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练习课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下册(RJ)第6课时 练习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RJ)第6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6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接龙。

每人一题,全体参与。

要求:先计算出得数,再编题,编题时可用加、减、乘、除法。

方法:教师出第一题3×8.让学生按学号自觉参与。

2、笔算闯关。

教师出示5道计算题,请同学们做,谁能都做对,证明谁闯过了第一关,结合班级评价方式给予表扬;做错的,说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3、100÷2 63÷3 2800÷7 6300÷9200÷5 84÷2 2400÷6 5600÷84、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4983640827663242651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13题。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问:怎样理解平均每集播放多长时间?(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计算。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2、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15题。

(1)出示,理解题意。

(2)按要求尝试推理,说明理由。

(3)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4)想一想,你提出了几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3、教材第22页练习四的第18题。

(1)先出示四幅图。

(2)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3)板书问题(1)(4)板书第18题的问题(2)。

(5)读题,思考。

(6)学生独立解答。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第3单元的第6课时,是一节练习课。

我们将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个长方形蛋糕,将其平均分成8份,小明吃了其中的3份,请问小明吃了这个蛋糕的几成?2. 例题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2/4 = 3/6。

3.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教材P57的练习题13。

4.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结果,例如:6/8可以表示为6÷8。

5. 例题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乘以除数的倒数等于分数的值。

例如:2/4 = 2×(1/4) = 1/2。

6.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教材P57的练习题46。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乘以除数的倒数等于分数的值。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P58的练习题15。

2. 请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一个长方形水果,将其平均分成10份,小华吃了其中的6份,请问小华吃了这个水果的几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需加强运用。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表内乘法(一)练习课(第6课时)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表内乘法(一)练习课(第6课时)

巩固练习
一、学校足球队的队员在训练队列,横着看每行有 5人,竖着看每列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在训练队列?
[选自《.》 ]
5×6=30(人) 答:一共有30人在训练队列。
巩固练习
二、汉字“石”的笔画是5画。
[选自《.》]
1.汉字“磊”的笔画是几画? 5×3=15(画) 答:“磊”的笔画是15画。
2.二(1)班有位同学名叫“石磊”,这个名字的 笔画一共是几画? 5×4=20(画) 答:这个名字的笔画一共是20画。
3×6= 18
2×4= 8
5×3= 15 6×5= 30 4×6= 24 6×6= 36
基础巩固练习
3.在○里填上“+”“-”或“×”。[教材P64 练习十四 第6题]
5○+ 3=8
2○×5=10
1○×5=5
5○+ 0=5
5○+ 5=10
5○-4=1
4○×5=20
3○×5=15
5○×5=25
解决问题练习
6-4=2(个) 2×3=6(个)
答:每人还要顶2个碗,3人一共还要 顶6个碗。
解决问题练习
5.小林家阳台上的地砖,横着看每行是6块,竖着看 每列是4块。他家阳台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教材P65 练习十四 第7题]
6×4=24(块) 答:一共铺了24块地砖。
解决问题练习
6.汉字“木”的笔画是4画。[教材P65 练习十四 第8题] (1)“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2)“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巩固练习
四、状状和元元一起去买气球,每人各买了3个红气球 和3个粉气球。两人一共买了多少个气球?
3+3=6(个) 6×2=12(个) 答:两人一共买了12个气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于位置与方向、乘法口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间与钟面的认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位置与方向: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向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的位置。

2. 乘法口诀: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时间与钟面: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时间与钟面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位置与方向、乘法口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间与钟面等知识点。

3. 练习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课时练习 课(第4、5课时)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课时练习  课(第4、5课时)

第6课时练习课(第4、5课时)1.填一填。

(1)计算45-( 12.3+25.8)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

(2)36连续减去2个2.5.再加上1.2.和是( )。

(3) 7.6 -2.5+2.4-1.5=(+)-(+)(4)146.75-99.3=146.75-1002.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 )。

A.不适用B.同样适用C.不一定适用D.无法判断(2)用简便算法计算4.72+0.99时.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

A. 4.72+1+0.01B.4.71+1+0.1C.4.72+1-0.01D.4.71+1-0.1(3)8.2与3.5的差,加上它们的和,列式是( )。

A.8.2 - 3.5+8.2B.8.2-3.5+3.5C.8.2 - 3.5+8.2+3.5D.(8.2-3.5)+(8.2+3.5)(4)甲数是42.78,比乙数少1.8.甲、乙两数之和是( )。

A. 44.58B.83.76C.87.36D.44.6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6.2+5.12+3.8 15.35+9.2-5.9 3.63+(10.25 - 8.75) 13.7 - 8.9- 1.1 3.8 +1.37+6.2 +12.63 4.56+5.44-4.56+5.44 4.谁说得对?把你的想法试着表示出来。

第6课时练习课(第4、5课时)1.(1)加减解析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在算式45 - (12.3+25.8)中,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减法。

(2)32.2解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以列式为36 - 2.5 - 2.5+1.2,这个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没有括号,所以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算出得数即可。

(3)7.6 2.4 2.5 1.5解析本题是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性质的综合应用,在同级运算中,为了计算简便需交换位置时,一定要带上符号。

2022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6课时 练习课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2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6课时 练习课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人数
423
277
423+277+290=990(人) 990>900 答:电影院的座位不够。
三年级 290
六、把这些货物全部运走,可以怎样运?需要运几次? 写出你的方案。
710+288=998(千克) 560+440=1000(千克) 232+397+360=989(千克) 答:①和③装一车;②和⑦装一车; ④、⑤和⑥装一车,需要运3次。
1、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2年2月1日星期二下午1时47分43秒13:47:4322.2.1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2年2月下午1时47分22.2.113:47February 1, 2022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022年2月1日星期二1时47分43秒13:47:431 February 2022 4、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时47分43秒下午1时47分13:47:4322.2.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二)
2 减法
第6课时 练习课
一、把得数相同的连一连。
二、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596-145=451
238+96=334
=317 605-288
=266 703-437
三、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如下表,请你当一回管理员, 把表格补充完整。(单位:本)
书的分类 原有 借走 还剩
文学书 405 168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提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五个分数四则运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熟练,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帮助学生深化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运算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清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练习法。

引导发现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和总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合作交流法是指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运算思维。

练习法是指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和提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五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合作交流: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总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3.练习巩固: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和提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6课时梯形的面积练习课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6课时梯形的面积练习课青岛版

2.选择正确的列式。
13
(1) (13+10)×8.5÷2
(2) (8.5+12.5) ×13÷2
8.5
12.5
(3) (13+10) ×12.5÷2
(4) (8.5+12.5) ×10÷2

10
拓展训练
3.一个大坝的横截面是梯形(如下图),求它的面积。
(20+80)×40÷2 =100×40÷2 =20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是2000平方米。
拓展训练
5.课本75页第6题。
15÷5=3 60÷3=20(m2) 60+20=80(m2) 答:梯形菜园的面积是80m2 。
解:设高是x米。
15χ÷2 = 60 15χ÷2×2 = 60×2
15χ= 120 15χ÷15= 120÷15
χ=8 (5+15)×8÷2
= 20×8÷2
= 80(m2) 答:梯形菜园的面积是80m2 。
5
多边形的面积
第6课时 梯形的面积练习课
课堂小结
想一想: 1.怎样计算梯形
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
拓展训练
1.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42
30
26 (42+26)×30÷2 =68×30÷2 =1020(平方厘米)
7.5
11
12.5 (7.5+12.5)×11÷2 =20×11÷2 =110(平方厘米)
拓展训练
4.课本75页第5题。 木材场常常把木材堆成下图形状。试算出图中木材的根数,并用梯形的 面积公式解释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152)×40 ÷ 2=4560(个) 答:这个剧场一共设置了4560个座位。
探 究 新 知 (教材98页第10题)
4.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60m, 下底是180m,高是50m。如果每棵果树占地 10m2,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160+180)×50÷2=8500(m2) 8500÷10=850(棵) 答:这个果园共有果树850棵。
6 多边形的面积
第6课时 练习课
优 翼
复习导入 1.回顾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为:S=(a+b)h÷2
旧 知 巩 固 (教材97页第5题) 1.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下图中涂色梯形的面积。 (单位:cm)
(12 + 18)×9÷2 = 135(cm2) (5 + 5 - 2.3)×3.4÷2 = 13.09(cm2) (7.2 - 1.6 - 2.2 + 7.2)×4.8÷2 = 25.44(cm2)
除此以外,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将本文件任何 内容用于其他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如发现未经授 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更多教学资源内容,敬请关注
3334326094@ youyicongshu100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 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 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 利人的合法权利。
探 究 新 知 (教材98页第11题) 5*.在下面的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 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有几种求法?
方法一:(2+3.5)×1.8÷2-2×1.8=1.35(cm2) 方法二:(3.5-2)×1.8÷2=1.35(cm2) 答:剩下的面积是1.35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旧 知 巩 固 (教材97页第1题) 2.一条新挖的水渠,横截面是梯形(如图)。
渠口宽2.8 m,渠底宽1.4 m,渠深1.2 m。横截面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8+1.4)×1.2÷2 = 2.52(m2) 答:横截面的面积是2.52平方米。
巩固练习
3.一个剧场设置了40排座位,第一排有76个座 位,往后逐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 152个座位,这个剧场一共设置了多少个座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