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第三章练习(1)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育学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观点?A. 教育应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B. 教育应满足社会的需求C. 教育应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D. 教育应完全以个体为中心答案:D2. 以下哪位教育家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A. 孔子B. 柏拉图C. 约翰·杜威D. 亚里士多德答案:C3. 在教育学中,"隐性课程"指的是什么?A. 学校正式课程之外的课程B. 学校正式课程之内的课程C. 学生在课堂之外学到的知识D. 教师在课堂之外教授的内容答案:C4. 教育学中的"教学相长"原则指的是什么?A. 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B. 教师和学生相互竞争C. 教师和学生相互依赖D. 教师和学生相互独立答案:A5.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A. 诊断B. 激励C. 选拔D. 惩罚答案:D6. 教育学中,"教育公平"主要指的是什么?A.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B. 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C. 教育过程的公平参与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7. 在教育学中,"教育环境"通常包括哪些要素?A. 学校设施B. 教师C. 学生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学中"有效教学"的特征?A. 明确的目标B. 有效的互动C. 严格的纪律D. 灵活的教学方法答案:C9. 教育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依赖于什么?A. 外部奖励B. 内部兴趣C. 家长的压力D. 教师的期望答案:B10.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学中"教育创新"的范畴?A. 教学方法的创新B. 教育内容的创新C. 教育制度的创新D. 教育评价的保守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学中,"教育的民主化"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教育机会的均等B. 教育过程的民主C. 教育结果的公平D. 教育管理的开放答案:ABCD2. 教育学认为,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A. 教师的素质B. 学校的设施C. 学生的背景D. 教育的政策答案:ABCD3. 在教育学中,"教育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教学内容的个性化B. 教学方法的个性化C. 教学评价的个性化D. 教学目标的统一化答案:ABC4. 教育学中,"教育的终身化"主张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教育的终身学习B. 教育的终身服务C. 教育的终身发展D. 教育的终身就业答案:ABC5. 教育学中,"教育的信息化"主要涉及哪些方面?A.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B. 教学过程的网络化C. 教学评价的智能化D. 教学方法的传统化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学中的"教育公平"是如何实现的?答案:教育公平的实现主要通过确保所有学生无论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以及通过合理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来减少和消除教育不平等。

现代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二及参考答案导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 )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概念解释1.《学记》——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我国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它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任务、制度、内容、原则、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等,体系比较严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

在这本著作中,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贯穿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教育学研究范式----范式这个概念代表了从事某一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了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和主要的方式方法。

现代教育学试题(靳玉乐)7

现代教育学试题(靳玉乐)7

现代教育学试题(靳玉乐)7第三章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一、选择题1.D2.C3.B4.A二、多选题1.BCD2.ABCD3.ABC二、判断题1.×2.√3.×4.×5.√6.×三、材料分析题1.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

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仅受遗传素质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需要、分工等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环境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四、论述题1.素质教育对人的现代化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由素质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①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②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终身性与开放性。

这种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素质教育是实现主体发展目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性,追求并实现人的价值理想的过程。

②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过程。

③素质教育是完成人对现实思想道德水平超越的重要手段。

2.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表现在:①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它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②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④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第四章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一、不定项选择题1.ABC2. B3. ABCD4.ABC5.ABCD6. ABCD7.ABCD8.ABC9. ABCD 10. ABC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材料分析题材料题1:(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教育学习题集3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教育学习题集3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主观性B 普遍性C 基础性D能动性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

A 外铄论B 内发论C 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 我国古代“内发论”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老子4.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老子6.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

A特殊性 B 社会性 C 创造性D自觉性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1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反映。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11.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12.心理学家提出关键期或最佳期概念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13.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14.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教育学第三章---第八章练习

教育学第三章---第八章练习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教育体制:3.教育制度;4、教育立法:二、填空:1.教育必须为________服务,必须同__________相结合,培养__________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它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约_____________的制约、同时还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_______,基本形成______,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5、__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得以颁布与实施。

6、我国国家教育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___________制度。

7、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_____________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_______年______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

9、教育体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10、学业证书从学生完成学业的情况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学历的有效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11、我国学位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等级。

国务院设立__________,负责领导全国的学位授予工作。

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12、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级设置。

13、学校评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选优评估三种形式。

14、在现阶段,基础教育应以____________办学为主。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较全)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较全)

练习题库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参考答案: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其身心发生的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2、遗传素质——参考答案:遗传素质是指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包括有机体的构造、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3、环境——参考答案: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客观世界。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主体因素——参考答案:主体因素主要是指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环境和自我的能力和活动。

5、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参考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的发展是具有一定顺序的,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

二、填空题1、人的发展包括和的发展。

2、人的心理的发展包括和。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以概括为、、、、。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6.所谓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上的特点。

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9.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

10.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

11.所谓,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12.个性亦称,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立性。

13.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14.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

15.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现代教育学第三章习题

现代教育学第三章习题

现代教育学第三章习题第三章学习测试题一、单选题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认识教育规律B.认识客观事物C.利用教育规律D.发挥主观能动性2.教育艺术的创造性主要决定于()。

A. 教师B. 教育思想C. 教育制度D.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3.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A. 教育风格B.教育质量C.教育方法D.教育思想4.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A. 教育准备艺术B. 教育组织艺术C. 言语艺术D. 教育方法艺术5.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

A.教育目标与受教育着发展水平的矛盾B.社会发展需要C.个人发展需要D.教育本身需要6.往往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B. 唯意志论C.宿命论D.唯心主义7.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

A.发现教育规律B.创造教育规律C.改造教育规律D.利用教育规律8.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A.制造悬念B.铺垫渲染C.产生突变D.出现反转二、多选题1.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教育者B. 受教育者C.教育设备D. 教育中介E.教育文化2. 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 教育目的B. 教育者C. 教育手段D. 受教育者E. 教育结果3. 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

A.教育结构规律B.教育功能规律C.教育的内容规律D.教育的外部规律E.教育发展规律4.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A.口头言语艺术B.书面言语艺术C.体态言语艺术D.活动言语艺术E.参与言语艺术5.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所需要的环节有()A.教育规律理论化B.教育理论目的化C.建立教育实践的观念模型D.技术化E.行动化6.下列属于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的有()。

A.人道性原则B.创造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E.艺术性原则7.下列属于教育艺术特点的是()A.情感性B.创造性C.民主性D.主体性原则E.审美性8.下列属于教育口语特点的有()。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三章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是什么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着教育本质的同一的、稳定的、固有的东西是A.人的培养B.社会经验的传递C.社会实践活动D.交往活动【解析】A 研究证明人类的社会活动多种多样,教育活动也丰富多彩。

但不管教育自身的外在表现如何,决定着教育本质的同一的、稳定的、固有的东西是人的培养。

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是许慎在什么著作中对教育的界定A.《说文解字》B.《中庸》C.《论语》D.《学记》【解析】A3.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即生长,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A.英国的斯宾塞B.德国的赫尔巴特C.美国的杜威D.瑞士的裴斯泰洛齐【解析】C 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一反传统认识,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

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4.把教育看做人对人(尤其是老一代对年青一代)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的现代思想家是A.美国的布鲁纳B.前苏联的赞科夫C.德国的瓦﹒根舍因D.德国的雅斯贝尔斯【解析】D 德国现代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青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5.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如何经营完美生活是教育应教导的一件大事的教育家是A.美国的杜威B.英国的洛克C.英国的斯宾塞D.瑞士的裴斯泰洛齐【解析】C 19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给各种情况下的各方面行为以正确指导,要言之,指导人如何经营完美的生活。

6.认为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力量的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的教育家是A.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B.美国教育家杜威C.英国教育家洛克D.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解析】A7.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方向D.教育内容【解析】A8.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是A.教育者B.教育内容C.受教育者D.教育手段【解析】C9.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社会性和A.目的性B.意识性C.规律性D.复杂性【解析】B 正像社会性和活动的意识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一样,社会性和意识性也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学》练习三: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满堂灌”、“题海战术”、“节假日补课加班”违背了现代教育的( A )。

A、人道性原则
B、个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2、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是( C )。

A、教育系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B、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的矛盾
C、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3、将“稳重”、“规矩”视为成熟懂事而倍加推崇,将“出格”“异想天开”视为不成熟、不懂事而加以排斥,忽视了教育的( B )。

A、人道性原则
B、个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4、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 C )
A、人道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个性原则
5、教育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B )
A、情感性
B、双边性
C、创造性
D、审美性
6、( A )是创新的开端,是创新活动最原始、最有力、最持久的内驱力。

A、好奇心
B、求知欲
C、惯性
D、宽容的氛围
7、( D )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必然性。

A、教育原则
B、教育艺术
C、教育目的
D、教育规律
8、下列属于教育的表层结构的是( C )
A、教育目标
B、教学
C、教育体制D教育思想
9、( D )是教育民主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激励教师的教育民主观念的重要途径。

A、因材施教
B、长善救失
C、抓住关键期
D、启发式教育
10、( B )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和人的发展的基本前提。

A、民主
B、活动
C、创新
D、幸福
二、多项选择
1、自主性包括(ABC )三个方面。

A、独立思考
B、自主选择
C、承担责任
D、自由
2、在教育上,所谓尊重个性,是指(AB )
A、一是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性和独特性
B、二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C、个人有做自己愿意做事情权利
D、发展个人特长
3、运用系统的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ABC )
A、教育结构规律
B、教育功能规律
C、教育发展规律
D、教育活动规律
4、教育的深层结构包括(ACD )
A、教育目标
B、教育形式
C、教育思想
D、教学
5、教育的民主性原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有(ABCD )
A、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法定的基本权利
B、培养民主精神的需要
C、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D、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世界潮流
6、贯彻活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BCD )
A、联系日常生活并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
B、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
C、多让学生自主活动
D、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碰撞
7、教育艺术具有(ABCDE )特征。

A、主观性
B、情感性
C、双边性
D、创造性
E、审美性
8、教育的结构规律包括(ABCD )
A、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碧玺相互协调、和谐,才能保持教育系统的稳态,促进教育系统的进化
B、教育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C、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须保持其开放性和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D、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和维度。

三、填空题
1、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是双向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深层结构决定表层结构
,另一方面社会又作用于表层结构,并通过表层结构影响深层结构。

2、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必然性,教育原则是根据教育规律所制定的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教育艺术是贯彻教育原则的智慧与风格。

3、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
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4、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主要是教师要在灵魂深处真正确立师生人格平等的观念。

5、在西方,自由有三方面含义:一是个人有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的权利,二是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三是任何个人的自由皆不能妨碍和侵犯他人的自由。

6、一个人的自主性有两个侧面或层次,浅层、对外的一面是自立的意识和能力,
深层的、对内的一面是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7、特长发展的核心是人的素质构造的独特性,个人素质的独创性的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

8、教育中所说的创新素质的培养,主要是指创新的意识、勇气欲望,即创新精神的培养。

9、在教育中要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关键是要使教育过程具有多元化。

10、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民主,二是指教育自身的民主。

五、简答题
1、教育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哪些方面?
(1)教育系统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

(3)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

(4)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

2、阐述教育的结构规律。

(1)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和谐,才能保持教育系统的稳态,促进教育系统的进化。

(2)教育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3)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须保持其开发性和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4)教育系统中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和纬度。

3、贯彻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民主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人道性原则
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3.营造旨在培育学生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

4.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

5.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二)个性原则
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特长。

(三)创造性原则
1.正确认识创新素质培养的可能性。

2.呵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3.重工程而淡化结果。

4.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四)活动性原则
1.联系日常生活并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

3.多让学生自主活动。

4.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碰撞。

(五)民主原则
1.不断增加教育机会。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

4.提倡启发式教育。

4、什么是人的特长发展?人的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特长发展强调的是以个人特点为基础的独立性的发展。

个人素质的全面性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没有个人素质的基本统一、和谐发展,特长发展就会失去平衡,这样的特长发展实际上是片面的、畸形的。

个人特长发展又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特长发展也不是畸形发展。

六、案例分析
1、案例:举手的约定
上课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一位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举起右手,老师请他回答,他站起来,什么也不会。

老师问他:“不会,为什么举手?”他说:“同学们老说我不敢回答问题,我也想举一回手,没想到,老师偏偏叫了我。

”下课后,老师和他约定:“以后你不会的时候就举左手,当你会的时候就举右手,我准叫你。

”老师的理由是,既然学生站起来,就要让他体体面面地坐下去,以使他充满自信地又一次站起来。

问题:教师的做法贯彻了教育的哪些基本原则?如何贯彻的?
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问题:孔子的教育遵循了教育的哪些基本原则?怎么贯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