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课程设计示例

照明课程设计示例
照明课程设计示例

一、照明计算

1. 1 房间尺寸

以某一普通教室为例。

普通教室的建筑轴线尺寸为长9 m 、宽7.2 m 。如果考虑到墙厚0.24 m 、粉刷层0.01 m ,则房间的长

74.801.0224.029=??

?

??+?-=l m 房间宽

94.601.0224.022.7=???

??+?-=w m 教室层高:底层为3.8 m ,其余为3.6 m 。以二层为例,设楼板和找平层共0.17 m ,则房间的高度3.6 - 0.17 = 3.43 m 。设照明器吸顶安装,考虑到灯的高度,取高度 h = 3.4 m 工作面(课桌)高度 h FC = 0.75 m 室空间高度

h RC = h - h FC = 3.4 - 0.75 = 2.65 m 室空间比 ()()

43.394

.674.894.674.865.255RC =?+??=+=

lw w l h RCR CCR = 0

()()

97.094

.674.894.674.875.055FC =?+??=+=

lw w l h FCR 1. 2 反射比 (1) 等效地面反射比

地坪和踢脚线均采用白间黑灰水磨石,反射比根据《电气照明技术》孙建民编著p.18~19表1-10查得(下同),

ρf = 0.52

墙裙采用白色内墙砖,反射比

ρwf = 0.8 踢脚线高度

h F = 0.15 m 地面空间平均反射比

()[]()()

()

w l h lw w l h h w l h lw +++-+++=

FC F FC wf F f fa 222ρρρ

()[]()()()

94.674.875.0294.674.894.674.815.075.08.0294.674.815.0294.674.852.0+??+?+-??++??+??=

= 0.583 等效地面反射比 ()()501.097

.0583.015.2583

.05.215.25.2fa fa FC =?-+?=-+=

FCR ρρρ

(2) 墙面平均反射比

该教室共有窗户6扇,其中2扇宽w g1 = 2.4 m ,2扇宽w g2 = 1.2 m ,还有2扇宽w g3 = 1.1 m ,窗高均为h g = 1.8 m ,窗面积

A g = 2 ( w g1 + w g2 + w g3 ) h g = 2 ? ( 2.4 + 1.2 + 1.1 ) ? 1.8

= 16.92 m 2 反射比 ρg = 0.1

门有2扇,宽w d = 1 m ,高h d = 2 m (按理应扣除地面空间的高度,但不扣除产生的误差很小),门的面积

A d = 2 w d h d = 2 ? 1 ? 2 = 4 m 2 门采用深褐色调和漆,反射比约 ρd = 0.3

黑板2块,宽w b = 4.2 m ,高h b = 1 m ,黑板的面积

A b = 2 w b h b = 2 ? 4.2 ? 1 = 8.4 m 2 反射比 ρb = 0.1

室空间墙的面积

A w = 2 h RC ( l + w ) = 2 ? 2.65 ? ( 8.74 + 6.94 ) = 83.1 m 2 墙面采用白色涂料饰面,反射比 ρw = 0.8 墙的平均反射比 ()

w

b d g w w b b d d g g wa A A A A A A A A ---+++=ρρρρρ

()1

.834.8492.161.838.04.81.043.092.161.0---?+?+?+?=

= 0.563

(3) 等效顶棚反射比

拟采用吸顶安装照明器,故等效顶棚反射比等于顶棚空间平均反射比,并等于顶棚反射比。顶棚采用白色涂料饰面,反射比

ρc = 0.8

所以 ρCC = ρca = ρc =0.8

1. 3 灯数计算 (1) 利用系数

拟选用YG2-1型(FAC42601P )简式荧光灯照明器。理由有三:一是价格低廉;二是结构简单,保养换灯容易;(见p.361附录6-4)。

根据p.362表,当ρCC = 0.7、ρwa = 0.5、ρFC = 0.2时,在RCR = 3时U 1 = 0.70,在RCR = 4时U 2 = 0.61。

实际ρCC = 0.8、ρwa = 0.563、ρFC = 0.501, RCR = 3.43,利用系数将不低于0.70,暂取U = 0.70。

(2) 灯数计算

根据我国照明设计标准规定,教室的照度应达到100 – 150 – 200 lx (应取300LX ),取

E av = 150 ~ 200 lx

维护系数根据p.203表7-7(或P79表5-1),考虑到教室属清洁环境特征,照明器向上光通量为0,属于直接型灯具。故

MF = 0.73(或K=0.8)

照明器内光源采用直细管(T 8型)三基色(2×36W )荧光灯,PAK-TLW36W-840荧光灯每根灯管的输出光通量为

Φs = 2500 lm(3350lm) 当E av = 200 lx 时的灯数 5.973

.07.0250094

.674.8200s av =????==

UMF lw E n Φ

考虑到该教室具有较高的反射比,且拟另外还要安装两个黑板灯,取

n = 9基本也能满足E av = 200 lx 。

1. 4 方案二 (1) 尺寸计算

上述计算都是在照明器吸顶基础上进行的,考虑到照度计算中将遵循距离平方反比律,拟采用链吊安装,使灯基本与梁底平齐。梁底离地坪2.9 m ,若设找平层为0.03 m ,则高h = 2.87 m 。工作面高度仍为

h FC = 0.75 m 室空间高

h RC = h - h FC = 2.87 - 0.75 = 2.12 m ≈ 2.1 m 室空间比 ()()

71.297

.674.897.674.81.255RC =?+??=+=

lw w l h RCR 顶棚空间高度

h CC = H - h RC - h FC = 3.43 - 2.1 - 0.75 = 0.58 m 其中H = 3.43 m 为房间高度,见1. 1节。顶棚空间比 ()()

75.094

.674.894.674.858.055CC =?+??=+=

lw w l h CCR (2) 反射比计算

顶棚空间内表面的平均反射比 ρca = 0.8 等效顶棚反射比 ()()755.075

.08.015.28

.05.215.25.2ca ca CC =?-+?=-+=

CCR ρρρ

室空间内墙的面积

A w = 2h RC ( l + w ) = 2 ? 2.1 ? ( 8.74 + 6.94 ) = 65.86 m 2 其余尺寸和反射比见1. 2节。墙面平均反射比 ()

w

b d g w w b b d d g g wa A A A A A A A A ---+++=ρρρρρ

()86

.654.8492.1686.658.04.81.043.092.161.0---?+?+?+?=

= 0.5

等效地面反射比与1. 2节相同, ρFC = 0.501

(3) 利用系数确定

根据p.362表,当ρCC = 0.7、ρwa = 0.5、ρFC = 0.2时,在RCR = 2时U 1 = 0.79,在RCR = 3时U 2 = 0.70。

实际ρCC = 0.755、ρwa = 0.5、ρFC = 0.501, RCR = 2.71,利用系数将不低于0.70,不高于0.79,取U = 0.75。

(4) 灯数确定 灯数 86.873

.075.0250094

.674.8200s av =????==

UMF lw E n Φ

同样取n = 9,完全能满足E av = 200 lx 的要求。

降低照明器的安装高度,用同样数量的照明器,照度明显提高。但不管用链吊安装,还是用管吊安装,顶棚都会感到凌乱。而即使采用吸顶安装,照度也能基本满足要求。故决定采用吸顶安装。

1. 5 照明器布置

(1) 照明器布置

中间照明器的位置:纵向

37.4274.82===

l x m 横向 47.32

94

.62==

=w y m 前后照明器的位置:前后照明器离墙的位置通常为它们与中间照明器之间距离的一半,即离墙

46.13

37.430===

x x m 则纵向照明器之间的距离为

91.246.137.40x =-=-=x x s m 考虑到前面要安装黑板灯,取 s x = 2.7 m 前后照明器离墙的位置

x 0 = x - s x = 4.37 - 2.7 = 1.67 m

左右照明器的位置:左右照明器离墙的位置通常为它们与中间照明器之间距离的21

~3

1,即离墙

16.1~87.04

~347

.34~30===

y y m 则横向照明器之间的距离为

s y = y - y 0 = 3.47 - ( 0.87 ~ 1.16 ) = 2.6 ~ 2.31 取 s y = 2.4 m 左右照明器离墙的位置

y 0 = y - s y = 3.47 - 2.4 = 1.07 m (2) 校核距高比

由p.361附录6-4查得,YG2-1型照明器的最大允许距高比 λ⊥ = 1.46, λ∥ = 1.28 实际距高比

02.165.27.2RC x x ===h s λ, 906

.065

.24

.2RC y y ===h s λ 即照明器无论竖装还是横装均能满足距高比要求。

若采用方案二,距高比 29.11.27.2RC x x ===

h s λ, 14.11

.24

.2RC y y ===h s λ 显然也基本能满足要求。

1. 6 不舒适眩光校核

由p.361附录6-4查得,YG2-1型照明器发光面长1.28 m 、宽0.168 m (长1.175m 、宽1.04m ),面积

A = 1.28 ? 0.168 = 0.215 m 2 亮度计算公式

θ

θθΦcos 5.2cos 10002500cos 10001000θ

1000θs 1000θA I A I A I L ===

式中照明器内光源的光通量Φs = 2500 lm 。 (1) 纵向

照明器的配光特性摘自p.361附录6-4。纵向亮度分布如下表:

(2) 横向

与亮度限制曲线比较:

从图中可知,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亮度分布曲线都在亮度限制曲线d 的左方,对照p.217图8-2(a )在使用照度≤ 300 lx 的条件下,限制不舒适眩光的等级优于A 级。

1. 7 照度校核

对教室一般照明的照度校核可采用利用系数法,但为了更准确一些,这里采用了亮度方程法。

(1) 传递系数计算

011.000535.0184.0CF -+=-RCR e f RCR 539.0011.043.300535.043.3184.0=-?+=?-e 539.0CF FC ==f f

461.0539.011CF FW CW =-=-==f f f ()()336.0539.0143.35.2539.015

.2WF WC =-?=-==RCR f f ()()328.0539.0143

.35115

1CF WW

=-?-=--=f RCR f (2) 求初始亮度

因为所选照明器的上射光通量为0(见p.361附录6-4),故顶棚初始亮度

L C0 = 0

YG2-1照明器的下射光通量输出比为88%(见p.361附录6-4),直接比可根据利用系数表最右一列数据确定。当RCR = 3时,DR = 0.53;RCR = 4时,DR = 0.45。用插入法求RCR = 3.43时,约有DR = 0.49。

等效地面初始照度 7.13274

.894.649

.073.025009s F0=????==

wl MFDR n E Φ lx 墙面初始照度 ()()()()

1.7774.894.665.2249.088.073.0250092RC D s W0=+??-???=+-=

l w h DR MF n E ηΦ lx 等效地面初始亮度 2.217.132501.0F0FC F0=?==

π

πρE L cd / m 2

墙面初始亮度 8.131.77563.0W0wa W0=?==

π

πρE L cd / m 2

(3) 列亮度方程 根据p.193式(7-46)得

????

??????=????????????????????-------000W C F WC WF CF CC FC 1 f f 1 f 1

W C F WW wa wa wa CW CC FW FC FC L L L L L L f f f f ρρρρρρρ ??????

????=?????????????????????-?-?-?-?-?-?-8.130 2.21 328.0563.01 336.0563.0 336.0563.0336.08.0 1 539.08.0 336.0501.0 539.0501.0 1

W C F L L L 经整理得

??

????

????=????????????????????------8.130 2.21 815.0 189.0 189.0269.0 1 431.0168.0 270.0 1 W C F L L L (4) 解亮度方程

610.0815.0 189.0 189.0269.0 1 431

.0168

.0 270.0 1 =------=? 5.19815.0 189.0 3.81269.0 1

0 168

.0 270.0 1.22F =----=? 2.13815.0 3.81 189.0269.0 0 431

.0168

.0 1.22 1 C =----=? 9.173.8

1 189.0 189.00 1 431

.0 1.2

2 270.0 1 W =----=? 0.32610.05.19F F ===

??L cd / m 2

6.21610.02.13C C ==

=??L cd / m 2

3.29610

.09.17W W ==

=??L cd / m 2

(5) 计算工作面平均照度 201501

.00

.32FC F av =?==

πρπL E lx 完全符合我国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并可求得实际的利用系数:

742.073

.02500974

.894.6201s av =????==

MF n wl E U Φ

比原先选定的0.70高出了

%6%10070

.070

.0742.0=?-

1. 8眩光指数计算

眩光指数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计算,但因学生只从一个方向(纵向)观察,故只计算纵向的眩光指数。

(1) 间接照度E i 计算

观察者坐在教室后墙中间离墙1 m 处,眼睛位置离地坪1.2 m 。顶棚离眼睛高度

h 1 = 3.4 - 1.2 = 2.2 m 等效地面离眼睛高度

h 2 = 1.2 - 0.75 = 0.45 m

等效顶棚对眼睛的形状因数 2212211

1

C 2a r c t a n

2a r c t a n l h w

l h h h w

f ++-= 894.074

.72.2294.6arctan 74.72.22.22.2294.6arctan

2222=+?+-?= 式中l = 8.74 - 1 = 7.74 m 。

等效地面对眼睛的形状因数 2222222

2

F 2a r c t a n

2a r c t a n l h w

l h h h w f ++-= 417.174

.745.0294.6arctan 74.745.045.045.0294.6arctan

2222=+?+-?= 一面侧墙对眼睛的形状因数

???

?

???

?????

?

?++++-+=222

2212221W

42arctan 42arctan 42arctan 2arctan 21l w h l w h l w w

w h w h f ????+-?+?=2274

.7494.694

.694.645.02arctan 94.62.22arctan 21 284.074.7494.645

.02arctan 74.7494.62.22arctan 2222=???

?

????

???+?+?+?? 对面墙(视线以上)对眼睛的形状因数 2

2

12

2

2

21

2

2

1

1W142arctan

42arctan

l

w h l

w w l

h w l

h h F +++

++=

222274

.72.2294

.6arctan

74.72.22

.2+?+= 215.074

.7494.62.22arctan

74

.7494.694.62

2

2

2

=?+??++

对面墙(视线以下)对眼睛的形状因数 2

2

22

2

2

22

2

22

2W242arctan

42arctan

l

w h l

w w l

h w l

h h F +++

++=

2

22

2

74

.745.0294

.6arctan

74

.745.045.0+?+=

046.074

.7494.645

.02arctan

74

.7494.694

.62

22

2=?+??++

间接照度

()W2W1W W F F C C i 2F F f L f L f L E ++++=

()046.0215.0284.023.29417.10.32894.06.21++??+?+?= = 88.9 lx

(2) 照明器配光特性

本设计采用的是YG2-1型照明器,这种照明器具有非对称的配

光特性,因此不能精确地提供照明器各个方向上的光强值。但在进行眩光源的亮度计算和对眼睛的直射照度计算时需要这方面的数据,为此可借用线光源配光特性表示法。首先判断该照明器纵向配光的类别。根据p.361附录6-4计算如下表:

与p.165表6-8相比较,该照明器的纵向配光与A类最接近,近似认为其属于A类。

()α

αc o s

=

f

(3) 眩光源亮度和直射照度计算

YG2-1型照明器的出光口面积(见p.361附录6-4)

2

.1=

?

=

A

28

m

.0

215

.0

168

眩光源的坐标见下图,列表计算如下:

眩光源对眼睛的直射照度 ∑∑==+=6

4

vi 3

1

vi d 2i i E E E

()lx 3.4998.43.1861.341.92=+++?= 眩光源亮度

∑∑

∑==+=6

4

i 2

i i

γ2i γ3

1i 2i γi 2γi 2

22P L P L P L ΩΩΩγγ ()1650434674263227821092=+++?= (4) 眩光指数计算

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得眩光指数:

4.19165043.499.885003.4912lg 850012lg 82

2d i d =?????????????++??=?????

? ?

?

Ω++=∑P L E E E CGI γγ

在上述数据中,除了E i 外均未记入维护系数。如果E i 也不记维护系数,则

lx 12273

.09

.88i ==

E 代入眩光指数计算公式可得: CGI = 18.6

如果考虑到教室中还将安装黑板灯,它将使教室中各面的亮度有所提高,尤其是黑板所在墙面的亮度将有较大的提高,导致E i 的进一步增大,所以实际的眩光指数

CGI < 19.0

教室的眩光指数要求不大于16,因此用这种照明器不是最合适的。但YG2-1型照明器价格低廉,维护和换灯容易,且不大于19的眩光指数一般也能基本满足要求(可认为处于临界状态)。

统一眩光评价值

???? ??=∑2225.0lg 8P L L UGR s b

ω

1. 9 黑板灯布置

黑板照明宜采用专用的黑板灯,参考索恩公司OPTUS1×36W黑板灯计算,光通量3350lm。这种灯的出射光主要集中在20?~65?的范围内。用图解的方法可求得黑板灯的安装位置,即光中心离墙0.44 m,安装高度3.43 - 0.93 = 2.5 m。

这样布置黑板灯的优点是灯出射的光通量被充分地利用,且无直接反射光射向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眼睛中。但灯的安装高度过低,不美观,且灯在25?时的光强明显大于20?,黑板最下部照度将有所下降,故改变如下图。此时黑板灯的光中心离墙0.75 m,安装高度3.43 - 0.53 = 2.9 m。

共用两盏黑板灯,居中布置,灯距(中到中)2 m。

二、施工图绘制

电气施工图是在建筑施工图的基础上加以绘制的。下面我们以江苏省某市电大教学楼为例,这里只介绍该教学楼东侧半栋楼的电气施工图绘制。

2. 1 建筑施工图处理

(1) 打开0、2、3、31、4、5、6、8层

在绘制电气施工图时应先对建筑施工图加以处理,即保留必要的图线文字,去除与电气施工图无关的图线文字。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电气图线,使施工队施工时更容易识图。

1. 去除剖立面标记。如图中的A-A、C-C、D-D。

2. 去除门窗的标号。如图中的M-1、C-3等。

3. 去除柱内的涂黑,但必须保留柱子的外框。去除涂黑的作用

是防止与照明器图例相混淆。如果不易混淆,也可保留。

4. 图中的门可以去除,但开关的位置往往与门的开启方向有关,所以也可保留,但最好用其它图线不用的颜色,在出图时用较细的线型(例如0.12 mm),不致与电气线路相混淆。

5. 房间内的设备,如桌椅、橱柜、水池、便池等可以去除,也可与门一样处理。

6. 不必要的尺寸标注应去除。

(2) 关闭5层,把应去除的图线文字已全部去除了。

在绘制电气施工图时建筑施工图上必须保留的图线文字包括:

1. 建筑轮廓线必须保留,包括墙体、窗户、楼梯等,柱子可只保留其轮廓线,它中间的涂黑部分在图中不明显时,也即不会影响电气图的清晰明了时可以保留。台阶、雨棚等轮廓线应保留。

2. 建筑轴线的标号必须保留,同时保留轴线间的尺寸标注,一般还应保留建筑轮廓尺寸的标注,其它尺寸标注去除。

3. 各房间或其它空间的功能名称,例如“教室”、“办公室”等,应保留,当与电气设备或线路冲突时,文字可适当移动一下位置,每一层房间或其它空间的功能名称标注的位置尽量一致,便于读图。

4. 楼梯的上下标注尽量保留。

5. 标高应保留,当与电气设备或线路冲突时,标高可适当移动一下位置。

2. 2 电气设备布置

1. 二层标准教室布置一般照明的灯。

(3) 打开41、71层。

根据计算,一间标准教室安装9盏灯,先确定中间灯的位置,它应居中,然后根据计算书的数据,纵向间距2.7 m、横行间距2.4 m,如图所示。灯的标注包括灯的数量、型号、功率和安装高度。吸顶安装是标高用“ ”表示。

2. 二层标准教室布置黑板灯。

(4) 打开42、72层。

每个教室安装两盏黑板灯,根据前文的计算,两灯的间距2 m,离墙0.75 m,安装高度2.9 m。

3. 二层标准教室其它设备的布置。

(5) 打开43层。

先布置吊扇,每个教室布置四台吊扇,安装在梁下,同梁的吊扇间距是其离墙距离的2倍。

(6) 打开44层。

再布置开关。一般照明用一个三位开关,安装在门口。每一位控制一列灯(三盏),即分南、中、北三列。黑板灯开关用单位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安装在黑板旁。四台吊扇由两个双位开关控制,与黑板灯开关安装在一起。开关的安装高度位1.3 m。

(7) 打开45层。

最后布置插座。一般电源插座四个,前后各两个,都是单相三孔加两孔扁圆两用插座(俗称单相五孔插座),安装高度0.3 m。电视机电源插座一个,是单相两孔扁圆两用插座,安装在电视机柜上方,高

照明课程设计报告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2号办公楼的电气照明施工设计课程:电气照明 专业:建筑电气与自动化 班级:智能0801 姓名: 指导教师:李新兵于照 完成日期:2012年1月13日

电气照明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 某建筑(指定)电气照明施工图设计 二、工程概况 详各建筑图建筑说明。 三、原始资料 1、各工程土建施工图纸一套(另附) 2、国家标准及相应设计规范。 四、课题要求 1、设计原则:国家现行有关电气设计规范及主管部门规定等。 2、设计范围:电气照明平面布置、照明电气设计、接地与电气安全等 3、设计成果: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等) 电气施工图(系统图、平面图等) 4、设计要求:按工程施工设计深度要求设计、出图,全部图纸要求采用计算机 绘制。 五、日程安排 本次课程设计时间共1.5周,进度安排如下: 设计准备,熟悉有关电气设计规范,熟悉本工程土建图及其它所提条件,绘制电气设计条件图。(1天) 照明平面布置、电气初步设计。(2天) 照明计算、负荷计算。(1天) 电气施工图设计、绘图,要求采用计算机绘制电气施工图。(3天) 整理计算书及图纸、写课程设计报告。(1天) 六、主要参考书 1、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国标 1996年 2、GBJ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国标 2004年 3、JGJ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行业标准 2008年 4、吕光大主编《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第2版)1、2、3集中国电力出版社 5、照明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照明学会中国电力出版社 6、《工厂常用电气设备手册》(第2版)上、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7、《民用建筑电气设备手册》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国家标准电气制图应用示例图册》(建筑电气分册)中国标准出版社 9、电气设备生产厂家产品样本及其它资料等 七、课程设计指导书 《电气照明设计指导》刘介才主编机械工业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列车运行图说明书

铁路行车组织 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于该课程知识的学习,掌握行车闭塞法、正常/非正常情况的行车组织、列车运行图等。而本课程设计以列车运行图设计为主,学习列车运行图是学习行车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列车运行图的学习与理解,设计出与要求相关的列车运行图,掌握学习列车运行图的技巧,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画图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之中,我复习了之前的知识点,到图书馆收集一些关于列车运行图的参考资料,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之下,顺利完成了本课程设计。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说明书与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之处,还望见谅。也恳请老师指正。 设计者:

2012年11月14日 目录 前言 (1) 目录 (2) 原始资料 (3) 甲~乙区段区间通过能力 (4) 编制甲~乙区段列车运行放行方案图 (5) 总结 (8) 附件 (9)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一、原始资料 1、甲—乙区段线路示意图如下: 2、区段线路设备技术情况: 1)闭塞:单线半自动闭塞 2)各站均不具备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条件 3、区段行车量:

1)特快旅客列车一对:T201次甲站开14:00 T202次乙站开15:40 2)快速旅客列车两队:K359次甲站开09:00 K360次乙站开08:20 K401次甲站开14:40 K402次乙站开16:00 3)区段货物列车8对,列车车次由30001/2编起 4、计算各种通过能力时,扣除系数ε客=1.3,r备=0.2,k=0.85 5、列车运行图时间段为6:00~18:00 二、计算甲~乙区段区间通过能力 1、选择限制区间的列车放行方案 最大区间确定的计算: 各列车在各个区间的运行时分总和:甲~A:8+8+11+10=37 A~B :8+8+12+11=39 B~C:8+9+13+14=44 C~D:10+10+11+12=43 D~乙:8+9+11+12=40 所以选择最大区间为B~C区间,列车放行方案共四种,如下图所示:

某教学楼建筑电气照明课程设计1

这次课程设计是为某大学教学楼进行电气照明系统设计。教学楼分为三个部分,西侧为国教大楼,东侧为法政系楼,中间则为各学院办公楼和教室。本楼电源从室外埋地电缆引入,一般照明为三级负荷,电压等级为380V/220V,三相五线制引至各配电总箱。 设计内容包括照明和插座设计两个部分。其中,照明设计包括:一般照明系统的设计和消防照明系统设计。插座设计中包括普通插座,计算机插座和空调插座。 照明系统设计,其中包括照度计算、灯具的选择、照明干线、插座导线截面积的选择以及导线的敷设方式。插座系统按高档住宅标准设计。插座回路与照明回路由同支路供电,一般插座安装高度为0.3米,潮湿场所应装设防潮、防溅型的插座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 关键词:照明设计;插座设计;照度计算;CAD。

第一章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电气照明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工程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电气照明系统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照明的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照明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4) 2.2.1照明设计的目的 (4) 2.2.2照明的设计原则 (4) 2.3照明的方式和种类 (4) 2.4照明灯具的选择 (6) 2.5照明计算 (6) 2.5.1照明计算的依据 (6) 2.5.2照度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开关和插座的选择.. (18) 3.1开关和插座的种类 (18) 3.2开关和插座的安装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供配电系统设计 (19) 4.1负荷分级 (19) 4.1.1供电系统的负荷分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负荷计算 (19) 4.2.2负荷计算的原则 (19) 4.2.3负荷计算 (20)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一外文翻译 附录二外文资料原文 附录三设计图纸

51CTO下载电子商务网站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1.正文 (1)引言 ①.程序设计的背景 21世纪的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自从上个世界90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发展成为商业网络,并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很多人认为现在已经是互联网的时代,这是因为互联网正在并继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经离不开因特网,互联网成为全球通信与贸易的重要工具。网上购物系统正在成为人们日益信赖的购物平台,其以优越的方便快捷性、实用性、可获得性等特性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网上购物逐渐成为很多人购物的主要途径。另外,随着计算机身份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数据库安全、数字水印、信息隐藏、入侵检测、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使得网上购物的环境越来越安全,大型的合理构建,政府机构完备的法律制度都极大的保证了网上购物的安全性,提高了顾客的信任度,使得网络购物更加普及。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网络更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加上年轻人乐于尝试新生事物的心理趋向也让我们对于网上购物有了更多了解并参与其中。基于对网络购物环境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网络购物的体会,本小组成员进行了此次课程设计,基本上实现了简单的基于Java平台的JSP电子商务设计(电脑购物B2C模式的电子商务)。 ②.程序设计的需求分析 本电子商务总体基于Java,利用服务器端动态网页开发的JSP技术,辅以客户端动态网页开发的Javascript技术,主要设计实现以下功能: 1.前台销售,包括以下内容: 1)用户注册: 显示注册界面,通过Javascript技术判断用户填写的注册信息是否规X,用户名是否已经存在、填写的密码是否一致、Email是否为正确格式等等。用户确认所填注册信息并通过验证后,将注册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的userInfo表中。 2)用户登录 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检验所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与数据库中的用户名和密码一

网课程设计报告例子样本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网页设计 报告题目:“舌尖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页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 ***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商本**班 学生学号: * * 指引教师: *** 6 月24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舌尖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央视播出美食类纪录片,重要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各种侧面,来呈现食物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生活带来典礼、伦理等方面文化;见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食材以及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美食特有气质一系列元素;理解中华饮食文化精致和源远流长。该片重要主题是“变”,向观众展示老式农耕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步也告诉观众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正在变化。这不但仅是在拍摄美食,更是在拍摄承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精神食物。本网站简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美食,网页是依照《舌尖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档节目中七个主题来设计。分别为:自然地馈赠、主食故事、转化灵感、时间味道、厨房秘密、五味调和、咱们田野。本站建立使用了Fireworks、Flash和Dreamweaver网页制作工具。采用HTML语言、CSS样式、Javascript脚本语言编写网页,最后使静态页面也有丰富多彩视觉效果;此外又使用了网页特效,赋予了其她页面动态之美,动静结合,主题突出,吸引浏览者目光。 核心词:中华人民共和国;美食;文化 内容涉及:1.为什么要设计该网站? 2.本网站包括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技术实现 3.建立本网站可以达到什么效果?

目录 一、作品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软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色彩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目录构造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现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创立本地站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首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自然馈赠”页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主食故事”页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页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申请域名,发布网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论与心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参照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电气照明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照明光照设计 (2) 1.灯具的选用 (2) 2.规要求照度等值 (2) 3.照度及功率密度计算 (2) 4.照明控制方式 (4) 三.照明电气设计 (4) 1.负荷分级 (4) 2.工程负荷量 (4) 3.供电电源 (5) 4.负荷计算及导线选择 (5) 参考文献

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天津公司办公楼,本层为办公楼首层,面积为416.452m ,层高2.9米,工作面高0.75m ,窗高1.6m ,门的面积可忽略,无吊顶,墙壁、顶棚刷大白,地面反射系数为20%。设置有大厅、办公室、卫生间等。 二、照明光照设计: 在走廊、门厅、卫生间等地采用吸顶式安装,而且厕所需要要使用防水,防尘灯罩。 1、灯具的选用:使用)362(26W YG ?-,%86=η ,lm 32502?=Φ,室空间采取吸顶安装。 2、规要求的照度值: 办公室照度值为300lx ,卫生间100lx ,走廊、门厅100lx 。 3、照度及功率密度计算: (1)办公室1(采取吸顶式布灯方式,) ①RCR= w l w l h r ?+)(5=5 2.15(10.812.45) 10.812.45 ??+?=1.8 ②墙面反射比w ρ=0.7,顶棚反射比c ρ=0.7,地面反射比f ρ=0.2,玻璃窗反射系数为0.1。 w ρ= w g A g A A A A ρρωω+-)(= 0.7[(10.812.45 2.152-1.6 2.26]0.1 1.6 2.26 (10.812.45 2.152 ?+????+???+??))=0.6 ③根据RCR=1.8, ρ=0.6, ρ=0.7 查表: 得U=0.72 ⑤按规要求,房间照度标准值为300lx ,选YG6-2型灯具T8管。 8 . 0 2 78 . 0 82 . 0 82 . 0 1 = - = U 7 . 0 2 67 . 0 74 . 0 74 . 0 2 = - - = U 盏 灯数 . 10 8 . 0 72 . 0 6500 134.5 300 = ? ? ? = ? = UK A E N av φ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报告

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黎文皓 学号 1104121013 专业班级运输1203 指导教师邓连波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015年 6月

一、通过能力计算 由表可得,T 周调整后最大为36min 。 区间现有通过能力为: a)当不考虑固定作业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 n =144036 =40(对) n 货 非=n ?ε客n 客?(ε摘挂?1)n 摘挂=40?1.2×5?(1.6?1)×2 =32.8≈33(对) b)当考虑固定时间而不考虑有效度系数时 n =1440?9036 =37.5≈38(对) n 货 非=n ?ε客n 客?(ε摘挂?1)n 摘挂=38?1.2×5?(1.6?1)×2 =30.8≈31(对)

c)当同时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 n =(1440?T 固)×d 有效 T 周 =(1440?90)×0.8936 =33.375≈33(对) n 货 非=n ?ε客n 客?(ε摘挂?1)n 摘挂=33?1.2×5?(1.6?1)×2 =25.8≈26(对) 二、列车运行图技术指标统计及分析 1、数量指标 (1)按列车性质分类的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对数 (2)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走行公里 a) A-B 区段长度为:13+14+12+10+12+13+15+14=103km b) 旅客列车走行公里:103×10=1030km c) 货物列车走行公里:103×26=2678km (包括摘挂) (3)由各始发站发出的各种旅客列车数和货物列车对数 A 和B 发出的各种旅客列车数和货物列车数分别为5对、13对。 (4)机车台数 本设计中共用机车台数7台

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课程设计修订版

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课程 设计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课程设计说明书(2009 /2010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课程设计 题目:某写字楼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设计 专业班级:电气 06-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2周 设计成绩: 2010年 1 月 22 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正文 (3) 2.1设计主要任务及技术要求 (3)

2.2项目概况....................................................... . (3) 2.2.1负荷计算 (3) 2.2.2备用电源计算 (6) 2.2.3设备选型 (7) 2.2.4照明部分计算 (9) 3、课程设计总结与结论 (10)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一个学期对供配电及其照明技术的学习,使我对该课程有了初步的理解。明白了供配电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设计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同时还对供配电系统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备选型有了大致了解。另外掌握了一些照明设备的具体参数,照明设计规范和照明设备的选型。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供配电及照明技术课程的一个全面的设计,首先是让我们了解整个系统设计的步骤,包括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负荷计算、变压器的选择和断路器的选择和整个供电系统图的设计;其次,是考察我们的思维方式,包括一些设备参数的选取和整个系统的供电质量的评定。设计目的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点:(1)巩固建筑供配电及其照明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 (2)学习和掌握建筑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技术、经济政策、设计规范、规程和技术规定;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学校 机器人课程设计名称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班级10电气3 姓名谢士强 学号107301336 指导教师宋佳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2)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2) 第二章硬件设计 (3) 2.1 结构设计 (3) 2.2电机驱动 (4) 2.3 传感器 (5) 2.3.1光强传感器 (5) 2.3.2光强传感器原理 (6) 2.4硬件搭建 (7) 第三章软件设计 (8) 3.1 步态设计 (8) 3.1.1步态分析: (8) 3.1.2程序逻辑图: (9) 3.2 用NorthStar设计的程序 (10) 第四章总结 (12) 第五章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绪论 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机器人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六个子系统现在机器人普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汽车制造,医疗领域,如远程协助机器人,微纳米机器人,军事领域,如单兵机器人,拆弹机器人,小型侦查机器人(也属于无人机吧),美国大狗这样的多用途负重机器人,科研勘探领域,如水下勘探机器人,地震废墟等的用于搜查的机器人,煤矿利用的机器人。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横向上,应用面越来越宽。由95%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机器人应用无限制,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创造实现;纵向上,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已成为一个新方向,可以小到像一个米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机器人会更加聪明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设计一个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可以是轮式、足式、车型、人型,也可 以是仿其他生物的,但该机器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能够灵活行进,能感知光源、转向光源并跟踪光源;另外还应具备一项其他功能,该功能可自选(如亮灯、按钮启动、红外接近停止等)。 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功能要求进行机械构型设计,并用实训套件搭建实物。 2、基于实训套件选定满足功能要求的传感器; 3、设计追光策略及运动步态; 4、用NorthStar设计完整的机器人追光程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算法与编程综合实习 课题名称: 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21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5日

目录 第1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3) 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 (3)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4) 2.1 问题描述 (4) 2.2 设计要求 (4) 第3章课程设计总体方案及分析 (4) 3.1 问题分析 (4) 3.2 概要设计 (7) 3.3 详细设计 (7) 3.4 调试分析 (10) 3.5 测试结果 (10) 3.6 参考文献 (12) 第2部分课程设计总结 (13) 附录(源代码) (14)

第1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 仅仅认识到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是远远不够的,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入了解队列的特征,以便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它,同时还将巩固这种数据结构的构造方………………………………………………………………………………………………………………………………………………………………………………………..(省略)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2.1问题描述: 迷宫问题是取自心理学的一个古典实验。在该实验中,把一只老鼠从一个无顶大盒子的门放入,在盒子中设置了许多墙,对行进方向形成了多处阻挡。盒子仅有一个出口,在出口处放置一块奶酪,吸引老鼠在迷宫中寻找道路以到达出口。对同一只老鼠重复进行上述实验,一直到老鼠从入口走到出口,而不走错一步。老鼠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学会走通迷宫的路线。设计一个计算机程序对任意设定的矩形迷宫如下图A所示,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图A 2.2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程序输出如下: (1) 建立一个大小为m×n的任意迷宫(迷宫数据可由用户输入或由程序自动生成),并在屏 幕上显示出来; (2)找出一条通路的二元组(i,j)数据序列,(i,j)表示通路上某一点的坐标。 (3)用一种标志(如数字8)在迷宫中标出该条通路; (4)在屏幕上输出迷宫和通路; (5)上述功能可用菜单选择。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范文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资料 1. M-N 区段示意图 下行 技术站 中间站 2. 区段技术特征 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 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 4min τ不= 2min τ会= 4m i n τ连=(第一种类型) 2τ连= (第二种类型)

客:1=起t 1=停t 货:2=起t 1=停t 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 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 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1) 行车量 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 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 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 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 直通列车9对 区段列车4对 摘挂列车1对 (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 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1511次由M 站9:31出发,1512次由N 站15:39出发,在d 站停车5min ,其它中间站均通过。 1517次由M 站17:05出发,1518次由N 站6:16出发,在d 站停留5min 钟,其它中间站各停留2min 。 7. 中间技术站作业时分 d 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站,每次停留时间10min t 技=。 8. 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机车交路为肩回制,M 为基本段,N 为折返段。 机车在M 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分钟,在N 为70分钟。 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单独交路。

9. M-N区段各中间站卸车数 10.M-N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 11. 排空方向 罐车向上行方向排空。除罐车外,其它车种卸车后利用装车。不足空车由M 站提供。

照明课程设计示例

一、照明计算 1. 1 房间尺寸 以某一普通教室为例。 普通教室的建筑轴线尺寸为长9 m 、宽 m 。如果考虑到墙厚 m 、粉刷层 m ,则房间的长 74.801.0224.029=?? ? ??+?-=l m 房间宽 94.601.0224.022.7=?? ? ??+?-=w m 教室层高:底层为 m ,其余为 m 。以二层为例,设楼板和找平层共 m ,则房间的高度 = m 。设照明器吸顶安装,考虑到灯的高度,取 高度 h = m 工作面(课桌)高度 h FC = m 室空间高度 h RC = h h FC = = m 室空间比 ()() 43.394 .674.894.674.865.255RC =?+??=+= lw w l h RCR CCR = 0

()() 97.094 .674.894.674.875.055FC =?+??=+=lw w l h FCR 1. 2 反射比 (1) 等效地面反射比 地坪和踢脚线均采用白间黑灰水磨石,反射比根据《电气照明技术》孙建民编著~19表1-10查得(下同), f = 墙裙采用白色内墙砖,反射比 wf = 踢脚线高度 h F = m 地面空间平均反射比 ()[]()() () w l h lw w l h h w l h lw +++-+++= FC F FC wf F f fa 222ρρρ ()[]()()() 94.674.875.0294.674.894.674.815.075.08.0294.674.815.0294.674.852.0+??+?+-??++??+??= = 等效地面反射比 ()()501.097 .0583.015.2583 .05.215.25.2fa fa FC =?-+?=-+= FCR ρρρ (2) 墙面平均反射比 该教室共有窗户6扇,其中2扇宽w g1 = m ,2扇宽w g2 = m ,还有2扇宽w g3 = m ,窗高均为h g = m ,窗面积 A g = 2 ( w g1 + w g2 + w g3 ) h g = 2 ( + + )

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定稿

运行图设计说明2011年5月

一.设计目的 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轨道交通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规定了轨道交通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及行车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保证列车运行图运行,它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因此,对于一个学习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学生来说,掌握列车运行图的绘制和列车运行图的深刻内涵尤其重要。虽然在列车运行组织理论这门课上,同学们已经学习掌握了有关列车运行图的各种知识以及绘制技巧,但是只停留在理论层次,所以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补充理论学习的欠缺,使同学们能够亲身实地地体验列车运行图绘制的过程,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列车运行图绘制的完整过程。

二.设计背景 1、 线路、车站、区间距离及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2、下行方向:邵湖→兰舟;旅客列车运行时分:各区间均比货物列车小2min 。 3、车站间隔时间及起停附加时分(min ;不分上下行,标准相同): 2t =货起、1t =客起、1t =停;4τ=不、2τ=会;2τ=后停连 、4τ=后通 连 4、货运机车在自、外段技术作业时分标准为75min ;客运机车独立交路。 5、站内停车起动困难站:那口站上行方向。

种类 旅客列车货物列车 快速普通直快管内普客直通区段摘挂 对数 1 1 2 4 4 2 车次范围K401/ K402 2201/2202 6201/6202、 6203/6204 29991/2~ 29997/8 31231/2~ 31237/8 42231/2~ 42233/4 停站及时分邵湖、兰舟、神昌 三大站:6; 其余站:通过 邵湖、兰舟:8, 神昌:6,其余站: 3 1、技术站:上、下行货物列车在邵湖 站为中转,在兰舟站为始发或终到; 2、摘挂列车中间站停站作业时间标准: 那口、景西、召口:无摘挂作业;神昌: 20;其余:15; 3、摘挂列车超劳时间标准:10h。 到发时刻K401:邵发5:55; K402:兰发1:35 白天(6~20) 开行;同向间 隔时间≈8h 1.设计过程概览 2.各部分设计说明 1.所给资料的分析与理解 根据所给资料确定区间的运行十分表4.1,然后大致估算通过能力利用率,经计算发现区段运用并不紧张,所以决定从始发站开始铺画运行图,而放弃从限制区间开始铺画。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示例

课程设计和调试过程规范化要求 1)需求分析 分析系统功能需求以及用户操作流程。 2)概要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总体框架(系统功能结构图)。 3)详细设计 定义数据存储结构,并设计实现系统功能的具体算法,画出各算法的工作流程图。 4)代码设计 根据所设计的算法,定义相应函数分别实现系统的各子功能模块,同时由主程序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可通过选择主菜单来调用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的各个功能模块,子程序执行完后还可以返回到主菜单,继续选择其他功能执行。源程序要求书写规范,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均要求给出清晰的程序注释。 5)程序调试 程序编译、链接成功后,自己设计实现程序功能的一组或多组测试数据,并严格按照此测试数据进行测试,然后分析测试结果。如果程序不能正常运行或结果不正确,则需对程序进行单步调试,在调试过程中认真查找算法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和改正。 如果程序能够基本正确地运行,可考虑增加若干基本的容错功能(如避免用户操作错误时程序出现死循环等);另外尽量对现有算法给出改进方案,并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优缺点。 课程设计报告及书写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任务完成后,每位同学必须独立书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

应包括以下部分: 1)需求分析。包括设计题目、设计要求以及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和系统功能模块图; 3)详细设计。包括主要功能模块的算法设计思路以及对应的工作流程图; 4)主要源程序代码。包括存储结构设计说明,以及完整源程序清单; 5)调试分析过程描述。包括测试数据、测试输出结果,以及对程序调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 思考(列出主要问题的出错现象、出错原因、解决方法及效果等); 6)测试结果。列出所有功能的运行界面,并作文字说明。 7)总结。包括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对C语言和本次课程设计的认识以及 自己的建议等内容。 8)源代码。完整的c语言代码。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简易声控延时照明灯

题目:___简易声控延时照明灯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目录 一、总体方案与原理说明 (4) 1.1、主要原理说明 (4) 1.2、总体电路原理图 (5) 1.3、总体电路原理相关说明 (6) 二、电路设计……………………………………....................................... .7 2.1、单元电路一——声强监测电路和声强信号处理电路 (7) 2.2、单元电路二——延时控制电路和照明灯开关电路 (8) 2.3、单元电路三——电源电路....................................,..., (10) 三、元件清单............................................................,...,.. (11) 四、参考文献............................................................,, (12) 五、设计心得............................................................,.. (13)

一、总体方案与原理说明 总体方案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简易声控延时照明灯电路的原理与作用。 2、通过文献了解各种简易声控延时照明灯电路设计方案。 3、自行设计一种简易声控延时照明灯电路。 4、使用protel画图软件画出电路图。 5、列出元件清单。 1.1、主要原理说明 简易声控延时照明灯电路的总体框图 简易声控延时照明灯电路的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它是由声强监测电路、声强信号处理电路、延时控制电路、照明灯开关电路和电源电路5部分构成的。 声强监测电路的功能是利用MIC(麦克风)的特性,即当MIC接收到足够的声强时,在该电路产生谐振后输出一个微弱脉冲,从而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声强信号处理电路的处理电路的功能是将声强监测电路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整流,从而得到一个电平信号,为控制电路作准备。延时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利用555集成电路构成可重复触发的单稳态电路,从而实现照明灯的延时控制。照明灯开关电路的功能是实现控制电路和照明灯电路的强弱电转换。电源电路的功能是为上述所有电路提供直流电源。 延时照明灯的主要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K为拉线开关或墙壁开关,当K闭合后,该延时电路不工作,电灯处于正常的发光状态。当K被关断后,该电压一

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课程设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暖通方向) 《建筑供配电及照明》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某小区一六层综合住宅楼建筑照明设计 班级:建电0941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段春丽 完成日期: 2012年7月1日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研室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本论文主 要阐述了某小 区一六层综合 住宅楼建筑电 气的设计依 据、原则和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该建筑一层为车库,一共有20个,二---六层是住宅,共四套住房,三个户型,其中套房三和套房四户型一样。主要设计内容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负荷计算、照度计算、电力负荷的计算等;进行导线及电气设备的选择与确定,灯具及插座的选择与布置。 本次设计完成图纸共7幅,具体参见图纸目录。 本设计为课程设计,其目的的通过学生在完成设计的同时更好的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照度,插座,防雷接地,负荷计算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1.1 建筑电气概况 (3) 1.2 设计原则 (4) 1.3设计内容 (4) 第二章照明设计 (4) 2.1 概述 (4) 2.2 照明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5) 2.2.1照明设计原则 (5) 2.2.2 平均照度的计算 (5) 2.3 照明设计 (6) 2.3.1 光源类型的选择 (6) 2.4 照明配电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插座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一般规定(规范) (7) 3.2 插座的安装 (8) 3.3 插座的布置 (8) 3.4 具体房间的布置 (9) 第四章低压设备的选择 (9)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 组长: 其他成员: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1-16

目录 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现行系统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新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可行性综合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项目进度计划(Software Project Schedule)..............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需求规格说明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用例模型(用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用例文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用例实现(时序图+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规格说明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测试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覆盖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测试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工作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本人在项目实现中的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个人遇到的困难与获得的主要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课程设计完成结果分析与个人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个人完成的程序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文档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