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合集下载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标准及流程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标准及流程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的标准与流程转入的标准麻醉复苏室所起的作用:对于所有麻醉病人手术后,不能达到ICU 收治标准、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或术毕全麻苏醒不完全的手术病人,即麻醉药、肌松药与神经阻滞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易引起呼吸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者,全麻气管导管尚未拔除或已拔除而苏醒不完全患者以及全麻的小儿,进行检测与必要的处理。

术后神志、呼吸与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的全麻(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病人、椎管内麻醉平面在T5以上与术中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皆符合入PACU条件。

手术结束时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或因手术、麻醉因素引起循环功能不稳定,并经责任麻醉医生确认须送入PACU继续进行监测治疗的患者,术后由责任麻醉医生护送至PACU。

转出的标准全身麻醉患者转出标准:1、全麻患者Steward评分>4分方可转出恢复室。

2、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剂、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方可转出恢复室。

3、如病情严重或出现呼吸并发症,仍需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呼吸支持或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4、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面罩吸氧时PaO2高于9、33kPa(70mmHg),SpO2不低于术前3-5%、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出血等。

7、拔管指征: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管导管,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1)、PaO2或SpO2正常。

(2)、呼吸方式正常。

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

单纯测定肺活量或最大吸气气压的价值有限,因为并不可靠。

(3)、意识复苏,可以合作与保护气道。

(4)、肌力基本完全复苏。

(5)、拔管前PACU的麻醉医师应警惕原已经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再次气管内插管。

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交接及转出流程

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交接及转出流程

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交接及转出流程
手术病人在PACU恢复后,当其生命体征和神志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时,方可考虑转出。

转出前应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病人的安全和稳定。

转出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交接者应将病人的基本信息、麻醉用药、手术过程中的情况、管道使用情况、病人皮肤和用物等情况向接收者进行详细交接。

2、接收者应全面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恢复情况、管道通畅情况等,并记录在病历中。

3、病人转出前应妥善固定四肢,保护受压部位,防止翻身或跌落等意外情况。

4、转出时应将病人转移到有护栏的推车上,并安装床护栏,确保病人的安全。

5、转出时应有一名熟知病人情况的医护人员陪同,对于需要氧疗的患者应维持吸氧状态,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

6、转出后应及时记录病人的转出时间和转出情况,并通知病房医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

在整个转入到转出的流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化操作流程,确保病人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应及时记录病人的情况,便于后续的医疗工作。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欧阳学文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一、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标准(一)收治范围: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患者;2.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醉患者。

(二)排外条件: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

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2、呼吸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之欧阳学文创作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7、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进一步治疗的情形。

二、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PACU管理制度及标准流程

PACU管理制度及标准流程

PACU工作管理制度PACU管理设备配备:配备中心供氧,负压吸引,监护仪器(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及体温等),麻醉机和呼吸机等,以及常用药品和抢救物品。

环境:PACU是手术室内层流区域的一个部分,定期对净化系统的设备、设施进行清洁维护保养;室内要有清洁区、污染区标识。

有观察台、治疗台、垃圾柜、设备带及带护栏的转运车。

仪器设备要放置合理、妥善固定、及时清洁。

人员:凡进入PACU人员必须更换高压灭菌的衣、裤、鞋,必须戴好一次性帽子、口罩,洗手衣一旦弄脏或潮湿,必须及时更换,以减少微生物的传播,患流感工作人员禁止进入PACU。

工作人员必须勤修指甲,不可涂指甲油;不得戴戒指、项链、手表和手机等物;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或吸氧等操作时,均应采用七步洗手法清洁手部并戴手套。

PACU应严格控制参观人数,谢绝家属探视。

无菌物品:应分类存放于有柜的指定无菌区位置上,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标识、灭菌日期、有效期、包装的完好性等,疑似有污染及时更换或再次灭菌消毒备用。

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耗材存放区域应专室专用,专人管理,所有一次性耗材存放时应分类放置,有明确的灭菌标记,保持包装完整,包内物品数量准确;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

一次性用品使用后,须进行毁形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可重复使用的物品要按消毒管理措施进行管理;污染物品要分类放置,集中处理。

复苏室定期统计:(1)工作量:手术例数和PACU接收病人例数(例/月);(2)PACU病人的复苏情况:入室-出室历时(指进入PACU至离开PACU所历经的时间)、入室-拔管历时和拔管-出室历时(分钟/例);病人出室后去向(%):ICU、病房;出室时情况:带气管插管或已拔管。

PACU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一、PACU患者转入标准1.全身麻醉的病人2.部分区域阻滞麻醉的病人3.麻醉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4. 对于所有麻醉病人手术后,不能达到ICU收治标准、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或术毕全麻苏醒不完全的手术病人,即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易引起呼吸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者,全麻气管导管尚未拔除或已拔除而苏醒不完全患者以及全麻的小儿,进行检测和必要的处理。

医务人员《麻醉复苏室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医务人员《麻醉复苏室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 6&与病房护士床旁交接病情及各种管道、皮肤、 用物情况!
❖ 7&双方核对无误后,填写交接记录、签名!
❖ 8&患者在恢复室监护期间,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 况,经过外科医生及麻醉医师积极处理治疗,生 命体征还难以维持平稳,则与中心ICU联系,及 时将患者护送至中心ICU,由麻醉医师、外科医 师和护士共同运送!
❖ 7&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 者可离开PACU!
Steward苏醒评分表
病人情况 1、清醒程度
完全清醒 对刺激有反应 对刺激无反应 2、呼吸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可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需予以支持 3、肢体活动程度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 肢体无意识活动 肢体无活动
标题:
0
2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0
标题:
3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删除......,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删除......
点击输入您的标题:
step 01
(6)坚守工作岗位,因工作需离开恢复室者,应向 上级医师汇报并向恢复室护士交代去向及联系方 式!
四、麻醉恢复室护士岗位职责
(1)麻醉恢复室护士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承担恢复室护理 工作!
(2)做好呼吸、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 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3)密切观察和处理呼吸道问题,掌握吸痰技术、观察病 人的意识活动,术后出血等情况!
呼吸、循环,及时记录!
二、麻醉复苏室转出标准与流程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

麻醉复苏制度及流程

麻醉复苏制度及流程

麻醉复苏制度及流程一、概述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能安全离开医院的重要场所。

旨在确保病人安全、舒适地度过麻醉恢复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麻醉复苏室设置1. 麻醉复苏室应设有足够的床位,每张床位配备监护仪、供氧及吸引装置,以及必要的抢救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等。

2. 麻醉复苏室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麻醉复苏室应配备专业的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确保24小时值班。

三、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1. 麻醉复苏室应由麻醉医生负责日常监护治疗工作,护士长负责行政管理及物品、药品、消毒等工作。

2. 麻醉复苏室应制定严格的出入制度,确保病人安全、有序地进入和离开。

3. 麻醉复苏室应建立完善的病人交接制度,确保病人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下一班工作人员。

4. 麻醉复苏室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

四、麻醉复苏室工作流程1. 病人入室(1)病人由手术室麻醉医生护送到麻醉复苏室,并交接病人手术过程及气管插管状况。

(2)专业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伤口状况等。

(3)根据病人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 病人监护(1)对病人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伤口状况及引流液情况。

(3)根据病人需求,给予必要的镇痛、镇静及抗感染治疗。

3. 病人转出(1)病人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意识状态清醒,能自主呼吸,伤口状况良好。

(2)病人能自主进食、饮水,无明显疼痛,能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3)病人无严重并发症,能安全离开医院。

4. 病人出院(1)病人或家属签署出院同意书。

(2)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包括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

(3)病人离开麻醉复苏室,进入普通病房或出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一、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1.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及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 继续监测治疗;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

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

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 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妇幼保健院麻醉复苏室转出制度

妇幼保健院麻醉复苏室转出制度

妇幼保健院麻醉复苏室转出制度麻醉复苏室是妇幼保健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和术后复苏服务。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的麻醉复苏室转出制度至关重要。

一、建立统一的转出申请流程1.医生提前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手术类型和风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转入麻醉复苏室。

2.医生填写转出申请单,明确填写患者基本信息、手术类型、麻醉方式、转出时间等关键信息,同时注明转出原因和目的。

3.医生将填好的申请单交给麻醉复苏室值班人员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转出操作。

二、确保转出前患者状况稳定1.在转出前,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评估,特别是心肺功能等重要指标,确保患者适合转出。

2.医生应与麻醉师和护士沟通交流,共同确认患者麻醉状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异常情况发生,方可进行转出。

三、麻醉师和护士的配备1.每个麻醉复苏室应配备有经验丰富的麻醉师和合格的复苏护士,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在转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2.麻醉师和护士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掌握复苏技能和紧急救治知识,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完善的转出记录1.麻醉师和护士在转出过程中应逐步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监护指标,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2.同时,麻醉师和护士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饮食情况、排尿情况等,便于后续的评估和医学记录。

五、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调1.麻醉复苏室要与手术室、病房等其他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关系,共同制定转出标准和操作规程。

2.麻醉复苏室要及时向手术室和病房通报转出情况,确保转入科室能够及时做好接诊准备。

六、定期评估和改进1.麻醉复苏室转出制度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质量评审会议,对转出制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2.同时要加强对麻醉复苏室转出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够正确理解和操作转出制度。

总结起来,麻醉复苏室转出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院麻醉和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需要医务人员的集体配合和不断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一、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
1. 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及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 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
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
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
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士20%并循环稳定30min以上;
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

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

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
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 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三、Steward苏醒评分
评分在4分以上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
四、患者转出麻醉复苏室流程
五、麻醉复苏室到病房交接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