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科研设计(2)——随机对照试验

伦理审查的基本原则
• (4)尊重和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如实将涉及受试 者隐私的资料储存和使用情况及保密措施告知受 试者,不得将涉及受试者隐私的资料和情况向无 关的第三者或者传播媒体透露; • (5)确保受试者因受试受到损伤时得到及时免费 治疗并得到相应的赔偿; • (6)对于丧失或者缺乏能力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 的受试者(脆弱人群),包括儿童、孕妇、智力 低下者、精神病人、囚犯以及经济条件差和文化 程度很低者,应当予以特别保护。
• 1.空白对照 • 即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多用于动 物实验,不宜用于临床疗效研究。 • 2.实验对照 • 指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 处理因素相同的实验条件。凡实验因素夹 杂重要的非处理因素,对实验效应产生影 响时宜采用此法。
• 3.安慰剂对照 • 安慰剂是一种伪药物,其外观、剂型、大 小、颜色、重量、气味和口味等都与研究 药尽可能相同或相似,但不含有任何药理 活性物质的制剂。 • 4.标准对照 • 即采用目前标准的、公认的、通用的方法 作对照。在评价某新药的疗效时,为不延 误患者的治疗,对于急性病、危重病和有 特殊治疗办法的疾病,往往应用已知的被 公认的、疗效比较好且比较稳定的同类药 物作标准对照。
随机对照试验的概念
•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是在 人群中进行的、前瞻性的、用于评估医学干预措施效果的 实验性对照研究。 • 它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比较组,每组施加不同的 干预措施,然后通过适当时间的随访观察,估计比较组间 重要临床结局发生频率的差别,以定量估计不同措施的作 用或效果的差别。 • 除对照和随机分组外,随机对照试验通常还会采用分组隐 匿、安慰剂、盲法、提高依从性和随访率、使用维持原随 机分组分析等降低偏倚的措施。 • 随机对照试验是目前评估医学干预措施效果最严谨、最可 靠的科学方法。
临床医学常见科研设计方案

临床医学常见科研设计方案在临床医学领域,科研设计方案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它旨在明确研究目标、提出科学问题、确定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临床医学科研设计方案,包括横断面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
一、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也被称为截面研究,它是通过观察研究对象在特定时间点上的数据来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因素。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一组病例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如年龄、性别、症状、病史等。
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人群中特定因素的患病率、分布情况等信息。
二、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开始追踪研究对象,并随访一段时间,以观察其暴露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从一个或多个参加者群体,如人群健康调查等,选择符合特定标准的人群,并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数据收集。
通过比较不同暴露因素和结果的发生率,可以得出暴露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三、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来研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特定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从疾病注册系统或医院病案系统中选取一组已确诊的病例,并选择与病例组相近的人群作为对照组。
然后,通过回顾性地比较两组的暴露状况,分析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四、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通过随机分组、干预和对照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对结果的影响的研究设计。
研究者可以从一群符合特定标准的人群中随机选择一部分人作为干预组,给予特定干预措施,而将另一部分人作为对照组,不给予干预。
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干预对结果的影响。
五、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和分析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以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
系统评价可以包括横断面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等不同类型的研究。
研究者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文献搜索和筛选,提取相关研究的数据,并进行合并分析,以得出更具统计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的结论。
临床实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临床实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CT)是评估药效的黄金标准,在临床实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机对照试验可以使得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比较更加客观公正,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对临床实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进行探讨。
一、随机对照试验的定义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实验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或以上,在同时间段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处理,比较其疗效,以探究有效的药效和治疗方案。
二、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点1、有效控制干扰因素:随机分组可以使得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干扰因素上最大程度的相似,保持实验的可比性。
2、提高实验可靠性:随机分组可以排除掉一些单项疗效差的患者,缩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减少偏差或伪影:随机分组可以有效降低实验结果的误差,克服原生性的局限和样本选择偏差等。
三、1、目标人群:研究的患者人群应该符合研究的要求,例如年龄、性别、病情、病情等,确保实验结果的严谨性。
2、随机分组:通过随机抽取、随机数字、随机化程序等方式,将研究对象平均分配到各个组别中,保证两组研究对象有着相同的比较前提。
3、对照组设计:对照组应当接受标准的治疗手段,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对照组的设计应当根据实验的要求而定,常见的对照组设计包括安慰剂(白色的药品)、其他药物、标准疗法等等。
4、双盲实验:受试者和实验人员均不知道治疗组是否接受了实验治疗,可以排除人员主观意见影响,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5、实验结果评估: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例如采用双盲方法进行风险比、自然风险比、绝对风险降低度、数值需要治疗数等统计方法。
四、常见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类型1、平行设计试验:两个或以上组别同时采用不同的处理,再进行比较,最为常见的试验类型。
2、交叉设计试验: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接受不同方案的处理,进而实现评估药效的试验。
3、考察性试验:用于研究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叫做“药理学试验”。
第二讲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二讲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临床科研基本方法
第二讲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董卫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医学临床科研设计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随机的原则、对照的原则和盲法的原则。
1 随机的原则
( randomization)
随机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任意抽取的,也就是说从研究的总体中抽取样本时,要使每一个观察单位
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观察组或对照组。
随机的意义有 3 点: (1) 随机可以消除选择性偏倚,也就是说,可以消除在临床研
究中由于选择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不当而使研究结果偏离了真实情况的偏差; (2) 随机可以增
加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 (3) 随机研究经统计学处
理可以得到可靠、真实的结果。
随机的方法介绍以下几种:
1.1 简单随机法可以按掷硬币的正反面,某些证件的
末位单、双号(身份证除外) 等来确定每一个研究对象被分配
到观察组或对照组。
但是以上的方法都可能参有不随机因
素。
正规的简单随机法是根据随机数表来确定每一个研究对
象被分配到观察组还是对照组。
在应用医学统计学书中的随。
随机对照试验1

11
3. 分层随机法(Staratified randomization)
区组随分配法虽然能保证组间例数相等或相近,但不 能保证影响研究结果的主要因素在组间的平衡。例如,分 组后可能治疗组的高龄病人较对照组多,造成最后结果解 释的困难。而分层随机分配法则可根据研究对象的重要临
特异性效果之和。
2. 观察(Observation)
对对照组实行观察,如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接受相同的 观察方法,所得治疗效果可排除霍桑效应的影响。 霍桑效应:由于成为受注意的目标,研究对象因此而 改变其行为并产生一定的效应,这些效应与接受的干预措 施无关。
照以排除因疾病自然缓解和非特异反应所产生的
效果。
20
所谓“对照”,即设立与试验组条件相同及诊断一致 的一组对象,接受某种与试验组不一样的干预措施,目的 是用以与试验组结果进行对照性比较,以消除非干预措施
的影响,有效地评价试验措施的真实效果。这种用以对照
比较的一组研究对象,称为对照组。对照组除不接受试验 组的疗法或干预措施外,其基线情况、其他方面的试验条 件、观察指标和效应标准等均与试验组相同,才具有可比 性。
14
(二)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多数研究人员认为,随机化原则就是采用随机方法产 生随机分配的顺序或方案,或者重视随机方案的产生却忽 视随机方案的隐藏(allocation concealment)。而随机化
原则要真正成功实施,必须做到两方面:
(1)采用随机的方法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分配方案。目前 公认的完全的随机化方法包括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编 码、势均力敌硬币、抽签法、掷骰子等,而采用单、双数 交替分配或根据生日、住院日或住院号等的末尾数字的奇、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要点和规范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要点和规范王瑞平1肇晖2李斌1(1.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临床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上海 200443;2.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上海 200003)摘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RCT)是获取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重要研究类别。
为提高RCT研究的质量,研究者应在前期根据研究目的规范开展RCT研究设计,并从患者招募、样本量、随机化分组、盲法设置、干预措施实施、疗效评估、质量控制和统计学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本文介绍了临床研究PICO (patients, intervention, comparisons, outcomes)原则和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CONSORT)声明,详细阐述了RCT设计要点,为医务人员开展规范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研究设计规范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07-0072-06引用本文王瑞平, 肇晖, 李斌.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要点和规范[J]. 上海医药, 2022, 43(7): 72-77.Critical points and standard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designWANG Ruiping1, ZHAO Hui2, LI Bin1(1. Clinical Research & Innovation Center, Shanghai Skin Disease Hospital, Shanghai 200443, China;2.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 Association, Shanghai 200003, China)ABSTRA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RCT) is critical for obtaining high-level evidence-based medical evid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CT study, researchers should standardize the design of the RCT study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made in terms of patient recruitment, sample size, randomization grouping, blind method setting, intervention implementation,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ICO (patients, interventions, comparisons, outcomes) principles and the 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CONSORT) statement and elaborates the critical points of RCT desig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to conduct standardized clinical research design.KEY WORDS RCT; clinical trials; research design; standard临床试验是指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化分组,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后,评价某种新药物或新疗法对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1]。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形式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形式1.引言1.1 概述随机对照试验是医学和其他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设计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治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使得接受不同干预措施的个体在其他潜在干扰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可比性,从而能够有效地评估干预的效果。
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参与者通常被分为两组,一组是接受特定干预的实验组,另一组是接受标准处理或安慰剂的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的干预可以是新药物、治疗方法、手术技术等,而对照组接受的通常是假药、惯常治疗或者不做任何处理。
通过对两组之间的比较,可以评估出干预措施的效果是否显著。
随机对照试验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随机分组可以降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偏倚,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其次,通过随机分组,可以尽量排除潜在的干扰因素,使得结果更加可靠。
此外,随机对照试验还可以探究因果关系,即干预措施对特定结果的影响。
然而,随机对照试验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其实施可能面临伦理和实际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涉及人体的试验。
此外,随机对照试验所需要的时间、费用和人力资源也较多,这可能限制了其在某些情况下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形式,包括设计原则、实施步骤、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将介绍随机对照试验的定义和背景,解释其基本形式,并讨论其在医学和其他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随机对照试验对于推动医学进展和改进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其基本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优势和限制,并为今后的研究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撰写和阐述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形式:引言部分将首先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定义和背景。
接下来,将介绍本文的结构,明确阅读者要了解的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形式。
首先,将对随机对照试验的定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并讨论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
医学科研设计中如何体现重复、对照、随机原则

医学科研设计中如何体现重复、对照、随机原则医学科研设计中如何体现重复、对照、随机原则医学科研设计中如何体现重复、对照、随机原则2006-11-26基础医学论文研究设计的内容分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两部分。
专业设计主要是选题,建立假说、确定研究对象和技术方法等。
统计设计则是围绕专业设计,确定统计设计类型、样本大小、分组方法、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等。
医学研究按照有无人为施加的干预,又分为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两大类型。
观察性研究是以客观、真实的观察为依据,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实验性研究是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推论干预措施的因果效应。
这两类研究在研究设计和统计结果的解释上有很大不同,一定要认真区别。
研究设计必须遵循的统计学原则是“重复、对照、随机化”,即要有一定数量的重复观察样本、设立对照组、做到随机化分组或随机抽样。
随机化分组的目的是保证除对比因素外,对比组之间所有特征都相同,即所谓均衡性。
但观察性研究中,由于对比因素不可以进行干预,如病人与健康人比较、男女比较、职业暴露因素比较、气候地理因素比较等,或者没有研究总体的抽样框架(sampling frame),如所有吸烟者的名单,不可能做到随机化分组或随机抽样,对比组之间的均衡性使对比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偏倚(bias)。
研究者只能尽可能提高对比组的均衡性,使偏倚程度达到最小。
观察性研究设计常见的问题是:轻率使用“随机选择对照”、“随机抽取健康儿童××例”等用语,对比组间的均衡性不做比较,没有讨论可能存在的偏倚,计算统计指标没有分层,下结论时将“关联”解释为“因果”。
实例1.1 1995年5月1日~1996年6月30日,将54例在我院住院就诊及进行孕期检查和住院分娩的不良妊娠史妇女作为试验组,同期随机选取54例无不良妊娠史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
两组风疹病毒IgM阳性率分别为46.29%和1.85%,P<0.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复合处理对照
• 是在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一种基础处 理因素之外,试验组再加上新处理因素, 以观察新处理因素的效应,属于实验对照 的范围。
• 随机对照试验是目前评估医学干预措施效果最严谨、最可 靠的科学方法。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基本原理
结局+
目标 人群
样本
试验组
结局结事局件-不发生
随
机
处理因素
分
随访观察
组
结局事件发生
结局+
对照组
结局事件不发生
结局-
平行组对照示意图
随机对照试验
•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概念 •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 • 随机对照试验三要素的设计 • 随机对照试验的统计分析 • 随机对照试验的其它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
• 伦理性与科学性 • 科学性包括随机、对照、重复、均衡、盲
法等原则。
伦理性
• 临床试验应优先考虑到人的利益以及相关 伦理道德的问题,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 言》和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颁布的《 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的道德 原则,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 最大限度收益和尽可能避免损害。必须得 到有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所在医疗单位 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时得到受试对象或 其家属、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 6.自身对照
• 自身对照是在同一受试对象的不同时间、不 同部位或对称部位、不同器官采取不同处理 措施的对照,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自身对照的特点是既节省病例数,又易控 制实验条件,因此很适合有些不便于另设对 照组的中医临床研究。一般用于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神经系统性疾病。
• 7.相互对照
20
随机分组的原则
医生和患者不能事先知道或决定患者 将分配到哪一组接受治疗。
医生和患者都不能从一个患者已经进 入的组别推测出下一个患者将分配到 哪一组。
每个实验对象分配到不同处理组的机 会相同。
21
• 随机≠随便
– 病人的选择性:对医院、治疗医生、药物
– 医生的选择性:对病人分组
– 其他:疾病自身的规律、病人的年龄、性 别等
– 后果:影响疗效的判断;由于不随机,各 组差异不符合概率论和统计学原理,使统 计学检验结果无效
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
简单随机法(完全随机法) 区组随机法 分层随机法 动态最小随机法
23
简单随机法
又称完全随机,是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 的最基本的一种随机方法。
• 1.空白对照
• 即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多用于动 物实验,不宜用于临床疗效研究。
• 2.实验对照
• 指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 处理因素相同的实验条件。凡实验因素夹 杂重要的非处理因素,对实验效应产生影 响时宜采用此法。
• 3.安慰剂对照
• 安慰剂是一种伪药物,其外观、剂型、大 小、颜色、重量、气味和口味等都与研究 药尽可能相同或相似,但不含有任何药理 活性物质的制剂。
中医临床研究设计常见的对照形式
对照 对照1 对照2 对照3 对照4 对照5
试验组
中医药治疗手段A中医药治疗手A中医药治疗手段A+ 西医治疗手段
中医药治疗手段A+ 西医治疗手段
中医药治疗手段A+ 西医治疗手段
对照组
西医治疗手段
中医药治疗手段B 中医药治疗手段B+
西医治疗手段 安慰剂+
西医治疗手段 西医治疗手段
科学性
• 科学性原则是控制误差和偏倚的重要措施:
–随机 –对照 –均衡 –重复 –盲法
处理因素
研究对象
非处理因素
效应指标 解释专业问题
处理因素
研究对象
效应指标
研究对象A
研究对象B
处理因素 + 非处理因素 非处理因素
对照原则
对照原则
• 对照即在研究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 组别,其目的在于控制各种混杂因素、鉴别 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消除和减小 实验误差,提高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对照的种类有很多,可根据研究目的和内 容加以选择。
临床科研设计(3) ——随机对照试验
季聪华
随机对照试验
•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概念 •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 • 随机对照试验三要素的设计 • 随机对照试验的统计分析 • 随机对照试验的其它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的概念
•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是在 人群中进行的、前瞻性的、用于评估医学干预措施效果的 实验性对照研究。
• 4.标准对照
• 即采用目前标准的、公认的、通用的方法 作对照。在评价某新药的疗效时,为不延 误患者的治疗,对于急性病、危重病和有 特殊治疗办法的疾病,往往应用已知的被 公认的、疗效比较好且比较稳定的同类药 物作标准对照。
• 5.历史对照
• 又称文献对照、潜在对照或回顾对照。是 以过去疗法为对照组,以现在的新疗法为 试验组。
处理因素
研究对象
效应指标
? 研究对象A =
研究对象B
非处理因素
随机、均衡原则
随机原则
•是指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 均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实验组和 对照组。
• 随机抽样 • 随机分组 • 实验顺序随机
随机分组的作用
1、避免主观因素的参与 2、控制系统的误差 3、对于实验中意想不到的因素起平衡作用 4、随机化是统计推断的基础
• 它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比较组,每组施加不同的 干预措施,然后通过适当时间的随访观察,估计比较组间 重要临床结局发生频率的差别,以定量估计不同措施的作 用或效果的差别。
• 除对照和随机分组外,随机对照试验通常还会采用分组隐 匿、安慰剂、盲法、提高依从性和随访率、使用维持原随 机分组分析等降低偏倚的措施。
• 临床研究不同于动物实验,它研究的对象是人, 人既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受试对象的主观 因素会导致试验结果产生偏倚。试验中有更多的 外来因素难以控制,特别是研究对象的同质性、 依从性等。
• 临床试验也有别于临床治疗,临床治疗是根据每 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症施治,无需统一的方案 ,目的是将患者治好;临床试验是为了探索某种 新的处理方法是否安全、有效,所以必须有一个 共同遵循的试验方案,对所有参与试验的受试对 象均按同一方案进行治疗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