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交通总体设计技术路线

合集下载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案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案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案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一、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它通过对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1、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它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GPS 等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车辆位置、道路状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为后续的交通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2、交通信息传输系统交通信息传输系统负责将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快速、准确地传输到交通控制中心和其他相关部门。

目前,常用的传输方式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3、交通信息分析处理系统交通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挖掘出有用的交通规律和趋势,为交通决策提供依据。

4、交通控制系统交通控制系统根据交通信息分析处理的结果,对交通信号灯、可变车道标志、匝道控制等进行实时控制,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

5、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诱导系统通过可变情报板、互联网、手机 APP 等方式,向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最佳的出行路线建议,引导出行者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路线。

6、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公交系统通过对公交车辆的实时定位、调度和监控,提高公交服务的准点率和可靠性,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

7、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位检测、预订和引导等功能,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减少车辆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和路程。

城市智慧交通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城市智慧交通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7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信 息 技 术DOI:10.16661/ki.1672-3791.2018.22.007城市智慧交通系统总体架构设计①谷国栋 陈伟*(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研究院 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由无数个子系统平台组成的综合交通信息处理服务系统,是城市进一步发展、解决交通问题、提高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介绍智慧交通的背景基础上,探讨了智慧交通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并重点分析了公共数据与服务支撑平台在整体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 公共数据 服务平台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007-02①作者简介:谷国栋(1974—),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

通讯作者:陈伟(1991—),男,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数据、智慧应用,E-mail:chenwei@sz- 。

新一轮信息技术及产业改革的到来,需要我们积极地去探索和建立引领经济模式新发展的体制和方式。

“综合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战略方案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总目标,而智慧交通是该建设的核心目标。

1 智慧交通介绍1.1 现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步伐不断加快,道路拥挤、私家车的不断增多都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而目前城市交通发展中普遍存在运输网络系统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行业运行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

盲目扩宽城市道路以及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交通问题[1]。

大数据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的崛起为当前的交通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而“智慧交通”正是在当前物联网发展基础上提出的新的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工程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工程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车辆数量的增加,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

为了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交通拥堵和事故率,智能交通系统开始逐渐应用于各大城市,成为当今城市交通管理的新趋势。

二、目标与需求1. 提高交通效率: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的自适应控制,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2. 提高交通安全:实现智能交通监控和事故预防,并及时处理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3. 降低排放和节能: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的优化控制和车流调度,减少车辆的急加速和急减速,降低排放和节能。

三、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1. 交通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改造采用先进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器,实现交通信号的自适应控制和优化调度。

通过交通流量检测和分析,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长,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2.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安装路面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对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状态的实时监控。

通过智能分析算法,对交通事故和违规行为进行识别和处理,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3. 车辆智能识别和管理系统采用车牌识别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车辆的智能管理和监控。

通过识别车辆的车牌号码和行驶轨迹,实现违规车辆的实时监测和处理。

4.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交通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发布。

通过移动端应用和互联网平台,提供交通实时信息查询和交通路线规划等服务。

5.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和管理。

通过统一的控制中心,实现对交通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运行管理。

四、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1.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路段的应用通过对城市中心路段的交通信号灯进行智能控制和调度,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路段的交通效率。

2. 智能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应用在高速公路上安装智能交通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状态,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和拥堵。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交通问题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难点。

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固定时间段来进行交通指挥,效率低下,容易引起拥堵和交通事故。

而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成为新时代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介绍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路线及应用前景。

一、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原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将交通信号控制中的时序控制换成事件控制,并通过监测车流量、速度等实时交通信息,根据车流情况智能地调整信号灯时间,以实现交通流量的平稳流动。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实现基于智能交通微波雷达技术、车辆识别技术、摄像头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过不断搜集和分析交通信息,实现智能化的交通信号控制。

例如,当路口上的车流量超过设定值时,系统就会智能地延长这个路口的绿灯时间,以便车辆尽快通过,降低道路拥堵。

二、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技术路线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信号控制。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手段包括微波雷达、视频图像采集、车辆识别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将实时的交通信息获取到,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数据过滤、数据分析和决策。

通过对数据的过滤和分析,系统得以得到关键的路面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类。

在数据处理方面,主要应用较多的算法包括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3. 信号控制信号控制是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最终实现,它将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得到的交通信息转化为实际的交通控制信息。

在这方面,控制算法是关键,影响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工作的精度和实时性。

三、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前景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更加智慧化的交通管理手段。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作为智慧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个城市的市容、市容,离不开交通运输的顺畅。

城市更新智慧交通工程方案

城市更新智慧交通工程方案

城市更新智慧交通工程方案一、智慧交通系统的构成智慧交通系统是由车辆、道路、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机构、交通参与者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智慧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车载通信、路侧通信、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管理中心等。

其中,车载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侧设施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路侧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路侧设施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交通流进行监控、分析、预测和调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对交通信号进行自适应调节,以优化交通流和改善交通环境;智能交通管理中心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和调度。

二、智慧交通系统的优势智慧交通系统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智慧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动态交通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交通信息,对交通流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其次,智慧交通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再次,智慧交通系统可以改善交通环境,减少尾气排放、噪音污染,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城市更新智慧交通工程方案城市更新智慧交通工程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设智能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路灯、交通信号灯、停车场、交通标识等,这些设施需要具备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智能控制等功能,以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其次,要建设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管理中心、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等,这些系统需要具备实时监控、数据分析、预警预测、智能调度等功能,以实现对城市交通的科学化管理和优化调度;再次,要建设智能化的交通服务系统,包括智能交通导航系统、智能停车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等,这些系统需要具备即时导航、停车引导、信息发布等功能,以满足市民出行的个性化需求。

用智能交通系统规划最佳行车路线的方法(二)

用智能交通系统规划最佳行车路线的方法(二)

用智能交通系统规划最佳行车路线的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系统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人们规划最佳行车路线,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方法,用于规划最佳行车路线。

1.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原理智能交通系统基于信息技术与交通管理的融合,通过收集、处理、分析实时交通数据,以及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来提供最佳行车路线。

其基本原理包括实时数据收集、信息处理与分析,以及路径规划与导航。

2. 实时数据收集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收集实时交通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车辆流量、车辆速度、路面状况等。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系统能够了解当前交通状况,以便进行合理的路径规划。

3. 信息处理与分析在收集到的实时交通数据基础上,智能交通系统利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对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对不同道路的车流情况、速度等信息进行分析,系统能够判断交通拥堵的程度,发现交通瓶颈,并找出最佳的行车路线。

4. 路径规划与导航基于前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利用路径规划算法,为司机或导航设备提供最佳的行车路线。

这种算法通常综合考虑车流量、车速、道路质量等因素,以找到一条既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又能避免交通拥堵的路线。

5. 优点与应用前景智能交通系统规划最佳行车路线的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它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行车路线,能够避免拥堵段,减少车辆排队等待时间,从而减少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其次,它能提供个性化的导航服务。

不同司机的行车需求有所不同,有些人注重时间,有些人注重路程,而有些人则注重避开拥堵路段。

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根据司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导航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能够提高交通安全。

通过规划最佳行车路线,减少车辆堵塞,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智慧交通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建设方案第1篇智慧交通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智慧交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1.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2. 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实现绿色出行。

3. 保障交通安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4. 提升公众出行体验,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

三、项目内容1.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路网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道路设计,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 智能交通信号灯: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信号灯的智能调控。

- 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2. 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建设- 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交通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 智能调度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公共交通的实时调度。

- 交通安全监管:加强对重点车辆和驾驶员的监管,提高道路运输安全水平。

3. 公共出行服务优化- 出行信息服务:提供实时路况、公共交通信息查询,方便公众出行。

- 智能停车系统: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停车资源的合理配置。

- 多元化出行服务:发展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出行方式,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

4. 交通安全保障- 道路设施安全:加强道路养护,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 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公众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 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技术路线1. 数据采集与传输:采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2. 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

3. 应用系统开发: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能交通应用系统。

4. 信息发布与展示: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渠道,向公众提供交通信息服务。

五、实施步骤1. 项目立项:开展项目前期研究,明确项目目标、内容和预算。

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第一章:引言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来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ITS旨在通过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改善路况控制、提高交通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为现代城市交通提供高效、便捷、安全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重点讨论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第二章: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是确保系统能够在城市的整体交通管理中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环节。

规划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需求、现有交通设施和技术现状等因素,并结合目标和政策进行系统设计。

1. 现状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流量、拥堵情况、事故统计等,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瓶颈和问题。

同时还需了解城市发展规划、政策和法规等相关因素。

2. 目标设定:根据现状分析的结果,确定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和优先事项。

例如,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性、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等。

3. 技术选择:根据目标设定,评估和选择适用的技术方案。

例如,车载通信、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交通管理中心等。

4. 资源配置:根据技术选择和预算等因素,确定系统建设的资源配置方案。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第三章: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是实现系统目标的具体操作过程。

设计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交通管理、信息通信和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通过系统集成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

1. 交通管理:设计交通流量监测、路况评估、拥堵预测和调度等功能,实现对交通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控。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和智能交通管理中心,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和路口流量控制。

2. 信息通信:设计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展示等功能,确保实时的交通信息准确传递给用户。

例如,通过车载导航系统、移动应用和电子显示屏等,提供交通拥堵、路况信息和导航指引等服务。

3. 控制系统:设计智能交通设备的控制系统,实现对交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城市智慧交通设计路线【面向城市交通】目录1.设计思想 (3)2.技术路线 (4)2.1.采用SOA设计思想 (4)2.2.传统信息集成技术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相结合 (5)2.3.采用操作系统思想的ATMOS系统软硬件资源管理 (8)2.4.依托PGIS/DPS-TGIS实现GIS展现应用 (9)2.5.C/S与B/S模式相结合模式 (10)1.设计思想在GA/T445-2010《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1146-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的指导下,结合我公司在城市交通管理的产业研究和工程建设经验,通过对城市交通状况及管理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在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并总结各城市在建设、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与弊端,提出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的设计思想为:以“以建设目标为导向,以实战应用为切入点;建设【面向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研判、智能应用,【面向交通事件】——快速响应、协同调度,【面向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多样互动,【面向系统运维】——运行监控、维修管理”为中心思想,依据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遵循“平战结合、平时为主”的原则,建设集“管理、服务、执法、侦控”为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管控工具,支撑【路面-分中心-中心-科室】协同交通管理,实现城市交通安全、有序、高效。

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统高清视频监警车定位系统移动警务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流量采集系统卡口系统汇聚:基础业务应用系统其他单位互联网图1-1“5+N”建设理念2.技术路线2.1.采用SOA设计思想为了保证体系的可扩展、异构应用系统的松耦合接入与组合、基于标准规范减少平台依赖性及系统的高可靠性等要求,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思想,在技术实现上采用基于HTTP方式的Web服务,来构建灵活、强大及高度可扩展的共享和服务平台。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

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这使得构建在各种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

松耦合系统的好处有两点:一点是它的灵活性;另一点是,当组成整个应用程序的每个服务的内部结构和实现逐渐地发生改变时,它能够继续存在。

相反,紧耦合意味着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之间的接口与其功能和结构是紧密相连的,因而当需要对部分或整个应用程序进行某种形式的更改时,它们就显得非常脆弱。

SOA新技术的提出为松耦合提供了另外一种可选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按需业务中,一旦需要,就可以对完成或执行任务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更改。

符合SOA的服务总线集成模式,有如下特点:1)松耦合,面向服务,简化开发和维护基于标准的服务接口和约定的标准数据格式,降低了应用系统之间交互的复杂性和耦合度,从而简化了应用间集成共享的开发和维护2)基于标准规范,平台独立,便于移植基于开放的工业标准规范,使得应用间的集成与业务应用的开发和互操作,可以独立于特定技术平台,减少厂商依赖,便于异构软硬件环境的移植和互操作3)架构灵活,便于重构基于透明寻址的服务总线,解耦异构应用系统及服务之间的交互访问,服务总线本身多种服务交互模式和集成模式的支持,不但提高了业务服务和已有应用的重用性,还提高了应用系统灵活性,使得业务流程更容易重构,从而提高用户面向市场需求变化的业务敏捷性高效五大核心业务平台以不同种方式实现了SOA的思想,如以中间表的形式和Webservice等,Webservice又由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基于SOAP协议加XML形式的Webservice,大部分业务系统的Webservice基于这种方式实现。

一种是基于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方式的Webservice,GIS平台的对外接口基本都采用了此种形式的Webservice。

2.2.传统信息集成技术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相结合大数据时代的交通管理数据具备其明显特征:第一,数据体量巨大(V olume)。

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以中型城市为例,日均天过车数据量2000万条,最少存储1年,总量为72亿条;天过车图片量为6TB,最少存储3个月存储总量为540TB;道路视频存储容量约为天500TB,最少存储1个月总量为15PB。

第二,交通管理数据种类繁多(Variety),交通管理数据涉及网络日志;包括警力调度数据;交通管理基础业务数据;机动车、驾驶人大体量静态数据、巨大体量通行过车动态数据;交通流判态与预测数据、道路监控视频、通行过车图片、地理位置丰富形态的数据信息。

第三,交通管理数据要求实时性强(Velocity),每秒钟都会产生巨量的数据,均需要对交通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道路交通流特性分析及控制技术、交通危险因素预警等业务,均需要实时处理。

基于交通管理数据的大数据特征,在建设及应用方面,应为以下两个重要方向:1)构建更加稳定、高效的交通管理大数据的基础环境随着公安交通管理大数据生态的形成,对存储吞吐及保留时间的要求逐步提高,每年存储吞吐呈线性增长。

在传统方案下,当应用和应用之间需要相互调用数据时,应用系统需要彼此开放数据接口,建立横向的数据交换通道。

目前各地公安在本地都有相应的存储设备、数据库,存储各种非结构化(图片、视频)和结构化(特征、属性)数据,如果需要交换这些数据,大量的数据接口维护起来非常复杂,这也将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和网络交换压力。

2)构建面向业务的大数据分析模型,洞察交通大数据规律和辅助交通管理业务决策。

随着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在实现交通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大集成、大融合、大联网,信息化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但如何及时、准确获取交通数据并构建交通数据处理模型,如何加强信息分析研判,深化信息系统应用,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难题,而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得到解决。

要明确大数据并非为存储而存储,而是面向业务、面向需求的大数据洞察与辅助决策,如何利用交通大数据的手段缓解或改善交通管理的主要矛盾,在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融入用数据说话是当前交通管理发展大数据的重要方向。

我公司采用“传统信息集成技术”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的技术路线,利用可靠的Hadoop分布式存储系统与传统存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搭建稳定、高效的系统架构,依托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队列技术,实现GB级数据秒级传输与分发,形成能力可线性扩展的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基于HADOOP的HBASE分布式数据库和MAPREDUCE分布式处理机制,实现对PB级车辆通行数据的高效存取访问、快速分析及深度挖掘,研发综合信息服务中间件,形成能力可线性扩展的大数据存储系统、多种传统数据存储以及海量数据处理系统、海量数据分析研判系统;基于S4/STORM的流式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高并发实时车辆通行数据的实时处理。

最终形成公安交通管理应用支撑服务集,为各个业务系统提供各种分析应用服务。

应用层处理层接入层图 2-1大数据技术应用技术框架我公司在交通管理大数据的应用方向主要有:1)道路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应用通过交通流、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的多维度分析,构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畅通与安全维度评价,分析交通拥挤瓶颈路段,交通安全隐患高发区域,通过数据“还原”道路基础设施在过去在运行过程中的优点、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让“数据发声”,辅助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道路交通标线的施划、道路交通生命防护工程的建设决策,以便形成更合理、更科学的道路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优化方案。

2)道路交通流规律性分析及控制技术应用可通过驾驶人交通行为特性、车辆交通行为特性、道路交通特性等道路交通系统特性的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可为多渠道交通诱导,基于道路交通流的道路交通信号的干预和控制策略和互联网交通信息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3)车辆多维分析通行车辆多维分析,可对区域、时间、时段、车型、监控级别,对实时/历史通行过车数据进行分析,可对通勤日/周末/节假日及自定义日期的车辆出行进行监管,可对公务车/校车/危化品车/长途营运客车/大货车/旅游班车/小微面包车等多种车型进行多维分析,形成通行过车数据全局掌控。

4)非现场违法行为分析非现场违法行为后分析,非现场执法前端分析仅能分析过车时间点上的单点超速、闯红灯、压线等违法行为,海量过车通行数据,能实现区间超速分析、特定车型区域限行时段违法进入行为、涉牌车辆违法行为等深度分析应用的实现,增强非现场对多种违法行为的认定能力。

5)治安案件情报研判分析在发生交通事故逃逸、涉车刑事案件中,可通对案事件发生地点,被害人车辆行驶轨迹等多种分析,对过车通行数据的纵向深度分析、横向碰撞分析和时空区域关联分析,对涉车治安事件进行辅助决策支持。

2.3.采用操作系统思想的ATMOS系统软硬件资源管理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唯一接口。

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件、硬件资源的管理、控制和协调并发活动,实现信息的存储和保护,为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提供方便的用户界面,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实现高效率和高自动化。

智能交通系统涉及大量软件及硬件系统,要进行集成应用,标准化的接口就变得非常重要。

借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理念,打造智能交通管理操作系统,统一软硬件系统的集成。

通过设备驱动及适配接入到交通信息资源云中心,并通过统一接口方式对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高效公司平台接口规范正是采用此指导思想,遵循GAT1049-2013《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应用TCP socket通讯技术加XML消息体的方式并用消息总线的机制,形成大多数的控制类应用的接口规范;部分数据交互交口采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部分数据交互采用oracle数据库中间表、视图、存储过程的方式,开发出一套智能交通管理领域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相类似的操作系统软件(AdvancedTrafficManagement Operating System ,简称“ATMOS ”)。

ATMOS 系统将允许不同厂家具有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和类似功能的硬件设备通过驱动程序机制直接接入ATMOS 系统或调用ATMOS 系统的功能,解决了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中目前普遍存在的不同厂家的各种应用系统、硬件设备“互换性”和“互操作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