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振声全息汤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薛振声著《十年一剑全息汤》

薛振声著《十年一剑全息汤》

薛振声著《十年一剑全息汤》在3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薛振声(江苏邳州炮车中心卫生院)从自己亲手诊治的上万例疑难病症中感悟到:可以把疑难病症的成千上万种病因化繁为简,分为五大类:风寒类、痰凝停滞类、湿困类、水停类、血热血瘀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疑难病症的病因并不是单纯的某种,而往往是这五大类病因相互交织、影响和并存。

那么,能否找到这五大类病因的整体治疗方法呢?薛振声经过20年的临床试验,发现:治疗风寒类证,可以使用桂枝汤;治疗痰凝停滞类证,可以使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湿困类证,可以使用平胃散;治疗水停类证,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疗血热、血瘀类证,可以使用生地、丹皮。

——再加上整体治疗、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只选用最关键的柴胡、甘草两味药),那么,这些方剂或中药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能够整体辨证施治的“全息汤”基础方:柴胡12g桂枝10g白芍10g瓜蒌10g薤白10g枳实10g苍术10g陈皮10g 厚朴10g 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2g生地10g丹皮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歌诀:五苓平胃桂枝凑,丹地柴枳薤瓜蒌)据薛振声本人介绍,他运用以“整体辩证+传统辩证”为特点的全息汤加减进行治疗,比前半生单纯运用传统辩证提高疗效20%-30%,临床把握性大大增强,尤其是:药物的副作用大大降低。

全息汤基础方内科症状加减法:1.发热。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温病、伤寒、内伤、杂病,不分风寒、风热、气虚、阳虚,不分高热、低热、恶寒发热、只热不寒、寒热往来,日晡潮热、五心烦热等,一概予全息汤基础方,个别高热脉洪、面红舌赤、烦渴引饮者加石膏15~30g,知母10g(白虎汤意)。

其余按症加减。

2.低温。

指体温在36℃以下,伴全身不适者。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个别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g(桂枝附子汤意)。

其余按症加减。

3.自汗。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虚、阳虚、营卫不和、阳明热炽、暑气伤阳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重者加黄芪、牡蛎各12g;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g,龙骨、牡蛎各12g,其余按症加减。

两套全息汤:李氏全息汤薛振声全息汤!

两套全息汤:李氏全息汤薛振声全息汤!

两套全息汤:李氏全息汤薛振声全息汤!一、李氏全息汤李氏全息汤:柴胡12克香附,桂枝,陈皮,牡丹皮,芍药,生甘草,白术,生地,茯苓,杏仁,何首乌,半夏各10克升阳理气,疏散风寒,调和营卫,开胸化痰,化湿运脾,利水清热,疏肝和胃,升肝降肺,补益精血,滋补肝肾,调和五脏等具有整体带动局部,病理转化生理的作用。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功能,促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等多种作用,适当加减,可治疗各种疾病,使身体恢复到一种最利于疾病康复的最佳内环境,使病程缩短,疗效提高。

一方解:李氏全息汤用药轻灵,符合久病胃气虚弱的这一的配伍特点,同时也符合中焦若衡,非平不治的原则,桂枝汤调和阴阳,实是立乾坤之位三阴与三阳,宣通阳气于上,使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离阳当空,阴霾乃散,主明则下安,桂枝汤为中医群方之祖,尤为伤寒诸方之魁,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

让桂枝汤立于胜算之妙,内安外攘,有者去之,无者安之,桂枝汤者,调和阴阳气血营卫者,乃我身之阴液与阳津是也。

内经曰: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下者,阴阳之天地也。

数之千,推之万,万之大不可胜数者,三阴与三阳是也。

此符合阳生阴长,阳主阴从之象,药虽轻漂虚灵,但卡中病机,神当畅,气当顺,血当行,且上焦若羽,非轻不举,因于上者越之,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最重要的是更符合内经之理,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舒其血脉,令其调达。

二陈运化于中枢之气,以复升降与出入斡旋之气机,全息者,全凭之息而不息是也.且柴芍草者,四逆散之义,三阴极而一阳始发,三阳弱有赖一阳初生,痰本为病理产物,但也可作为第二病因,直接或间接作为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变生多种病症,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

如痰在肺则咳喘,在胃则呕逆,在头则眩晕,在心则悸怔,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在四肢则肢节沉痛而类似痛风证,临床上尚有高血脂,肥胖,脑栓塞,动静脉血栓,心律不齐,胸闷胸痛,冠心病心梗,湿浊下注之带下经病,痰气瘀互结之梅核气,痰核,瘰疬,骨质增生,息肉,肿瘤,癌症等。

薛振声全息汤

薛振声全息汤
蒌皮10g 薤白10g 枳实10g 苍术10g 陈皮10g 川朴10g 白术10g 茯苓
10g、猪苓10g 泽泻12g 生地10g 丹皮10g 法夏10g 苏叶10g 防风10g
三仙各12g 龙牡各12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服2剂后,各种症状
基本消失。至今,每当发作不适,即来服中药,少则2剂,多则4-6剂,可基
自诉每天清晨肠鸣腹痛,即起身大便,每次饭后还要大便,日3-5次。大便稀
薄,或带黏液,泻后痛减,喝酒或吃辛辣生冷后加重。常有心烦、胸闷、多梦、
头晕、肩重、疲乏等症状。处方:柴胡12g 白芍10g 桂枝10g、蒌皮10g 薤
白10g 枳实10g 苍术10g 陈皮10g 川朴10g 白术10g 茯苓10g、猪苓10g
5.身酸懒。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脾虚湿困、气血两虚等,一般予全息汤
基础方。如出现纳差、腹泻、浮肿、黄疸等症状,按相应症状加减。
6.身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湿等,一般予全息基础方。痛重,
自汗或恶寒者加附子10g;肩背痛甚者合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蔓荆
皮10g 黄连8g 吴茱萸4g 法夏10g 苏叶10g 曲麦各12g 龙牡各12g 甘
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服药1剂即觉全身舒适,2剂服完,病去大半,又
服2剂,症状消失,完全缓解。
冠心病:
袁某,男,62岁,农民商贩。初诊时间:1998年8月5日。查出冠心病已1年。
3.自汗。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虚、阳虚、营卫不和、阳明热炽、暑气
伤阳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重者加黄芪、牡蛎各12g;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g,
龙骨、牡蛎各12g,其余按症加减。

学习《十年一剑全息汤》笔记

学习《十年一剑全息汤》笔记

学习《十年一剑全息汤(薛振声)》笔记1、为了更好地认识疾病的整体性,必须重新认识以前中医关于疾病传变方式的论述。

人体患病时,出现各种症状,这些症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有轻有重,有先有后。

古人认识疾病处于早期阶段,当然首先注意突出症状,而这些突出症状的出现,往往有先有后,这就使古人认为疾病的传变;速度缓慢,层次分明。

如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温病,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先上焦,再中焦,后下焦等等。

这些论述;当时对辨证施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深化,现在可以完全证实人体患病时,全身反应同时出现,而且存在于疾病全过程。

患病时出现的症状,确实有轻重先后等等不同,但那只是程度不同,或有些症状暴露明显,有些症状比较隐蔽而已,并无本质上的差别。

只有突破前人关于传变的理论,整体观和系统疗法才能在理论上成立。

疾病的传变理论:涛注:1、任应秋在《病机临证分析》中讲19条时就总结过“病因”不外三端:第一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

第二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第三为饮食劳伤。

我以为可从2、神志致病在这里没有作出交代。

2、中药系统疗法涛注:1、“风寒与血热的对立统一”完成了逻辑上的要求,进一步的解释详见《薛振声对全息汤的进一步阐释》。

2、“神志”一项仍没有交代,对“病因”三端之一,不能简单归类于上焦就成了。

3、系统疗法基础方:柴胡12g 甘草10g——小柴胡汤意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10g 大枣10g ——桂枝汤意瓜蒌10g 薤白10g 枳实10g 厚朴10g ——枳实薤白桂枝汤意苍术10g 陈皮10g ——平胃散意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10g 泽泻12g ——五苓散意生地10g 丹皮10g——血热、血瘀4、对系统疗法应用各方剂的详解小柴胡汤。

(中医杂谈)分享薛振声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法第三篇

(中医杂谈)分享薛振声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法第三篇

(中医杂谈)分享薛振声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法第三篇蓝月提示:健康靠自己生命属于你检查不成病千万别侥幸异常小指标生病慢悄悄耐心学一点减少大风险劝君提升健康管理学习意识耐心看一篇完整的健康科普这对大家都好!5 分享薛振声老前辈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法62.赤带。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湿热、气郁、血瘀、虚寒、虚热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再加当归、香附、阿胶、黄柏、牛膝、黑豆各10g(清肝止淋汤意)。

其余按症加减。

63.五色带。

此多为恶性病。

不分气郁、湿热、阴虚、虚寒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川芎各10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蜀羊泉各12~15g,体弱者加党参、黄芪各10~12g。

其余按症加减。

64.妊娠呕吐。

不分胃寒、胃热、痰湿、胃阴不足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半夏、苏叶各10g。

其余按症加减。

65.妊娠腹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血虚、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虚寒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用量至12g,再加当归、川芎各10g,痛连少腹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g。

其余按症加减。

66.妊娠出血。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虚、血虚、血热、肝火、症痼、肾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再加地榆12g;兼腹痛者合胶艾汤(阿胶、艾叶、当归、川芎各10g);兼腰痛者合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阿胶各10g),或加杜仲10g。

其余按症加减。

67.妊娠浮肿。

不分肾虚、脾虚、气滞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见心绪不宁或子痫者加龙骨、牡蛎各12g。

其余按症加减。

68.产后腹痛。

不分血虚、血瘀、寒凝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用量至12g,再加当归、川芎各10g(当归芍药散意),痛连少腹者再加川楝子、元胡各10g(金铃子散)。

其余按症加减。

69.产后出血不止。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虚、血瘀、血热、阴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兼腹痛者合生化汤(当归、川芎、炮姜、桃仁各10g);多日淋漓不净者按崩漏治疗。

薛振声对(全息汤)的进一步阐释对薛振声全息汤的几点看法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对(全息汤)的进一步阐释对薛振声全息汤的几点看法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对(全息汤)的进一步阐释对薛振声全息汤的几点看法十年一剑中医路薛振声对(全息汤)的进一步阐释转载自神奇平衡力十年一剑中医路1 系统疗法是辨证施治的继承和发展书中曾提到辨证施治的局限与不足,在各论中介绍各种疾病的治疗时,也把传统辨证施治和系统疗法对应并列。

有的读者来信说,系统疗法执简驭繁,疗效可靠,可以取代辨证施治。

系统疗法与辨证施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先说辨证施治。

撇开辞书和教材的定义,辨证就是分析疾病,施治就是治疗疾病。

中医分析和治疗疾病,必然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故又称辨证论治。

宽泛地说: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治疗疾病,皆可称为辨证施治。

把辨证施治概念化、模式化,不利于中医的普及推广和发展。

辨证施治是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自从张仲景创立了六经辨证,历代都有发展。

至明清时代出现的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其中有些论著并不以辨证施治标榜。

后人均将其纳入辨证施治系统。

例如《医林改错》,认为以前的理论方法都是错的,凡病皆有瘀血,应活血化瘀,自创了一系列活血化瘀方剂。

其言论虽偏激,但验之临床,用之得当确有良效。

近代人已把其理论和方法纳入辨证施治系统。

现在,辨证施治内容没有重大发展,形式却逐步固定下来,笔者称这种形式为分型辨治。

即把某一疾病,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分成若干类型,符合某型,即按该型遣方用药。

这种形式,可综合应用前人的理论、方法、经验,但本身没有独立完整的理论支撑。

其条块分割的方式方法,不易全面准确地反应疾病各种错综复杂的表现之间内在联系,因而临床中,有时不能准确决断,或以偏概全,或顾此失彼,使疗效大打折扣。

拙著中提到的辨证施治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指这种分型辨治。

当然,分型辨治是现在中医普遍使用的方法,有其优点,不能全面否定,只是有待改进。

笔者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前人各种辨证施治的营养,并尽力克服其局限与不足,创了疾病的整体观和中药系统疗法。

十年一剑全息汤

十年一剑全息汤

十年一剑全息汤薛振声在3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薛振声从自己亲手诊治的上万例疑难病症中感悟到:可以把疑难病症的成千上万种病因化繁为简,分为五大类:风寒类、痰凝停滞类、湿困类、水停类、血热血瘀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疑难病症的病因并不是单纯的某种,而往往是这五大类病因相互交织、影响和并存。

那么,能否找到这五大类病因的整体治疗方法呢?薛振声经过20年的临床试验,发现:治疗风寒类证,可以使用桂枝汤;治疗痰凝停滞类证,可以使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湿困类证,可以使用平胃散;治疗水停类证,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疗血热、血瘀类证,可以使用生地、丹皮。

再加上整体治疗、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只选用最关键的柴胡、甘草两味药),那么,这些方剂或中药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能够整体辨证施治的“全息汤”基础方:柴胡12g 桂枝10g 白芍10g 瓜蒌10g 薤白10g 枳实10g 苍术10g 陈皮10g 厚朴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10g 泽泻12g 生地10g 丹皮10g 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10g上述组合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临床上却花费了薛振声20多年。

中医历史上,也有医家在研究用综合方剂来进行整体辨证治疗。

但是,一付综合方剂绝非把数类单项治疗方剂“叠加、组合”起来那么简单。

因为各个方剂之间互相影响,非常容易顾此失彼、干扰药效。

这需要思想上的大胆设想、临床上的小心验证。

——经过对自己上万例临床病例的前后对比,薛振声发现:采用“整体辩证+传统辩证”治疗疑难病症,确实比“传统辨证”疗效更好,而且失误更少、容易掌握。

以一个固定的处方来应付千变万化的疾病,显然是行不通的。

薛振声认为:全息汤的基础方提供了对疑难疾病“共性”的治疗方法,对于特定疾病的“个性”,还要按照传统辩证的方法,对全息汤基础方进行加减。

——为方便广大读者,他也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撰写了“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法”,比如,发热:一概予全息汤基础方,个别高热脉洪、面红舌赤、烦渴引饮者加石膏15-30g,知母10g (白虎汤意)。

家传中医绝世秘方

家传中医绝世秘方

薛振声是一位70多岁的农村家传中医。

前半生他和普通医生一样,用传统辩证施治;后半生则用整体辩证施治,只使用一个自创的方剂——“全息汤”。

三十年来,一付“全息汤”(包含加减)处方大概开了几万张,现仍继续开着。

2004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薛振声的学术专著《十年一剑全息汤》。

——他为什么这样做?“全息汤”的机理何在?疗效又如何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的薛振声,是江苏邳州炮车中心卫生院的一名老中医。

在漫长的行医生涯中,他前半生在其父亲、当地名医薛汉三的指导下,勤奋研究和运用传统辩证施治:包括临床常用的八纲辩证、六淫辩证、阴阳气血辩证、脏腑辩证;伤寒学说的六经辩证;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等,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但薛振声并不满足,开始了对疑难病症的开拓性研究。

他发现:疑难病症之所以难于治愈,往往由于病症并不像传统辩证那样清晰、明确,比如:非常明确的属于湿热蕴肺、阳明腑实,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断、理还乱。

——运用传统的辩证方法治疗普通疾病,往往定位明确、立竿见影;但治疗疑难病症,很多医生难免顾此失彼,难于应对。

勉强开出药方,医生也心中忐忑,不知能否中病。

——薛振声深有感触地想:这不能单纯认为医生的水平有问题,自己能不能把传统的辩证施治向前发展,使得医生对于疑难病症的辩证准确率更高、把握性更大、治疗效果更好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薛振声就开始在临床上进行“整体辨证”的探索。

他认为:既然疑难病症的致病原因错综复杂、头绪纷乱。

那么,能否寻找出各种疑难病症的整体共性呢?打一个比方:疑难病症就像是一群穷凶恶极的罪犯,有抢劫犯、杀人犯、盗窃犯、诈骗犯等等,而中医治疗疑难病症,就好像将这些形形色色的罪犯关进监牢、接受改造。

而治疗方法就如同改造罪犯的办法:首先是要让罪犯统一进行劳动改造、实施法律训导、进行自我悔改,这是对改造罪犯(治疗疾病)的整体方法。

有了这些整体方法,再配合每个人的不同犯罪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具体改造,才有可能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息汤-薛振声十年一剑全息汤的使用方法好资料薛振声,70多岁的农村家传中医,从事临床40年,在江苏邳州炮车中心卫生院。

前半生他用传统辩证施治;后半生则用整体辩证施治,只使用一个自创的方剂——“全息汤”。

他打一个比方:疑难病症就像是一群穷凶恶极的罪犯,有抢劫犯、杀人犯、盗窃犯、诈骗犯等等,而中医治疗疑难病症,就好像将这些形形色色的罪犯关进监牢、接受改造。

而治疗方法就如同改造罪犯的办法:首先是要让罪犯统一进行劳动改造、实施法律训导、进行自我悔改,这是对改造罪犯(治疗疾病)的整体方法。

有了这些整体方法,再配合每个人的不同犯罪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具体改造,才有可能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把疑难病症化繁为简,分为五大类:风寒类、痰凝停滞类、湿困类、水停类、血热血瘀类。

治疗风寒类证,可以使用桂枝汤;治疗痰凝停滞类证,可以使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湿困类证,可以使用平胃散;治疗水停类证,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疗血热、血瘀类证,可以使用生地、丹皮。

——再加上整体治疗、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只选用最关键的柴胡、甘草两味药),那么,这些方剂或中药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能够整体辨证施治的“全息汤”基础方:柴胡12g 桂枝10g 白芍10g 瓜蒌10g 薤白10g 枳实10g 苍术10g 陈皮10g 厚朴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10g 泽泻12g 生地10g 丹皮10g 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10g 薛振声发现:采用“整体辩证+传统辩证”治疗疑难病症,确实比“传统辨证” 疗效更好,而且失误更少、容易掌握。

全息汤的基础方提供了对疑难疾病“共性”的治疗方法,对于特定疾病的“个性”,还要按照传统辩证的方法,对全息汤基础方进行加减。

比如,发热:一概予全息汤基础方,个别高热脉洪、面红舌赤、烦渴引饮者加石膏15-30g,知母10g(白虎汤意)。

其余按症加减。

胁痛:去大枣、加牡蛎12g,右胁痛者再加青皮10g,左肋痛者再加郁金10g;腋下肋间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g……薛振声笑称:“我不是用‘一个方剂包打天下’,而是在对几百个经典方剂的应用中,增加了一个我发明的整体施治方剂!”他特别提醒读者:以上所列加减法为个人经验的积累,疗效确切(但不应视为固定不变的模式,应不断探索。

同时,要注意不应破坏全息汤基础方的整体构架)。

一般服药2-3剂后,症状应显著好转,如未痊愈,需继续服药者,应根据症状变化调整处方。

症状减轻,仍轻微存在,处方不变。

《十年一剑全息汤》出版之后,全国已有数十位中医大夫使用全息汤进行临床实践,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其中吉林的刘儒胜医师、河南的张鹏医师使用全息汤加减进行临床运用,均较此前运用传统辩证施治方法有了明显的疗效提高。

薛振声先生也有他的遗憾:整体辩证只是个人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的产物,没有更多的人参与和认可,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没有对照组对比……笔者目前正在组织各方力量,对“十年一剑全息汤”的应用进行追踪、统计、分析。

全息汤基础方内科症状加减法山石神韵注:同名方约有21首,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苍术五斤(9克) 厚朴(姜制)(6克) 陈皮(去白) (9克)各三斤二两甘草(炙)(3克)三十两方歌: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全息汤基础方内科症状加减法1.发热:予全息汤基础方,个别高热脉洪、面红舌赤、烦渴引饮者加石膏15-30g,知母10g(白虎汤意)。

其余按症加减。

2.低温: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个别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g (桂枝附子汤意)。

其余按症加减。

3.自汗: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重者加黄芪、牡蛎各12g,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g,龙骨、牡蛎各12g,其余按症加减。

4.盗汗: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

其余按症加减。

5.身酸懒: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

如出现纳差、腹泻、浮肿、黄疸等症,按相应症状加减。

6.身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

痛重、自汗或恶寒者加附子10g,肩背痛甚者合羌活、独活、藁本、蔓荆子、川芎、防风各10g,身刺痛,面紫舌暗脉涩者合秦艽、川芎、桃仁、红花各10g、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地龙各6-10g,其余按症加减。

7.浮肿: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喘满者加麻黄、杏仁各10g,有热者加石膏15-20g,咽喉肿痛或有疮疡者加银花15-20g,连翘10-15g,肿甚,身重恶寒者加附子10g,其余按症加减。

8.黄疸: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大黄10-12g,小便赤热者加栀子、黄柏各10g,大便干者加大黄10-12g。

其余按症加减。

9.嗜睡: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加石菖蒲10g,其余按症加减。

10.失眠: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严重者加酸枣仁12-15g,知母、川芎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11.心惊不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其余按症加减。

12.头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偏头痛者加川芎、白芷各10g,兼痛泻者加防风10g,兼身痛者合羌活、独活、藁本、蔓荆子、川芎、防风各10g,兼头胀或烦躁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12g,其余按症加减。

13.头晕: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苏叶各10g,兼心烦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12g。

严重者加天麻10g,其余按症加减。

14.口渴: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烦渴多饮者合白虎加人参汤(石膏12-20g,知母、人参(或党参)、粳米各10g),兼纳差、舌淡苔少而燥者加党参12g,花粉10g,兼舌干而裂者合增液汤(玄参、麦冬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15.口中异味:一般予全息基础方,口涩、口腻不再加药,口苦者加当归、栀子各10g,口臭者加藿香、佩兰各10g,口酸者加黄连6-10g,吴茱萸3-6 g,口甜者合泻黄散(藿香、石膏、山栀、防风各10g),口辣者合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16.项强:一般予全息基础方,严重者合葛根12-15g,麻黄10g,其余按症加减。

若出现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等,不可视为一般项强,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17.肩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合舒筋汤(当归、赤芍、姜黄、羌活、海桐皮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18.四肢疼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合乌头汤(麻黄、黄芪、川乌各10g),或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知母、防风、附子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19.腰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杜仲10g,兼痛泻者加防风10g,严重者加附子10g,两侧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g,尾骶骨痛者合破故纸、小茴香、元胡、牛膝、当归、杜仲、知母、黄柏各10g,泌尿系统结石者再加金钱草15g,海金沙10g,其余按症加减。

20.咳嗽: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各10g,咳不止再合止嗽散(荆芥、紫菀、桔梗、百部、白前各10g),咽喉不利、干咳无痰者合养阴清肺汤(麦冬、玄参、贝母、薄荷各10g)或桑白皮12g、地骨皮10g,加贝母、枇杷叶各10g。

其余按症加减。

21.喘促: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杏仁10g,兼咳嗽者,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杏仁各10g,喘甚者再加葶苈子10g,哮喘者合定喘汤(麻黄、桑白皮、白果、苏子、杏仁、黄芩、款冬花、半夏各10g),发热而喘者合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各10g,石膏12-20g),其余按症加减。

22.胸闷: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咳喘胁痛者,按相关症状加减。

23.胸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面唇紫暗者加桃仁、红花各10g,丹参12-15g。

24.胸中烦热: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失眠、多梦、盗汗者加龙骨、牡蛎各12g。

25.心悸: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兼肢冷、脉迟或结代者加附子10g。

26.嗳气: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嗳气频频者合旋覆花、党参、半夏各10g,代赭石12g。

27.呃逆:心绪不宁者加龙骨、牡蛎各12g,呃逆严重者合丁香、杮蒂、人参或党参各10g。

28.恶心呕吐: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半夏、苏叶各10g。

29.反酸: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黄连6-10g,吴茱萸3-5g,重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各10-12g。

30.食欲不振: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12g,胃酸者不加山楂。

31.胃脘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量至12g。

32.胁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大枣、加牡蛎12g,右胁痛者再加青皮10g,左肋痛者再加郁金10g,腋下肋间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g。

33.脐腹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乌药、槟榔、木香、小茴香、良姜、川楝子、青皮各10g。

34.小腹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用量至12g,再加当归、川芎各10g。

35.少腹(小腹两侧)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川楝子、元胡各10g。

36.腹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胃酸者加黄连6-10g,吴茱萸3-5g,严重者合生姜泻心汤(党参、干姜、半夏、黄芩、黄连各10g),或再加知母、姜黄、砂仁各10g。

37.腹泻: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皮10g,无腹痛者去白芍再加防风10g,严重者加赤石脂、禹余粮各12g,久病体虚者加党参10g。

38.大便秘结: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仁10-12g,严重者合麻仁12g 大黄、杏仁各10g。

39.便带脓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皮10g,再加当归、川芎各10g,热毒炽盛者合白头翁12g,黄连、黄柏、秦皮各10g。

40.小便涩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车前子各10g,有热象者加栀子10g。

41.小便失禁: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益智仁、乌药、山药各10g,桑螵蛸10g。

42.小便混浊: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萆薢12g、乌药、益智仁、石菖蒲各10g,盐3g,小便黄混者合萆薢、丹参各12g,车前子、黄柏、石菖蒲、莲子心各10g。

43.睾丸胀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川楝子、元胡各10g,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各10g,睾丸红肿者再加银花12-15g,连翘10-12g,乳香、没药各6-10g。

44.阳萎: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会阴胀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g,兼小便不利者加当归、车前子各10g,病久者合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柏子仁、熟地各10g。

45.遗精: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g,严重者加芡实、莲须各10g。

46.鼻衄: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严重者合侧柏叶、藕节各12g,赤芍、当归、香附、黄芩、黄连、山栀、桔梗各10g。

47.咳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严重者合侧柏叶、干姜、艾叶各10g,或十灰散(大蓟、小蓟、栀子、陈棕、荷叶、侧柏叶、茜草、茅根、大黄各10g,炒炭用),慢性咳血者加阿胶、白及各1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