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一、填空,判断1、景:景是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空间概念。
2、景别:不同的画面叫做“景别”,摄影机从各种不同视距对拍摄对象拍摄时,所获得的范围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
景和景别都是瞬间的空间呈现。
3、镜头:镜头是由包含在银幕景框内的主题素材的容量所界定的,一个镜头是摄影机从开拍到停止所记录的全部影像。
镜头主要是时间概念。
4、大远景:用广角镜头拍摄,通常高角度拍摄;用以定场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自然景色,渲染气氛创作意境。
可以作为一个主镜头交代时间、空间背景以及拍摄主体的运动态势等,大远景镜头,有时被称为定位镜头(近距离镜头的空间参照框架),大都是外景镜头,这类镜头最有效的运用常见于一些史诗性影片中,如西部片、战争片、武士片、历史片。
5、全景镜头:以表现被摄对象全貌和所处位置局部环境为目的,交代事件发生环境和主体物间的关系,全景和远景比较,全景游明确的内容中心视野小些,被摄主体可能占满整个银幕,人物动作和环境比较清晰,是塑造环境中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全景又叫全身镜头,人物在画面中高度大致等同于画面高度,往往是一场戏的主镜头,6、中景镜头:介于全景和特写间的镜头,视觉范围在人物膝盖以上。
人物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可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是影视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景别。
能充分展示拍摄主体富有表现力的局部,角色间关系;手势动作常常是画面主要部分,环境降为其次。
7、大特写:是视距最近的一种镜头语言,能突出强调关键性细节,比如:惊愕的眼睛、泪水、抽搐的肌肉等等,造成强烈的情感宣泄和视觉冲击。
8、拍摄角度:摄影和镜头与拍摄对象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所形成的夹角,即拍摄角度,角度界定取决于摄影机位置。
9、推镜头:被摄主体不动,摄影机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的连续画面,摄影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就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表现的部位,是渐进的解释过程。
10、拉镜头: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自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题(20个)二、名词解释(4个,名词解释不超过5句话)三、简答题(3个)四、分析题(1个)重点:一、视觉暂留原理二、似动现象三、心理补偿机制四、影像的特点:记录性和幻觉性五、镜头:包括三方面含义:1、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2、拍摄时候谈到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六、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吧电影艺术譬喻为一种语言,与戏剧相区别。
这种“新语言”的特征(构成要素)是:1、在同一场面中,电影能够任意改变观者与银幕表现对象的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景别。
2、能够吧完整的场景分割成不同的部分。
3、在同一场面中,能够改变拍摄角度、纵深镜头的焦点。
4、蒙太奇:按照一定顺序把镜头连结起来,构成完整的画面时间序列。
七、形成影像的元素:1、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2、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3、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4、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不同、距离远近。
5、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6、焦距:从镜头之镜片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7、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改变。
8、照明:拍摄场景中的光效。
9、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10、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八、构图:概括的来说,就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
对于构图的分析包括方方面面,总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1、线条。
2、几何形状。
3、水平与垂直关系。
4、位置、重心、平衡。
5、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
6、光影、颜色的变化。
构图的重要原则:1、平衡原则2、变化原则3、动态构图原则九、景别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具体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1、远景:广阔的场面。
2、全景:人物的全身。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

题型:1、单选 15题(15分)2、填空 10题(10分)3、名词解释 5题(15分)4、简答 5题(30分)5、论述题 2题(20分)6、案例分析 1题(10分)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第一节1、视听语言定义:(P2)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第三节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⑴身体媒介;⑵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6、动画电影的发展:(P6)⑴1824年。
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⑵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⑶温瑟·麦凯1914年,电影史上著名代表作《恐龙葛蒂》;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⑷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④《白雪公主》——1937年,其拥有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部长篇剧情动画电影;世界第一部发行原声音乐的电影(唱片形式);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层次摄影机拍摄的动画;世界第一部举行隆重首映式的动画,获得第十一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最佳原著配乐提名。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含答案)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含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视觉滞留性原理?答:视觉滞留性是电影原理基础理论。
2.简述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答: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从整体结构出发解释人类的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事物是由许多元素组成的,当许多元素结合在一起时,便会出现具有全新性质的新事物。
3.简述远景的特点和作用。
答:远景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1)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2)用来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3)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4.简述中景的特点和作用。
答:中景的特点与作用主要有:1)表现人物上半身的形体举措;2)表现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感情交流。
5.简述近景的特点和作用。
答:近景的特点与作用:1)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2)易与观众产生交流感。
6.简述特写的特点。
答:特写的特点:1)突出事物最有意义、价值的局部;2)表现细节,突出细部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3)表现重点;4)表现物体的质感。
7.什么是平拍镜头?简述它的特点。
答:摄影(像)机镜头与被摄工具在同一水平线上拍照而得的镜头称为平拍镜头。
它的视觉效果与一样平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一般情况相似,被摄工具不易变形,令人感到同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
8.什么是仰拍镜头?简述它的特点。
答:仰拍镜头是摄影(像)机低于被摄主体的视平线、向上进行拍照而得的镜头,有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俯视效果。
突出、夸大、拨高处于前景的被摄主体,造成令人崇敬或者恐惧的心理。
适合于表达高大的物体、腾空跃起的举措和人或物向上的力量。
9.什么是俯拍镜头?简述它的特点。
答:俯拍镜头摄影(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视平线、向下进行拍摄而得的镜头。
有自上往下、由高向低的俯视效果。
它的特点有:画面中地平线处于上端,使地平面上的景物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以及盛大的场面,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一.视听思维1.身体媒介以人的身体器官为媒介材料,表现为面对面的实时交流,人类的思维主题处于感性和经验的领域2.再现性媒体运用间接性符号(文词线条色彩)3.记录媒体通过机器和技术将现实复制下来如摄影广播电视以电视,电影为代表的视听媒介是典型的记录媒介二。
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1.视听语言编码原则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和经验2.隐喻和象征是视听语言的本质要求三。
视听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关系1.文学是静态的影视是动态的2。
文学在作家脑海中进行选择影视用机器完成3.为学需要对时间任务进行描写影视发生在观众眼前观众观察一个过程然后判断4.文学隐喻需要修饰词影视记录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形容词5.文学读者在文学中意识到形象存在与思维意识中,影视观众意识到形象和感知的东西是同等的思维意识能化在感知中6.文学语言需要概括性理解才能到达读者影视语言通过感知直播到达观众7.文学可以表达内心世界影视体象在表象外部8.文学通过文字记忆力影视语言凭借观众生活经验的视听记忆力9.文学空间是浅性的影视空间是主体的10.文学时间是间断的不连贯的影视时间是有实质的11.文学往往要为读者设置一个第三者的观看者而影视中看的效应直接产生在观众身上因此无需另设一个看者来传达者的效应影视制作流程三个阶段预备制作后期前期准备阶段提出节目创意决定媒体元素(人员设备工具)效果—动因制作模式节目基本构思预期传播效果媒体元素包括设备和人员聊天格式实际效果和对实际传播效果的评估原理:从最初构思跳跃到预定传播效果阶段然后在这个阶段来做案头工作判断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需要哪些媒介过程(四个)1.从基本构思逐渐过渡到预定传播讯息2.判断产生预定传播效果需要哪些要素3.在制作过程中贯彻实际传播讯息4.评估实际传播效果观察预定传播讯息与实际传播讯息的契合过程摄像技巧{构图与景别—画面构图,电视景别拍摄象度镜头运用—固定塑造拍摄场面调度灯光与机位—电视灯光基础场面调度轴线关系特殊技巧运用}实时拍摄流程(拍摄前准备拍摄时注意点拍摄后问题处理)1. 三分规则为了使构图更加匀称将一个画面三等分2. 中景镜头交待被摄主体及其周围情况的镜头缩写ms3. 切入镜头某镜头中人或物是下一个镜头局部元素前者叫后者的切入镜头4. 切出镜头某个镜头中人或物没有在上个镜头中出现前者叫后者的切出镜头常用来交待相关细节或他人反应5. 主镜头交待整个场景及其中所有主要元素的镜头6. 主观镜头现实剧中人说看到情景的镜头7. 白天拍夜景镜头在白天拍但视觉效果是夜晚8. 交叉淡入淡出声音(图像)淡入的同时另一声音(图像)淡出9. 淡入/淡出一个清晰地画面逐渐过渡为黑场从有声到无声反之亦然10. 全景镜头强调整体环境极其中人或物的分布状况的镜头11. 低角度镜头从低角度向上拍摄的镜头12. 高角度镜头从高角度向下拍摄的镜头13. 走位决定演员在一个镜头中的位置及运动路线14. 近射镜头的一种设置可以拍摄镜头极近的物体15. 定位镜头引导观众进入一个新地点或时间的镜头16. 长焦镜头能够放大被摄的主体压缩空间距离的镜头17. 衰减时间一个声音从最大音量完全无音量所用的时间18. 过肩镜头在这个镜头中观众的视线可以越过一个人物的局部看到另一个人或物os19. 摇滚一场剧刚开始时使用一系列剧烈摇晃动的全景镜头好像观众在摇动着这场戏20. 据像用一画面逐渐将另一个画面推出从完成二者转换21. 标准镜头拍出的视觉效果与人眼观察大致相同22. 叠化一个画面淡出同时另一个画面淡入23. 叠加将画面逐层重叠各层图像都可以看到画面构图定义结构画片指摄像师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摄对象以及摄像各种造型元素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面中,以形成一定画面形式的创造活动1.固定画框2.一次性构图3.动态形构图4.构图的蒙太奇因素镜头概念画面内容的一部分体现了摄像师对画面的设计对形象的描述和对空间的表现三种类型镜头交待镜头叙事镜头(动作镜头)空镜头(举例)按照观众的视觉心理:客观镜头主观镜头电视画面概念由摄像机拍摄下来并经过编辑系列制作后最后由电视屏幕呈现的音视频信号画面构图内容 1.主体在内容上占绝对重要的地位在构图形式上起主导作用2.陪体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的并构成一定情节对象的画面构成部分,陪体与画面主体有密切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形成某种特殊关系或帮助主体进行主体思想表现的对象3.前景4.后景5.背景静态构图一.特点1.静态构图的画框是静止的在进行时摄像机位或镜头焦距都是固定不变的2.表现的被摄物体保持绝对的静止状态3.静态构图时空缺少有人为加工的痕迹表现封闭的电视空间和静止的时间概念动态构图一.内容;被摄主体运动摄像机运动二.特点;1.电视画面内容和形式动态性2.画面表现多构图和多视点性3.现场拍摄不可重复性两者区别1.运动性事动态构图区别于静态构图的主要特征2.动态构图的缺陷性与静态构图的完整性3.不同时间参照下的两种构图体系4.动态构图的开放型与静态构图的封闭性黄金分割点九宫格构图景别大小1.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公式焦距固定拍摄距离近被摄体面积大景别小(反比)2.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公式距离不变镜头焦距越长被摄物体面积大景别小(反比)远景: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广阔空间和开阔场面被摄主体很小但重点是环境大远景:更为极致远景画面壮观而有气势具有较强抒情效果远景跟注重叙事性在远景画面中人与自然形成点与面的关系情景交融高度:平摄仰摄俯射顶摄全景:表现人物全身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全景表现重点是被摄物体环境是烘托两者缺一不可问题:1。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篇:《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导言本章的重点思考与练习★(结合作品)影像的特点:(1)影像具有的纪录性与幻觉性特点。
(2)纪录性是电影、电视影像所具有的本性;幻觉性则是影视艺术的生命的源泉。
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电影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第一讲镜头与分镜头、画框与构图本讲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1.★ 镜头镜头是一个便于研究与分析影视影像的基本单位。
是指摄影(像)机从开始拍摄到结束拍摄所记录下的一段连续画面。
对于观众而言,通常所谈论的镜头,则是特指经过剪辑以后,在两个剪切点之间的那一段画面。
镜头由画面组成,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但一个镜头又可以包含多个方面。
2.★画框画框,也叫(取)景框,用来把摄影机镜头的内外空间分割开来,从而使艺术创造与欣赏的空间与外在的真实世界相区别。
3.分镜头把一个事件、场景划分成不同时间、地点、人物和动作,直到每个细节进行表现的方法就是分镜头。
本讲的重点与难点1.分镜头的产生。
(1)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拍摄一个完整片断时胶片不够长而采取的无意识组接的方法,促进了分镜头和镜头组接的产生。
(2)分镜头的出现是电影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电影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标志。
2.构图的主要原则。
(1)平衡原则:感觉舒服、协调;(2)变化原则:表达特定的内涵;(3)动态构图原则:画面中所有造型元素都在变化之中,其完整的视觉形象靠视觉积累形成,可以详尽地表现对象的运动过程以及对象在运动中所显示的含义。
第二讲景别与角度本讲的重点与难点★景别的概念及其分类。
景别,指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者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是以人物(成年人)在影视画面上出现所占有的空间大小情况来确定;若画面中无人物,则按景物与人的比例参照划分。
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类。
视听语言复习纲要

视听语言导言:视听语言的含义一、什么是语言定义: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符号系统。
功能 :思维的工具和交际的工具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二、什么是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三、视听语言的基础——幻觉1.生理前提——视觉暂留原理1824年英国彼得·马克·罗格特公布“视觉暂留”理论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2.心理前提——完形心理完形心理: 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人类的完形心理还具有心理补偿的功能,即人的知觉可以根据生活的积累和视听感知经验,将缺失的部分补偿完成,从而形成完整的形象。
3.似动现象(phi-phenomenon)似动现象是电影运动的幻觉产生的原理视觉暂留的作用是使那运动更为连贯流畅。
电影是创造运动幻觉的机器,它创造的是现实的幻觉,但不是现实本身。
四、影视视听语言的构成要素“影像、声音、剪辑。
”(波布克)第一章影像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一)镜头的基本含义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1.画面镜头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由启动到关闭这段时间内所拍摄的内容。
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是视听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
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表达明确的观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物理镜头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它是指摄像机的光学构件,它是内透镜组合而成的成像系统。
(二)镜头的类别从摄像机装备的镜头规格以及形成影像的效果看,我们一般把镜头划分为三种类别: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视听语言知识点归纳总结

视听语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视觉语言知识点1.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存储、图像压缩、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分割等。
图像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图像处理的方式改变或者加强图像的特定属性,使得图像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2. 视觉匹配视觉匹配是指在处理图像时,根据图像的特征进行匹配。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图像的特征点、轮廓、颜色信息等来进行视觉匹配。
通过视觉匹配,我们可以实现图像的对齐、配准、跟踪等功能。
3. 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是指根据图像的特征来识别图像中的物体。
常见的视觉识别技术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跟踪、人脸识别等。
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实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车牌识别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应用。
4. 视觉跟踪视觉跟踪是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目标进行跟踪的过程。
通过视觉跟踪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目标的实时定位、轨迹的追踪等功能。
视觉跟踪技术在自动驾驶、无人机航迹跟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 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是指通过对图像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图像内容的识别和分类。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图像搜索、图像检索、图像分类等领域。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智能手机的人脸解锁、智能家居的动作识别等应用。
6. 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特征的区域的过程。
图像分割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应用于医学影像分析、目标检测、图像检索等领域。
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等。
二、听觉语言知识点1. 语音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是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包括语音采集、语音编码、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增强等。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声音识别声音识别是指根据声音的特征对声音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形式一、填空题(1 分× 15=15 分)二、单选题(1 分× 10=10 分)三、多选题(2 分× 10=20 分)【多选、错选、少选不给分】四、名词解释(5 分×3=15 分)【主要意思正确,表述有差别的给分,否则,酌情给分】五、简单题(10 分× 2=20 分)【主要意思正确,表述有差别的给分,否则,酌情给分】六、论述题(20 分× 1=20 分)【如题目需要例证分析,仅给出答案要点的得一半分,举例但未对例证分析的,酌情给分,例证分析详细清楚的,给满分】主观题备选题目名词解释1. 视听语言2. 视觉暂留原理3. 似动现象4. 心理补偿机制5. 九宫格构图法6. 色调7. 运动镜头8. 连贯性剪辑9. 平行蒙太奇10. 交叉蒙太奇11. 隐喻蒙太奇12. 对比蒙太奇13. 长镜头14. 声画同步15. 声画对位简答1. 电影画面的的画外空间构成方法有哪些?2. 景别的组接规则包括哪些?3. 如何进行“三点布光”?并画出光位图4. 变焦形成的推镜头与移动机位形成的推镜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5. 推镜头、前移镜头与跟镜头有什么异同之处?6. 摇镜头的表现功能有哪些?7. 升降镜头的表现功能有哪些8. 什么是轴线原则?9. 如何实现合理越轴10. 什么是“三镜头”法?并画出一个简单的机位图。
论述1,远景与特写是两种比较特殊的景别,请举例论述它们的表现特点。
2,线条是构图的重要原素,请举例论述不同线条形式在影视构图中的表现与作用。
3,色彩在电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举例论述色彩在电影中的表现出的情绪功能4,不同位置的光源会对电影画面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亦有不同的用途,请举例说明。
5,推拉镜头具有哪些表现功能,请举例说明,并回答在拍摄推拉镜头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章绪论1 ,视听语言的定义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它以人类的视听经验为基础,以视听为特征,是影视艺术用以表达思想、完成叙事的艺术手段,是创作者的一种思维方式。
2 ,视听语言的基本特性:纪录性、幻觉性3 ,视觉暂留原理视觉暂留原理指的是人眼在观察动态景物时,光信号使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视网膜上的物体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暂留一段时间,这一现象就被称为“视觉暂留”。
4 ,似动现象, 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它的产生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
5 ,心理补偿机制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作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观赏。
6,电影的诞生:1895 年的12 月28 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新路14 号的大咖啡馆地下室里,用他们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包括《火车到站》《工厂大门》等一百多部可以播放一分钟的影片,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宣布了电影的正式诞生。
7,梅里爱的贡献乔治·梅里爱首先将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
创造了停机再拍。
他把电影技艺变成了电影艺术,他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
8,格里菲斯: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发明了“最后一分钟营救”9,镜头的含义即视听语言中的镜头,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又称镜头画面10 ,镜头的功能:提供信息表现风格镜头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
第二章第一节景别1 ,景别取决于两个因素: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焦距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越远,景别范围越大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越近,景别范围越小焦距越长,景别范围越小焦距越短,景别范围越大2 ,景别的划分标准标准1 :被摄主体为人时,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标准2 :被摄主体非人时,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站的面积大小来划分3 ,远景远景的功能1,叙事与表现功能①. 交代环境,提供信息,可用于段落开头②. 舒缓节奏,过渡剧情,可用于段落结尾③. 抒情含蓄,注重留白(表现主体为人物)④. 借景抒情,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表现主体为景)2 ,造型功能①. 远景画面呈现的视野开阔,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
②. 追求视觉上的震撼力。
4, 空镜头空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5 ,全景指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的景别全景的功能特点①. 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展示被摄主体的全貌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常作为拍摄总角度②. 人物(主体)成为画面中心,背景作为补充,传达丰富的叙事信息③. 全景可以营造客观化的关注效果6 ,中景是指一种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中景的功能与特点, 清楚展现人物表情与身体动作,有良好的叙事能力②. 中景是运用的最多的镜头,一般呈现中性色彩。
近景7 ,近景指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
近景的特点与功能, 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小的物体或人物表情、神态②. 近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
8 ,特写指用以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的某个局部细节特征的一种景别特写的功能①. 突出和强调:呈现主体细节变化,强化观众对表现内容的深层认识;人物面部特写可细腻展现内心世界②. 引导和暗示:通过强调细节,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导向,道具的特写通常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③. 象征和寓意•④. 转场: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空间的联系,常用做转场镜头9 ,景别组接规则①. 相邻相同景别不接三同镜头不接三同镜头指:同景别、同角度、同主体②. 不轻易使用两极镜头③. 景别越往远景系列,画面时长越长,景别越往近景系列,画面时长越短对固定镜头来说,看清一个全景镜头至少约需6s ,中景至少要3s ,近景约1s ,特写1.5-1.8s第二节焦距一、焦距——焦距,也叫焦点距离,指光学透视的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受焦距影响的画面因素1 ,景别焦距长——短景别小——大2 ,视角焦距长——短视角小——大3 ,景深焦距长——短景深浅——深二、短焦镜头的视觉特点1 ,短焦镜头的视角大,景深长,可在有限距离范围内获得较大视野的影像2 ,短焦镜头会使被摄主体的线条条产生畸变弯曲三、长焦镜头的视觉特点1 ,视角较小,拍摄景物的空间范围小,适合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2 ,景深短,可在杂乱环境中突出被摄主体3 ,透视效果差,具有明显的压缩空间纵深距离和夸大后景的特点四、短焦近拍与长焦远拍的效果一样吗?短焦近拍:被摄主体出现变形,背景表现清楚,疏离的空间感长焦远拍:被摄主体清晰突出,背景表现模糊,强调主体细节五、对于运动主体来说,不同的焦距表现出的速度感有何不同对于横向运动主体来说:长焦镜头会增强其速度感短焦镜头会减弱其速度感对于纵向运动主体来说:短焦镜头会增强其速度感长焦镜头会减弱其速度感六、景深景深指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物距、焦距、光圈物距越近,景深越浅光圈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第三节角度一、角度的划分两大类:(一)水平变化:正面、前侧、正侧、后侧、背面(二)垂直变化:俯瞰、俯拍、仰拍、平拍、非水平形成拍摄角度的原因1 ,摄影机与被摄对象在平面中的位置不同、正逆不同(水平夹角)2 ,摄影机在与被摄对象在高度上的落差(垂直夹角)二、正面拍摄角度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功能特点1 ,完全展现演员的面部表情2 ,制造一种近距离、无障碍沟通的幻觉3 ,立体效果不明显三、侧面拍摄角度镜头与被摄主体的正面形成一定角度夹角的拍摄。
功能特点1 ,正侧:轮廓线条突出,适合表现运动2 ,斜侧:纵深感和立体感突出,人物交谈中多用四.背面拍摄角度镜头在被摄主体背面进行拍摄功能特点1 ,制造悬念2 ,引导观众五、平拍平拍角度指摄影机处于与主要被摄对象水平的位置,是通常的拍摄角度,符合人正常情况下观察世界的角度。
画面显得客观、中性表达出平等与尊重不易造成视觉透视的变形,容易单调、乏味六.俯拍指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特点结合远景景别,体现环境的宽广和规模被摄对象在视觉直观上显的低矮、渺小或卑微呈现一种居高临下的主观视点七、仰拍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低于拍摄主体的视平线。
特点突出、夸大、拨高被摄主体,造成令人崇敬或者恐惧的心理。
适合于表达高大的物体、腾空跃起的动作以及人或物向上的力量。
呈现一种仰望的视点第四节构图一、电影中也是常常的利用画外空间想象来进行构图,主要构成方法如下:(1 )拍摄对象的出画入画《国王的演讲》(2 )指向画外的视线动作(3 )画外主体投影(4 )镜像反射(5 )画外主体局部出现(6 )长镜头(7 )运动镜头(8 )打破画内的空间阻隔(9 )画外音二、构图的目的1 ,造型性——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和美感2 ,叙事性——突出主体形象3 ,象征性——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三、画面结构内容一般把画面的结构分为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后景、背景)等几个要素四、构图要素——位置(一) 中央:中央部位通常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通常来说,一幅画必须平衡,焦点必须集中,中央部位具有稳定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严的气氛,并且在中央部位的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感。
(二) 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或对角线交叉点。
视觉上更强调,更集中,呆滞感。
严肃、庄重的气氛,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
(三) 视觉中心:九宫格构图——是最为常见、最基本的构图方法,基于黄金比例(1:1.618)将画面平分为左中右三等份,中间的那两条垂直等分线就是趣味线,如果再把画面分为上中下三等分,那四条线等分线的四个交叉点就是趣味中心。
(四) 下方:具有从属、脆弱和无力的特征(五) 边缘:远离银幕中央而显得不重要,受到挤压、排斥,显得渺小、无力。
五、构图要素——面积画面内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差异,也会造成力量的对比,有时候会用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面积大——视觉重量大——重要性和权威面积小——视觉重量小——渺小被忽略的地位六、构图要素——线条任何影视画面形象的再现都是对事物富有特征的线条的再现和勾勒。
拍摄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水平线(横线)给人平稳、宁静、和平、明朗、开阔的感觉;垂直线(竖线)则给人耸立、刚直及紧张、权力和庄严,居高临下的感觉横穿画面的斜线是一种富有活力的线条,动感十足,具有一种冲破阻力的力量两条汇聚线则让人体会到深度和空间S 型线条流动感很强,是一种优美的构图线条,给人优美抒情、流畅回转的视觉感受,可有力的表现其场面的空间感与深度感动力线——在影像中,有一种表达动势的线,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隐形的,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可以是运动,也可以只是一种动势,这条线把观众的目光引向趣味中心七、构图要素——图形形状:是指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组织、排列在一起所展现出来的几何体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