用者的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建筑光环境设计将持续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建筑环境第6章-建筑光环境

建筑环境第6章-建筑光环境

7000K 10000K
可采用相关色温表 20000K

黑体加热轨迹 6- 26
6.1.3 颜色的基本概念
3。光源的颜色 光源的显色性
何谓显色性:光源显现物体颜色
的特性,即物体色在不同照明条件 下的颜色感觉发生变化的特性,即逼 真程度。
显色性研究方法:选用参照标准
(以接近日光的色温为基准,低温: 接近早晨、傍晚日光,高温:接近 中午日光)
源,且亮度均匀
c)
➢ 如透明玻璃涂白 漆
均匀漫透射
➢ 完全看不清背
d) 侧光源和物象,
量度均匀 ➢ 如乳白玻璃6- 18
6.1 光的性质与度量 6.1.2 材料的光学特性
光的折射规律:
sin i n2
sin
n1
3。折射
光的散色:
因折射将白光中各频率不同的单色光分离形成各种颜色
6- 19
6.1 光的性质与度量 6.1.3 颜色的基本概念 1。颜色的特性
6.1.1 光学基本知识 2。光的量度
小结 光通量Φ 发光强度I 照度E
亮度Lθ
❖描述对象 光源
光源
❖定义: Km e, V( )d
Id d
❖量纲:
lm
1cd=lm/sr
❖使用场合
评估光源发 光能力参数
反映灯具空 间发光能力
受照面 光源、受照面
E dΦ dA
L
dI
dA cos
1lx=lm/m2
1nt = lm/(sr·m2) =cd/m2
显色性定量:显色指数Ra,100:
显色性最好; 80~100:显色性优 良;50~79:显色性一般;<50显 色性较差。
No.22 6- 27

建筑环境学-建筑光环境

建筑环境学-建筑光环境
3。电光源的选择
选择原则
根据所需的光环境选用合理的电光源性能参数, 以创造舒适的光环境,如色温、显色指数等。 ——舒适 在获得同样的发光能力的同时,选择高效节能灯, 即选择光效高的电光源。 ——节能运行 在满足舒适的光环境与光效的同时,降低一次投 资成本。 ——初投资低
27
3.4.2 照明灯具
1。灯具的光特性
反映发光能力
配光曲线:发光强度的空间分布
在两个扁圆吸顶灯下有工作台P1和P2, 如果光源为100W白炽灯,光效为12.5,求 P1和P2点的照度(不计反射光的影响) 解:灯具Ⅰ在P1形成的照度为: E1-1=I0cos0°/r2=130cos0°/42=8.125(lx) 计算灯具Ⅱ在P1形成的照度:
光照特 性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3.4 人工光环境 3.4.3 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1。照明方式
确定原则:
舒适 节能运行 初投资低
45
3.4.3 照明方式 和照明种类
1。照明方式
典型的洁净室照明/AIR TECH样本
典型的洁净室照明 新建筑物理FIG2.3-32 新建筑物理FIG2.3-33
3.4 人工光环境 3.4.1 人工光源
8
3.4 人工光环境 3.4.1 人工光源
9
3.4 人工光环境 3.4.1 人工光源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不同电光源性能比较
项目
普通白炽灯
卤钨灯
荧光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 I= d/dΩ;

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平均值为 I= /Ω (坎德拉cd);
即1cd=1lm/1Sr ,表示:在1球面度立体角内均匀发射出1lm的光通量 例:一只裸露的40W的白炽灯,光通量=350lm,求其平均发光强度.
解: I=/Ω=350/4π =28cd

定义:人们主观感受到的物体明亮程度。
1) 与物体的物理亮度有关; 2) 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的明暗程度有关; 结论: 相同的物体表面亮度,在不同的环境亮度时, 产生不同的亮度感觉.
6.1.2光的反射与透射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时(如玻璃、空气、墙··), ·· ·· 会发生反射、透射与吸收现象。 若入射光通量为;设被反射部分为ρ;被吸收部分 为α;被透射部分为τ; = ρ+ α + τ ρ + α + τ =1 光通量经过介质反射和透射后,光的分布变化取决于: 材料表面的光滑程度; 材料内部分子结构
§6-3 天然采光
2、天窗
利用房屋屋顶设置的采光口称天窗,这种采光方式称天
窗采光或顶部采光。
适用场合:

大型工业厂房和大厅房间。
特点: a.采光效率高,约为侧窗的8倍; b.照度均匀性较好; c.很少受到室外的遮挡

a.

b.
• •
c.
组成: 由装在屋架上的天窗架和天窗架上的窗扇组成。窗扇 可作成垂直或倾斜,窗扇可开启,起到通风的作用。 特点: 采光特性和高侧窗相似,眩光小,便于组织通风。 在跨中的照度最大,而柱子处的照度最小。 适用场合: 适用于中等精密工作,以及室内产热量大或有害气体时, 较为适宜。
对于光源的色温,色温越高,色 表越冷;反之,亦然。
结论:随着色温的升高,所要求的舒适 照度也相应提高.
(五)避免眩光干扰
眩光是当视野内出现高亮度或过大的亮度
对比时,引起视觉上的不舒适或视觉疲劳, 这种高亮度或亮度对比称眩光。
按其形成方式,眩光可分为:
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光幕眩光;亮度 对比形成的眩光;明适应不足形成的眩光 等。

二、舒适光环境要素与评价标准
(一)合适的照度或亮度 物体亮度为3.18×10-6 物体亮度为3.18×103 物体亮度为6.32×104
cd/㎡,人眼能够感知,称最低亮度阈; cd/㎡,人眼具有最大灵敏度; cd/㎡,视觉失效,称最高亮度阈;
(二)合理的照度分布 规定照度的平面称参考面,即工作面,通常为0.7~0.8m高 的水平面。在荧光灯、或白炽灯的照明下,桌面照度为 750~1700lx时,满意程度最高; (三)舒适的亮度分布: 可以减少亮度对比使环境柔和、统一。 (四)宜人的光色:
d.大气透明度。
§6-3 天然采光
(二)不同采光口形式的特征及其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


1) 2)
3)
4)
1、侧窗 它是在房间的一侧或两侧墙上开的采光口,是最常见 的一种采光形式。 适用场合: 用于进深 不大的房间采光。 如:教室、住宅、办公室等 特点: 构造简单、布置方便、造价低廉; 光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利于形成阴影; 可通过它看到外界景物,扩大视野; 由于窗位置低,人眼易看到明亮的天空,易造成眩光;
(六)光的方向性
§6-3
一、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

二、自然采光原理与设计
§6-3 天然采光
6.3.1 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

(一)天然光与人工光的视觉 效果 在相同的照度条件下,人 眼在天然光下比在人工光下有 更高的灵敏度。 (二)天然光 和人工光的光谱能量分布特征
6.3.2自然采光原理与设计
况。
发光强度用I表示 单位为坎德拉(cd)。
有一个空心球体,半径为r;
球心O处有一点光源; 球表面ABCD的面积为S;

此点光源向S面上发出 lm的光通量;
S面在球心O形成的角称为立体角;
立体角用Ω表示 ,Ω=S/r2 (球面度Sr)
设点光源在某方向上的无限小立体角dΩ内发出的光通量为d,则
黄色:0.59~0.56μm; 绿色: 0.56~0.49μm;
蓝色:0.49~0.45μm; 紫色: 0.45~0.38μm 光的三层含义: 可见光 必须要有良好的视觉器官;
三是二者相互作用引起的视觉效果
第一节 光的性质与度量 6.1.1基本光度单位及相互关系 一、光通量:
1、辐射通量(辐射功率):
§6-3 天然采光
2)、全云天
天空全部被云层所遮盖的天气称全云天或全阴天。此时,室
外天然光全部为扩散光,物体后无阴影。
全阴天地面照度取决于: a.太阳高度角。 b.云状。不同的云组成成分不同,对光线的影响不同。云状可
分低云;高云。
c.地面反射能力。
如:地面积雪时,扩散光照度可比无雪时提高达一倍以上。
此为计算点光源产生照度的基本公式,称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当光线不是垂直入射到被照表面,即入射角不为 零时;


如图所示: S2与S1 两平面,成α角; S1 的法线与光线重合, S2 的法线与光源射线成α角;
E2 = E1cosα 又E1=I/ r2 E2= I cosα
= E1S1= E2S2 S2 = S1/ cosα
(二)均匀扩散反射、透射材料
半透明材料使入射光线发生扩散透射; 表面粗糙的不透明材料使入射光线发生扩散反射,使光线分散
在更大的立体角范围内。
1、均匀扩散材料: 定义:将入射光线均匀地向四面八方反射或透射,并且,从各
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看不见光源形象,这类材料被称 为~。
均匀扩散材料包括: 1)均匀扩散反射材料:如:氧化镁、石膏、及大部分无光泽、
具有这种性质的反光材料包括:光滑的纸、油漆表面等
透光材料包括:磨砂玻璃等
§6-2
一、眼睛与视觉特征

二、颜色对视觉的影响
第二节 视觉与光环境
6.2.1眼睛与视觉特征
(一)眼睛的构造与亮度阈限
2、亮度阈限
在视觉研究中,将背景亮度Lb=0时,眼睛所能识别
的临界亮度称作视觉的绝对光阈。
里科定律:亮度×面积=常数 邦森-罗斯科定律:亮度
(2)表达式:
dIθ Lθ = dScos θ
其中: θ—发光面法线与视线方向夹角
即该物体亮度与该物体在视线方向上的发光强度成正比, 与该物体在视线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成反比。 物理亮度的常用单位为:坎德拉每平米(cd/㎡);又称尼脱(nt) 它表示1㎡表面上,沿法线方向发出1坎德拉的发光强度
2、主观亮度:
2、视场:
观察者头部不动但眼睛可以转动,这样所看到的空间范
围称~。
(三)临界亮度对比度与对比敏感度 对比即为,观看对象与和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 差异越大,视度越高。用亮度对比度表示为:
C=△L/Lb
式中: △L—物件和背景的亮度差
Lb—背景的亮度
(四)视觉敏锐度
视角:
物体的大小对眼睛形成的张角,称为视角 -1 d ~ d 弧度=3340 d 分 α=tg = l l l
(二)视野和视场
1、视野: 观察者正视前方时,头和眼睛都保持不动时,这样所察觉到
的空间范围称~。
视野分:
单眼视野:水平方向180°;垂直方向:向上60°,向下70° 双眼视野:水平方向120°;垂直方向:向上60°,向下70°
中心视野: 在视轴1°范围内,具有最高的视觉灵敏度,能分辨最细小 的细部,称~。 从视野中心往外30°范围,视觉清晰度最好,称“近背景视 野”,这是观看物体总体时最有利的位置.
r2
结论:表面法线与光线成α角处的照度,是随它至点光源的距离 平方成反比,与光源在α方向的发光强度和入射角α的余弦成正 比。 提示:距离平方反比定律适用于点光源。 当光源尺寸小于至被照面距离的1/5时,该光源可被视为点光源
例:
如图所示:在桌上2m处挂一40W白炽灯, 光通量=350lm,求灯下桌面点1处照度 E1,及点2处照度E2 解:I=/Ω=350/4π =28cd I E1= 2 cosα 1 = 28 cos0° =7.5lx 2 r1 2


I E2= 2 cosα 2 = 28 2 cos α2 r2 22+1
cos α2=2/√12+22 =0. 9
E2=5.37lx
五、亮度
1、物理亮度: (1)定义:
物体在视线方向单位面积上发出的发光 强度。 具体的说,就是物体在视线方向上的发光强度 越大,该物体表面在视线方向的亮度越大。
§6-1光的性质与度量 §6-2视觉与光环境
§6-3天然采光
§6-4人工照明
§6-1
一、基本光度单位及相互关系
二、光的反射与透射
第六章 建筑光环境
光的性质: 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并能被人眼所感到的那一部分辐 射能,波长范围为380~780nm ,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上 形成不同的颜色; 红色:0.78~0.63μm; 橙色: 0.63~0.59μm;
单位时间内辐射体辐射的能量称辐射通量。 2、光通量: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以人眼感觉为基准的能量, 换句话说,就是在可见光范围内辐射出的并被人眼感觉 到的辐射通量。 3、光通量物理意义及表示方法: 光通量表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
光通量用表示 ,单位为流明(lm)。
二、发光强度
1、定义:
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称发光强度。 2、发光强度物理意义及表示方法: 发光强度表征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状
三、照度
1、定义:
对于被照面而言,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 通量多少的数值来表示它被照射的程度,称照 度。

2、照度的物理意义及表示方法:

照度表征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