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1.亡羊补牢从前有个牧羊人养了一群羊,羊圈破了个窟窿。

狼刚好可以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

开始牧羊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不修补羊圈。

直到丢第二只羊,牧羊人才想起要修羊圈。

这一天,牧羊人拿上木条、柴刀等工具开始修羊圈。

他想:“我是个爱美的人,我要把窟窿修成瘦长的长方形。

”天黑了,狼又从山上跑下来,直奔牧羊人的羊圈。

它来到羊圈窟窿处,发现窟窿被修成了长方形。

狼转悠了几圈,就用头顶长方形的一条边。

只见狼使足了劲,1分钟之后,长方形发出一阵吓人的“吱吱”声。

突然,长方形向后一歪,先变成了平行四边形,随着四边形越来越扁,最后瘫倒在地上。

狼从窟窿钻进去,叼走了一只羊。

第二天早上,牧羊人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这下,他可生气了。

他决定把羊圈修成菱形的,觉得这样比较牢固。

咔嚓咔嚓,三下两下,牧羊人又把羊圈修好了。

自言自语道:“这下不会再丢羊了吧。

”天又黑了,牧羊人又担心起来了,就躲在不远处观看。

果然,尝到长处的老狼又来了。

只见它又来到窟窿处用它的头顶菱形的角。

固然有点疼,可狼也不摒弃,必竟里面有美味的小羊啊。

过了3分钟,菱形的四条边入手下手发出“咯咯”的声响,菱形入手下手变形了:先是身体不断地向后仰,菱形由扁变方,愈来愈扁……眼看菱形又被顶垮了,牧羊人再也看不下去了,挥舞着砍刀,大声呼叫地冲上来。

狼被吓跑了。

这下牧羊民气里可焦急了,那群羊可是他一家人的生计啊!可不克不及再让狼吃了。

村里有经验的老牧羊人通知他,羊圈只要修成三角形的才最牢固。

牧羊人半半疑。

他按老牧羊人的指导,把羊圈修成三角形的。

看着那杂乱无章的三角形,他心里直疑惑:这果然牢固?天渐渐黑了,心急如焚的牧羊人注定今夜无眠,他又提着砍刀躲在不远外,监视着自己的羊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夜,那狡猾的老狼又来了。

只见那老狼轻车熟路来到窟窿那,又用头顶起那三角形的栅栏。

牧羊人看着这一切,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故事一:猴子分桃在美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

一天,猴王想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

猴王问小猴子:“我给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可以吗?”小猴子摇头,觉得分得太少了,大声喊道:“不行!不行!”猴王听了,只好提高标准:“好吧,我给80个桃子,平均分给40只小猴子,怎么样?”小猴子贪婪地说:“大王,请您再多给点吧!”猴王听了,就更慷慨了:“我给你们800个桃子,平均分给400只小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那么,谁最聪明呢?为什么?(相关课题:商不变性质)故事二:王爷分饼在古代,一位王爷去山上看他的儿子练武。

兄弟几个见到父王来了,都围了上来。

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

”说着,王爷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两份,给了老大一块。

老二很贪心,说:“父王,我想要两块饼。

”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

老三更贪心,说:“父王,给我三块饼。

”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份,给了他三块。

大哥觉得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于是说:“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

”XXX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

那么,你觉得谁得到的最多呢?(相关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故事三:XXX的生死在古代,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听信他的师爷的谗言,抓了无辜的XXX。

在审问时,他对XXX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

”如果让XXX抽签,可能会怎样呢?可是,想害死XXX的师爷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

幸亏XXX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XXX抽签。

XXX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

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XXX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XXX。

(相关课题:可能性)故事四:小猪算算术XXX在算术课上研究加法和减法。

老师问小猪:“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朋友给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小猪算了一下,说:“我有5个苹果。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五篇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五篇

【导语】数学家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专注于研究数论算法、数学建模、理论物理、⼏何算法、代数变换技巧等。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四年级数学⼩故事 华罗庚上⼩学时,⼀个⽼师对新上任的⽼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都是穷⼈家的孩⼦,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他决⼼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师。

⼀天,数学⽼师出了⼀道有趣的难题给⼤家: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问为⼏何? 全班同学⾯⾯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师,我知道,是‘23’。

”全班震惊,⽼师也点头称赞。

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华罗庚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

正当他求学时,⽗亲店铺⽣意⽇见萧条,⽆⼒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

他利⽤⼀本代数、⼀本⼏何、⼀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学。

⽩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油灯⼀遍遍地演算。

⽗亲说他是个“书呆⼦”,⼏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些上了⼤学的同学有的对他也有些冷淡。

不幸的是,他⼜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摇头叹息地叫家⼈为他准备“后事”。

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活,左腿⼜被摔成残废。

他还是不⽓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锻炼。

练得能⾛了,就到⼀所中学去⼲杂务,给⽼师打⽔、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学。

就在中学⼯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多次退稿也不灰⼼。

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法不能成⽴的理由》⼀⽂,得到了数学泰⽃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边。

⼀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清华⼤学数学专科的全部课程,并且⾃修了英语和法语。

接着,他的数学论⽂在国内外刊物上陆续发表。

1934年,在熊庆来的推荐下,任命华罗庚为数学系助教。

不久,校领导⼜任命他为数学教授。

⼀个贫困⽽⼜残疾的⼈,终于以惊⼈的毅⼒⾃学成才,并成为驰名中外的数学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7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特别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大事进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叙述。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1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夫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订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觉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觉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出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高校不久,就创造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讨论》,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讨论电磁学,并创造了电极。

为了进行试验,高斯还创造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讨论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当了德国闻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始终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爱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著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创造。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诞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觉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2由于喜爱数学,所以愿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险阻也情愿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胜利体验又增加了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所以更喜爱学数学了!一个很简洁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学好数学,提高同学爱好和自信是关键。

怎样提高呢?我们来看看校信通数学名师们的阅历吧!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发觉许多同学不喜爱学习的理由都是――不喜爱老师。

趣味数学小故事四年级

趣味数学小故事四年级

趣味数学小故事四年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小精灵,时刻陪伴着我们。

今天,我要给四年级的小朋友们分享几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数学的奇妙和乐趣吧!故事一:小熊卖鱼小熊的爸爸是个渔夫,经常会捕捞很多鱼回来。

有一天,小熊自告奋勇要帮爸爸去集市卖鱼。

爸爸给了小熊 4 筐鱼,每筐里的鱼数量都不一样。

第一筐有 10 条鱼,第二筐有 20 条鱼,第三筐有 30 条鱼,第四筐有 40 条鱼。

小熊来到集市上,很快就有一位顾客来买鱼。

顾客问小熊:“这 4筐鱼,我每筐都想买一些,一共买 60 条,你能帮我搭配一下吗?”小熊想了想,很快就有了主意。

它从第一筐拿出 10 条,从第二筐拿出 20 条,从第三筐拿出 30 条,这样正好是 60 条鱼。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这样搭配吗?其实呀,这就是简单的加法运算。

10 + 20 + 30 = 60 ,是不是很有趣呢?故事二:分糖果在一个欢乐的聚会上,老师带来了 100 颗糖果要分给小朋友们。

四年级一班有 20 个小朋友,四年级二班有 30 个小朋友。

老师想要平均分给两个班的小朋友,该怎么分呢?首先,我们要计算出两个班小朋友的总数:20 + 30 = 50(个)然后,用糖果的总数除以小朋友的总数,就能得到每个小朋友能分到的糖果数:100 ÷ 50 = 2(颗)所以,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 2 颗糖果。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学会了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配的问题。

故事三:小兔子盖房子小兔子想要盖一座新房子,它准备了很多木材。

木材的长度不一样,有 2 米的,有 3 米的,还有 4 米的。

小兔子想把这些木材拼成一个长方形,并且周长要刚好是 20 米。

那我们来算一算吧。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

假设长是 6 米,宽是 4 米,那么周长就是(6 + 4)× 2 = 20 米,正好符合小兔子的要求。

所以小兔子可以用 2 根 6 米长的木材作为长,2 根 4 米长的木材作为宽来盖房子。

小学数学资源四年级上册小故事10篇

小学数学资源四年级上册小故事10篇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10篇1.巧遇铅笔博士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小的点,圆圆的脑袋,人称小圆点。

小圆点常常想:有没有谁长得像我一样呢?这个世界上我是孤孤单单的一个吗?一天,他遇见一位穿着红袍子的大铅笔博士。

小圆点上前虚心地请教:“博土,您见多识广,您从前也碰到过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小圆点吗?”大铅笔博士哈哈地笑了起来:“这可太多了,太多了。

”说完,真的在他脚下又出现了一个小圆点。

大铅笔博士弯着腰乐呵呵地笑着说:“你们是亲生兄弟,都是点呀。

把你们两个点连接起来,就是一条线。

你们看看,”大铅笔博士说着,就在两点之间画了起来。

“哈哈……我们手拉手啦!”小圆点高兴地又跳又喊起来。

“我们手拉手啦!”“我们手拉手啦!”“我们……”说也奇怪,从线上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欢笑声。

“哗哗哗”一下子,一条线变成无数个小圆点,一个挤着一个。

“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哪儿来这么多的小圆点呀?”小圆点睁着大眼睛,又惊又喜。

“是呀,一条线就是由许多点组成的,数也数不清。

”大铅笔博士说。

“唰——”一下,原来许多你挤我,我挤你的小圆点又变成了一条线,直来直去,好玩极了。

小圆点再也看不见啦,只听见他们在唱着:“点点点,连成线,线儿长,点儿多,点点线线处处见。

”2.没完没了地走一天,小圆点走着走着,突然被地上的什么东西绊倒了。

低头一看,原来是弯弯曲曲的一条线。

“真讨厌!”小圆点生气地说。

“对不起,我是曲线,也是线呀。

”“曲线?”“你们可以把我拉直,拉直了,就成了直线了……”曲线说。

于是,曲线上两个小圆点使劲地拉了起来。

很快,一条直线出现在眼前了。

小圆点沿着笔直的方向高高兴兴地走在直线上,走呀,走呀,他走累了,自言自语地说:“我还要走多长时间呀,是不是快走到头了呢?”“哈哈……”一阵笑声,打断了小圆点的思索。

小圆点低头一看,原来是直线在哈哈大笑:“你呀,你呀,你是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

你难道不知道,我直线是没有尽头的吗?”“什么,直线没头?那我往回走。

数学小故事简单又短四年级

数学小故事简单又短四年级

数学小故事简单又短四年级
故事一:小明的糖果
小明有一些糖果,他把一半的糖果送给了好朋友。

然后,他又买了10颗新糖果。

现在,小明手里有25颗糖果。

请问,小明原来有多少颗糖果?
故事二:果汁摊位的苹果汁
一天,小红在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中负责果汁摊位。

她开始时有30瓶苹果汁,卖出去一半后,又从家里拿来了15瓶。

请问,现在小红有多少瓶苹果汁?
故事三:小熊比赛
小熊和小兔参加了一场比赛。

小熊跑了一半的路程,然后又跑了5米,就到达终点了。

小兔比小熊跑得远10米。

请问,比赛的全程有多长?
故事四:购物时间
小明去商店购物,他原本有80元。

他买了一本书,花去了一半的钱,接着又买了一支笔,花去了15元。

请问,小明购物后还剩下多少钱?。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一、搞砸的排队小明和小红今天一起去学校上学。

路上,他们遇到了三只小熊,于是决定和它们一起去学校。

可是,当他们到达学校门口后,却发现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有人在排队伍,有人在跑来跑去地找妈妈。

孩子们有些不耐烦,开始玩起了游戏。

小明心想:“队伍排这么长,我们可能要等很久,没想到第一天上学就把我们搞砸了。

”小红则不同意:“我们可以玩游戏来打发时间,不会那么难!” 说完,她开始出题:“你们知道吗?3乘以4等于多少?”小明迅速回答道:“12!” 然后他也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有12颗糖,每个人都要两颗,你可以分给多少个人?”小红立刻答道:“可以分给6个人!” 两人玩起了这样的游戏,没有发现时间的过去。

终于轮到他们了。

伴随着班主任的问候,他们一起走进教室,准备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涯。

二、奇怪的账单小明在学校里度过了一天,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晚上回家后,他做完作业,又打开了他爸爸的电脑看了一些网站,然后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小明看到了一个奇怪的账单:他花费了45元在网上购物。

他感到非常奇怪,因为他没有购买任何东西!他问他爸爸是否购买了任何东西。

他爸爸告诉他没有。

于是,他决定向商家询问这笔交易,看看是否有误。

商家告诉他,这笔交易是从一个IP地址中完成的,而该地址与家中连接的电脑的IP地址不同。

小明的爸爸马上意识到,他的电脑可能受到了黑客攻击。

他们立刻联系了电脑技术人员来修复电脑,同时,小明开始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电脑。

三、数学竞赛的胜利小明喜欢数学,这是他最擅长的学科之一。

一天,他收到了学校举办的数学竞赛的通知,他决定参加。

比赛中,小明遇到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他一一解答,感觉非常过瘾。

比赛结束后,小明的成绩非常出色。

他和其他优秀的学生一起进入了第二轮的比赛。

这次,更复杂的问题出现了,但小明仍然沉着应对,最终赢得了这一轮比赛!第三轮比赛经过是最复杂的,小明的数学技能受到了最大的考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 与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 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sorry,只知道这
|评论
1997i
2009-02-10 18:37
普通答案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
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提问者认可]||评论
安楚凡
2011-05-03 20:17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 与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 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符号“+”“-”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当时他们并不表示“加上”“减去”.知道三百多年前才正式用来表示“加上”“减去”.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有七个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七巧板”流传到今天,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智力玩具.
传说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刻漏.
乘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所以他把加号斜过来表示.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生在8月,他仿照恺撒的做法,把8月增加了1天,定为“奥古斯都月”,并把10月、12月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全年又多出了1天,他又从2月减少了1天,于是2月变成了28天,到闰年才29天.
这样沿袭下来,就有7月前单月为大月,7月后双月为大月,二月28天.
各月天数不一样,原来是人为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