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红色之旅》读后感 (四篇)

《红色之旅》读后感 (四篇)《红色之旅》读后感《红色之旅》是一部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红色之旅》是一部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波澜壮阔的壮丽画卷;《红色之旅》是一部部凯歌,传承着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红色之旅》是一座座丰碑,记载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英烈的奋斗足迹。
《红色之旅》又一次把我们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中国大地,中华民族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时世造英雄,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带着历史的必然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们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劳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我们还清晰的记得,从嘉兴南湖的迷朦烟雨到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从力挽狂澜的遵义城头霞光到运筹帷幄的陕北窑洞,从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决战到黎明前的歌乐山的红岩英寻,从彩旗飘扬的天安门城楼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从响彻云霄的东方红到震撼太空的神舟飞船,这正是我们坚强的党??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夺目旗帜。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漫步在大渡河畔,时空引领我们回到1935年5月,面对咆哮奔腾的大渡河,面对十三条光溜溜的铁索,面对敌军猛烈火力攻击,22名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插手榴弹,脚踩铁索,踏上了不归路,在枪林弹雨中,向河对岸冲去……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红军创造了“飞跃”大渡河的奇迹,敌军妄想以天险阻挡红军的迷梦被彻底打破!试想如果亲身立于大渡河畔,望着万马奔腾的河水,恐怕无不胆战心惊,更何况要在枪林弹雨中沿着光秃秃的铁索跨越横河,同时发起猛烈攻击!但这看似不可能的壮举,革命先烈们却做到了,因为他们在参加革命的那一刻,就已经把毕生倾注于民族解放事业,即使面对在所难免的牺牲,他们任然坦然,任然视死如归!至此,我们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们不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震撼和感动!在书中我们住足在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
红色之旅实习活动心得体会5篇

红色之旅实习活动心得体会5篇第1篇示例:在这次红色之旅实习活动中,我收获良多,体会颇深。
这是一次不仅仅是实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意义非凡的体验。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一下这次实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红色之旅实习活动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实地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地,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仰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实习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和同事们一起承担着工作任务,共同协作完成各项工作。
通过与同事们的合作,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沟通协调,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也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深了对团队合作的理解和重要性。
通过实习活动,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虽然工作繁重,但是当我有空的时候,我会走出工作地点,去周围的农村走走看看。
途中,我发现了当地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的生活虽然朴素,但是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决心。
红色之旅实习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培养。
通过这次实习活动,我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得到了党和组织的关怀和培养。
我深刻体会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组织对青年干部的培养非常重要,也更加坚定了我要为党的事业献身的信念。
这次红色之旅实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理解了党的历史、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我会将这些心得体会铭记在心,不断努力,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组织给予了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我会倍加珍惜,不辜负组织对我的培养。
我相信,在党的培养下,我一定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回报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第2篇示例:红色之旅实习活动心得体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体验和成长。
红色之旅学习5篇

红色之旅学习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色之旅学习5篇,欢迎阅读参考!红色之旅学习心得体会(一)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巍巍的宝塔山、绵绵的延河水,犹如圣景一样印照在我的记忆之中。
每每说起延安,一种崇高的敬意就会油然而生,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院里专门组织的新进干警赴延安参观学习的红色之旅,短短几日,我受益良多,感慨颇深。
到了延安,我不禁有些吃惊,这座印象当中贫困、蔽塞的陕北小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敞笔直,高档酒店、大型商场一应俱全。
我心中不免产生疑问:这块贫瘠的黄土地是如何快速的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的呢?革命圣地延安是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那里留下了超多革命文物和遗址,我们满怀景仰地驻足在杨家岭的窑洞旁、聚集在党的七大会址中、缅怀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透过一个个红色遗迹的传承,追昔抚今。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看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简陋的故居我不禁感慨万千,他们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的窑洞里,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一场又一场至关重要的伟大战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震惊世人的光荣胜利,就是在这昏暗的油灯下,斑驳的桌椅旁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光辉著作,看到这些,我对艰苦奋斗的传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党的七大会址,我们认真聆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诞生及深远影响,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枣园遗址,延安干部管理学院的王教授为我们现场讲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事迹,“人民的骆驼”任弼时的事迹等,从事迹中我深受教育和启迪。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秦始皇陵、乾陵等。
观秦始皇兵马俑,我们的先辈们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可谓世界之最,看乾陵,面积广阔,气势宏大,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历史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
红色景点游览心得体会3篇

红色景点游览心得体会3篇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xx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红色景点游览心得体会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红色景点游览心得体会1篇今年是建党__周年,我们一起参观了几个红色旅游景点,中共一大会址、宋庆龄故居和孙中山故居,对革命前辈们的奋斗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一大会址中,保存了很多当时遗留的杂志和书刊,透过玻璃仔细阅读当时的文字,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冲击,在当时的国内形势下,这些有着共同理想的青年走到了一起,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他们的努力,为美好的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当年一大在这里秘密的召开,而今时间逆转不回当时的场景,但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的场面,因为每个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参加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党从无到有,历经艰难曲折无数,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怎不让人骄傲信服!时光不再,英雄虽逝,他们的精神长存,犹如黑夜的明灯盏盏,照亮着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
到徐汇区宋庆龄的故居,很想看看国母宋庆龄的起居环境,看看她老人家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小洋楼很漂亮,看见她老人家的雕像,很慈祥,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篇文章,宋奶奶分蛋糕,想象着她肯定是个很亲近的人。
文物馆内,藏有很多宋庆龄文物,如照片、来往书信、宋庆龄大学毕业证、藏书、生活工作用品、国务活动礼品、宋庆龄亲属物品以及历经磨难由宋庆龄保存的孙中山印章等。
这些都成了珍贵的遗物。
看见壁炉上方挂着宋庆龄和孙中山在日本结婚后的合影,想起她当年是违抗父命与孙文结婚,但他们不离不弃的的爱情誓言令人钦佩。
宋庆龄出生在上海,九岁入上海中西女熟学习,1907年赴美国留学。
上海红色之旅参观心得体会

上海红色之旅参观心得体会上海红色之旅参观心得体会1上海红色之旅,历经了一个多月的历程,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在一起相处的每一位都非常珍惜,同事也是非常认可自己,这一切都让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们互不认识、一起努力,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在这个集体当中,我也是有着非常多的感受,让我感觉到很有意义,也让我对自己各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也感觉非常的充实。
这次的红色之旅,对于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我也是对自己各方面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我也一直以来都非常明确自己的职责,我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缺点,一直以来都是非常认真的去搞好自己各方面的工作,我清楚的意识到了自身各方面的问题,我感激在这样的环境下面我的进步,我一直都非常的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也应该做出更好的成绩来,我也是希望我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有着足够大的'提高,在这方面我一点也意识到了自己各方面的职责,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得到进步,这也就是我应该要对自己各方面的一个提高,我也希望让自己能够做的更好一点。
我也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各方面的缺点,我也在一点点的去提高自己各方面,在工作上面也应该要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我清楚的意识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是做的非常认真的,我也感激在这样的环境下面我也一定会有一些做的不足的地方,我也会进一步去调整好心态,我也渴望能够有更多的进步,在这样的环境下面,我也一定会努力去搞好自己各方面的工作,这次参观的红色之旅我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我也一定会认真搞好自己各方面的工作,对于未来我也是要进一步的去规划好的,我一定会让自己在这方面更加努力一点的。
上海红色之旅参观心得体会2参观红色之旅是我们暑假期间很多人在参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这次实习的目的。
在暑假参观之旅中,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红色历史的知识,同时也对红色基因历史的研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未来我们学习红色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七篇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七篇【篇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像是一卷画卷,在历史的长河里,党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尝试都被化作画卷中的点点彩墨,勾勒出一幅巨丽雄浑的岁月巨作。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伟大的党即将迎来她的九xx周岁华诞。
在这喜庆且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来临之际,我跟随党支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初心公园,寻找先辈们的足迹,感受过去的那段光辉岁月。
在安静庄严肃穆的公园里,我怀着崇高的敬意,通过浏览图片、实物等,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革命历程有了深刻的认识。
认真参观了中共一大至十九大的党史微场景,详细了解了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程,在思想上、精神上经历了一次革命洗礼。
之后,在湿地办乔俊杰同志的带领下跟着老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言,让我深刻体会到他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责任!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正能量的鼓舞。
在心底默默鼓劲:一定要早日入党,成为他们中间光荣的一员!现在像我们这些八零后,九零后们对曾经的红军过雪山,草地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没有太多记忆了,解放战争的印象都是从书中或者是当年的老红军,老八路口中得知的,所以我认为当前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
因此我认为,只有我们不忘记昨天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的思想才能永保共产主义先进性,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在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方针、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我们的交通事业推向更高。
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不能只把宣传教育挂在嘴边,每年喊喊口号,便觉得是受到教育了,更要把红色教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这种想法在我参观完初心公园后体会更为深刻。
作为新时期的预备党员,我还要不断地学习,用知识丰富我的头脑,用理论武装我的思想,用行动体现我的价值,时刻按照党员的先锋带头精神影响自己,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工作中发挥吃苦耐劳精神,勇于奉献,甘当铺路石。
红色之旅学习心得体会

红色之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为了纪念建党90周年,弘扬民族精神,公司党组织精心组织和安排一次重庆、广安的红色之旅,让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团支部委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加深对革命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爱国主义热情,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于各项工作之中,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踏着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那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感受红土地上英雄们的壮丽诗篇,让我的心灵得到又一次的洗礼。
一、小平故居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小平生平事迹的展馆是全园的中心建筑,宏伟高大,设计独特,起起伏状的屋顶,意含小平三落三起的政治生涯,走入展馆,迎面是小平的全身塑像:小平从容不迫地向我们走来,他的身后是高山大川,他的身上闪耀着光芒。
远远看去就好像伟人正向我们走来,他的形象显得格外的高大和挺拔,一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概尽显无遗。
看着小平故居里的一切,我突然想到了什么叫做革命家的气质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小平同志曾经三落三起,但是每一次的落和起都能激起他工作和学习的无限热情,正所谓革命者是不怕困难。
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小平同志从16岁离开家乡以后直到临终都没有回过家乡。
这是一种为了全国人民的事业全心付出的伟大情怀。
小平同志坚定和豪迈的革命家气概,在小平的故居让我有了更真实而又深切的体会。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学习他的这种坚定和豪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一个党员的作用在平时充分地发挥出来,让群众能肯定我的党员作用。
想想伟人的过去,回首看看现在,自己这样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去工作呢。
是党,是公司给了我机会,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一定要努力实践党的宗旨,用自己的行动给党增光添彩,为公司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二、渣滓洞给我带来的力量和信念进入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
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地狱,阴森、恐怖,对于被关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
《红色之旅》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700字

《红色之旅》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700字红色之旅读后感范文一《红色之旅》这本书记叙着中国革命者在革命战争的英勇事迹,是教育我们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
特别是他们“一要三不要,一图二不图”的精神跟我认为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反思、学习的。
公元1921年7月23日的傍晚,在上海志路106号,当时13位带不寻常的任务革命者在这里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革命的历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为了推翻旧社会,中国共产党组织一支队伍——中国工农红军。
这只一支敢死队,他们为了革命,不要家,不要钱,不要命,工农红军的战士们牺牲无数。
当被敌人捕捉时,他们就是死,也不会透露一点消息给敌人的,因为他们是铁打的,敌人的软硬招式。
他们统统不吃,直到被敌人打死的最后时刻,他们仍然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万岁!刘胡兰就是个例子,当她被敌人拘捕时,尽管敌人用尽任何手段逼她说出秘密时,她仍闭口不说,就这样,她掺死在敌人的刀下,为共产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刘胡兰的死,使所有人都看到了,共产党员是铁打的,是不怕死的,他们永远都是为了革命奋斗的,他们相信革命总有一天会胜利的!红军长征是苦的,但是为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红军不得不选择这条长途远征的路。
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条路上,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们面临种种困难,饥寒交迫,军队中缺粮、缺水……还有许多许多数不尽的困难。
红军面对这些困难,毫不畏惧,终于在1936年10月完成了长征,在这条道路上,不少革命者被冻死、饿死、病死。
他们为革命牺牲,有的甚至找不出名字。
万里长征死伤无数,但在长征途中发生着一个个感人的事迹。
却永远教育后人。
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现在是21世纪科技发达时代。
想想旧时代的中国,那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也不要忘了,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来今天美好的生活呢?这都是老一辈的革命者打出来的江山啊!然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现在生活富裕了,但我们不能忘本,革命者事迹我们要记住,革命者的精神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学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篇一: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为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加强我们对党的认识,局党支部组织我们进行了一场红色之旅,到具有重要政治历史意义的庐山,英雄城南昌,革命圣地井冈山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3月22日,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4人来到了秀丽的庐山,参观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蒋宋美庐别墅、白居易草堂;饱览如琴湖、锦秀谷、仙人洞、三宝树的秀美;伫立含鄱口,仰观“领袖峰”。
挺拔的云杉,险峻的峡谷。
虽然天公不作美,整座山雾气弥漫,但祖国锦绣山河让我们忘却了疲劳,让我们有身处仙镜一般的感觉。
3月23日下午,我们来到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
登上了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
随后我们来到八一广场,瞻仰了南昌起义纪念碑,面对广场上一幅幅石雕,想起一幕幕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在革命时期的艰苦,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更加感受到了和平时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教育的重要性。
可以说石雕给我的不止是视觉的感受,更多是心灵上的思索。
3月24日,经过5小时多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井冈山。
当天,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着名的五大哨口之一,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哨口,参观了黄洋界哨所陈列馆,站在黄洋界哨口,浓雾锁住了我们的视线,看不清远处的景物,但更凭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
黄洋界上的哨所仍在,战壕依旧,大炮和滚木严阵以待。
在翻滚的浓雾深处,我们仿佛听到了往日的隆隆炮声和当年红军的喊杀声,感受到了当年战场的厮杀,更体会到了革命者的豪情和勇敢。
在三年多的艰苦岁月里,黄洋界经受了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我自巍然不动”。
浓雾中的黄洋界,别有一种韵味,也给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身后,掩映在绿阴深处耸立的汉白玉的纪念碑,给人第一印象,是那样庄严而肃穆!壁墙上刻着朱德元帅题写的“黄洋界”三个镏金大字。
经过黄洋界,我特意来到那棵毛委员和朱军长当年挑粮走过的羊肠小道和他们上山时曾歇息过的菏树边照了张相,让那琬蜓崎岖的山道和如今枝繁叶茂的菏树见证我们年轻一代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敬仰之情,让前辈们的高风亮节指明我的人生方向。
小井的“红光医院”是一九二八年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在这里建的第一所医院,所谓的医院,是一幢两层楼的旧式楼房,共有50余间,楼房并没我想像中那样破烂不堪,也许是修理过的缘故。
楼下是医生的办公室,但里面陈设有当时极其简陋、原始的医疗器械——有当时使用的伤口消毒药品“盐水”、“石灰水”;手术器械居多的是土法炮制的竹器制品;因当时缺乏麻痹药物,就把需要手术的伤员捆绑固定在一个巨大的柱形圆石上,谓其石为:“镇定石”。
隔壁是看护排的住处,其余的是重伤员和
重要干部的病房,楼上全部是伤势较轻的伤病员住处。
这里一切的一切,唯有亲历目睹,才能深深体会到红军当时生活、战斗、医疗条件的艰苦。
如今,人去楼空,只见几床草席,已见不到渗血的绷带,听不见疼痛的呻吟,更闻不到红米饭,南瓜汤的味道……据导游说,当年这所医院是曾志牵头创建的,在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井冈山时,红军医院当年曾遭敌人袭击,上百个伤病员被捕杀害。
最年轻的红军烈士才十四岁。
离红军医院约百米处小溪边,建有红军烈士纪念碑和墓,四旁绿树掩映,群山环抱。
这里埋葬着一百四十位红军烈士的忠骨。
聆听了导游的介绍后,我想无论是谁只要有一点正义感和爱国之心的人听了这一段经历后心里总会有一点想法的。
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这次遇难中的每一位遇难者,是他们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将永不磨灭!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年9月到1930年期间的革命历程。
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么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
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垫而成的。
一件件遗物使我们肃然起敬,看到了当年厮杀用过的大刀、长矛、土炮、土枪,经过无数战斗的军装、军旗、军鞋布衣,上面还带着战场的硝烟,还有带血的遗迹,一张张先烈的照片,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是那样的陌生,又是那样的熟悉,千千万万红军的遗容,是我们零距离,面对面,脸对脸,凝固在历史的瞬间。
我们的脚步因此变的沉重而缓慢,我们不愿放过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
《朱德的扁担》那是我在小学课本上读过的故事,而今天,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亲眼目睹到了那根记录着传奇故事的扁担。
它静静地摆放在玻璃橱窗内,与其他扁担相比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扁担内侧用黑色楷书写着“朱德的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这几个字是那么的醒目,从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的光辉形象。
讲解员还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支工农红军——红军第四军,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的整个过程。
随后,我们参观了红军造币厂、毛泽东铜像馆、朱德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茨坪旧居。
第二天清晨,我们冒着细雨,来到英烈们长眠的地方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言。
当我举起握紧的右手在陆局长的带领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此刻,我们,在这里庄严承诺将永远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那一刻,自己心中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那面鲜红的党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穿过党政领导、井冈山老战士和书法名流留下墨宝的碑林,我们站到了纪念碑前。
抬头瞻仰纪念碑,碑上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